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史记新注》目录


正文

  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胡平生注译 楚元王刘交者,〔1〕高祖之同母少弟也,〔2〕字游。

  【注释】〔1〕“楚元王”,“楚”,汉诸侯国名,都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刘交初封于楚,有薛郡、东海郡、彭城三十六县,所辖约当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及安徽东北部地区。“元”是死后谥号。〔2〕“同母”,《汉书》作“同父”,颜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王先谦《汉书补注》以为“同母”是误文。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1〕始高祖微时,尝辟事,〔2〕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3〕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4〕栎釜,〔5〕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6〕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7〕而王次兄仲于代。〔8〕【注释】〔1〕“蚤”,通“早”。〔2〕“辟”,通“避”,躲避。“辟事”,指犯有过失而躲避。本书《张丞相传》作“辟吏”,亦通。〔3〕“巨嫂”,指大嫂,长嫂。〔4〕“详”,通“佯”,假装。〔5〕“栎”,音lì。《汉书·楚元王传》作“”。刮,敲。“栎釜”,用勺刮锅,表示锅中空空,已无剩羹。〔6〕“太上皇”,指汉高祖父亲刘太公。汉高祖六年,尊太公为太上皇。此本秦制,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后,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后为历代沿袭。〔7〕“羹颉侯”,高祖七年封,封十三年,吕后元年以有罪削爵一级,为关内侯,据《括地志》,羹颉为山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高祖因怨恨大嫂刮锅欺骗他,故以“羹颉”为爵名。“颉”,音jiá,是刮的意思。一说当作“颉羹侯”。〔8〕“次兄”,名喜,字仲。高祖六年封为代王;七年,为匈奴所攻,弃国自归,废为郃阳侯,孝惠二年卒。其子濞,后封为吴王。“代”,诸侯国名,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以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二县置,辖境约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北部,内蒙古西南部,河北西北部等地区。

  高祖六年,〔1〕已禽楚王韩信于陈,〔2〕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3〕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4〕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注释】〔1〕“高祖六年”,即公元前二○一年。〔2〕“楚王韩信”,高祖五年,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六年十二月,有人上告楚王韩信谋反,高祖以出游云梦为名,会诸侯于陈,拘执韩信,废为淮阴侯。“陈”,陈县,故治在今河南淮阳县。韩信事详本书《淮阴侯列传》。〔3〕“彭城”,故治在今江苏徐州市。〔4〕“郢”,《汉书》名“郢客”。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1〕削东海郡。〔2〕春,〔3〕戊与吴王合谋反,〔4〕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则杀尚、夷吾,〔5〕起兵与吴西攻梁,〔6〕破棘壁。〔7〕至昌邑南,〔8〕与汉将周亚夫战。〔9〕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注释】〔1〕“薄太后”,高祖姬,文帝之母,卒于孝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事详本书《外戚世家》。“服私奸”,指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与人通奸,罪极重,故晁错请诛杀王戊,景帝诏赦死罪而予以削郡的处罚。〔2〕“削东海郡”,《汉书·楚元王传》作“削东海、薛郡”。“东海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辖境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3〕“春”,孝景帝前元三年春,公元前一五四年。〔4〕“吴王”,吴王刘濞,汉高祖兄刘喜的长子,详见本书《吴王濞列传》。〔5〕“张尚”、“赵夷吾”,事迹不明,以谏王戊谋反被杀,封张尚子为山阳侯,赵夷吾子为商陵侯。〔6〕“梁”,诸侯王国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地,治所在睢阳(今商丘南)。时梁孝王刘武在位。〔7〕“棘壁”,地名,故地在今河南永城西北,一名大棘。〔8〕“昌邑”,县名,故地在今山东巨野南。〔9〕“周亚夫”,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后元二年封为条侯,元鼎五年有罪,失侯。详见本书《绛侯世家》。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1〕以元王子礼续楚。〔2〕窦太后曰:〔3〕“吴王,老人也,〔4〕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5〕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6〕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注释】〔1〕“德侯”,名广,吴王濞之弟。高祖十二年封,惠帝七年卒。〔2〕“礼”,楚元王少子,景帝元年封为平陆侯。〔3〕“窦太后”,景帝之母,清河郡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事迹详本书《外戚世家》。〔4〕“老人”,吴王濞是高祖次兄仲之子,乃高祖亲封,较其他诸侯王为长,亦较景帝长一辈,故称为“老人”。〔5〕“七国”,即吴、楚、赵、淄川、胶东、胶西、济南七个诸侯王国。〔6〕“宗正”,官名,职掌王室亲族事务。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纯代立。王纯立,地节二年,〔1〕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

  【注释】〔1〕“地节”,汉宣帝年号。二年是公元前六十八年。据《汉书·楚元王传》,王纯嗣十六年薨,子延寿嗣,立三十二年,宣帝地节元年自杀,国除。《史记》此处有误,漏记王纯子延寿一代。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1〕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高后王吕禄于赵,〔2〕一岁而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吕禄等,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注释】〔1〕“赵”,诸侯国名,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西南部地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始封戚夫人所生子刘如意于此。高祖去世,如意被杀,绝封。至惠帝元年徙刘遂父淮阳王刘友王赵。“友”,刘友于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为赵王,都邯郸;吕后七年,自杀。详见《汉书·高五王传》。〔2〕“吕禄”,吕后之兄、建城侯吕释之之子,事迹详本书《吕太后本纪》。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弟辟彊,〔1〕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2〕是为文王。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一年卒,无子,绝后,国除,入于汉。

  【注释】〔1〕“辟彊”,读为“辟疆”,以“开辟疆域”之意为名。〔2〕“河间郡”,因地处两河之间,故名“河间”。郡治乐成,在今河北献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一带。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1〕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2〕内史王悍谏,〔3〕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北使匈奴,与连和攻汉。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4〕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5〕吴楚败于梁,不能西。匈奴闻之,亦止,不肯入汉边。〔6〕栾布自破齐还,〔7〕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8〕赵王自杀,邯郸遂降。〔9〕赵幽王绝后。

  【注释】〔1〕“适”,读若“谪”。景帝三年,晁错任御史大夫,请求对犯有过失的诸侯王加以惩治,削其地,收其支郡。赵王遂因年前有罪,削去常山郡。正计议削吴时,爆发了“七国之乱”。参看本书《晁错列传》。〔2〕“建德”,赵相之名,其姓已不可考知。建德死,其子封为遽侯。〔3〕“王悍”,《惠景间侯者年表》作“王慎”。王慎死,其子封为新市侯。〔4〕“郦寄”,字况,郦商之子。陈涉起义后,郦商也聚众起兵,后追随刘邦,因战功封为曲周侯。孝文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卒,郦寄嗣。景帝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因罪夺爵。〔5〕“七月”,《吴王濞传》、《郦商传》皆作“十月”。七、十,古字形近易混淆。〔6〕“边”,边界,边境。〔7〕“栾布”,汉将,原彭越部属。景帝六年(公元前一五一年),以平定“七国之乱”破齐有功,封为俞侯,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卒。〔8〕“坏”,坍塌,毁坏。〔9〕“邯郸”,赵都,故地在今河北邯郸市。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1〕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2〕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3〕岂有篡杀之谋,〔4〕为天下僇哉?〔5〕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6〕恶能用之哉?〔7〕甚矣,“安危在出令,〔8〕存亡在所任”,〔9〕诚哉是言也!

  【注释】〔1〕“国之将兴,必有祯祥”,语见《礼记·中庸》。原作“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吉兆。〔2〕“使楚王戊毋刑申公”,《汉书·楚元王传》记,申公与白生劝阻楚王戊参与吴王谋反事,楚王戊不听,给他们戴上锁链,穿上犯人穿的赭色囚衣,让他们在街市举杵舂米。“申公”,名培,文帝时为博士,曾为《诗经》作解说,号《鲁诗》,西晋后亡佚。〔3〕“防与先生”,一作“方与公”,赵人,其事迹未见记载。“方与”,县名,故地在今山东鱼台一带。或谓“方与公”是方与县令。〔4〕“篡杀”,篡位杀君。〔5〕“僇”,通“戮”。一般人均把“僇”释为耻笑。《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从吾言而饮此,则必可以无为天下戮笑,必有后乎鲁国。”此“戮”字一般人也都理解为耻笑之意。但《史记》此处“僇”字,当解作杀戮。《公羊传》徐彦《疏》解释上引《传》文云:“不为天下所共戮,不为天下所共笑矣。”是把“戮”训为诛杀,“戮”与“笑”分为二义。〔6〕“非质有其内”,非其内有质。质,朴实,真实。内,内心。〔7〕“恶”,音wū,怎么,如何。〔8〕“出令”,发布政令。〔9〕“所任”,所任用的人。

   译文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同母异父的小弟弟,字游。

  高祖有兄弟四人,长兄叫伯,伯很早就去世了。当初,高祖贫微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官吏,常常跟客人一块儿到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子来白吃,当小叔子跟客人们来到时,大嫂便假装羹已吃光,用勺刮锅嘎嘎作响,结果客人们因此都离去了。事后高祖发觉锅中还有羹,为此而怨恨大嫂。到高祖当了皇帝,分封兄弟,只有伯的儿子不得封爵。太上皇为此而讲情,高祖说:“并不是我忘了封他,只因为他母亲实在不像个长者的样子。”于是才封伯的儿子信为羹颉侯,而封二哥仲于代,为代王。

  高祖六年,楚王韩信在陈地被捕,高祖便封自己的弟弟交为楚王,都城设在彭城。刘交在位二十三年而死,儿子夷王郢即位。夷王在位四年而死,儿子王戊即位。

  王戊在位二十年的冬天,逢薄太后去世,王戊在为薄太后服丧的房屋里奸淫而犯罪,被削去封地东海郡。到了春天,王戊便同吴王合谋造反,其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劝谏阻拦不听。王戊反而杀了张尚、赵夷吾,起兵同吴军一道西进攻打梁国,拿下了棘壁。军队到达昌邑之南,同汉将周亚夫交战。汉军断绝了吴、楚军队的粮道,士兵们挨饿,吴王逃走,楚王戊自杀,军队也就投降了汉军。汉兵平定了吴、楚的叛乱,孝景帝想让(吴王濞之弟)德侯的儿子续封吴国,让楚元王交的儿子礼续封楚国。窦太后说:“吴王濞本是皇族中的长辈了,应当爱护顺从宗室。现在却带头率领七国造反,扰乱天下,怎么能续封其后代!”因而不准许再立吴国的后代,只准许立楚国的后代。当时,礼是汉朝的宗正。于是,封礼为楚王,奉祀元王的宗庙,这就是楚文王。文王在位三年而死,儿子安王道即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而死,儿子襄王注即位。襄王在位十四年而死,儿子王纯继位。王纯即位后,地节二年,国中有人上书告发楚王谋反,王自杀。楚国被撤除,封地归入汉朝,成为彭城郡。赵王刘遂,其父是高祖中子,名友,谥号为“幽”。因为幽王是忧伤而死的,所以叫做“幽”。高后封吕禄于赵地,做了赵王。一年后,高后驾崩,大臣们诛杀吕禄及吕氏全族,于是,立幽王的儿子遂为赵王。孝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封立遂的弟弟辟彊,取原属赵的河间郡为封地,为河间王。他就是河间文王。文王在位十三年而死,儿子哀王福即位。一年而死,没有儿子,绝了后嗣,河间国撤除,封地归入汉朝。

  刘遂封赵王二十六年后,孝景帝时因晁错抓住刘遂过失削除赵王的常山郡。吴、楚反叛,赵王便同他们合谋起兵,其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劝谏,不听。刘遂烧死建德、王悍,发兵屯扎在赵国西部边界处,想等与吴军会师后一道西进。同时,又北上派人出使匈奴,要同他们联合起来攻汉。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赵。赵王返回,固守邯郸城,与汉军相持七个月。后来,吴、楚军在梁国兵败,不能西进。匈奴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停止了军事行动,不肯进入汉界。栾布领兵攻克齐地返回,与郦寄会师,引水淹灌赵都。赵都城墙坍塌,赵王自杀,邯郸城便投降了。赵幽王也断绝了后嗣。太史公说:一个国家将要兴起,必定有吉祥的征兆,这时,君子受重用而小人隐退。一个国家将要灭亡,贤人隐退而乱臣尊贵。假如楚王戊不加刑申公,而遵照他的话去做;假如赵王能够任用防与先生,他们怎么会有篡位杀主的阴谋,而被天下所共诛呢?贤人啊,贤人啊!如果国君不是内心有善良的本质,怎么可能任用贤人呢!多么重要啊,所谓“国家安危关键在于政令,国家存亡关键在于任用的人”,这句话千真万确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