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史记新注》目录


正文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骈宇骞注译 留侯张良者,〔1〕其先韩人也。〔2〕大父开地,〔3〕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4〕父平,相釐王、悼惠王。〔5〕悼惠王二十三年,〔6〕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7〕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8〕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注释】〔1〕“留侯”,张良的封爵。张良封于留,故称留侯。留,本春秋宋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按张良字子房,见《汉书·张良传》。〔2〕“韩”,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其后世为晋卿。至韩虔,与魏、赵三分晋国,公元前四○三年被周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公元前三七五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公元前二三○年为秦所灭。详见本书《韩世家》。〔3〕“大父”,祖父。“开地”,张良祖父名。〔4〕“韩昭侯”,名武,韩国国君,在位三十年(公元前三六二年至前三三三年)。“宣惠王”,昭侯的儿子,韩国国君称王从他开始,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三三二年至前三一二年)。“襄哀王”,亦称襄王,名仓,宣惠王的儿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三一一年至前二九六年)。〔5〕“釐王”,亦作僖王,名咎,襄哀王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二九五年至前二七三年)。“悼惠王”,或作桓惠王,釐王的儿子,史佚其名,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七二年至前二三九年)。〔6〕“悼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二五○年。〔7〕“未宦事韩”,没有在韩国担任过官职。一说“宦”当为“尝”字之误。〔8〕“客”,门客,食客,此指刺客。“秦王”,指秦王嬴政(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一一年)始改号称皇帝,此时秦王嬴政尚称秦王。

  良尝学礼淮阳。〔1〕东见仓海君。〔2〕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3〕误中副车。〔4〕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5〕【注释】〔1〕“淮阳”,汉郡国名,秦时为陈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2〕“仓海君”,旧注有二说:一、《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云:“盖当时贤者之号。”二、《史记集解》、《索隐》皆谓仓海君为秽貊国的君长。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元年“东夷秽君南闾等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后说近是,盖司马迁以当时郡名称之。苍海郡在今朝鲜中部地区。〔3〕“博浪沙”,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4〕“副车”,亦称属车,扈从天子的车辆。《史记索隐》引《汉官仪》云:“天子属车三十六乘。”〔5〕“下邳”,秦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2〕顾谓良曰:“孺子,〔3〕下取履!”良鄂然,〔4〕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5〕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6〕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7〕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8〕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9〕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1〕“圯”,音yí,桥。〔2〕“直”,旧注有二解:一、《史记索隐》、《汉书》颜师古注谓作“正”解,犹言恰值。二、王念孙《读书杂志》谓作“特”解,犹言特意、故意。两说皆可通,王说近是。〔3〕“孺子”,犹今天称“年轻人”、“小伙子”等,是一种不客气、不礼貌的称呼。〔4〕“鄂”,通“愕”,惊讶。〔5〕“平明”,与以下的“鸡鸣”、“夜未半”,为秦汉时使用的时辰名称。“平明”即平旦。“鸡鸣”早于“平明”,“夜未半”早于“鸡鸣”。〔6〕“一编书”,古代的书籍多写在竹简上,用皮条或绳子编联,故以编称。“一编书”犹今言一册书。〔7〕“济北”,即济水之北,这里指谷城山一带。〔8〕“谷城山”,亦称黄山,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9〕“《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吕尚所作的兵书。梁阮孝绪《七录》曾有著录,云“《太公兵法》一帙三卷”,今亡。

  居下邳,为任侠。〔1〕项伯常杀人,〔2〕从良匿。

  【注释】〔1〕“任侠”,互相信赖为任,同情援助为侠。古代把打抱不平,负气仗义的行为称为任侠。〔2〕“项伯”,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人,名缠,字伯。楚贵族的后裔,项羽的叔父。在项羽军中任左尹。因在鸿门宴上救刘邦有功,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封他为射阳侯,赐刘姓。“常”,同尝。

  后十年,〔1〕陈涉等起兵,〔2〕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3〕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4〕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5〕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注释】〔1〕“后十年”,指博浪沙狙击后的十年,即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2〕“陈涉”,即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和吴广等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刘村集)起兵反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后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旋即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兵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进行反扑,围攻陈县,他率起义军英勇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事详本书《陈涉世家》。〔3〕“景驹”,楚国贵族的后裔,秦二世时秦嘉立他为楚王。“假王”,暂时代理为王。〔4〕“沛公”,即刘邦。刘邦在沛县起兵,被拥立为沛公。〔5〕“厩将”,军中管理马匹的官。

  及沛公之薛,见〔1〕项梁。〔2〕项梁立楚怀王。〔3〕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4〕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5〕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6〕【注释】〔1〕“薛”,古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县南。〔2〕“项梁”,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人。楚国贵族的后裔,楚将项燕的儿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陈胜起义后,他与其侄子项羽杀死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起兵反秦。后任张楚上柱国。陈胜失败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后与秦将章邯作战,因轻敌,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战死。〔3〕“楚怀王”,指战国时楚怀王(名槐)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楚王,仍称楚怀王。〔4〕“横阳君成”,即韩王成。韩成封于横阳,故称横阳君成。横阳,古地名,战国时属韩,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5〕“申徒”,即司徒,官名,本为掌教化之官。王伯祥认为此处相当于楚之令尹,为执政之官。〔6〕“颍川”,战国时韩地,秦灭韩后属秦,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二三○年)置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1〕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2〕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3〕与良俱南,攻下宛,〔4〕西入武关。〔5〕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6〕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7〕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8〕秦将果畔,〔9〕欲连和俱西袭咸阳,〔10〕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1〕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12〕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13〕【注释】〔1〕“雒阳”,古都邑名。周时称成周,战国时改称雒阳,因在雒水之北而得名。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改河南郡,又置雒阳县为郡治。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轘辕”,音hu2nyu2n,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因山路周回盘旋而得名。〔2〕“杨熊”,秦军将领。〔3〕“阳翟”,古邑名。相传夏禹都此。春秋时为郑栎邑,战国时属韩,改名阳翟。秦置县,为秦颍川郡治所。故址在今河南省禹县。〔4〕“宛”,古县名。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5〕“武关”,古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丹凤县西北。〔6〕“峣”,即峣关,因临峣山而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故址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7〕“贾竖”,古代对商人的一种蔑称。〔8〕“郦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人。本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属刘邦,后为刘邦的谋臣。曾献计克陈留,封为广野君。楚汉战争中,游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乘机袭齐,齐王以为被他出卖,把他烹死。事详本书《郦生陆贾列传》。〔9〕“畔”,通“叛”。〔10〕“咸阳”,古都邑名。公元前三五○年秦孝公自栎阳迁都于此。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都城规模更为扩大。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1〕“解”,通“懈”,懈怠。〔12〕“蓝田”,秦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13〕“秦王子婴”,秦始皇的孙子,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秦二世三年(公元前二○七年)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王。刘邦兵至霸上,子婴素车白马以降。为王四十六天即降刘邦,后为项羽所杀。事详本书《秦始皇本纪》。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1〕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2〕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3〕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4〕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5〕【注释】〔1〕“樊哙”,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汉初将领。少以屠狗为业。初随刘邦起义,为其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汉初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和韩王信的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的妹妹,因而很得吕后信任。事详《史记》、《汉书》本传。〔2〕“缟素”,缟和素都是不用文绣的白色丝织品。这里指朴素。“资”,凭借。〔3〕“助桀为虐”,桀即夏桀,夏朝末代君主,传说为古代的暴君。“助桀为虐”意谓帮助恶人做坏事。〔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这两句是古代的成语。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又今本《孔子家语·六本篇》、《说苑·正谏篇》皆载此语,惟“毒药”作“良药”。〔5〕“霸上”,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古地名,因地处霸水以西的高原上而得名,为古代军事要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项羽至鸿门下,〔1〕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2〕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3〕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4〕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5〕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6〕【注释】〔1〕“鸿门”,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现在当地人称为项王营。〔2〕“倍”,通“背”,背叛。〔3〕“鲰生”,浅薄愚陋的小人。〔4〕“度”,音duó,估计,推测。〔5〕“距”,通“拒”,拒守,防御。〔6〕“《项羽》事中”,即指本书《项羽本纪》中。

  汉元年正月,〔1〕沛公为汉王,王巴蜀。〔2〕汉王赐良金百溢,〔3〕珠二斗,〔4〕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5〕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6〕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7〕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注释】〔1〕“汉元年”,即公元前二○六年。〔2〕“巴蜀”,古郡名。巴,古巴国地,秦置巴郡,治所江州,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嘉陵江北岸。蜀,古蜀国地,秦置蜀郡,治所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3〕“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古以二十两为一溢。一说二十四两为一溢。〔4〕“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5〕“汉中”,古郡名。公元前三一二年秦惠王置。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南郑,在今陕西省汉中市东。〔6〕“褒中”,古褒国地,汉置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7〕“栈道”,古人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道路。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1〕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注释】〔1〕“齐王田荣”,齐国贵族的后裔。田广的父亲。陈胜起义之后,他随从其堂兄田儋起兵反秦。田儋死后,田荣又立田儋之子田儋为王。因与项梁、项羽有矛盾,故未随之西下破秦。项羽恨田荣,故分封时乃命随其入关的田都为齐王,而命田市改王胶东,田荣不平,故倡言反项羽。事详见本书《田儋列传》。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1〕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2〕复以良为成信侯,〔3〕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4〕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5〕“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6〕楚枭将,与项王有郄;〔7〕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8〕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9〕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10〕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11〕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12〕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注释】〔1〕“彭城”,春秋时宋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项羽建都于此。〔2〕“三秦”,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三分秦关中故地,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3〕“成信侯”,张良的封号。王伯祥说:“嘉其去楚归汉,能守信义。”〔4〕“下邑”,秦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砀山县。〔5〕“踞”,踞坐,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或谓依靠。〔6〕“九江王黥布”,本名英布,因犯法黥面,故又称黥布。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县东北)人。秦末率骊山刑徒起兵,先属项羽,因有战功,被封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中归汉,被封为淮南王。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为刘邦所杀,因此举兵反叛,战败后逃往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事详《史记》、《汉书》本传。〔7〕“郄”,通“隙”。间隙。这里指裂痕,矛盾。黥布和项羽不和的经过,详见本书《项羽本纪》、《黥布列传》。〔8〕“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中将兵三万余归属刘邦,略定梁地(今河南省东南部地区)。曾率兵跟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被封为梁王。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所杀。事详本书《魏豹彭越列传》。“梁地”,指战国时魏国管辖的地区,因魏国的国都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以称为梁地。大概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东南部。〔9〕“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清江县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中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因军功被封为齐王。后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汉朝建立后改封为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后又被告发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事详本书《淮阴侯列传》。〔10〕“随何”,当时的辩士,与陆贾齐名。刘邦派他去劝黥布归汉。曾任护军中尉。〔11〕“魏王豹”,即魏豹,魏公子宁陵君咎的弟弟。陈胜率兵攻占魏地后立咎为魏王。后咎被秦将章邯打败自杀。豹又再起收复魏地,继立为魏王。项羽分封诸侯时,他被徙封为西魏王,建都平阳。后他背楚归汉,后又叛汉,刘邦派韩信将他击败俘虏。事详《史记》、《汉书》本传。〔12〕“燕、代、齐、赵”,指项羽分封的臧荼、陈余、田荣、赵歇四个诸侯国。事详本书《淮阴侯列传》。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1〕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注释】〔1〕“特将”,单独领兵。

  汉三年,〔1〕项羽急围汉王荥阳,〔2〕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3〕封其后于杞。〔4〕武王伐纣,〔5〕封其后于宋。〔6〕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7〕灭六国之后,〔8〕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9〕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10〕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11〕楚必敛衽而朝。”〔12〕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注释】〔1〕“汉三年”,指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二○四年。〔2〕“荥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3〕“汤”,即商汤王,又称武汤、武王、成汤、天乙,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原为商族的部落首领,约在公元前一七○○年左右消灭了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建立了商朝。“桀”,名履癸,夏朝末代君主。后被商汤所败,出奔南方而死。〔4〕“杞”,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分封的诸侯国。姒姓。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此处则谓杞为汤时所封,与《世家》记载不合。王伯祥云:“盖策士随口凑说,不一定符合事实。”〔5〕“武王”,姬姓,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建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君主。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向商进攻,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6〕“宋”,古国名。子姓,始封君为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微子,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县南)。此处谓宋为武王所封,与《世家》所纪不合。〔7〕“社稷”,土地神和谷神,此为国家的代称。〔8〕“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9〕“陛下”,对帝王的尊称。周寿昌云:“高帝五年即位,此三年犹为汉王,‘陛下’之称,史臣追书之。”下文记张良所言仍称“大王”,“陛下”之称当为史臣所改,周说为是。〔10〕“乡”,同向。〔11〕“南乡”,即南向,面朝南。古代帝王南向临朝,故称帝位为南向。〔12〕“敛衽”,整理衣襟,表示尊敬。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1〕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攻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2〕表商容之闾,〔3〕释箕子之拘,〔4〕封比干之墓。〔5〕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6〕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7〕散鹿台之钱,〔8〕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9〕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10〕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11〕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12〕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13〕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14〕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注释】〔1〕“子房”,张良的字。〔2〕“殷”,即商朝。商朝第十代君主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因此亦称商朝为殷。〔3〕“商容”,相传为纣时贤人。纣暴虐,他曾欲感化纣而没能实现,于是离开了纣而隐屠于太行山中。〔4〕“箕子”,纣王的同宗伯叔,曾封于箕,故称箕子。纣暴虐,他曾谏纣王,纣王不听,于是他装狂为奴,纣将他囚禁,周武王灭商后才释放他回了镐京。王念孙《读书杂志》及王先谦《汉书补注》都认为此句当作“式箕子之门”始与下文“式智者之门”句相应。疑近是。《汉书·张良传》此句正作“式箕子之门”。〔5〕“比干”,纣王的叔伯父(一说为纣的庶兄)。传说纣淫乱,比干犯颜强谏,纣怒,比干被剖腹挖心而死。周武王灭商后为他重新修建坟墓。〔6〕“式”,同轼。车前横木。古人乘车路过长者或贤者门前时俯身按车前横木,表示尊敬。〔7〕“巨桥”,王伯祥云“纣积粟之仓”,故址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巨桥之粟”事见本书《周本纪》。〔8〕“鹿台”,王伯祥云:“亦称南单台,为纣储财之所。”故址在今河南省淇县。〔9〕“府库”,储存财物和兵甲的仓库。〔10〕“偃革为轩”,废弃了战车改为有帷帘的载人车。表示今后不再打仗。〔11〕“华山”,五岳之中的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阳”,山的南面称阳。〔12〕“桃林”,古地区名,亦称桃林塞,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灵宝县以西、陕西省潼关以东地区。“阴”,山的北面称阴。〔13〕“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咫。“咫尺”,表示很近的意思。〔14〕“竖儒”,骂儒生的话。意思是没有见识的人。

  汉四年,〔1〕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2〕【注释】〔1〕“汉四年”,指汉高祖四年,即公元前二○三年。〔2〕“《淮阴》事中”,指在本书《淮阴侯列传》中。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1〕战不利而壁固陵,〔2〕诸侯期不至。〔3〕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4〕【注释】〔1〕“阳夏”,秦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县。〔2〕“固陵”,古聚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太康县南。〔3〕“诸侯”,指韩信、彭越。〔4〕“《项籍》事中”,指在本书《项羽本纪》中。

  汉六年正月,〔1〕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2〕【注释】〔1〕“汉六年”,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二○一年。〔2〕“萧何”,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曾为沛县吏。秦末与刘邦一起起兵,是刘邦的重要谋臣。楚汉战争中,曾荐韩信为大将,自己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关中,补兵馈粮,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后封侯。后又协助刘邦消灭了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事详本书《萧相国世家》、《汉书·萧何传》。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1〕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2〕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3〕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4〕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5〕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6〕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7〕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注释】〔1〕“复道”,宫中阁道。〔2〕“属”,音:zhǔ,适才,刚刚。〔3〕“此属”,此辈。〔4〕“萧、曹”,萧指萧何,曹指曹参。曹参,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后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封他为平阳侯。任齐相九年。后曾协助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惠帝时继萧何为丞相。事详本书《曹相国世家》、《汉书·曹参传》。〔5〕“雍齿”,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秦末随刘邦起义。公元前二○八年刘邦命他守丰邑。魏人周市攻丰邑,他投降了魏国,而且为魏守丰以抗拒刘邦。后刘邦从项羽借兵攻破丰邑,他逃跑到魏国。后又复归刘邦。事见本书《高祖本纪》。〔6〕“什方”,或作汁邡、汁方、什邡等,汉县名,治所在今四川省什邡县。高祖封雍齿于此,故称雍齿为什方侯。〔7〕“御史”,官名,此当指御史大夫,掌监察。

  刘敬说高帝曰:〔1〕“都关中。”〔2〕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3〕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4〕西有殽黾,〔5〕倍河,〔6〕向伊雒,〔7〕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殽函,〔8〕右陇蜀,〔9〕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10〕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11〕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注释】〔1〕“刘敬”,本姓娄,汉初齐人。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以戍卒求见刘邦,建议入都关中有功,赐姓刘。拜郎中,号奉春君。后刘邦在白登被匈奴打败后,他主张与匈奴和亲,被刘邦采纳,并派他出使匈奴缔结和约。后又建议刘邦徙山东诸侯后代及豪强充实关中,以削弱关东旧贵族豪强势力。事详《史记》、《汉书》本传。〔2〕“关中”,古地区名。旧注所指范围不一。一般指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秦统一六国以前长期占据关中一带,因此亦称故秦地为关中。〔3〕“山东”,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因当时六国都在崤山或华山以东,故称山东。当时汉帝左右大臣多丰、沛故旧及齐、楚之人,故云“皆山东人”。〔4〕“成皋”,汉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5〕“殽”,即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黾”,即渑池水,发源于河南省熊耳山,向东流入洛水。〔6〕“倍”,同背。“河”,指黄河。〔7〕“伊”,指伊水。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外方山北麓。流向东北,在偃师县入洛河。“雒”,洛水,指今河南省境内的洛河。〔8〕“函”,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9〕“陇”,指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蜀”,当指今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的岷山。〔10〕“胡苑之利”,当时上郡、北地郡和匈奴相连接,可以牧养牲畜,得到马匹,所以称之为“胡苑之利”。〔11〕“河”,指黄河。“渭”,指渭水。“漕挽”,漕运,指从水上运输物资。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1〕杜门不出岁余。

  【注释】〔1〕“道引”,即导引。道家养生之术。“不食谷”,不吃谷物熟食。亦称辟谷。

  上欲废太子,〔1〕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2〕大臣多谏争,〔3〕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4〕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5〕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6〕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注释】〔1〕“太子”,指刘盈,吕后所生,即后来的孝惠帝。〔2〕“戚夫人”,定陶人,刘邦的宠姬。“赵王如意”,戚夫人所生。高祖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封于赵。刘邦死后,吕后设计骗如意入都,将他毒死。事见《吕后本纪》。〔3〕“争”,通“诤”,谏止。〔4〕“吕后”,刘邦的妻子,名雉,字娥姁。秦末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刘邦即帝位后立她为皇后。其子(惠帝)即位后她掌握实权。惠帝死后,她临朝称制,主政八年。分封诸吕为王侯,控制南北军。她死后,周勃、陈平等尽灭诸吕,拥立文帝,恢复了刘汉政权,事详《史记》、《汉书》本纪。〔5〕“建成侯吕泽”,据《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记载,建成侯是吕释之,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前人曾多次指出此处误以“释之”为“泽”。吕释之、吕泽都是吕后之兄,同在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受封。下文提到的吕泽都当为吕释之。〔6〕“天下有四人”,即指下文提到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此四人是汉初的隐士,曾隐居于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时称“商山四皓”。

  汉十一年,〔1〕黥布反,〔2〕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3〕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4〕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5〕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6〕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7〕留侯行少傅事。〔8〕【注释】〔1〕“汉十一年”,汉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一九六年。〔2〕“黥布反”,黥布时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刘邦杀死韩信、彭越以后,黥布恐慌,故畏祸而反。事详本书《黥布列传》。〔3〕“不肖”,秦汉之前,专指不如其父,后泛指子弟不贤。〔4〕“等夷”,同等地位,同辈。〔5〕“辎车”,古代的一种有帷帐的车。〔6〕“曲邮”,古聚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7〕“叔孙通”,薛县(今山东省滕县东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末先为项羽部属,后归刘邦,任博士,称稷嗣君。汉初,与儒生共立朝仪,后任太子太傅。事详《史记》、《汉书》本传。“太傅”,官名,即太子太傅,是辅佐太子的官。叔孙通为太傅在高祖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8〕“少傅”,位次于太傅的官。

  汉十二年,〔1〕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2〕犹欲易之。及燕,〔3〕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4〕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注释】〔1〕“汉十二年”,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一九五年。〔2〕“详”,通“佯”,假装。〔3〕“燕”,通“宴”,安闲,休息。〔4〕“辟”,通“避”。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1〕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2〕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3〕尚安所施!”歌数阕,〔4〕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注释】〔1〕“羽翼”,比喻左右辅佐的人。君之有臣,如鸟之有羽翼。〔2〕“羽翮”,羽翼。〔3〕“矰”,射鸟的短箭。“缴”,系箭的绳子。“矰缴”,指射具。〔4〕“阕”,音què。古代一首乐曲为一阕。

  留侯从上击代,〔1〕出奇计马邑下,〔2〕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3〕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4〕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5〕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注释】〔1〕“代”,汉初诸侯国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击代”,在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秋。当时代相陈豨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平叛。事见本书《高祖本纪》、《韩信卢绾列传》。〔2〕“马邑”,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3〕“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或谓神农氏时的雨师。〔4〕“高帝崩”,高帝崩在公元前一九五年。古代天子死曰崩。〔5〕“白驹过隙”,古代成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后八年卒,〔1〕谥为文成侯。〔2〕子不疑代侯。

  【注释】〔1〕“后八年”,指高祖死后八年。但据《高祖功臣侯年表》记载,张良卒于吕后二年,距高帝崩为九年,此云“后八年卒”,当有误。〔2〕“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1〕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2〕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3〕祠黄石。

  【注释】〔1〕“《太公书》”,即前《太公兵法》。〔2〕“葆”,同“宝”。“葆祠”,作为宝而祭祀。〔3〕“伏腊”,两种祭祀的名称。古代分别在夏季的伏天和冬季的腊月行祭祀之礼,所以称“伏腊”。

  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1〕国除。〔2〕【注释】〔1〕“孝文帝五年”,即公元前一七五年,孝文帝,名恒,刘邦的庶妻薄姬所生,初封为代王。吕后死后,大臣以他为人仁厚,故迎立为帝。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至前一五七年)。〔2〕“国除”,削去封爵,废除封国。据《高祖功臣侯年表》云:“不疑坐与门大夫谋杀故楚内史,当死,赎为城旦,国除。”与此异。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1〕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2〕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3〕留侯亦云。

  【注释】〔1〕“物”,在汉代有些思想家,不信有鬼神,但却认为有一种精灵、神怪的物质。如王充在《论衡·论死》中说:“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体,故能变化,与人交通。”就反映了汉朝人的这种认识。〔2〕“离”,通“罹”,遭遇。〔3〕“子羽”,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孔子的弟子。相传此人相貌丑陋而有贤德。本书《仲尼弟子列传》、《韩非子·显学篇》有记载。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宰相。父亲张平是釐王、悼惠王的宰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死后二十年,秦国消灭了韩国。因为张良年轻,未尝做过韩国的官吏。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仪。在淮阳的东面见到仓海君,找到一个大力士,给他做了一柄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皇帝向东巡游,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中狙击秦皇帝时误中了随行的车辆。秦皇帝非常愤怒,命令大搜天下,紧急捉拿刺客,这全是因为张良的缘故。于是张良更名改姓,逃亡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曾在闲暇时从容信步在下邳桥上游逛,有一个老翁,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的身边,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拿上来。”张良感到惊讶,想打他一顿。因为他年老,就强忍着下去取上鞋来。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已为他取上鞋来,因此也就跪下为他穿上。老翁把脚伸出来让张良穿好,然后笑着走了,张良很吃惊,望着老人离去。老翁离开一里多路后又返了回来,说:“小伙子可以教导。五天以后平明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他很奇怪,跪下说:“是。”五天以后平明时,张良前往赴约。老翁已经先到了,他生气地说:“与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迟到?”老翁扬长而去,并说:“五天以后早点来相会。”五天以后鸡鸣时张良前往。老翁又已经先到了,他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迟到?”扬长而去,并说:“五天以后再早点来。”五天以后,张良在夜未半时就前往赴约。过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以后就会有所成就。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也没有再说其他话,从此也没有再见过他。天亮后张良看老翁给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很珍贵它,并经常学习诵读它。张良住在下邳,爱打抱不平。项伯曾杀过人,依从张良隐藏起来。十年以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住在留县。张良打算去归属景驹,在路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着几千人马,占领了下邳以西的地区,于是张良就去归属了沛公。沛公任张良为厩将。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很欣赏他,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向他人讲说《太公兵法》,都不能听明白。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的聪明。”所以就跟从了沛公,不再离去见景驹了。

  等到沛公到了薛县时,见到了项梁。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张良于是劝项梁说:“你已经立了楚国的后代,而韩国公子中的横阳君成很贤能,可以立他为王,来增加盟党。”项梁派张良寻找韩成,立韩成为韩王,任张良为韩国的申徒,与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原来韩国的领地,夺取了好几座城邑,不久秦国又夺了回去,于是他们就在颍川一带往来打游击。

  沛公从雒阳南面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攻下了韩地的十几座城,打败了杨熊的部队。沛公于是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西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好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并打算和沛公联合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乘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沛公一直追击败兵到了蓝田,再次交锋,秦军最终大败。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沛公进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贵重宝物以及美女数以千计,心里想留下来住在这里。樊哙劝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皇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来到这里。为天下铲除残贼,应该以简朴为本。现在刚入秦宫,就想耽溺于享乐,这样做就是所谓‘助桀为虐’,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听樊哙的话。”于是沛公返回驻扎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准备攻打沛公,于是项伯连夜进入沛公的军营,私下见了张良,打算和张良一起离开。张良说:“我为了韩王来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我逃跑离去是不义。”于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真的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那小子教我把守住关口不要让诸侯们进来,秦国之地可全归我而称王。所以我听了他的话。”张良说:“沛公你自己估量一下能打败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久说:“当然不能,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硬把项伯邀请来。项伯入见沛公。沛公与项伯一起敬酒,为他祝寿,缔结婚姻。让项伯回去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所以拒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等到沛公见项羽后来解脱危难,记载在《项羽本纪》中。汉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领有巴、蜀地区。汉王赏赐给张良黄金百溢,珍珠二斗,张良全部献给了项伯。汉王因此也派张良去厚赠项伯,使项伯为他请领汉中地区。项王答应了,于是汉王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前往封国时,张良送到褒中,后派张良回到韩地。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了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绝了栈道。

  张良回到了韩地,韩王成因为张良跟从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王成到封国,让他跟从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劝项王说:“汉王烧绝了栈道,已无返回之心了。”于是把齐王田荣反叛的事上书告诉了项王。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王。

  项王到底不肯派韩王去封国,于是封他为侯,后又在彭城杀死他。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这时汉王也已经返回关中平定了三秦。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从自己向东去攻打楚军。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还。到了下邑,汉王下马蹲踞着坐在马鞍上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于是汉王便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到了魏王豹反叛时,汉王派韩信率兵去讨伐他,顺势攻下了燕、代、齐、赵。而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高祖三年,项羽在荥阳紧急包围了汉王,汉王又害怕又发愁,于是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军的策略。郦食其说:“从前商汤伐夏桀,分封他的后代于杞。武王伐纣,分封他的后代于宋。现在秦朝失德弃义,侵略诸侯国家,消灭六国的后嗣,使他们无立锥之地。陛下真能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全部授予他们印玺,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一定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无不仰慕陛下的德义,希望做陛下的臣妾。德义推行之后,陛下就可以南向称霸,楚王一定会整理衣冠前来朝见陛下。”汉王说:“很好。赶快刻制印玺,趁先生此行就给他们带去。”

  郦食其还没有出发,张良从外地回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到我跟前来!食客中有为我谋划削弱楚军计策的人。”于是把郦食其的话全部告诉了张良,说:“在你看来怎么样?”张良说:“谁给陛下谋划这个计策?(如果您这样做,)陛下的事就全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请让我借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算一下。”接着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而在杞分封他的后代,是估计到能置桀于死地。现在陛下能置项籍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一个不能做到的。武王伐纣而在宋分封他的后代,是估计到能够得到纣王的头。现在陛下能够得到项籍的头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二个不能做到的。武王入商之后,表彰商容的门里,释放了禁拘的箕子,修建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能修建圣人的坟墓,表彰贤者的门里,尊重智者的门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三个不能做到的。武王曾发放巨桥的粮食,散发鹿台府的钱财,用来赐给贫穷的人。现在陛下能散发府库里的钱粮来赐给贫穷的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四个不能做到的。武王灭商以后,把战车改为载人的车,倒置干戈,用虎皮蒙盖起来,以此告示天下不再用兵。现在陛下能废武行文,不再用兵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五个不能做到的。武王曾把战马放在华山之南去牧养,表示不再打仗。现在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六个不能做到的。武王曾把牛放在桃林的北面去牧养,表示不再运输粮草。现在陛下能让牛去放牧而不再运输粮草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第七个不能做到的。况且现在天下的游士离开他们的亲戚,远弃祖墓,告别故旧,跟从陛下走南闯北,只是日夜盼望得到一块封地。如今恢复六国,封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的游士都各自回去事奉他们的君主,和他们的亲戚团聚,返回他们的故里祖坟,陛下和谁一起去夺取天下呢?这是第八个不能做到的。况且楚国当今强大无比,重新封立的六国后代就会再被削弱而屈从楚国,陛下怎么能够得到他们并使他们臣服呢?如真的采用了食客的计谋,陛下的事就全完了。”汉王停止了吃饭,并把嘴里的饭吐了出来,骂道:“这个书呆子,差点儿败坏了老子的大事!”命令立即销毁印玺。

  汉高祖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齐王韩信王印。这件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这件事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汉高祖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张良未曾立过战功,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和萧何等人一同分封。

  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哩。”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反叛呢?”留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用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怨恨有仇的。现在军吏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帮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让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心情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赶紧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刘敬劝高帝说:“建都关中。”高帝对此事犹豫不决。左右大臣都是山东六国人,多数人劝高帝建都雒阳,说:“雒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黾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雒水,它的地势很坚固足以凭借。”留侯说:“雒阳虽然有此险固,但它地区狭小,不过数百里,土地也硗薄,若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至于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蜀大山,沃野千里,南面有巴蜀一带的富饶资源,北有畜牧之利,凭借三面的险阻来防守,只用东边一面来控制诸侯。诸侯安定的话,黄河、渭水可以运输天下的物资,向西供给京师,若诸侯有变,出兵可顺流而下,足以靠它运输军需。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敬所说是正确的。”于是高帝当天就准备车马起驾,西行定都关中。

  留侯跟从高帝进入关中。留侯身体多病,于是就练导引健身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

  高帝打算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大臣们很多人进谏劝阻,但未能得到最后的决定。吕后恐慌,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重用他。”于是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强求留侯,说:“你曾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你怎么能够高枕而卧呢?”留侯说:“当初皇上曾多次处于困难危急之中,侥幸采用了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了,由于偏爱的缘故而想更换太子,这是骨肉之间的事情,纵然臣下一百多人但又有什么用呢?”吕泽强求说:“一定要为我出谋划策。”留侯说:“此事难以用口舌相争。天下有四个人,连皇上也不能招致。这四人年纪老了,都因为皇上轻视侮辱人,所以逃避藏匿在山中,坚守节操不做汉朝臣子。然而皇上很尊重这四人。现在你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卑躬,用安适的车子,派遣辩士去坚决邀请,应当会来。来了之后,以为宾客,时常跟从你上朝,让皇上看见他们,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而询问他们。问了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对太子是一大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送去太子的信,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迎接这四个人。四个人到了,客居建成侯家。

  汉高祖十一年,黥布反叛,皇帝生了病,打算派太子领兵前往攻击叛军。四个老人互相商量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保全太子。太子率兵,事情就危险了。”于是就劝建成侯说:“太子率兵打仗,有了功劳地位也不会再提高,若无功返回,那么从此就会受到祸害。况且和太子一起出征的众将领,都是曾经和皇帝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现在派太子去统率他们,这无异于让羊去统率狼,他们都不肯为太子效力,太子不能立功是必定的了。我听说‘母亲受宠爱,儿子常被抱’,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候皇帝,赵王如意常常被抱在胸前,皇帝曾说‘终究不能让不肖之子居于爱子之上’,这就很明白,赵王如意取代太子地位是必定的了。你为什么不赶快请吕后乘机向皇帝哭诉说:‘黥布是天下的猛将,而且善于用兵,现在众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人,让太子去统率这帮人,无异于让羊去统率狼,没有人肯被太子所用,而且让黥布知道此事,就会击鼓向西进军。皇帝虽然生病,但只要勉强乘坐辎车,躺着统领军队,诸位将领就不敢不效力。皇帝虽然辛苦,但为了妻子儿女也要努力坚持。’”于是吕泽当夜去见吕后,吕后乘机在皇帝面前按照四人的意思哭诉了一番。皇帝说:“我想这小子本来就不足派遣,老子自己去吧。”于是皇帝亲自率兵向东进发,留守的大臣们都送到灞上。留侯有病,也勉强起来,到了曲邮,拜见皇帝说:“我应当随从您去,但病很重。楚人勇猛敏捷,希望皇帝不要和楚人硬拼。”乘机劝皇帝说:“让太子为将军,监领关中的军队。”皇帝说:“子房虽然有病,也要勉力躺着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兼任少傅的事务。

  汉高祖十二年,皇帝从击败黥布的军队那里回来,病情益发严重,更加想改立太子。留侯进谏,没有被采用,因此就称病不再管事。太傅叔孙通引用古今事例称说,拼死为保全太子力争。皇帝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打算改立太子。到皇上设置酒宴时,太子在旁侍奉。有四个人随从太子,年龄都有八十多岁,胡子眉毛雪白,衣冠非常奇特。皇帝很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回话,各自报告姓名,分别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帝于是大为吃惊,说:“我寻了你们多年,你们躲避我,今天你们为什么和我儿子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轻待士人善于骂人,我们守义不愿受辱,所以害怕而逃亡躲藏起来。听说太子为人仁慈孝顺,恭敬爱士,天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而死,所以我们来了。”皇帝说:“麻烦诸位善始善终,好好地照应太子吧。”

  四个人向皇帝祝寿完毕;小步急走离去。皇帝目送他们,招来戚夫人指着四个人给她看,说:“我想改立太子,那四个人却辅佐他,羽翼已成,难以变动了。吕后真的要做你的主人了。”戚夫人痛心落泪,皇帝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于是他唱道:“鸿鹄高高飞,一举腾千里。羽翼已丰满,横越绝四海。横越绝四海,还有何法想?虽然有弓矢,还往哪里用?”唱了几遍以后,戚夫人痛哭流涕,皇帝起身离去,结束酒宴。最终没有改立太子,原本靠了留侯招来这四个人出山的力量。

  留侯跟从皇帝去攻打代国,出奇计攻下马邑,以及立萧何为相国,留侯和皇帝从容地谈了很多天下大事,因为和天下存亡代相韩,到韩国灭亡之后,不惜万金家产,为韩向强秦报仇,震动了天下。现在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百姓所企求的富贵之巅,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于是学起辟谷、导引、轻身的养生之术。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为文成侯。他的儿子不疑继承了侯爵。

  子房当初在下邳桥上见到的那个给他《太公书》的老人(曾经预言过),十三年以后他跟从高帝路过济北,(后来)果然看到在谷城山下有块黄石,留侯把它取回去作为珍宝供奉起来。留侯死了以后,和黄石葬在一起。每逢冬夏到坟上祭祀留侯,同时也祭祀黄石。

  留侯不疑,在孝文帝五年时因犯了不敬之罪,被削去了封爵,废除了封国。

  太史公说:学者们多数认为没有鬼神,然而认为有精灵。至于像留侯所见到的给他书的老人,也可以说是件怪事了。高祖曾多次遭遇困厄,而留侯经常出力立功,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高祖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而夺取胜利在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我原以为他人长得大概魁梧雄伟,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就像妇人美女一般。正如孔子所说:“以貌取人,就会错看了子羽。”对于留侯也可以这么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