首页
读书
网课
《史记新注》目录


正文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李解民注译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1〕宣王立二十二年,〔2〕友初封于郑。〔3〕封三十三岁,〔4〕百姓皆便爱之。〔5〕幽王以为司徒。〔6〕和集周民,〔7〕周民皆说,〔8〕河、雒之间,〔9〕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10〕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11〕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12〕“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13〕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14〕河、济之南可居。”〔15〕公曰:“何以?”〔16〕对曰:“地近虢、郐,〔17〕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18〕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19〕何如?”〔20〕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21〕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22〕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23〕秦、〔24〕晋、〔25〕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26〕伯夷佐尧典礼。〔27〕秦,嬴姓,伯翳之后也,〔28〕伯翳佐舜怀柔百物。〔29〕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30〕成王封叔虞于唐,〔31〕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32〕亦必兴矣。”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徒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33〕竟国之。

  【注释】〔1〕“周厉王”,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死于公元前八二八年。详见本书《周本纪》。“周宣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公元前八二七年——前七八二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庶弟”,父妾所生之弟。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及《汉书·地理志》作“母弟”。〔2〕“宣王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八○六年。郑桓公于此年即位,至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七七一年)死,共在位三十六年。〔3〕“郑”,宗周王畿邑名,在今陕西华县东。或谓在今陕西凤翔东南。〔4〕“三十三岁”,即公元前七七四年。别本或作“二十三岁”。〔5〕“便”,音pi2n,适宜,安适。〔6〕“幽王”,即周幽王,名宫湦(“湦”,音sh5ng),一作宫涅(“涅”,音niè),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前七七一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司徒”,官名,西周金文中早、中期常写作“■土”,王朝内服官,掌管人口土地、农业生产、征发徭役。〔7〕“集”,通“辑”,和协,安定。“和集”,团结安抚。“周”,此指宗周(即镐京,在今陕西长安西北)王畿之地。〔8〕“说”,通“悦”,喜悦,高兴。〔9〕“河”,黄河。这里指今陕西风陵渡至河南温县这一段黄河。“雒”,水名,即今河南境内的洛河。源出陕西华山南麓,东南流经河南卢氏折向东北,到巩县洛口以北入黄河。“河、雒之间”,指黄河与雒水之间的地域,即西周东都成周(即雒邑,在今河南洛阳)王畿之地。〔10〕“褒”,国名,姒姓,在今陕西勉县东。“褒后”,即褒姒,褒国之女。公元前七七九年褒国把她进献给周天子,受到周幽王宠幸,不久申后被废黜,褒姒立为后,故称褒后。公元前七七一年申侯联合缯、犬戎发难,杀死幽王,虏获褒姒。〔11〕“或”,有,有的。“畔”,通“叛”,背叛,叛离。〔12〕“太史”,官名,亦常写作“大史”,王朝内服官,职掌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国事,编撰史书,管理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太史伯”,本书《周本纪》作“太史伯阳”。〔13〕“予”,余,我。“安”,哪里,怎样。〔14〕“雒”,雒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为西周东都;周平王东进,正式定都于此。在今河南洛阳洛水北岸。或谓雒指雒水,亦通。〔15〕“济”,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济源西王屋山,这里指济水入黄河后又从河南荥阳北分出的河南一段,今已无存。〔16〕“何以”,以何,为什么。〔17〕“虢”,音guó,国名,亦称东虢,姬姓,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弟虢叔(一说为虢仲),公元前七六七年被郑国所灭。在今河南荥阳东北。“郐”,音kuài,国名,亦称“桧”、“会”、“侩”,西周所封诸侯国,姬姓,相传是祝融的后裔,公元前七六九年被郑国所灭。在今河南密县东南、新郑西北。〔18〕“诚”,果真,如果。〔19〕“之”,往,去。“江”,长江。〔20〕“何如”,即“如何”,怎么样。〔21〕“祝融”,传说中的楚人祖先,名重黎,帝颛顼高阳之后,为帝喾高辛火正,因有功绩,被命名祝融。详见本书《楚世家》。“高辛氏”,即帝喾,传说中的古帝王,为黄帝曾孙,继颛顼之帝位,生子尧。详见本书《五帝本纪》。“火正”,官名,掌管火政。〔22〕“楚”,国名,芈姓,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周成王时其君熊绎正式受封,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西周末年,疆土扩展到长江中游。春秋初徙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在与邻国的兼并战争中,疆域不断扩大。至战国初,已有今四川东部、湖北全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北部、陕西东南角,河南南边、江苏淮北的中部。公元前二二三年被秦国所灭。〔23〕“齐”,国名,姜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在今山东北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在今山东淄博东北)。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霸主。疆域拓展到山东东部、河北南部。春秋末年君权逐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国所灭。〔24〕“秦”,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周孝王封其先人非子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或说今陕西宝鸡东)。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周封为诸侯。春秋时建都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战国时秦孝公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公元前二○六年被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所灭。〔25〕“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春秋时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称霸。疆土逐渐扩展到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战国初叶为韩、赵、魏三家瓜分。公元前三六九年国灭祀绝。〔26〕“伯夷”,相传为尧、舜之臣,任秩宗,职掌礼仪制度,是姜姓的先祖。〔27〕“尧”,传说中的帝王。名放勋,陶唐氏,亦称唐尧,传位于舜。“典”,主管,执掌。〔28〕“伯翳”,或作伯益,相传为尧、舜之臣,任虞,职掌山林沼泽,是嬴姓的先祖。〔29〕“舜”,传说中的帝王。名重华,有虞氏,亦称虞舜,传位于禹。详见本书《五帝本纪》。“怀柔”,安抚,调理。〔30〕“周武王”,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推翻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详见本书《周本纪》。“纣”,音zhòu,一作受,亦称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中,兵败自焚。详见本书《殷本纪》。〔31〕“成王”,即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之子,曾大封诸侯。详见本书《周本纪》。“叔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成王封他于唐,为晋国始封君。详见本书《晋世家》。“唐”,古国名,祁姓,相传是尧的后裔,被周公所灭。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此,成为晋国的发祥地。在今山西翼城西。〔32〕“周衰”别本或作“衰周”。〔33〕“十邑”,或据《国语·郑语》史伯之言以十邑为虢、郐、鄢、蔽、补、丹、依、■、历、莘,实不可信。当指虢、郐所属的十个邑。

  二岁,〔1〕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2〕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3〕是为武公。〔4〕【注释】〔1〕“二岁”,指郑桓公为司徒的第二年,当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七七一年。〔2〕“犬戎”,古部族名,为戎的一枝。活动于宗周西北部的泾、渭流域(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是周朝西方的主要劲敌。“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3〕“掘突”,或作“滑突”。〔4〕“武公”,即郑武公,继任其父之职,为周王室司徒,公元前七七○年——前七四四年在位。

  武公十年,〔1〕娶申侯女为夫人,〔2〕曰武姜。生太子寤生,〔3〕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4〕【注释】〔1〕“武公十年”,即公元前七六一年。〔2〕“申”,国名,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在今陕西、山西间。周宣王时有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被楚国所灭。〔3〕“寤”,音wù,通“牾”,逆。“寤生”,据说太子出生时足先出,跟一般顺产儿头先出正好相反,属难产,故给太子取名寤生。〔4〕“庄公”,即郑庄公,公元前七四三年——前七○一年在位。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1〕号太叔。祭仲曰:〔2〕“京大于国,〔3〕非所以封庶也。”〔4〕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5〕与其母武姜谋袭郑。〔6〕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7〕鄢溃,段出奔共。〔8〕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颍,〔9〕誓言曰:“不至黄泉,〔10〕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于公,〔11〕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12〕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

  【注释】〔1〕“京”,郑国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祭仲”,名足,亦称祭足、祭仲足,原为祭邑封人,后得到郑庄公宠信,任卿。以祭为其食邑,祭在今河南中牟,因以为氏。死于公元前六八二年。“祭”,音zhài。〔3〕“国”,国都,此指郑国国都。〔4〕“庶”,此指嫡长子之外的子弟,即段。〔5〕“缮”,音shàn,修缮,整治。〔6〕“郑”,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7〕“鄢”,音yān,郑国邑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为妘姓之国,被郑武公所灭。〔8〕“共”,音gōng,国名,即西周时共伯和之封国,在今河南辉县。此后不久被卫国所灭。〔9〕“城颍”,郑国邑名,在今河南临颍西北。〔10〕“黄泉”,古人以地为黄色,泉在地下,故称黄泉。此指地下的墓穴。〔11〕“颍谷”,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登封西。“考叔”,亦称颍考叔,此时为颍谷封人。公元前七一二年在伐许战斗中被郑大夫公孙阏冷箭射死。〔12〕“恶”,音wù,厌恶。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1〕公子冯奔郑。〔2〕郑侵周地,取禾。〔3〕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4〕与宋伐郑,以冯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5〕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6〕三十三年,宋杀孔父。〔7〕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8〕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9〕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10〕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11〕况敢陵天子乎?”〔12〕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

  【注释】〔1〕“宋”,国名,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他,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其与山东、江苏、安徽之间的部分土地。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齐国所灭。“宋缪公”,亦作宋穆公,名和,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公元前七二八年——前七二○年在位。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2〕“公子冯”,亦作公子憑,宋缪公之子。宋缪公临终前遗嘱立其兄宣公之子与夷为君,令公子冯出居于郑,所以宋缪公卒而公子冯奔郑。后公子冯回国即位,是为宋庄公,公元前七一○年——前六九二年在位。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3〕“郑侵周地,取禾”,据《左传》隐公三年,此年四月郑祭仲帅师取周畿内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4〕“卫”,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弟康叔,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地区及殷民七族封给他,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约有今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春秋起国势渐衰。公元前二五四年被魏国所灭。后一度复国,公元前二○九年被秦国所灭。“州吁”,卫庄公宠妾所生之子,卫桓公异母弟,杀桓公自立,翌年被卫人所杀。“桓公”,即卫桓公,名完,卫庄公之子,母戴妫,公元前七三四年——前七一九年在位。详见本书《卫康叔世家》。〔5〕“周桓王”,名林,周平王之孙,其父泄父(为平王太子,因早死而未即位),公元前七一九年——前六九七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6〕“鲁”,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在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今山东曲阜)。春秋末公室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二五六年被楚国所灭。“祊”,音b5ng,或作“邴”,邑名,郑国祭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许田”,邑名,鲁君朝见周天子时的朝宿之邑,在今河南许昌东南。按祊和许田均为周王室所赐,郑庄公擅自将祊与鲁国许田对换,一方面出于地理远近的考虑,另一方面借此表示对周王朝的蔑视,以发泄因周桓王不以礼遇而产生的怒气。〔7〕“孔父”,名嘉,宋宗室之后,为孔丘祖先,任宋大司马。“宋杀孔父”,孔父之妻美艳,宋太宰华督为夺到手而谋杀孔父。按此事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卫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和《左传》均系于郑庄公三十四年,惟本书《管蔡世家》同此。〔8〕“陈”,名国,妫姓,开国君主胡公满,相传是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国所灭。“蔡”,国名,姬姓,开国君主是周武王之弟叔度,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后叔度随同武庚反叛,为周公所逐,改封其子蔡仲胡,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今河南东南部分地。春秋时屡遭楚国侵伐而多次迁徙。公元前四四九年被楚国所灭。〔9〕“高渠弥”,亦作高渠眯,为郑庄公卿。〔10〕“祝聸”,亦作祝聃,郑国大夫。“聸”,音d1n。〔11〕“难”,音nuó,通“■”,恐惧。〔12〕“陵”,欺陵,欺侮。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1〕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2〕齐釐公欲妻之,〔3〕忽谢曰:〔4〕“我小国,非齐敌也。”〔5〕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6〕曰:“君多内宠,〔7〕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8〕次弟子亹也。〔9〕【注释】〔1〕“北戎”,古族名,活动于今河南、山西间的太行山脉一带。或谓即由戎,又称无终,在今河北北部。〔2〕“太子忽”,郑庄公之太子,即郑昭公,公元前六九六年——前六九五年在位。〔3〕“齐釐公”,亦作齐僖公,名禄甫(一作禄父),齐庄公之子,公元前七三○年——前六九八年在位。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妻”,音qì,以女嫁人。〔4〕“谢”,谢绝,推辞。〔5〕“敌”,匹敌、匹配。〔6〕“取”,通“娶”。〔7〕“内宠”,宫内宠幸的姬妾。〔8〕“灾”,即郑厉公,公元前七○○年——前六九七年、公元前六七九年——前六七三年在位。〔9〕“子亹”,公元前六九四年在位,无谥。亹,音w7i。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1〕公使娶邓女,〔2〕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注释】〔1〕“卿”,周王朝和诸侯各国官爵系列中级别最高的一个等级。〔2〕“邓”,古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樊北,一说疆域到达今河南邓县,公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国所灭。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1〕生厉公突。雍氏有宠于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突以求赂焉。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2〕九月丁亥,忽出奔卫。己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注释】〔1〕“雍氏”,姞姓,相传是黄帝子孙的后裔,时为宋国有权势的大夫。〔2〕“要”,音yāo,要挟,威胁。

  厉公四年,〔1〕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2〕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3〕厉公无奈祭仲何,〔4〕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夏,厉公出居边邑栎。〔5〕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复入郑,即位。

  【注释】〔1〕“厉公四年”,即公元前六九七年。〔2〕“婿”,女儿的丈夫。〔3〕“戮”,陈尸,将尸体示众。“市”,市朝,为众人集会之处。〔4〕“无奈祭仲何”,不能把祭仲怎么样,即对祭仲没有什么办法的意思。〔5〕“栎”,音l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禹县。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1〕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于栎,郑以故亦不伐栎。〔2〕【注释】〔1〕“因”,凭借,利用。“单伯”,亦作檀伯,为郑国栎邑大夫。本书仅见此。〔2〕“郑”,指郑昭公忽。

  昭公二年,〔1〕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于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2〕【注释】〔1〕“昭公二年”,即公元前六九五年。〔2〕“谥号”,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的称号,春秋时代,天子、诸侯及一些卿大夫皆有谥号。“谥”,音shì。

  子亹元年七月,〔1〕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2〕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3〕从,祭仲称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子亹曰:“齐强,而厉公居栎,即不往,〔4〕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5〕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6〕且又何至是!”卒行。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7〕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8〕高渠弥亡归,〔9〕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10〕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11〕【注释】〔1〕“子亹元年”,即公元前六九四年。〔2〕“齐襄公”,名诸儿,齐釐公之子,公元前六九七年——前六八六年在位。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首止”,一作首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睢县东南。〔3〕“相”,音xiàng,辅佐,辅助。古代举行朝觐、盟会、飨宴、祭祀等礼仪盛典时,有襄助的人,称为相。〔4〕“即”,倘若,如果。〔5〕“内”,音nà,通“纳”,纳入,送纳。〔6〕“遽”,音jù,遂,就。〔7〕“谢”,认错,道歉。〔8〕“甲”,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衣。这里指服甲的武士。〔9〕“高渠弥亡归”,按《左传》桓公十八年谓高渠弥被齐人车裂。〔10〕“公子婴”,《左传》庄公十四年作子仪,《汉书·古今人表》作郑子婴齐,公元前六九三——前六八○年在位。〔11〕“彭生”,亦称公子彭生,齐国力士,杀鲁桓公后不久,即被当作替罪羊处死。“拉”,摧折,折断。据《春秋公羊传》庄公元年,指折断肋骨。“鲁桓公”,名轨(一作允),鲁惠公之子,鲁隐公异母弟,公元前七一一年——前六九四年在位。详见本书《鲁周公世家》。

  郑子八年,〔1〕齐人管至父等作乱,〔2〕弑其君襄公。十二年,宋人长万弑其君湣公。〔3〕郑祭仲死。

  【注释】〔1〕“郑子八年”,即公元前六八六年。〔2〕“管至父”,齐国大夫。他和大夫连称奉君命戍守葵丘,戍期已过,无人更替,便勾结公室公孙无知发难,杀死齐襄公,扶立公孙无知为君,旋即事败身死。〔3〕“长万”,亦称南宫长万,氏南宫,名万,字长;又称宋万,宋国大夫,强壮有力。因与国君有隙而杀死宋湣公,出奔陈国。后陈国应宋请求设计遣返,被宋人所杀。“宋湣公”,亦作宋愍公、宋闵公,名捷(一作接),宋庄公之子,公元前六九一年——前六八二年在位。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

  十四年,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1〕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六月甲子,假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突自栎夏入即位。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厉公果复入。入而让其伯父原曰:〔2〕“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原知罪矣。”遂自杀。厉公于是谓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假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注释】〔1〕“故郑”,指原先居住在郑国国都的人。“甫假”,亦作甫瑕、傅瑕。〔2〕“让”,责备,谴责。“原”,即原繁,郑国公室,其先人于郑桓公立国时即为大夫。

  厉公突后元年,〔1〕齐桓公始霸。〔2〕【注释】〔1〕“厉公突后元年”,郑厉公复位元年,即公元前六七九年。〔2〕“齐桓公”,名小白,齐釐公之子,齐襄公之弟,公元前六八五年——前六四三年在位。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

  五年,燕、卫与周惠王弟颓伐王,〔1〕王出奔温,〔2〕立弟颓为王。六年,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颓,弗胜,于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七年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颓而入惠王于周。〔3〕【注释】〔1〕“燕”,亦作匽、郾,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召公奭,周武王灭商后所封,都于蓟(今北京西南隅),约有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之地。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也称北燕,以别于在今河南延津东北姞姓之燕(又称南燕)。按《左传》庄公十九年杜预《集解》以此燕为南燕。“周惠王”,名阆,一作毋凉,周釐王之子,公元前六七六年——前六五二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颓”,又称子颓、王颓、王子颓,周庄王妾王姚之子,周釐王之庶弟,得到庄王宠爱,公元前六七五年被部分反对周惠王的大臣拥立为王,公元前六七三年被前来攻伐的郑、虢之兵杀死。按颓为周惠王叔父,此谓弟,误。〔2〕“温”,国名,周武王时苏忿生受封都于此,在今河南温县西南。按《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奔温者为颓,而非周惠王。〔3〕“虢叔”,名醜,亦称虢公醜,虢国(北虢)国君,为周王卿士,虢公林父之子。或谓此虢叔即虢公林父。

  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1〕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

  【注释】〔1〕“文公踕”,踕或作捷、接、椄,公元前六七二年——前六二八年在位。

  文公十七年,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1〕【注释】〔1〕“召陵”,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偃城东。“召”,音shào。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姞,〔1〕梦天与之兰,曰:“余为伯鯈。〔2〕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3〕兰有国香。”〔4〕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兰为符。〔5〕遂生子,名曰兰。

  【注释】〔1〕“燕”,国名,姞姓,相传是黄帝的后裔,在今河南延津东北,亦称南燕。“燕姞”,燕国之女。〔2〕“伯鯈”,传说中的南燕祖先。“鯈”,或作鯈,音tiáo。〔3〕“而”,通“尔”,汝,你。〔4〕“国香”,冠绝一国的香味。后人用以指代兰花。〔5〕“符”,符节,信物。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1〕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2〕“重耳贤,且又同姓,〔3〕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4〕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注释】〔1〕“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晋献公之子,继齐桓公后称霸诸侯,公元前六三六年——前六二八年在位。详见本书《晋世家》。“过”,过访,探望。〔2〕“叔詹”,或作叔瞻,郑国大夫。〔3〕“同姓”,指晋国和郑国同为姬姓之国。〔4〕“使即”,使、即在这里皆为倘若、如果之意,系同义连用。“反”,通“返”,返回。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1〕滑听命,已而反与卫,〔2〕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请滑。〔3〕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王怒,与翟人伐郑,〔4〕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5〕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注释】〔1〕“滑”,国名,姬姓,原都滑,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迁都于费,在今河南偃师东南,故亦称费滑。公元前六二七年被秦国所灭。“秋,郑入滑”,按《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年《经》、《传》均载郑入滑之事,即在郑文公三十三年。梁玉绳《史记志疑》谓“秋”乃“初”之误。〔2〕“已而”,不久,马上。“与”,联合,亲附。〔3〕“周襄王”,名郑,周惠王之子,公元前六五一年——前六一九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伯■”,周王室大夫。“■”,音fú,或作“服”。〔4〕“翟”,亦作狄,古族名,春秋初分为白狄、赤狄、长狄三部。此处“翟人”指赤狄一部,隗姓,主要活动在今山西东南、河北西南一带。〔5〕“氾”,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襄城南。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1〕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2〕宠子五人,〔3〕皆以罪蚤死。〔4〕公怒,溉逐群公子。〔5〕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6〕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7〕“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8〕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9〕晋兵乃罢去。

  【注释】〔1〕“秦穆公”,或作秦缪公,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曾称霸诸侯,公元前六五九年——前六二一年在位。详见本书《秦本纪》。〔2〕“三夫人”,指郑文公前后所娶陈妫(原为郑子之妃,即文公叔父之妃)、江国之女、薛国之女。〔3〕“宠子五人”,指陈妫所生的子华、子臧,江女所生的公子士,苏女所生的子瑕、子俞弥。〔4〕“蚤”,通“早”。按据《左传》宣公三年和僖公三十一年所载,子华、子臧被郑人所杀,公子士被楚人所杀,子瑕出奔楚,子俞弥早死。〔5〕“溉”,通“既”,尽,全部。〔6〕“僇”,通“戮”,杀戮。〔7〕“石癸”,又称石甲父,氏石,名癸,字甲父。〔8〕“后稷”,名弃,传说中周人的始祖。详见本书《周本纪》。“元妃”,元配,正妻。〔9〕“卒”,别本或作“平”。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缪公元年春,〔1〕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2〕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3〕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4〕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5〕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6〕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7〕【注释】〔1〕“缪公元年”,即公元前六二七年。〔2〕“三将”,指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将兵”,领兵,率领军队。〔3〕“贾人”,商人。贾,音gǔ。〔4〕“崤”,音yáo,亦作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为秦岭东段支脉。〔5〕“司城”,官名,即司空,西周金文均作“■工”,东周金文中作“■工”或“■攻”,掌管土木工程、器物制作等。“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谓秦国大夫杞子掌管郑都北门钥匙,暗作内应,招致秦兵,与此所载不同。〔6〕“汪”,秦国邑名,在今陕西澄城西南。〔7〕“往年”,前一年,即郑缪公二年。“楚太子商臣”,即楚缪王,公元前六二五年——前六一四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成王”,即楚成王,名恽(或作頵、髡),楚文王之子,公元前六七一年——前六二六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

  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1〕华元杀羊食士,〔2〕不与其御羊斟,〔3〕怒以驰郑,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4〕【注释】〔1〕“华元”,华督曾孙,时任右师,为宋国六卿之一。“与宋华元伐郑”,按本书《宋微子世家》和《左传》宣公二年,均谓郑军受楚国之命进攻宋国,华元率兵迎战。又本书《十二诸侯年表》郑穆公二十一年云:“与宋师战,获华元。”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南化本作“与宋华元战”。当以南化本为是。译文依南化本。〔2〕“食”,音sì,通“饲”,给人吃。〔3〕“御”,御者,战车上驾驭马的人。“羊斟”,亦作羊羹,又称叔牂。〔4〕“赵穿”,晋国大夫,赵氏旁系子弟,晋襄公之婿。“晋使赵穿以兵伐郑”,据《左传》宣公二年,率晋兵伐郑者当为赵盾。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1〕是为灵公。

  【注释】〔1〕“子夷”,即郑灵公,郑缪公之子,仅公元前六○五年在位一年。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于灵公。〔1〕子家、子公将朝灵公,〔2〕子公之食指动,〔3〕谓子家曰:“佗日指动,〔4〕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5〕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6〕去疾让曰:“必以贤,〔7〕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8〕坚者,灵公庶弟,〔9〕去疾之兄也。于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注释】〔1〕“鼋”,音yuán,大鳖,俗称甲鱼、团鱼。〔2〕“子家”,即公子归生,子家为其字,郑国公室大夫。“子公”,即公子宋,子公为其字,郑国公室大夫。〔3〕“食指”,从大拇指算起,手的第二指。〔4〕“佗”,同“他”,它。〔5〕“染”,沾染,沾上。〔6〕“去疾”,或作弃疾,亦称公子去疾,字子良。〔7〕“必”,果真,倘若。〔8〕“公子坚”,即郑襄公,公元前六○四年——前五八七年在位。〔9〕“灵公庶弟”,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年表》云灵公庶兄。”

  襄公立,将尽去缪氏。缪氏者,杀灵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乃止,皆以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五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六年,子家卒,国人复逐其族,以其弑灵公也。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1〕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2〕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3〕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4〕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5〕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6〕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7〕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阿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8〕故迟,比至河,〔9〕楚兵己去。晋将率或欲渡,〔10〕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11〕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注释】〔1〕“鄢陵”,郑国邑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2〕“楚庄王”,名旅(或作吕、侣),楚穆王之子,曾称霸诸侯,公元前六一三年——前五九一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3〕“皇门”,郑国国都南门。〔4〕“掔”,音qi1n,通“牵”。“肉袒掔羊”,脱衣露体,左手牵羊。这是古代表示投降请罪的一种仪式。〔5〕“弊”,通“敝”,谦辞。“弊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6〕“锡”,赐,赐予。“毛”,指地面所生的草本。“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土地,指荒凉贫瘠的地方。〔7〕“郢”,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8〕“两端”,两头,两点。“持两端”,持两头,持不同意见。此指晋军将领中在进退问题上意见分歧,即后所云“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9〕“比”,及,到。〔10〕“率”,通“帅”。〔11〕“河上”,河边,黄河岸畔。此指邲,在今河南荥阳北,黄河南岸。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1〕伯宗谏晋君曰:〔2〕“天方开楚,〔3〕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4〕字子虎,诓楚,〔5〕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6〕三要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7〕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8〕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9〕【注释】〔1〕“晋景公”,名据,一作獳,晋成公之子,公元前五九九年——前五八一年在位。详见本书《晋世家》。〔2〕“伯宗”,晋国大夫,孙伯纠之子,公元前五七六年遇害而死。〔3〕“开”,启,启示,开导,这里引申为保佑,护佑。〔4〕“霍”,晋国邑名,在今山西霍县西南。“解扬”,亦作解阳,据《左传》此前已为晋国大夫。解为其食邑,在今山西运城,因以为氏。〔5〕“诓”,音ku1ng,欺骗,迷惑。别本或作“诳”。〔6〕“趣”,音cù,赶快。〔7〕“楼车”,设有望楼可供眺望的战车。〔8〕“陨”,陨落,坠毁,毁坏。〔9〕“上卿”,卿中最高的等级。

  十八年,襄公卒,悼公■立。〔1〕【注释】〔1〕“悼公■”,费或作沸、弗、费。公元前五八六年——前五八五年在位。

  悼公元年,〔1〕■公恶郑于楚,〔2〕悼公使弟■于楚自讼。〔3〕讼不直,楚囚■。于是郑悼公来与晋平,遂亲。■私于楚子反,〔4〕子反言归■于郑。〔5〕【注释】〔1〕“悼公元年”,即公元前五八六年。〔2〕“■”,亦作许,国名,姜姓,相传是太岳的后裔,始封君为文叔,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在今河南许昌东。春秋时遭邻国侵犯屡次迁徙。战国初叶被楚国所灭,一说灭于魏国。“■公”,即■灵公,名宁,■昭公之子,公元前五九一年——前五四七年在位。〔3〕“■”,音gǔn,即郑成公,公元前五八四年——前五七一年在位。〔4〕“子反”,名侧,亦称公子侧,楚国公室大夫,曾任司马,死于公元前五七五年。〔5〕“子反言归于郑”,“言”下别本或有“王”字。

  二年,楚伐郑,晋兵来救。是岁,悼公卒,立其弟■,是为成公。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1〕使人来与盟。成公私与盟。秋,成公朝晋,晋曰“郑私平于楚”,执之。使栾书伐郑。〔2〕四年春,郑患晋围,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为君。〔3〕其四月,晋闻郑立君,乃归成公。郑人闻成公归,亦杀君繻,迎成公。晋兵去。

  【注释】〔1〕“楚共王”,亦作楚恭王,名审,楚庄王之子,公元前五九○年——前五六○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郑成公孤有德焉”,“公”下别本或有“于”字。〔2〕“栾书”,栾盾之子,谥武,故亦称栾武子,任晋国之卿。〔3〕“公子如”,名班(一作般),子如为其字,郑公室大夫,死于公元前五七八年。“繻”,音xū。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邹氏云:“一作‘纁’,音训。”“兄”,别本或作“弟”。

  十年,背晋盟,盟于楚。晋厉公怒,〔1〕发兵伐郑,楚共王救郑。晋、楚战鄢陵,楚兵败,晋射伤楚共王目,俱罢而去。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兵于洧上。〔2〕郑城守,〔3〕晋亦去。

  【注释】〔1〕“晋厉公”,名寿曼(一作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五八○年——前五七三年在位。详见本书《晋世家》。〔2〕“洧”,音wěi,水名,即今河南双洎河。“洧上”,洧水岸边。据《左传》襄公元年,此指郑都(今河南新郑)之西的洧水岸畔。〔3〕“郑城守”,据《左传》襄公元年,晋军已经攻破郑都外城,则此“郑城守”指郑国加固其内城而坚守。

  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1〕是为厘公。〔2〕【注释】〔1〕“恽”,音yùn,或作髡顽、髡原。〔2〕“厘公”,或作僖公,公元前五七○年——前五六六年在位。

  厘公五年,郑相子驷朝厘公,〔1〕厘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厘公,赴诸侯曰“厘公暴病卒”。〔2〕立厘公子嘉,〔3〕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注释】〔1〕“相”,官名,总领全国政务的长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实际上春秋时代的郑国并未设相职,与此相应的官叫当国。此处司马迁以今律古,借用了后代才有的官名。“子驷”,名騑(或作斐),郑缪公之子,为郑国执政大臣,死于公元前五六三年。〔2〕“赴”,讣告,报丧。〔3〕“嘉”,即郑简公,公元前五六五年——前五三○年在位。

  简公元年,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子驷觉之,反尽诛诸公子。二年,晋伐郑,郑与盟,晋去。冬,又与楚盟。子驷畏诛,故两亲晋、楚。三年,相子驷欲自立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杀相子驷而代之。〔1〕子孔又欲自立。子产曰:〔2〕“子驷为不可,〔3〕诛之,今又效之,是乱无时息也。”于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注释】〔1〕“公子子孔”,名嘉,字子孔,郑缪公之子,亦称公子嘉,郑国公室大夫,死于公元前五五四年。“尉止”,郑国大夫,死于公元前五六三年。〔2〕“子产”,名侨,字子产,一字子美,谥成,郑缪公之孙,子国之子,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公元前五五四年为卿,公元前五四三年执政,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3〕“子驷为不可”,“驷”下别本或有“所”字。

  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十九年,简公如晋请卫君还,〔1〕而封子产以六邑。〔2〕子产让,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吴使延陵季子于郑,〔3〕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4〕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

  【注释】〔1〕“如”,往,去。“卫君”,指卫献公,名衎,卫定公之子,公元前五七六年——前五五九年在位,后被大臣所逐奔齐,公元前五四六年归国复位,又在位三年,于公元前五四四年去世。详见本书《卫康叔世家》。〔2〕“邑”,居民集聚的地方行政单位。其规模大小不一。这里当是规模较小的一种。〔3〕“延陵季子”,名札,吴王寿梦少子,吴王诸樊之弟,吴国大夫,先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后封于州来(今安徽凤台)。此称延陵季子,当因他受封于延陵,且是吴王寿梦之少子。〔4〕“执政者”,指当时的郑国执政大臣良霄,字伯有,郑缪公曾孙,公子去疾孙,于次年(公元前五四三年)被杀。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于晋,问平公疾。〔1〕平公曰:“卜而曰实沈、台骀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2〕季曰实沈,居旷林,〔3〕不相能也,〔4〕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5〕迁阏伯于商丘,〔6〕主辰,〔7〕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8〕主参,〔9〕唐人是因,〔10〕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11〕当武王邑姜方娠大叔,〔12〕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乃与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13〕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14〕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15〕而国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16〕为玄冥师,〔17〕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18〕宣汾、洮,〔19〕障大泽,〔20〕以处太原。〔21〕帝用嘉之,〔22〕国之汾川。〔23〕沈、姒、蓐、黄实守其祀。〔24〕今晋主汾川而灭之。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灾萗之;〔25〕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萗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向曰:〔26〕“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于子产。

  【注释】〔1〕“平公”,即晋平公,名彪,晋悼公之子,公元前五五七年——前五三二年在位。详见本书《晋世家》。〔2〕“阏”,音è。〔3〕“旷林”,大树林。或谓地名。〔4〕“能”,亲善,和睦。〔5〕“后帝”,指尧。“臧”,善。〔6〕“商丘”,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南。〔7〕“辰”,即心宿,亦称大火,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五宿,包括三颗星,即天蝎座的σ、α、τ。“主辰”,主祀心宿,即以心宿来定时令节气。〔8〕“大夏”,古地名,在今山西翼城西的汾水、浍水之间。一说在今山西太原西南。〔9〕“参”,音shēn,参宿,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末一宿,包括七颗星,即猎户座的δ、α、γ、κ、β。〔10〕“唐”,古国名,祁姓(相传为尧的后裔),在今山西翼城西。〔11〕“唐叔虞”,唐国最末一位君主,与晋国始祖唐叔虞为二人。〔12〕“邑姜”,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娠”,音shēn,怀孕,怀胎。“大叔”,名虞,字子于,为晋国始封君。详见本书《晋世家》。〔13〕“属”,音zhǔ,托讨,交给。〔14〕“文”,字,文字。一说同“纹”,指掌纹。“虞”,《左传》隐公元年孔颖达《正义》谓《石经》古文“虞”作“”。按若孔氏之说属实,则此“有文在其掌曰‘虞’”是就手掌纹形似“虞”字而言。〔15〕“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之子,大叔之兄,曾大封诸侯。详见本书《周本纪》。〔16〕“金天氏”,传说中古帝少皞的称号。“裔子”,后裔子孙。或谓季子,即少子。〔17〕“玄冥”,传说中的官名,负责治理水利。“师”,长。〔18〕“业”,世,嗣承,继承。“官”,职务,职责。〔19〕“宣”,通,疏通。“汾”,水名,即今山西境内汾河。“洮”,音táo,水名,即今山西境内涑水河。〔20〕“障”,阻塞,遮隔。〔21〕“太原”,即“大原”(见《左传》昭公元年),指汾河流域的高平之地。或谓地名,如服虔云汾水名,杜预云在今山西太原西南。〔22〕“帝”,指颛顼,号高阳氏,传说中的古帝。详见本书《五帝本纪》。〔23〕“汾川”,指汾河流域。〔24〕“沈、姒、蓐、黄”,古国名,皆为台骀后裔,其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姒”,音sì。“蓐”,音rù。〔25〕“萗”,音yíng,祈求消灾免难的祭祀。〔26〕“叔向”,名肸,氏羊舌,字叔向,或说又字叔誉,羊舌职之子,晋国大夫,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故又称杨肸。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强,〔1〕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候,与楚灵王盟于申,〔2〕诛齐庆封。〔3〕【注释】〔1〕“楚灵王”,原名围,即位后改名虔,楚共王之子,公元前五四○年——前五二九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2〕“申”,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北。〔3〕“庆封”,亦称庆季,字子家,庆克之子,齐国大夫。与大夫崔杼合谋杀死齐庄公,更立齐景公,执掌国政。后因积怨甚众,被逐出奔,吴国赐与朱方(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南)。公元前五三八年,被楚庄王率军攻杀。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1〕秋,定公朝晋昭公。〔2〕【注释】〔1〕“定公宁”,即郑定公,公元前五二九年——前五一四年在位。〔2〕“晋昭公”,名夷,晋平公之子,公元前五三一年——前五二六年在位。详见本书《晋世家》。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1〕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注释】〔1〕“公子弃疾”,即楚平王,楚康王之子,楚灵王之弟,灵王时为蔡公,即位后改名居,公元前五二八年——前五一六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强,〔1〕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2〕“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注释】〔1〕“六卿”,指晋国的六家世卿,即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2〕“韩宣子”,名起,谥宣,韩献子之子,公元前五四○年为中军将,执掌国政,直至公元前五一四年去世。

  六年,郑火,公欲禳之。〔1〕子产曰:“不如修德。”

  【注释】〔1〕“禳”,音r1ng,举行祭祀祈求消除灾祸。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1〕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2〕建子胜奔吴。〔3〕【注释】〔1〕“太子建”,楚平王之太子,字子木,因楚平王听信宠臣费无忌谗言而被迫出逃。〔2〕“郑杀建”,本书《十二诸侯年表》此事系于郑定公十一年。〔3〕“胜”,楚平王之孙,亦称王孙胜,因父遭谗出走,他也随伍子胥奔吴。公元前四八七年被召回,任白(在今河南息县东)大夫,因号白公。公元前四七九年,起兵发难,旋即兵败被杀。“吴”,国名,也称句吴、攻吴,姬姓,始祖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都于吴(今江苏苏州),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公元前四七三年被越国所灭。

  十一年,定公如晋。〔1〕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2〕【注释】〔1〕“定公如晋”,本书《十二诸侯年表》此事系于郑定公十二年,又《左传》载此事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即郑定公十二年,则“定公如晋”当移下年。〔2〕“敬王”,即周敬王,名

   (或作丐〕,周景王之子,公元前五一九年——前四七六年在位。详见本书《周本纪》。“入敬王于周”,公元前五二○年周景王去世,王室爆发内乱,晋人扶立敬王。敬王进入成周,据本书《周本纪》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公元前五一六年,即郑定公十四年。此系于郑定公十一年,似误。

  十三年,〔1〕定公卒,子献公虿立。〔2〕献公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3〕当是时,晋六卿强,侵夺郑,郑遂弱。

  【注释】〔1〕“十三年”,别本或作“十六年”。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和《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均载郑定公卒于十六年。此“十三年”当为“十六年”之误。〔2〕“虿”,音chài。“献公虿”,即郑献公,公元前五一三年——前五○一年在位。〔3〕“声公胜”,即郑声公,公元前五○○年——前四六三年在位。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1〕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2〕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注释】〔1〕“子产卒”,按子产卒年,此与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同。《左传》则记子产卒于鲁昭公二十年,即郑定公八年。当以《左传》为是。〔2〕“郑成公少子也”,按子产为郑缪公之孙,子国之子;而郑成公为郑缪公之孙,郑襄公之子,则子产与郑成公为同祖兄弟辈。此谓子产为郑成公少子。误。

  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1〕告急于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于铁。〔2〕【注释】〔1〕“范、中行氏”,为晋国的两家世卿。这里的范氏具体指范吉射,中行氏具体指中行寅。〔2〕“铁”,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西北。

  十四年,宋景公灭曹。〔1〕二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2〕而常相于齐。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3〕孔子卒。

  【注释】〔1〕“宋景公”,名栾(或作头曼、兜栾),宋元公之子,公元前五一六年——前四六九年在位。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曹”,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之弟叔振铎,武王灭商后所封,建都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约有今山东西部。〔2〕“田常”,妫姓,氏田(亦作陈),名常(亦作恒),谥成,陈厘子田乞之子,齐国执政大臣,杀死齐简公后,拥立齐平公,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详见本书《田敬仲完世家》。“齐简公”,名壬(或作任),齐悼公之子,公元前四八四年——前四八一年在位。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3〕“楚惠王”,名章,楚昭王之子,公元前四八八年——前四三二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陈”,国名,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始封君为胡公满,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约有今河南东部及与之相接的安徽西部。

  三十六年,〔1〕晋知伯伐郑,〔2〕取九邑。

  【注释】〔1〕“三十六年”,别本或作“二十六年”。〔2〕“知伯”,亦作智伯,名瑶,氏知(或作智),一氏荀,故亦称荀瑶,谥襄,知宣子甲之子,为晋国六卿之一,公元前四五八年与赵、韩、魏氏共分范氏、中行氏之地,公元前四五三年被韩、赵、魏三家所杀,知氏亡。按知伯伐郑事,本书《六国年表》系于郑声公三十七年;《左传》此事见鲁哀公二十七年,即郑声公三十三年。

  三十七年,声公卒,〔1〕子哀公易立。〔2〕哀公八年,郑人弑哀公而立声公弟丑,〔3〕是为共公。共公三年,三晋灭知伯。〔4〕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5〕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6〕杀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骀,〔7〕是为繻公。〔8〕【注释】〔1〕“三十七年,声公卒”,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皆谓郑声公卒于三十八年,则此“三十七年”当为“三十八年”之误。〔2〕“哀公易”,易或作锡,即郑哀公,公元前四六二年——前四五五年在位。〔3〕“丑”,即郑共公,《汉书·古今人表》谓郑哀公之弟,公元前四五四年——前四二四年在位。〔4〕“三晋”,指晋国韩氏、赵氏、魏氏三家。按三晋灭知伯事,据本书《六国年表》、《周本纪》、《秦本纪》及古本《竹书纪年》推算,在郑共公二年;“共公三年”,别本或作“共公二年”,则当以在共公二年为是。〔5〕“幽公已”,已或作巴,即郑幽公,公元前四二三年在位。〔6〕“韩武子”,名启章,谥武,韩康子之子,公元前四二四年——前四○九年在位。详见本书《韩世家》。〔7〕“骀”,本书《六国年表》谓骀为郑幽公之子。〔8〕“繻公”,或作缭公,公元前四二二年——前三九六年在位。

  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1〕取雍丘。〔2〕郑城京。

  【注释】〔1〕“韩景侯”,名虔,韩武子之子,公元前四○八年——前四○○年在位,公元前四○三年受周威烈王命列为诸侯。详见本书《韩世家》。〔2〕“雍丘”,郑国邑名,在今河南杞县。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1〕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2〕【注释】〔1〕“负黍”,韩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2〕“阳翟”,韩国邑名,在今河南禹县。

  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1〕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2〕是为郑君。

  【注释】〔1〕“子阳”,氏驷,亦称驷子阳,郑国执政大夫。〔2〕“幽公弟乙”,即郑康公,公元前三九五年——前三七五年在位。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1〕【注释】〔1〕“阳城”,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登封东南。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1〕并其国。

  【注释】〔1〕“韩哀侯”,韩文侯之子。按本书《六国年表》、《韩世家》,公元前三七六年——前三七一年在位;依古本《竹书纪年》,则公元前三七六年——前三七五年在位。当以后说为是。详见本书《韩世家》。

  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1〕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2〕此与晋之里克何异?〔3〕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4〕变所从来,亦多故矣!

  【注释】〔1〕“甫瑕”,即甫假。〔2〕“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事详见前郑子(子亹)十四年。〔3〕“里克”,晋国大夫。晋献公去世后,他先后主谋杀死继位的奚齐和悼子;欲迎重耳,不允未果;改迎夷吾,夷吾约事成后封给汾阳之邑。夷吾归国继位,即晋惠公,对里克不但没给封邑,反而令其自杀。〔4〕“荀息”,名黯,字息,先氏原,曲沃武公灭荀赐为食邑,因以为氏。荀在今山西新绛。晋国大夫。“奚齐”,晋献公宠妃骊姬所生之子。“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晋献公临终时将奚齐托付给荀息。荀息遵嘱辅佐奚齐继位。里克杀死奚齐,荀息准备自杀。经人劝说,又辅佐奚齐之弟悼子继位。结果悼子也被里克所杀,荀息终于自杀以殉。

   译文 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在位第二十二年,友开始被封在郑。友受封后第三十三年,百姓都很安适而爱戴他。周幽王任命友为司徒。友团结安抚宗周百姓,宗周百姓都很高兴,连黄河与雒水之间的成周百姓也感安适而思慕他。友任司徒一年,周幽王因为宠幸褒后的缘故,朝廷政治颇多弊端,诸侯当中有的叛离周室。在这种情况下,郑桓公问太史伯道:“王室多难,我该往哪里去逃命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雒邑东土之地,黄河、济水的南边可以安居。”桓公又问:“为什么?”太史伯回答说:“那地方靠近虢国、郐国,虢国、郐国的君主贪婪好利,百姓不亲附他们。如今您担任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当真请求迁居那一带,虢国、郐国的君主看到您正身负要职,便会轻易分给您土地。您如果真的住到那里,虢国、郐国的百姓就都是您的百姓了。”桓公说:“我想南下到长江之畔,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从前祝融当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劳很大,但其子孙在周朝没有兴盛的,而楚国是他的后裔啊。周朝衰败,楚国必定兴盛。楚国兴盛,不是对(要想在长江之畔立足的)郑国有利的事情。”桓公说:”我想居住到西方去,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那里的人贪心好利,难以长久居住。”桓公问:“周朝衰落,什么国家会兴盛?”回答说:“大概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那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代,伯夷辅佐帝尧主管礼仪制度。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翳辅佐帝舜调理各类财物。齐国、秦国同楚国的先祖,都曾经对天下有很大功劳。(至于晋国,)周武王战胜商纣以后,周成王分封叔虞在唐,地势十分险要,凭借地利,又有德行,而同衰败的周室并存,也一定会兴盛。”郑桓公说:“好。”于是就向周幽王提出请求,把他的百姓迁到雒邑东土,而虢国、郐国果然奉献十个邑,终于在那里立了国。

  (郑桓公任司徒的)第二年,犬戎在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同时杀死郑桓公。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君,这就是郑武公。

  郑武公十年,娶申侯之女为夫人,叫做武姜。她生下太子寤生,生得非常艰难,到生下来,夫人不喜欢。后来生下小儿子段叔,段叔生得很顺利,夫人喜欢他。二十七年,武公得病。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不答应。这一年,郑武公去世,寤生即位,这就是郑庄公。

  庄公元年,封其弟段于京,号称太叔。祭仲说:“京城比都城大,不是用来封赐庶弟的地方。”庄公说:“武姜要这样,我不能不给啊。”段到达京,修缮整治武器,同他的母亲武姜密谋偷袭国都。庄公二十二年,段果真袭击郑都,武姜作内应。庄公发兵攻伐段,段败奔。庄公又发兵攻伐京,京人反叛段,段出奔鄢。鄢溃败失守,段出奔共国。在这之后,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居到城颍,立下誓言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过了一年多,庄公后悔而思念母亲。颍谷的考叔有东西来进献给庄公,庄公赐予食物。考叔说:“臣下有母亲,请求国君将这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庄公说:“我很想念母亲,但又厌恶背弃当初的誓约,怎么办呢?”考叔说:“您若挖一条地道到达黄泉,就可以再相见了。”于是庄公就听从考叔的话,(真的掘了隧道,)与母亲相见。

  郑庄公二十四年,宋缪公去世,公子冯出奔到郑国。郑国军队侵犯成周之地,掳掠庄稼。二十五年,卫国州吁杀了他的国君桓公自立为君,与宋国军队一起攻伐郑国,因为(郑国收容)公子冯的缘故。二十七年,郑庄公开始朝觐周桓王。周桓王因恼怒郑国军队掳掠庄稼,便不加礼遇。二十九年,庄公恼怒周桓王不以礼相待,就擅自跟鲁国交换祊、许田。三十三年,宋国杀死孔父。三十七年,郑庄公不朝觐周天子,周桓王率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的军队攻伐郑国。庄公与大夫祭仲、高渠弥起兵自卫,周王率领的军队被打得大败。祝聸发箭射中周桓王的胳膊。祝聸请求追逐桓王,郑伯制止他,说:“冒犯尊长尚且感到恐惧,何况胆敢凌辱天子呢?”就收了兵。夜间郑庄公命令祭仲去问候桓王伤势。

  郑庄公三十八年,北戎攻伐齐国,齐国使者前来请求救援,郑伯派遣太子忽率领军队援救齐国。齐厘公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忽推辞说:“我们郑国是小国,不能与齐国般配啊。”当时祭仲与太子忽同行,劝说让他娶齐厘公的女儿,说:“国君有许多宠幸的姬妾,太子您没有强大的外援,将来不容易即位,三位公子都是国君的人选啊。”所说的三位公子,是太子忽,他的大弟突,二弟子亹。

  四十三年,郑庄公去世。当初,祭仲很得庄公的宠信,庄公让他为卿。庄公派祭仲出使为自己迎娶邓国之女,邓女生下太子忽,所以祭仲拥立太子忽继位,这就是郑昭公。

  郑庄公还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生下厉公突。雍氏在宋国很得宠。宋庄公听说祭仲立忽为国君,就派人诱骗召来祭仲而扣留他,说:“不立突为国君,就处死你。”同时也扣留突来索求贿赂。祭仲答应宋君的要求,同宋君订立盟约,带着突返归郑国,立他为君。昭公忽听说祭仲由于宋国的要挟立他的弟弟突为国君,就在九月丁亥这一天,忽出逃投奔卫国。己亥这天,突到达郑国国都,即君位,这就是郑厉公。

  郑厉公四年,祭仲独揽国政,厉公忧虑这种状况,就暗中支使祭仲的女婿雍纠打算除掉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便对她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相比,哪个更亲?”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而凡男人都可做你的丈夫。”女儿就把事情告诉祭仲。祭仲反而抢先杀了雍纠,并将他的尸体陈放在闹市示众。郑厉公对祭仲毫无办法,只能把怒气出到雍纠身上说:“跟妇道人家商议大事,死得活该!”夏天,郑厉公出走,居住到边境都邑栎。祭仲迎回昭公忽。六月乙亥那天,昭公再次进入国都,就国君之位。

  秋天,郑厉公突利用栎邑的人杀死守邑大夫单伯,就在栎邑定居下来。诸侯听说郑厉公出走外奔,就攻伐郑都,没能攻克而离去。宋国供给厉公很多武器,厉公自己守在栎,郑昭公因为这缘故也就不攻伐栎邑。

  郑昭公二年,还在昭公做太子的时候,父亲庄公想用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憎恶高渠弥,庄公不加理睬,结果任用高渠弥为卿。及至昭公即位,高渠弥惧怕昭公杀自己。冬天十月辛卯这天,渠弥与昭公出去打猎,乘机在野外用箭射杀昭公。祭仲和渠弥不敢迎纳厉公,就改立昭公另一个弟弟子亹为国君,这就是子亹,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在首止盟会诸侯。郑国子亹前往与会,高渠弥担任相,随行,祭仲说有病不能同行。祭仲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子亹在齐襄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相会争斗,彼此结下仇,所以到了盟会诸侯的时候,祭仲请求子亹不要去。子亹说:“齐国强大,而厉公又居住在栎,倘若不去,这就会促成齐襄公率领诸侯讨伐我,而送纳厉公。我还不如去,去了为什么就一定受辱,而且又为什么会到达你说的那种地步!”结果去了。在这种情况下,祭仲害怕齐襄公会一同杀了自己,便故意推说生病。子亹到达首止,没有向齐侯谢罪,齐侯很气愤,就埋伏武士而杀了子亹。高渠弥逃跑回国,回来后同祭仲商量,决定从陈国召回子亹的弟弟公子婴,立他为国君,这就是郑子。这一年,齐襄公指使彭生趁酒醉之际折断鲁桓公的肋骨并杀了他。

  郑子八年,齐国大夫管至父等人发动暴乱,杀死他们的国君齐襄公。十二年,宋国大夫长万杀死他的国君宋湣公。郑国祭仲去世。

  郑子十四年,旧居郑都而流亡到厉公突所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骗劫持郑国大夫甫假,郑厉公用威胁手段来要求进入郑都。甫假说:“释放我,我就为您杀掉郑子而让您进入郑都。”厉公与甫假立下盟约,就释放了他。六月甲子这天,甫假杀死郑子及其两个儿子而迎接厉公突,突从栎邑再次进入国都即位。当初,城内蛇与城外蛇在郑都城南门中相斗,城内蛇死了。过了六年,厉公果然又进入国都。厉公进入国都后责备他的伯父原说:“我流亡在国都之外居住,伯父无意让我回归,也太过分了。”原说:“事奉君主不三心二意,是做人臣的天职。我知道自己的罪过了。”就自杀了。厉公接着对甫假说:“你事奉君主有三心二意啊。”就杀甫假。甫假说:“大德不得好报,果真如此啊!”

  郑厉公突后元年,齐桓公开始称霸。

  郑厉公后五年,燕国、卫国与周惠王之弟颓攻伐周惠王,周惠王出走逃奔温,拥立其弟颓为王。六年,周惠王向郑国告急。郑厉公发兵进攻成周王子颓,没有打胜,于是与周惠王返回郑国,周惠王居住在栎邑。七年春天,郑厉公和虢叔起兵袭击杀死王子颓,送周惠王进入成周。

  这年秋天,郑厉公去世,儿子文公踕即位。厉公第一次在位四年,接着流亡居住在栎,在栎居住十七年,再次进入国都,在位七年,在位与流亡的时间统共二十八年。

  郑文公十七年,齐桓公率领军队击溃蔡军,于是攻伐楚国,到达召陵。

  二十四年,郑文公有位下等的姬妾叫燕姞,她在梦中看见天帝给她一枝兰草,说:“我是伯鯈。我,是你的先祖啊。把这枝兰草作为你的孩子,兰花有通国之香。”燕姞把梦告诉郑文公,文公就让她侍寝,而且给她兰草作为信物。于是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兰。

  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国公子重耳来拜访,郑文公不以礼相待。文公弟弟叔詹说:“重耳贤明,而且又和我们同姓,在困窘之中来拜访您,不可以无礼。”文公说:“诸侯流亡的公子来拜访的多了,哪能都以礼相待呢!”叔詹说:“您如不以礼相待,就杀了他;不杀他,倘若他返回晋国,那就成为郑国的忧患了。”郑文公不听。

  郑文公三十七年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国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秋天,郑军入侵滑国,滑国归服,不久反过来亲附卫国,于是郑军讨伐滑国。周襄王派遣伯■来为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周惠王,惠王流亡居住在栎,文公的父亲厉公帮助他进入成周,但惠王却不赏赐厉公爵位财物,同时又怨恨周襄王袒护卫国、滑国,所以不听襄王的说情,反而囚禁伯■。周襄王大怒,同翟人讨伐郑国,没有取胜。冬天,翟人攻击周襄王,襄王出走逃奔郑国,郑文公安排周襄王居住在氾。三十八年,晋文公送周襄王进入成周。

  郑文公四十一年,郑军帮助楚军进攻晋国。因当初晋文公来拜访不以礼遇,(郑文公害怕晋国报复,)所以背弃晋国帮助楚国。四十三年,晋文公和秦穆公共同围困郑都,声讨郑文公帮助楚国进攻晋国,以及从前对晋文公过访郑国时的无礼。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宠爱的儿子五个,五个儿子都因有罪而早死。文公很恼怒,把其余的公子们全部驱逐出国。子兰投奔晋国,这次跟随晋文公来围攻郑都。平时兰事奉晋文公非常恭敬小心,晋文公爱怜宠幸他,兰就私下在晋国活动,以企求进入郑国做太子。晋文公在围城时想得到叔詹羞辱杀死他。郑文公很恐惧,但又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说后,对郑文公说:“臣下告诉过君上,(对重耳要末以礼相待,要末杀死他,)国君不听臣言,晋国终于成为祸患。然而晋文公所以围攻郑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死而能免除郑国之难,是我心甘情愿的啊。”说完就自杀。郑国人把叔詹的尸体给了晋国。晋文公说:“一定要见一下郑君,当面羞辱他一番再离开。”郑文公对此很犯愁,就派人私下对秦穆公说:“攻破郑国只能有益于晋国,没有秦国的好处啊!”于是秦国撤兵。晋文公想送兰回国让他做太子,把这意思告诉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姞姓之女是后稷的正妻,她的后代应当有兴旺的。子兰的母亲,就是姞姓的后裔啊。况且国君夫人生的儿子都已死去,余下庶出的儿子没有像兰那样贤能的。如今城围情急,晋文公提出立兰为太子作为要求,(这对目前的郑国来说,)还有什么比答应这个要求更好的呢!”于是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结果立了兰为太子,晋国军队才撤离。

  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子兰即位,这就是郑缪公。

  郑缪公元年春天,秦缪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领兵准备袭击郑国,行军到滑国,恰好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谎称君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所以秦国军队没到郑国就返回。晋国军队在崤山击败秦军。起初,前一年郑文公去世,郑国司城缯贺把郑国情报出卖给秦国,秦军因此前来。三年,郑国发兵跟随晋军攻伐秦国,在汪击败秦军。前一年,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他的父亲楚成王而接替君位。

  郑缪公二十一年,郑军同宋国华元率领的军队交战。(战前)华元杀羊给将士吃,没给他的御者羊斟,(接战后)羊斟怀怒长驱直入郑军,郑人俘虏华元。宋国出资赎华元,华元也就乘机逃跑离去。晋君派赵穿带领军队攻伐郑国。

  二十二年,郑缪公去世,子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

  郑灵公元年春天,楚人进献大鳖给灵公。子家、子公将要朝见灵公,子公的食指突然动了,便对子家说:“往日食指动,必定吃到不同一般的食物。”到入朝进见灵公,果然送上大鳖做的羹,子公笑着说:“果真如此!”灵公问他笑的缘故,子公如实禀告灵公。灵公召呼他过来,单单不给他羹。子公发怒,用指头蘸羹,尝了味道而走出。灵公很生气,想杀子公。子公与子家商议,抢先下手。夏天,杀了灵公。郑国人想立灵公的弟弟去疾为国君,去疾推让说:“(立国君)如果论贤能的话,那我无德无才;如果论长幼顺序的话,那公子坚最年长。”坚,是郑灵公的庶出弟弟,去疾的兄长。于是立子坚为国君,这就是郑襄公。

  郑襄公即位,将要把缪氏全部驱逐。所说的缪氏,指谋杀郑灵公的子公那一族人家。去疾说:“一定要驱逐缪氏的话,我也将离开郑国。”襄公这才罢休,都让他们作了大夫。

  郑襄公元年,楚国怨恨郑国接受宋国贿赂放走华元,讨伐郑国。郑国背叛楚国,与晋国亲近。五年,楚军再次攻伐郑国,晋军前来救援。六年,子家去世。国人再次驱逐他的家族,因为他杀了郑灵公。

  郑襄公七年,郑国与晋国在鄢陵订立盟约。八年,楚庄王因为郑国与晋国结盟,前来攻伐,围困郑都三个月,郑国举城投降楚国。楚庄王从皇门入城,郑襄公袒胸露背,左手牵羊,前往迎接,说:“我不能管理好边境都邑,使得君王胸怀忿怒来到鄙国,这是我的罪过啊。对您我岂敢不唯命是听。君王倘若将郑国迁移到长江之南,乃至将郑赏赐给诸侯,我都唯命是听。倘若君王不忘周厉王、周宣王和郑桓公、郑武公在天之灵,哀怜不忍断绝其国脉,赐给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再能够重新事奉君王,是我的心愿,然而不是我所敢企望的啊。斗胆披露衷情,唯命是听。”楚庄王为之退兵三十里而后安营扎寨。楚国群臣说:“从郢都到达此地,士大夫早已疲劳了。如今取得郑国又放弃它,为什么?”楚庄王说:“所以举行讨伐,是讨伐其不归顺。如今郑国已经归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结果楚军离去。晋君得知楚军攻伐郑国,发兵救援郑国。晋军将领在来的路上各持不同主张,所以行进迟缓,待等到达黄河,楚国军队已经离去。晋军将领有的主张渡河追击,有的主张就地返回,最后还是渡过了黄河。楚庄王闻讯,回兵攻击晋军。郑国反过来帮助楚军,在黄河岸边重创晋国军队。十年,晋军前来攻伐郑国,因为郑国背弃晋国而亲附楚国。

  郑襄公十一年,楚庄王攻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晋景公打算发兵救援宋国,伯宗劝谏晋君说:“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可以出兵攻伐啊。”于是寻求壮士,找得一位霍邑人解扬,解扬字子虎,(晋君命他前去)诈骗楚国,叫宋国不要投降。他故意经由郑国过,郑国与楚国亲善,就逮住解扬将他献给楚军。楚庄王厚加赏赐与他立约,让他一反原话,叫宋人赶快投降,再三威胁利诱,解扬才答应。于是楚人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向宋人喊话。解扬于是违背与楚庄王的约定而传达晋国国君的命令说:“晋君正在集结全国的军队来援救宋国,宋国虽然危急,但千万不要投降楚国,晋国军队现在就要到了。”楚庄王大怒,要杀死解扬。解扬说:“君主能够制定发布命令叫做义,臣子能够承担完成命令叫做信。接受我君主的使命出国,宁肯一死也不能破坏君命。”庄王说:“你已经应许了我,过后又背弃,那信在何处?”解扬说:“我之所以应许大王,是想完成我国君的命令啊。”解扬临死时,回头对楚军将士说:“做人臣子的不要忘记我这个竭尽忠诚而死去的人!”楚庄王的诸位兄弟都劝谏庄王赦免他,于是赦免解扬让他回国。晋景公封赐他上卿的爵位。

  十八年,郑襄公去世,儿子悼公■即位。

  郑悼公元年,■灵公到楚国说郑国的坏话,悼公派弟弟■到楚国为自己辩解。因辩解没理,楚国囚禁■。于是郑悼公前来同晋君讲和,便又跟晋国亲近起来。■与楚国子反有私交,子反为他在庄王面前说情,让■返归到郑国。

  郑悼公二年,楚军攻伐郑国,晋军前来救援。这一年,郑悼公去世,立他的弟弟■为国君,这就是郑成公。

  郑成公三年,楚共王说“郑成公我对他有恩德”,派人前来与郑国订立盟约。郑成公私下与楚国缔结盟约。秋天,郑成公朝见晋君,晋景公说“郑成公私下与楚国讲和”,扣留了他。并派栾书领兵攻伐郑国。四年春天,郑人忧虑晋军围城,公子如就拥立郑成公的庶兄繻为国君。这年四月,晋人听说郑人已立国君,就送回郑成公。郑人听说成公归来,便杀了新立国君繻,迎纳郑成公。晋军离去。郑成公十年,郑国背弃与晋国的盟约,同楚国订立盟约。晋厉公大怒,发兵攻伐郑国。楚共王率军援救郑国。晋军、楚军在鄢陵交战,楚军溃败,晋人射伤楚共王的眼睛,双方罢兵而去。十三年,晋悼公率军攻伐郑国,进兵到洧水岸畔。郑人加固都城坚守,晋军也就离去。十四年,郑成公去世,儿子恽即位,这就是郑厘公。郑厘公五年,郑国相子驷朝见厘公。厘公不以礼相待。子驷发怒,指使厨子用毒药害死厘公,向诸侯报丧说“厘公得急病去世”。立郑厘公的儿子嘉为国君,嘉当时年仅五岁,这就是郑简公。郑简公元年,公子们商议诛杀国相子驷,子驷觉察此事,反过来把公子们全部杀死。二年,晋军攻伐郑国,郑国与之立盟约,晋军离去。冬天,郑国又与楚国订立盟约。子驷害怕被杀,所以两面讨好晋国、楚国。三年,国相子驷打算自己即位当国君,公子子孔派尉止杀死国相子驷而取代他。子孔又打算自己即位。子产说:“子驷做不该做的事,你杀了他,如今你又仿效他,这样祸乱就没有尽头了。”于是子孔听从子产的劝告而辅助郑简公。郑简公四年,晋国恼怒郑国与楚国订立盟约,攻伐郑国,郑国便再与晋国订立盟约。楚共王率军援救郑国,打败晋军。郑简公准备同晋军讲和,楚国就又囚禁了郑国的使者。十二年,郑简公恼怒国相子孔独揽国家大权,诛杀了他,而任用子产为卿。十九年,郑简公去晋国请求让卫献公回国,而后封给子产六个邑。子产谦让,接受了其中的三个邑。二十二年,吴王派遣延陵季子到郑国,看见子产就像世交旧友,对子产说:“郑国眼下的当政者骄横奢侈,大难将要降临,那末政务就会落到你的身上。你治理政务,一定要按照礼的规定;不这样的话,郑国必将败落。”子产隆重款待季子。二十三年,公子们争宠夺权互相残杀,还要杀子产。公子中有的劝阻说:“子产是位仁人,郑国所以存在是由于有子产,不能杀。”于是作罢。

  郑简公二十五年,郑国派遣子产到晋国,问候晋平公的病情。平公说:“占卜的结果说实沈、台骀在作怪,史官中没有人知道实沈、台骀,就贸然相问了。”子产回答说:“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居住在大树林中,不能和睦相处,整天拿着武器来回攻打。帝尧觉得很不好,把阏伯迁移到商丘,主祀辰宿,商人因袭,所以辰宿成为商人奉祀的星宿。把实沈迁移到大夏,主祀参宿,唐人因袭,唐前后事奉夏朝、商朝,唐最末一代君主叫唐叔虞。当周武王夫人邑姜身怀大叔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为你的孩子取名虞,赐给他唐国,将奉祀参宿的事交付给他,让他在那里繁衍养育子孙后代。’等到生下来,果然有字在婴儿的手掌,是‘虞’字,就以此命名。到周成王灭了唐国,便封大叔在唐立国。因此参成为晋国奉祀的星宿。由此看来,实沈是参宿之神。从前金天氏有个后裔子孙叫昧,为水官之长,生了允格、台骀。台骀能够继承昧的事业,疏通汾水、洮水,阻止湖泽泛滥,从而居住在广大的高平之地。帝颛顼因此嘉奖他,让他在汾水流域立国。台骀后裔沈国、姒国、蓐国、黄国奉守祖先的祭祀。如今晋国主宰汾水流域而灭亡四国。由此看来,台骀是汾水、洮水之神。然而实沈、台骀这两位神不会加害您的身体。高山大川的神灵,遇见水涝干旱时进行祭祀祈求平安;日月星辰的神灵,遇见雪霜风雨不合时令进行祭祀祈求平安;至于国君的疾病,是饮食不调、喜怒无常、贪恋女色所产生的啊。”晋平公对叔向说:“讲得好,真是位见多识广的君子啊!”用隆重丰厚的礼节款待子产。

  二十七年夏天,郑简公朝见晋君。冬天,因畏惧楚灵王的强大,又朝见楚君,子产随从。二十八年,郑君病重,派遣子产会见诸侯,与楚灵王在申订立盟约,诛杀齐国庆封。

  三十六年,郑简公去世,儿子定公宁即位。秋天,郑定公朝见晋昭公。

  郑定公元年,楚国公子弃疾杀死他的国君灵王而自己即位,就是楚平王。他想对诸侯行施德政,把楚灵王所侵占的郑国土地归还给郑国。

  郑定公四年,晋昭公去世,晋国六卿强盛,公室卑微。子产对韩宣子说:“执掌国政一定要用德,不能忘记立国的根本。”

  郑定公六年,郑国发生火灾,定公准备举行祭祀祈求消除火灾。子产说:“不如修行德政。”

  郑定公八年,楚国太子建前来投奔。十年,太子建与晋人密谋袭击郑国。郑人杀死太子建,建的儿子胜逃奔吴国。

  十一年,郑定公前往晋国。晋君与郑定公商议,诛杀周朝王室的乱臣贼子,送周敬王进入成周。

  十三年,郑定公去世,儿子献公虿即位。郑献公在位十三年去世,儿子声公胜即位。在此期间,晋国六卿强盛,侵犯掳掠郑国,郑国便逐渐衰弱。

  郑声公五年,郑国国相子产去世,郑国的人都为之痛哭流涕,悲伤得像失去亲人一样。子产,是郑成公的小儿子。为人仁义爱怜百姓,事奉国君忠诚厚道。据说孔子曾经访问郑国,同子产亲如兄弟。等到听说子产去世,孔子为之哭泣说:“(子产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仁爱之人啊!”

  郑声公八年,晋国范氏、中行氏在晋国造反,向郑国告急,郑国军队救援他们。晋国军队攻伐郑国,在铁地击败郑国军队。

  郑声公十四年,宋景公吞灭曹国。二十年,齐国田常杀死他的国君齐简公,而后田常在齐国当了国相。二十二年,楚惠王吞灭陈国。孔子去世。

  郑声公三十六年,晋国知伯攻伐郑国,夺取九个都邑。

  三十七年,郑声公去世,儿子哀公易即位。郑哀公八年,郑人杀死哀公而拥立声公之弟丑为国君,这就是郑共公。郑共公三年,晋国韩、赵、魏三家灭亡知伯。三十一年,郑共公去世,儿子幽公已即位。郑幽公元年,韩武子攻伐郑国,杀死幽公。郑人拥立幽公之弟骀为国君,这就是郑繻公。

  郑繻公十五年,韩景侯攻伐郑国,夺取雍丘,郑国在京筑城加固。

  郑繻公十六年,郑军攻伐韩国,在负黍击败韩国军队。二十年,韩氏、赵氏、魏氏正式受封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军围攻韩国的阳翟。

  郑繻公二十五年,郑君杀死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的同党联合起来共同杀死繻公骀而拥立幽公之弟乙为国君,这就是郑君。

  郑君乙即位第二年,郑国的负黍反叛,再次归属韩国。十一年,韩军攻伐郑国,夺取阳城。

  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灭亡郑国,吞并了这个国家。

  太史公说:常言有这样一句,“凭着权势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利害关系没了,其间的交往也就疏淡了”,甫瑕就是这样的啊。甫瑕虽然用暴力杀害郑子而接纳郑厉公,但郑厉公最终还是食言处死他,这与晋国的里克有什么区别呢?可是守持节操像荀息那样的,结果以身殉职也没能保住奚齐。因为事情变化的发生,是有许多缘故的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