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史记新注》目录


正文

  &孝文本纪第十&吴树平& 吕宗力& 注译&孝文皇帝,〔1〕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2〕定代地,〔3〕立为代王,都中都。〔4〕太后薄氏子。〔5〕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6〕高后崩。〔7〕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8〕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9〕&【注释】〔1〕“孝文皇帝”,名恒。汉高祖刘邦生有八子,孝文皇帝为第四子。公元前一八○年至前一五七年在位,死后谥孝文。〔2〕“陈豨”,宛朐(今山东菏泽县西南)人,汉高祖七年,韩王信叛入匈奴,高祖封陈豨为列侯,以赵相身份监领赵、代边兵。赵相周昌向高祖告发陈豨招致宾客,多年拥兵在外,恐有不测。高祖召见陈豨,陈豨称病不至,自为代王,于十年八月起兵反汉。九月,高祖亲自将兵击陈豨,明年春陈豨兵败被杀。事详本书《卢绾列传》所附《陈豨列传》,又见《汉书·卢绾传》所附《陈豨传》。“豨”,音x9。〔3〕“代”,本为秦郡,汉高祖二年,以此地为国,封韩王信。五年,国除为郡。十一年,复置为国,封刘恒为代王。所辖地域包括今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4〕“中都”,县名,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5〕“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封国之王的母亲称“王太后”。“薄氏”,即薄姬,刘邦的妃嫔。史书中根据她地位的变化又称薄夫人、王太后、孝文太后。事详本书《外戚世家》、《汉书·外戚传》。〔6〕“高后”,即吕后,事详本书《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7〕“崩”,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皇帝及其父母、皇后死曰“崩”。〔8〕“吕产”,吕后长兄吕泽之子。吕后元年,封为交侯,六年封为吕王,七年徙为梁王,为帝太傅,八年为相国。吕太后死后,在与宗室刘氏和拥护刘氏的功臣势力的斗争中失败被杀。事迹主要散见本书《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9〕“《吕后》语”,指本书《吕太后本纪》。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1〕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2〕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3〕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4〕“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5〕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6〕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7〕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8〕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9〕一呼士皆左袒,〔10〕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11〕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12〕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13〕卜之龟,〔14〕卦兆得大横。〔15〕占曰:〔16〕“大横庚庚,〔17〕余为天王,夏启以光。”〔18〕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19〕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命宋昌参乘,〔20〕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21〕至高陵休止,〔22〕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

  &【注释】〔1〕“丞相”,是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秦时分置左右,汉高祖即位,只设一丞相。十一年改名相国。惠帝、吕后时期复置左右丞相。也有人认为丞相与相国为两官,相国位在丞相之上,可参阅傅举有《汉代相国丞相为两官》一文,载《文史》第二十六辑。“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是汉高祖的主要谋士之一,惠帝六年为左丞相,吕后元年,徙为右丞相,卒于文帝二年。事详本书《陈丞相世家》、《汉书·陈平传》。“太尉”,本为秦官,汉代沿置,汉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改称大司马。是全国最高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早年随从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以功封绛侯。汉高祖、惠帝、吕后时曾为太尉,文帝时为丞相。事详本书《绛侯周勃世家》、《汉书·周勃传》。〔2〕“郎中令”,汉中央和诸侯王国均设有此官,为皇帝或诸侯王的宿卫之臣,负责守护宫殿门户,主管诸郎在宫殿上侍卫。“张武”,代王刘恒即皇帝位后,长期为汉中央郎中令。〔3〕“啑血”,盟誓时以牲血涂于口旁。“啑”,音sh4,与“歃”字同。高祖功臣诛诸吕时,并没有啑血盟誓。“啑血”,据《汉书·文帝纪》当作“喋血”,义为血流满地,沾污脚足,形容杀人很多。“喋”,音di6。“京师”,即长安。汉高祖初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高祖七年,迁都长安,从此长安成为西汉一代的都城,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渭河南岸。〔4〕“中尉”,汉中央和诸侯王国均设有此官,负责都城治安。此为王国都尉。“宋昌”,早年随从刘邦起事,曾为都尉。文帝即位,拜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功封壮武侯,景帝中四年,有罪,夺爵一级,为关内侯。见本篇下文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桀”,与“杰”字通。〔6〕“王”,音w4ng,称王,君临一国。〔7〕“盘”,与“磐”字通。“盘石”,厚重的石头,譬喻坚固不动。〔8〕“三王”,指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吕产于吕后六年封吕王,七年徙为梁王。吕禄、吕通之封均在吕后七年。见本书《吕太后本纪》。〔9〕“节”,古代使者出外传达命令,或办理政务时所持,作为自己身份的一种凭证,一般用竹木或金属制成,上端有旄饰。“北军”,西汉守卫都城长安的军队有北军、南军。北军驻扎城北,守卫都城,兵员调自三辅。南军驻扎城南,守卫宫城,兵员调自郡国。北军人数多于南军,是京城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太尉周勃以一节入北军事详见本书《吕太后本纪》。〔10〕“左袒”,裸露左臂。“袒”,裸露。〔11〕“朱虚”,朱虚侯刘章,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吕后二年封为朱虚侯。封地朱虚本为县,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东牟”,东牟侯刘兴居,朱虚侯刘章之弟,吕后六年封为东牟侯。封地东牟本为县,在今山东牟平县。当时二人都居住长安,宿卫宫廷。〔12〕“吴”,吴王刘濞,刘邦兄刘仲之子。事详本书《吴王濞列传》、《汉书·吴王濞传》。“楚”,楚王刘交,刘邦之弟。事详本书《楚元王世家》、《汉书·楚元王传》。“淮南”,淮南王刘长,刘邦的第七个儿子。事详本书《淮南厉王长列传》、《汉书·淮南厉王长传》。“琅邪”,琅邪王刘泽,刘邦的远房兄弟。事详本书《荆燕世家》、《汉书·荆燕吴传》。“齐”,齐王刘襄,齐悼惠王刘肥之子。事详本书《齐悼惠王世家》、《汉书·高五王传》。“代”,代王刘恒。诸王封地大体如下:吴领有东阳、鄣、会稽三郡,包有今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部分地区,都于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楚辖有今江苏、安徽二省部分地区,都于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淮南辖有今安徽中部地区,都于寿春,在今安徽寿县。琅邪辖有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都于东武,在今山东诸城县。齐辖有今山东北部、东部地区,凡七十余城,都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代辖地见本篇前注。〔13〕“犹与”,与“犹豫”二字同。〔14〕“卜之龟”,古人迷信,用龟甲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灼龟甲,然后根据上面的裂纹预测吉凶。〔15〕“大横”,卜兆之名。这是根据烧灼龟甲后的征兆观察出来的。〔16〕“占”,卜兆的占词。〔17〕“庚庚”,犹言更更,意思是说代王的地位要有所变更,由诸侯王更位为皇帝。〔18〕“夏启以光”,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都是年老时传位贤人,从夏禹开始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夏启,而夏启继帝位后,发扬光大了夏禹的基业。这句卦词的本意在于指出代王会像夏启承袭夏禹的帝位一样,继承高祖刘邦的天子地位,光大先帝的事业。〔19〕“薄昭”,汉高祖七年为郎,文帝元年封轵侯,十年自杀。事见《汉书·外戚恩泽侯表》。〔20〕“参乘”,古人乘车制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居右陪乘,防备意外事故。居右陪乘者称为“参乘”。〔21〕“传”,音zhu4n,古代驿站的一种专用车辆。〔22〕“高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位于京师长安东北。

  &昌至渭桥,〔1〕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言。”〔2〕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3〕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4〕遂驰入代邸。群臣从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再拜言曰:〔5〕“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6〕不当奉宗庙。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曰:〔7〕‘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8〕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9〕寡人不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10〕南乡让者再。〔11〕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12〕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13〕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

  &【注释】〔1〕“渭桥”,秦始皇在京城咸阳渭水上架设的桥梁,连接渭水南北两岸的长乐宫和咸阳宫。桥在西汉京城长安之北。〔2〕“间”,音ji4n,空隙。“间言”,屏退众人,得一空隙,单独谈话。〔3〕“玺”,音x!,秦以前,为印的统称。自秦始,皇帝之印称“玺”。“符”,以竹、木、铜等制成,上刻有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上面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时,双方合符以验真假。〔4〕“代邸”,代王在都城的官邸。汉制,诸侯王在都城都有自己的官邸。〔5〕“大将军”,汉代将军名目繁多,大将军是将军中权力最大、地位最尊崇者。“陈武”,即柴武,汉高祖六年,以军功封棘蒲侯,卒于文帝后元年。事迹散见本篇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处。“御史大夫”,秦时为最高的监察官,位仅次于丞相。汉代沿置,为丞相之副。国家大事,皇帝多同丞相、御史大夫协商。所掌侧重于执法和监察。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张苍”,阳武人,初为秦御史,后归刘邦,曾为赵王张耳和张敖丞相、代王刘恒丞相、淮南王刘长丞相。吕后八年为御史大夫,文帝四年为丞相。事详本书《张丞相列传》、《汉书·张苍传》。“宗正”,秦官,汉代沿置,负责皇族事务,一般以皇族中的人员充任,为九卿之一,秩为二千石。“刘郢”,即刘郢客,楚元王刘交之子,吕后二年为宗正,文帝二年为楚王,五年卒。“郢”,音y!ng。“典客”,秦官,汉代沿置,景帝六年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大鸿胪,主要负责诸侯王、少数族君长、外国君主或使臣的来往礼仪、接待等事务,为九卿之一。“刘揭”,因诛诸吕有功,文帝元年封阳信侯。事见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弘”,即刘山。吕后元年,封刘山为襄城侯。二年,封为常山王,改名刘义。四年,吕后杀害少帝,立刘义为帝,改名刘弘,史书亦称少帝。文帝从代入长安后,刘弘即被杀害。与刘弘同时被杀的还有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这四个人是惠帝后宫所生子,大臣们认为他们都不是惠帝所生,只是一种托辞。〔7〕“请”字下的“与”字,《汉书·文帝纪》无,有人认为是衍文。“阴安侯”,汉高祖长兄刘伯的妻子,阴安本为县,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顷王后”,汉高祖二哥代顷王刘仲的妻子。也有人认为阴安侯与顷王后为一人,顷王后封阴安侯。大臣言皇帝废立大事,首列妇女二人,这是因为阴安侯和顷王后在当时皇族中辈分最高。“二千石”,汉代官秩的一个等级,一年的俸禄为一千一百四十石。官秩为二千石的有郡守、将作少府、詹事、典属国、内史、主爵中尉等。这里泛指九卿、郡守一级的各类官员。〔8〕“佞”,音n@ng,有才能。“不佞”,不才。自我谦词。〔9〕“愿请楚王计宜者”,在当时刘氏诸侯王中,楚王刘交为汉高祖的弟弟,年辈最高,所以代王提出请楚王考虑最适宜的皇帝人选。〔10〕“乡”,与“向”字通。“西乡”,面朝西。古人宾主相见,一般是主人在东,面朝西,宾在西,面朝东。代王“西乡”,是用宾主之礼对待群臣。“三”,三次。〔11〕“南乡”,面朝南。古代帝王见群臣,无论坐或立皆南向。代王接待群臣时,先是“西乡”,然后“南乡”,表明了地位的变化。“再”,二次,又一次。〔12〕“称”,音ch8n,与“宜”义同,适宜,合适。〔13〕“社稷”,古代帝王祭祀的土神和谷神,这里用作国家的代称。

  &群臣以礼次侍。乃使太仆婴与东牟侯兴居清宫,〔1〕奉天子法驾,〔2〕迎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3〕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4〕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于是夜下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5〕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6〕女子百户牛酒,〔7〕酺五日。”〔8〕&【注释】〔1〕“太仆”,秦官,汉代沿置,负责掌管皇帝舆马,为九卿之一。“婴”,姓夏侯,随从刘邦起沛,长期为太仆。因曾为滕(今山东滕县西南)令,所以号滕公。卒于文帝八年。事详本书《夏侯婴列传》、《汉书·夏侯婴传》。〔2〕“法驾”,天子的车驾根据礼仪有不同的规格,“法驾”为其中的一种,举行典礼时乘坐。可参阅晋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3〕“未央宫”,在汉长安城内西南隅。汉高祖视朝经常在长乐宫,惠帝后移至未央宫。〔4〕“卫将军”,临时设置的将军。京师长安的南军由卫尉统领,北军由中尉统领。卫将军在卫尉、中尉之上,总领南北军,守卫宫禁和京师。《汉书·张安世传》载,安世于宣帝地节年间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守卫宫禁和京师。〔5〕“朕”,音zh8n,古人自称,秦始皇规定为皇帝的自称。〔6〕“赐民爵一级”,汉代赐民爵有多种情况,皇帝即位、立皇太子、立皇子为王、皇太子举行冠礼、改元、郊祀、祥瑞、灾异等,都可赐爵。所赐爵由男户主接受。〔7〕“女子”,指为户主的女子。“百户牛酒”,女子不赐民爵,所以对女户主按百户为单位赐予牛和酒。〔8〕“酺”,音p*,欢聚宴饮。汉代法律规定,百姓不得三人以上群饮,大酺需要有国家的命令。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1〕徙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2〕&【注释】〔1〕“十月庚戌”,十月一日。〔2〕“燕”,燕王刘泽封地,在今河北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都于蓟,在今北京市西南。

  &辛亥,〔1〕皇帝即阼,〔2〕谒高庙。〔3〕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4〕诸吕所夺齐楚故地,〔5〕皆复与之。

  &【注释】〔1〕“辛亥”,十月二日。〔2〕“即阼”,贵族的庙堂前的东阶为主人之阶,亦名阼阶。堂上东侧南当阼阶数米处叫做阼,为一国之主、一家之主行礼坐立的地方。非一国之主、一家之主则不能登阼阶。而升堂,更不能处阼而坐立。这里“即阼”谓天子即位。“阼”,音zu^。〔3〕“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庙。谒祖庙是皇帝即位时必须举行的礼仪。〔4〕“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人,早年一直随刘邦转战各地,以功封颍阴侯。吕后死后,齐王刘襄起兵欲诛诸吕,丞相吕产派灌婴率兵出击齐王,以灌婴为大将军。事迹详见本书《灌婴列传》、《汉书·灌婴传》。〔5〕“诸吕所夺齐楚故地”,吕后封吕台为吕王,得梁地,又割取齐国、楚国的土地扩大吕台的封土。

  &壬子,〔1〕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2〕皇帝曰:“吕产自置为相国,〔3〕吕禄为上将军,〔4〕擅矫遣灌将军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弗击,〔5〕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6〕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7〕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8〕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9〕赐金千斤。”

  &【注释】〔1〕“壬子”,十月三日。〔2〕“车骑将军”,汉代列将军之一,位在大将军之下。〔3〕“相国”,即丞相。吕产为相国在吕后八年吕后死后。〔4〕“吕禄”,吕后次兄吕释之之子,吕后七年封为赵王。吕后死后被大臣诛杀。“上将军”,吕后八年七月,吕禄为上将军。上将军为当时最高武官,握有军权。〔5〕“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6〕“襄平”,县名,在今辽宁辽阳市。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司马贞《索隐》云襄平属临淮郡,地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通”,纪通,其父纪成,以将军随从刘邦平定秦关中地,死于战事,纪通袭父功,于汉高祖八年封为襄平侯。见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7〕“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以上所述大臣诛诸吕经过,详见本书《吕太后本纪》。〔8〕“斤”,汉代一斤约等于今天的二百五十八克。〔9〕“阳信”,刘揭封地,本为县,在今山东阳信县。

  &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1〕及为收帑,〔2〕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3〕“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4〕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5〕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注释】〔1〕“同产”,同母兄弟姊妹。“坐”,古刑法术语,入罪曰“坐”。“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这是“连坐”。本人没有触犯法律,因为亲人有罪而被牵连获罪入狱。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就实行连坐之法,一家有罪,邻伍相坐。这里所说的情况,是一人有罪,本家成员相坐。〔2〕“帑”,音n(,与“孥”字通,妻子儿女。“收帑”,把妻子儿女收没为官府奴婢。同时,对于衣服器物也予抄没。秦朝有收帑法,汉代沿袭了秦朝的这一法律。〔3〕“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主管一方面事务的官吏为“有司”。〔4〕“悫”,音qu8,诚实,忠厚。〔5〕“孰”,与“熟”字通,深入,精细。

  &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1〕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2〕天下人民未有嗛志。〔3〕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4〕而曰豫建太子,〔5〕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6〕春秋高,〔7〕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8〕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有司皆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及列侯始受国者皆亦为其国祖。子孙继嗣,世世弗绝,天下之大义也,故高帝设之以抚海内。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某最长,〔9〕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因赐天下民当代父后者爵各一级。封将军薄昭为轵侯。〔10〕&【注释】〔1〕“蚤”,与“早”字通。〔2〕“歆享”,祭礼时,祭品馨香上升,神灵享受祭品香气。“歆”,音x9n。 〔3〕“嗛”,音qi8,与“慊”字通,满意。〔4〕“禅”,音sh4n,禅让,把天子之位让于他人。〔5〕“豫”,与“预”字通。〔6〕“季父”,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为兄弟行次,所以“季父”也用来指最小的叔父。〔7〕“春秋”,指年龄。〔8〕“陪”,辅佐。〔9〕“子某”,指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修史者避讳,不便直书“启”,所以用“某”字代替。文帝居代时,王后生有四子,窦姬生有二子,长子刘启,次子刘武。王后四子相继病死,代王子以刘启为最长。〔10〕“轵”,音zh!,薄昭封地,本为县,在今河南济源县南。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1〕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2〕立太子母为皇后。”〔3〕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4〕上从代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5〕乃循从代来功臣。〔6〕上曰:“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7〕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8〕 &【注释】〔1〕“有司请立皇后”,文帝为代王时,王后去世,所以官员们请求确立皇后。〔2〕“诸侯皆同姓”,诸侯王都与皇帝同姓。古代天子必以贵姓之女为后,如周天子迎后于妫姜之国。这句话的意思在于指出诸侯王与皇帝同姓,不能从王国贵姓中选择皇后。〔3〕“太子母”,即窦姬,最初随侍吕后,后来为代王姬妾,景帝时为窦太后。事详本书《外戚世家》、《汉书·外戚传》。〔4〕“鳏”,音gu1n,老年丧偶的男子。“寡”,丧偶的女子。“孤”,幼年丧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5〕“填”,与“镇”字通,安定。“驩”,与“欢”字同。〔6〕“循”,以次赏赐。“乃循从代来功臣”,此句《汉书·文帝纪》作“乃修代来功”,于义较长。〔7〕“壮武”,宋昌封地,本为县,在今山东即墨县西北。〔8〕“九卿”,汉代九卿为太常(初称奉常)、光禄勋(初称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初称典客、大行令)、宗正、大司农(初称治粟内史、大农令)、少府。

  &上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户,〔1〕故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2〕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户,〔3〕卫尉定等十人四百户。〔4〕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5〕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6〕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7〕&【注释】〔1〕“蜀、汉中”,都是秦郡。蜀在今四川中部,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汉中在今陕西秦岭以南以及湖北西北部,治所在南郑(今陕西南郑县)。项羽杀死秦王子婴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刘邦被立为汉王,封给巴(今四川东部)、蜀、汉中地。〔2〕“颍川”,秦郡,汉代沿置,辖地在今河南登封县、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舞阳县、叶县以北。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守”,郡守,负责全郡政务和军事。“尊”,史书未载其姓,全书仅此一见。〔3〕“淮阳”,汉高祖十一年置淮阳国,惠帝时改为郡,辖有今河南淮阳、扶沟、太康、柘城、鹿邑等县地。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申徒”,亦作“申屠”,是复姓。“申徒嘉”,早年随从刘邦击项羽、黥布,惠帝时为淮阳郡守,文帝时先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故安侯,卒于景帝二年。事迹详见本书《张丞相列传》所附《申屠嘉列传》、《汉书·申屠嘉传》。〔4〕“卫尉”,秦官,汉代沿置,负责统领南军守卫宫殿,为九卿之一。西汉皇帝居未央宫,卫尉率卫士守卫,所以有未央卫尉之称。皇后居长乐宫,又有长乐卫尉。“定”,姓不详,本书只此一见。《汉书·文帝纪》《百官公卿表》皆作“足”。二字形近,必有一误。〔5〕“赵兼”,淮南王刘长母亲的弟弟,文帝元年封周阳侯,六年因罪被夺去封邑。其子由,改姓周阳,为武帝时著名的酷吏。事迹散见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酷吏列传》等篇。赵兼封地周阳本为聚邑,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6〕“驷钧”,文帝元年封为清郭侯,六年即因罪被夺去封邑。事见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清郭侯”,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作“清都侯”,《汉书·文帝纪》作“靖郭侯”。裴骃《集解》引如淳云:“清,音静。”与“靖”音同字通。“都”为误字。战国齐有靖郭邑,在今山东滕县境,清郭或即其地。〔7〕“常山”,汉高祖三年置常山郡,辖有今河北中部、山西东部和中部。治所在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吕后元年,封刘不疑为常山王,不久刘不疑卒,吕后二年改封刘山为常山王,四年又改封刘朝为常山王。在这一短暂时期,常山郡一度改置为国。“丞相”,汉代制度,诸侯王国也设置丞相,统率王国众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这里所说的“常山丞相”,当是指吕后时期的常山王丞相。“蔡兼”,早年曾以县令身份随从刘邦。据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蔡兼封侯后十四年卒。“樊”,县名,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

  &人或说右丞相曰:〔1〕“君本诛诸吕,迎代王,今又矜其功,〔2〕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3〕右丞相勃乃谢病免罢,左丞相平专为丞相。

  &【注释】〔1〕“说”,音shu@,劝说,告诫。〔2〕“矜”,音j9n,自我夸耀,自尊自大。〔3〕“且”,将要。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1〕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2〕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3〕其令列侯之国,〔4〕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注释】〔1〕“复以绛侯勃为丞相”,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载,周勃文帝时第二次为丞相在二年十一月乙亥。《资治通鉴》卷一三亦系于十一月乙亥。〔2〕“建国千余”,此四字下原有“岁”字。从文义来看,此文当是言诸侯建国数量,不是说建国时间,不应有“岁”字。《汉书·文帝纪》无此字,今据删。〔3〕“驯”,与“训”字同。〔4〕“之”,往。

  &十一月晦,〔1〕日有食之。〔2〕十二月望,〔3〕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4〕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5〕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6〕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7〕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8〕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9〕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10〕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11〕以匡朕之不逮。〔12〕因各饬其任职,〔13〕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14〕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15〕余皆以给传置。”〔16〕&【注释】〔1〕“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2〕“日有食之”,古人缺乏日食的科学知识,认为日食是一种重大灾异,所以史书常常加以记载,有时君主还要下诏自谴,并实行一些善政。〔3〕“望”,望日,即阴历每月十五日。〔4〕“蒸”,与“烝”字通,众。〔5〕“菑”,与“灾”字同。〔6〕“適”,与“谪”字通,谴责,责备。“见”,与“现”字通,显现。〔7〕“眇”,音mi3o,渺小,微小。“兆”,《太平御览》卷七五○引应劭《风俗通义》云:“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兆民”,犹言万民、众民。〔8〕“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人体来譬喻君臣的关系,君主犹如首脑,辅佐大臣犹如股肱。〔9〕“三光”,日、月、星。〔10〕“匄”,音g4i,与“丐”字同,乞求。〔11〕“贤良方正”,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文帝的这次诏书。武帝时或称“贤良方正”,或称“贤良文学”,也称“贤良”或“文学”,名称虽异,实质相同。被举为“贤良方正”的一般都是通古今,善文墨,能对策,有才学的知识分子。〔12〕“匡”,纠正。“逮”,及。〔13〕“饬”,音ch@,整顿。下文“而又饬兵厚卫”句中的“饬”字,是命令的意思。〔14〕“憪”,音xi4n。“憪然”,不安的样子。〔15〕“见”,义与上文“適见于天”句中的“见”字同。“见马”,现存的马匹。“遗”,留下。“财”,与“才”字通。〔16〕“传置”,古代交通线上按段设置的备有车马的驿站。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1〕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2〕&【注释】〔1〕“籍田”,或作“藉田”,名义上是天子亲自耕种,实际上是借助民力耕种的农田。古代以农为本,天子为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划出一块耕地作为籍田,每逢春耕前,举行籍田之礼,由天子在籍田上亲自扶犁三推,象征率先天下,亲自耕种。籍田上的耕播收获,则由农民承担。〔2〕“粢”,音z9,谷类的总称。“盛”,音ch6ng,以器受物,引申为受物的器皿,这里指盛在祭器中的黍稷。“粢盛”,谓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幽王幽死,〔1〕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2〕遂弟辟彊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3〕可王。”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彊为河间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4〕立东牟侯为济北王,〔5〕皇子武为代王,〔6〕子参为太原王,〔7〕子揖为梁王。〔8〕&【注释】〔1〕“赵幽王”,刘友,刘邦的第六个儿子,卒后谥“幽”。汉高祖十一年,封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封赵王。吕后七年,召赵王到长安,由于受到王后吕氏之女的诬陷,吕后派兵把他围困在赵国官邸,断绝饮食,被幽禁致死。事详本书《吕太后本纪》、《汉书·高五王传》。刘友封国赵在今河北南部,都城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2〕“遂”,文帝元年,立为赵王。景帝三年,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反汉失败自杀。事迹附载于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3〕“辟彊”,文帝二年,立为河间王,封有河间郡,卒于文帝十四年,谥“文”。事迹附载于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刘辟彊封国河间在今河北境内献县、武强县以东地域,都于乐成,在今献县东南。〔4〕“剧郡”,谓事务繁多、难于治理之郡。这种郡一般地位都比较重要。“城阳”,朱虚侯刘章封地,在今山东莒县、沂南县一带,都于莒,在今莒县。〔5〕“济北”,东牟侯刘兴居封地,在今山东长清、肥城、平阴诸县一带,都于卢,在今长清县西南。〔6〕“武”,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代王,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十二年,又徙封为梁王,卒于景帝中元六年,谥“孝”。事迹详本书《梁孝王世家》、《汉书·文三王传》。〔7〕“参”,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景帝的异母弟。先封太原王,文帝四年,改封代王,卒于文帝后元二年,谥“孝”。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参封国太原在今山西中部地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8〕“揖”,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景帝的异母弟。文帝十一年,堕马而死。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揖封国梁在今河南中部东端和与其相邻的安徽边界地区,都于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1〕诽谤之木,〔2〕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3〕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4〕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释】〔1〕“进善之旌”,相传这是唐尧鼓励人们广开言路的一种做法。他在交通要道置立旌旗,人们有意见,可以站在旌旗下公开提出。〔2〕“诽谤之木”,相传唐尧在桥头四边设立木柱,让批评朝政的人在上面书写意见。《淮南子·主术训》记载虞舜也立有诽谤之木。〔3〕“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据《汉书·高后纪》记载,吕后元年,废除妖言令,可能后来实际上没有废除,或废除后又复设此令,所以文帝有此语。〔4〕“祝诅”,祈求神灵加害于人。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殃害他人谓之“诅”。“谩”,欺骗。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1〕&【注释】〔1〕“郡国守相”,郡守和封国丞相。郡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

  &三年十月丁酉晦,〔1〕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2〕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3〕&【注释】〔1〕“十月丁酉”,十月三十日。〔2〕“诏”,原误作“计”,文义不通。《汉书·文帝纪》作“诏”,今据改。〔3〕“长”,刘长,刘邦的第七个儿子,汉高祖十一年封为淮南王。他的母亲原为赵王张敖的姬妾,汉高祖八年,刘邦路过赵地,张敖把她献给刘邦,得幸怀孕。张敖的丞相贯高等人谋害刘邦,阴谋被发觉,刘长的母亲受牵连被捕。刘长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审食其把情况告诉了吕后,吕后不肯向刘邦反映,审食其也不肯力劝吕后加以营救。刘长母亲生下刘长后自杀身亡。文帝三年,刘长为他的母亲报仇,和随从魏敬一起杀死了审食其。后因谋反被贬为庶人,绝食而死。事详本书《淮南王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审食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楚汉相争时,一直随侍吕后,被封为辟阳侯。吕后元年,任左丞相,文帝即位后免相。“食其”,音y@ j9。审食其封地辟阳本为县,在今河北冀县东南。

  &五月,匈奴入北地,〔1〕居河南为寇。〔2〕帝初幸甘泉。〔3〕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4〕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5〕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6〕入盗,甚敖无道,〔7〕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8〕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9〕&【注释】〔1〕“北地”,郡名,主要辖有今甘肃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治所在马领,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2〕“河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西部地域。〔3〕“甘泉”,宫名,筑于秦代。宫在甘泉山上,故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4〕“右贤王”,匈奴官名。单于为匈奴最高首领,其下设左右贤王。匈奴尚左,右贤王在左贤王之下。“贤”匈奴曰“屠耆”,“右贤王”即“右屠耆王”。〔5〕“保”,本书《匈奴列传》作“葆”。“保”、“葆”二字与“堡”字古通。小城曰保。《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把“保”字解释为“保守”,今人均采颜说,有失《史记》本义。〔6〕“陵”,欺侮。“轹”,音l@,欺凌。〔7〕“敖”,与“傲”字通,倨慢,傲慢。〔8〕“高奴”,县名,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9〕“中尉”,此为中央的中尉,本篇上文有“中尉周昌”,所为中尉系王国中尉。中央的中尉负责京城治安,凡巡察、禁暴、督奸等皆归其职掌。卫尉统领南军,负责宫禁之内;中尉统领北军,负责宫禁之外,两者相为表里。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执金吾。“材官”,勇敢善战的步卒,是西汉时期的兵种之一。西汉政府命令天下郡国选送武猛善射的人,分成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几个兵种,依时训练。打仗时,平地用轻车、骑士,江湖用楼船,山阻则用材官。

  &辛卯,〔1〕“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2〕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释】〔1〕“辛卯”,六月二十七日。〔2〕“复”,免除徭役和赋税。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1〕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2〕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3〕军荥阳。七月辛亥,〔4〕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5〕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

  &【注释】〔1〕“胡”,古代中原地区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匈奴。〔2〕“棘蒲”,古今学者多数认为今地不可考。《左传》哀公元年载,齐、卫等联合伐晋,取棘蒲。本书《赵世家》载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本书《靳歙传》载歙攻安阳以东,至棘蒲。由这些记载看来,棘蒲当在汉代魏郡(包有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以及山东与河北东南部接壤的少数地区,治所在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境内。本书《赵世家》张守节《正义》云:“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平棘在今河北赵县,今人有的相信《正义》的见解,其实是不对的。平棘与棘蒲是两个地方,不能混为一地。〔3〕“祁”,本为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贺”,姓缯名贺,汉高祖三年在晋阳起事,归属刘邦,从击项羽,六年封为祁侯,卒于文帝十一年。事见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4〕“七月辛亥”,七月十八日。〔5〕“诖误”,贻误,连累。“诖”,音gu4。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1〕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2〕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废勿王。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3〕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4〕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5〕&【注释】〔1〕“闽越”,古越族的一支,秦时活动在闽中郡(今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楚、汉相争时,闽越郡长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高祖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东冶(今福建福州市)。惠帝三年,立摇为诸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这里所说的“闽越”,是指以东冶为中心的越族。〔2〕“弃市”,一种较为残酷的刑罚。把罪人在街市上处死,并暴尸街头,表示为众人所弃。〔3〕“蜀”,蜀郡。蜀郡僻远,地势险阻,交通不便,秦、汉时常把罪犯流放于此。淮南王刘长作为罪犯迁处蜀郡,也是当时的惯例。“严道”,县名,在今四川荥经县。“邛都”,据本书《淮南王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当作“邛邮”。“邛”,音qi$ng,为严道县地,其地有官方为传递文书讯息而设立的邮置,所以称“邛邮”。〔4〕“后十六年”,指文帝十六年。人们往往误解为十六年以后。〔5〕“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淮南王刘长有四子,文帝八年,封长子安为阜陵侯,勃为安阳侯,赐为阳周侯,良为东成侯。十六年,封安为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为庐江王。景帝四年,勃徙为济北王,赐徙为衡山王。事详本书《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衡山原为郡,为刘勃封国后,所辖之地狭于郡,其地在今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都于邾县,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刘赐封国庐江包有今安徽南部两端、湖北东部和河南商城县一带,都于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1〕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2〕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释】〔1〕“繇”,与“由”字通。〔2〕“祕祝之官”,宫廷中掌管为皇帝秘密祷告祈福消灾的官员。这种官员向神灵祷告时都把人事过错和自然灾异的责任推在大臣身上。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1〕诏狱逮徙系长安。〔2〕太仓公元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3〕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4〕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5〕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6〕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7〕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8〕《诗》曰‘恺悌君子,〔9〕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10〕刻肌肤,终身不息,〔11〕何其楚痛而不德也,〔12〕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释】〔1〕“太仓令”,管理都城粮仓的长官。“淳于公”,姓淳于,名意,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地)人,精于医术。事详本书《仓公列传》。〔2〕“诏狱”,汉代的一种牢狱,为奉诏系治罪犯的地方。《汉书·文帝纪》记载:“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可见文帝时诏狱由廷尉系统控制。〔3〕“缇萦”,音t0 y0ng,其事又见本书《仓公列传》。〔4〕“属”,音zh(,连接。这里是说肢体受刑被断裂后,不能再连接起来。〔5〕“有虞氏”,远古传说中的部落,舜为这个部落的酋长。活动于蒲孤一带,即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6〕“章服”,本为有等级标志的礼服,这里泛指衣服。“僇”,音l),侮辱。据《晋书·刑法志》记载,五帝时期,罪犯应受黥刑的就染黑他的头巾,应受劓刑的就染红他的衣服,应受宫刑的就让他穿两只不一样的鞋子,这就是“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7〕“肉刑三”,指黥刑、劓刑、刖刑。黥刑即脸上刺字,劓刑即割鼻子,刖刑即断足。有人认为指劓刑、刖刑、宫刑。宫刑即破坏生殖器。〔8〕“驯”,与“训”字通。“道”,与“导”字通。〔9〕“恺悌”,和易近人,和乐简易。此所引《诗》出自《大雅·泂酌》。〔10〕“支”,与“肢”字通。〔11〕“息”,生长。〔12〕“楚”,痛苦。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1〕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注释】〔1〕“末”,我国封建社会把农业当作本业,而商业被看作末业。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塞,〔1〕杀北地都尉卬。〔2〕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3〕中尉周舍为卫将军,〔4〕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5〕军渭北,〔6〕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7〕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8〕成侯赤为内史,〔9〕栾布为将军,〔10〕击匈奴。匈奴遁走。

  &【注释】〔1〕“朝”,县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朝”,音zh。“”,与“那”字同。“塞”,指萧关。本书《匈奴列传》云:“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

  〔2〕“都尉”,即郡尉,景帝中元二年始改名都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卬”,姓孙。〔3〕“三将军”,指陇西将军隆虑侯周灶、北地将军宁侯魏遫、上郡将军昌侯卢卿。见本书《匈奴列传》。“陇西”,郡名,辖境在今甘肃东南部。治所在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县。“上郡”,辖境在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河套以南一带。治所在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县东南。〔4〕“周舍”,事又见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匈奴列传》。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周舍于文帝十四年至后元七年为中尉。“卫将军”,临时设置的将军。本篇上文提到宋昌为卫将军,负责镇抚北军。此周舍任卫将军,为汉将军一个方面的统帅。〔5〕“车骑将军”,与卫将军一样,也是临时设置的将军。权限和地位因人、因事、因时而有所差异。两汉时期,有时车骑将军的职掌颇为重要,地位很高。如西汉宣帝时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领尚书事,为宣帝重臣(详见《汉书·张安世传》)。东汉章帝时马防为车骑将军,位在九卿之上,位比三公(详见拙著《东观汉记校注》卷一二)。和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赐金印紫绶,位比司空(详见《汉官仪》)。〔6〕“渭北”,渭水北岸。渭水发源于今甘肃渭源县,蜿蜒东流,在今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7〕“固”,坚决,坚持。“要”,与“邀”字通,遮留,拦截。〔8〕“东阳”,汉有两东阳,皆为县,一属清河郡,一属临淮郡。《汉书·地理志》清河郡下云:“东阳,侯国。”张相如所封当即此,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司马贞《索隐》认为张相如所封东阳“属临淮”,即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不可信。“张相如”,汉高祖六年为中大夫,曾为河间郡守击陈豨有功,十一年封东阳侯,为侯三十二年卒。事见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9〕“成”,《汉书·地理志》涿郡有成县,云为“侯国”,董赤所封即此,在今河北保定市境内。前人有的认为董赤所封的是郕邑,则当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不可信。“赤”,姓董。汉高祖六年,其父董渫以军功封成侯,惠帝元年,董赤嗣立为侯,成侯曾一度因罪国绝,后来又封为节氏侯。事见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内史”,掌管京畿地区,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武帝时右内史改名京兆尹,左内史改名左冯翊。〔10〕“栾布”,梁地人,早年与彭越相友善。彭越为梁王,以栾布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拜栾布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由燕相至将军。景帝时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为俞侯。事详本书《栾布列传》、《汉书·栾布传》。

  &春,上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1〕十四年于今,历日县长,〔2〕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场珪币。〔3〕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4〕右贤左戚,〔5〕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6〕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

  &【注释】〔1〕“牺”,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畜。“牲”,宗庙祭祀用的体全的牛、羊、豕等牲畜。“珪”,玉器,呈长条形状,为祭祀时的一种礼器,贵族丧葬也用此物。“币”,祭神之帛。“珪币”,犹言玉帛,泛指祭祀用的礼物。〔2〕“县”,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是误字,当作“绵”。从文义看,“绵”字是对的。《汉书·文帝纪》作“弥”,“弥”、“绵”二字义同。〔3〕“场”,供祭祀用的场地。“”,音sh4n。〔4〕“望祀”,祭名,遥望致祭。祭祀对象主要是山川地祇,祭祀时有牺牲粢盛。〔5〕“右贤左戚”,古代以右为上,左为下。此句意思是说尊贤才,卑亲戚。〔6〕“祠官”,主管祭祀的官员。“釐”,音x9,福。“祝釐”,祈求神灵福佑。

  &是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1〕方明律历。〔2〕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3〕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4〕当改正朔服色制度。〔5〕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6〕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注释】〔1〕“北平”,张苍封地,本为县,在今河北满城县北。〔2〕“律历”,乐律和历法。“明律历”,张苍善律历,致力于订正历法。他认为汉高祖在十月到达霸上,所以应沿袭以十月为岁首的秦历。他又根据五德终始的学说,认为汉为水德,应该崇尚黑色。他又调整乐律,并由此推广到法令的修订和各种器物标准的制定。事详本书《张丞相列传》、《汉书·张苍传》。〔3〕“鲁”,指春秋时鲁国旧地,疆域包括今山东泰山以南的汶水、泗水、沂水、沭水流域。“公孙臣”,后为博士,其事又见本书《历书》、《封禅书》、《张丞相列传》。“终始传五德”,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一种学说。他认为,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各代表一德,彼此之间相胜而又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历史上的朝代即根据这一规律兴替。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一德,以及与德相应的各种制度。〔4〕“黄龙”,黄色的龙。黄色与土色相近,所以言五德终始的人认为得土德者应有黄龙出现。本书《封禅书》记载秦始皇时上书言事的人也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见”,与“现”字通。〔5〕“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正朔”,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这里用来指历法制度。“服色”,所服用的颜色。言五德终始学说的人认为统治者崇尚的服色应与所得之德相适应。“制度”,泛指各种制度,如法律制度、度量衡制度、车舆制度等。〔6〕“正十月”,即以十月为一岁首月。“上”,与“尚”字通,崇尚。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1〕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2〕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3〕朕亲郊祀上帝诸神。〔4〕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5〕郊见五帝,〔6〕以孟夏四月答礼焉。〔7〕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8〕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9〕欲出周鼎,〔10〕当有玉英见。〔11〕&【注释】〔1〕“成纪”,县名,在今甘肃秦安县北。

  〔2〕“博士”,是一种学官。秦和汉初,因为博士通晓古今,掌管《诗》、《书》百家语,所以主要任务是备皇帝咨询,议论政事。汉武帝前,儒学没有获得统治地位,所以,通晓儒学的博士具官待问,未能获取高位。汉武帝时,独尊儒术,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从此博士制度为之一变。博士负责传授经学和专议典礼,由博士可以得到高官厚爵。〔3〕“有年”,丰年,好收成。〔4〕“郊祀”,在郊外祭天、地诸神。〔5〕“雍”,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6〕“五帝”,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秦在雍立白帝、赤帝、黄帝、青帝畤,汉高祖又增立黑帝畤,所以雍有五帝畤。〔7〕“孟夏”,夏季有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8〕“赵”,指战国时赵国旧地,疆域包括今山西中部和北部、陕西东北部、河北西部和西南部。“新垣平”,姓新垣,名平,方士,以欺骗文帝贵幸,后骗术败露被诛。“望气”,是方士的一种诈术,借观望天空云气来附会人间的事情。本书《封禅书》记载,新垣平以望气之术来见文帝,他说长安东北有一团神气,形成五彩,像人的冠冕。既然天降祥瑞,就应该祠祭上帝,以与符瑞相应。文帝相信了新垣平的话,在渭阳修筑了五帝庙。〔9〕“渭阳”,邑名,在渭城境内。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五庙”,即五帝庙。此处五帝指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据本书《封禅书》记载,所筑五帝庙在同一庙宇内分设五殿,每殿居一帝,各依其方位,殿门颜色与各帝本色相同。〔10〕“周鼎”,周朝传国宝鼎,为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成汤把九鼎移至商邑,周武王又迁至洛邑。秦掠取九鼎,其一沉没于泗水,其余八鼎下落不可考知。历代帝王都企图获得周鼎,所以新垣平以发现周鼎来欺骗文帝。〔11〕“玉英”,玉石的精华。“见”,与“现”字通。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1〕&【注释】〔1〕“尚赤”,崇尚赤色。按照五德终始学说,夏是火,色赤。因为文帝是“以夏答礼”,所以“尚赤”。

  &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1〕令天下大酺。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2〕&【注释】〔1〕“更为元年”,文帝十七年改为后元元年。在文帝以前,已使用过后元纪年法,如秦惠文王把十四年更为元年,魏惠王把三十六年改为后元元年。〔2〕“夷”,消灭。“三族”,说法不一,或以父族、母族、妻族为三族,或以父、子、孙为三族,或以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前一种说法较为通行。

  &后二年,上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1〕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2〕封畿之内勤劳不处,〔3〕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吾内志,以重吾不德也。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4〕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5〕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6〕结轶于道,〔7〕以谕朕意于单于。〔8〕今单于反古之道,〔9〕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亲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10〕和亲已定,始于今年。”

  &【注释】〔1〕“方外”,汉王朝疆域以外的地区。〔2〕“四荒”,四方荒远的地区。〔3〕“封畿”,天子畿内。“畿,音j9,在帝王都城附近的千里地面。〔4〕“夙”,音s),早。“寐”,音m8i,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终日勤劳,不敢懈怠。〔5〕“怛惕”,音d2 t@,忧惧。〔6〕“冠”,帽子。“盖”,车盖。“冠盖相望”,这里用来形容使者众多,往来频繁,以至于冠盖可以互相看得见。〔7〕“轶”,音y@,车辙。“结轶”,车辙回旋错结,形容车辆往返不绝。〔8〕“单于”,匈奴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汉书·匈奴传》云:“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9〕“反”,与“返”字通。〔10〕“元”,善。“元元之民”,善良的黎民百姓。

  &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1〕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2〕军飞狐;〔3〕故楚相苏意为将军,〔4〕军句注;〔5〕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6〕居细柳,〔7〕宗正刘礼为将军,〔8〕居霸上;〔9〕祝兹侯军棘门:〔10〕以备胡。数月,胡人去,亦罢。

  &【注释】〔1〕“云中”,郡名,辖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治所在云中,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2〕“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无固定员额,掌论议,为朝廷的顾问官。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令勉”,姓令,名勉,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令免”。〔3〕“飞狐”,要隘名,是内地郡县与北方边郡的交通要道,在今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其地两崖峭立,通道夹置其间,蜿蜒百余里。〔4〕“楚”,指汉代初期的封国。“苏意”,又见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刘交于汉高祖六年至文帝元年为楚王,刘郢于文帝二年至五年为楚王,刘戊于文帝六年至景帝三年为楚王。这里说苏意为“故楚相”,从时间上看,应为刘交或刘郢、刘戊之相。〔5〕“句注”,山名,又名陉岭、雁门山、西陉山,为北方著名的军事要地。山形勾转,水势流注,故名“句注”。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句”,音g#u。〔6〕“河内”,郡名,辖有今河南林县、济源县以东,淇县、新乡市以西,安阳市以南,孟县以北。治所在怀县,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周亚夫”,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封他为条侯,景帝时为太尉,率兵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后下狱不食而死。事迹附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汉书·周勃传》。

  〔7〕“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8〕“刘礼”,楚元王刘交之子,先封平陆侯,后嗣封为楚王。事迹附见本书《楚元王世家》、《汉书·楚元王传》。〔9〕“霸上”,亦作“灞上”,为古代军事要地,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接蓝田县界。〔10〕“祝兹侯”,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绛侯周勃世家》并云“祝兹侯徐厉”,《汉书·文帝纪》《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周勃传》同,皆不可信。据本书《吕太后本纪》、《惠景间侯者年表》,高后八年封吕荣为祝兹侯,《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同,只是吕荣作吕莹。徐厉之封在高后四年,传国至武帝建元六年。吕荣已封于祝兹,徐厉便不可能再封于祝兹。徐厉所封,当是松兹,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作“松兹”,尚不误。松兹为县,属庐江郡。《汉书·地理志》庐江郡下云:“松兹,侯国。”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据本书《惠景间侯者年表》,徐厉传子悼,悼以文帝前七年嗣立,悼卒后,以景帝中六年传子偃。而屯兵棘门在文帝后六年,此处所载祝兹侯当是松兹侯徐悼。“棘门”,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1〕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2〕发仓庾,以振贫民,〔3〕民得卖爵。

  &【注释】〔1〕“弛山泽”,汉政府对山海池泽进行管制,并实行收税,中央一级由少府负责。文帝下令“弛山泽”,即谓废弛当时有关山林池泽的法令。

  〔2〕“损”,减少。“郎吏”,即郎、郎官。汉代初期郎中令下有中郎、郎中,武帝以后又有侍郎、议郎,统称为郎或郎官。郎负责守卫宫廷门户,朝会时在殿阶两侧侍卫,皇帝出行则扈从车驾。只有议郎不负责宿卫,而主要从事议政得失。郎无固定员数,多时可达千人。〔3〕“仓庾”,贮藏谷米的仓库。在城邑者曰“仓”,在郊野者曰“庾”。“振”,与“赈”字通。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1〕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2〕召匠计之,直百金。〔3〕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4〕所幸慎夫人,〔5〕令衣不得曳地,〔6〕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7〕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8〕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9〕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10〕就赐几杖。〔11〕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12〕常假借用之。〔13〕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注释】〔1〕“苑囿”,畜养鸟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多用来供上层统治者游猎。“囿”,音y^u。〔2〕“露台”,露天之台,供休息游乐之用。有人认为即是灵台。灵台是用来观察天象的,与露台不能混同。从上“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云云来看,露台当属供游乐的无益之物。〔3〕“直”,与“值”字通。“百金”,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一金值万钱。“百金”就是一百斤黄金。〔4〕“绨”,一种比较粗厚的丝织物。〔5〕“慎夫人”,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其事散见本书《外戚世家》、《袁盎列传》、《张释之列传》。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姬妾皆称“夫人”。〔6〕“曳”,音y8,拖。〔7〕“霸陵”,文帝的陵墓,位于灞水西岸,因取水名以为陵号。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今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圪塔村,当地百姓称为凤凰嘴。陵西北五十七公里处即为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8〕“坟”,葬人之处,筑土为“坟”,穴地为“墓”。文帝陵墓在白鹿原原头断崖上凿洞为玄宫,以石砌筑,比起有坟的汉高祖陵长陵要省工一些。〔9〕“尉佗”,即赵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南)人,秦时为南海龙川县令,二世时为南海尉,因此又称尉佗。秦亡,尉佗占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吕后时,又自尊为南越武帝。文帝即位,对尉佗实行安抚政策,尉佗表示愿意废除帝号,为汉藩臣。至景帝时,遂臣服于汉。事详本书《南越列传》、《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佗”,音tu#。〔10〕“吴王诈病不朝”,吴王刘濞的太子在都城长安被文帝太子杀死,吴王遂有怨恨之心,诈言有病,不到长安朝见。事详本书《吴王濞列传》、《汉书·吴王濞传》。〔11〕“几杖”,木几和手杖。老人居则凭几,行则持杖。文帝以几杖赐给吴王刘濞,是为了表示优礼,并示意吴王可不进京朝见。〔12〕“袁盎”,又作“爰盎”,楚地人,字丝,吕后时为吕禄舍人,文帝即位,被任为中郎,后为齐、吴、楚诸侯国丞相,景帝时被梁孝王刘武的刺客暗杀。在朝中以敢言直谏闻名,言事辞语激烈。事详本书《袁盎列传》、《汉书·爰盎传》。“切”,急切而尖锐。〔13〕“假借”,宽容。

  &后七年六月己亥,〔1〕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2〕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3〕以离寒暑之数,〔4〕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5〕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6〕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7〕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8〕其奚哀悲之有!其今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9〕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10〕绖带无过三寸,〔11〕毋布车及兵器,〔12〕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13〕小红十四日,〔14〕纤七日,〔15〕释服。佗不在令中者,〔16〕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17〕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18〕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19〕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20〕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21〕&【注释】〔1〕“六月己亥”,六月一日。 〔2〕“重服”,服重丧之服。〔3〕“临”,音l0n,哭吊死者。〔4〕“离”,经历,经过。《国语·晋语一》载郭偃言:“非天不离数。”韦昭注:“离,历也。”〔5〕“眇”,音mi3o。“眇眇”,微小。〔6〕“方内”,四方之内,指汉王朝境内。〔7〕“天年”,上天所给予的年寿,即谓自然寿命。〔8〕“朕之不明与嘉之”,意谓我不贤明,却有这样好的结果。“与”,语助辞。〔9〕“缺,与“娶”字通。〔10〕“践”,与“剪”字通,谓剪斩衣末,这是斩衰之服。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其服用粗麻制成,不缉边,直接剪断衣末,使断处外露,表示不加修饰。有人把“践”解释为“跣”,义为赤足履地,可备一说。〔11〕“绖带”,服丧系的麻带。在首为首绖,在腰为腰绖。“绖”,音di6。“无过三寸”,绖带粗细之围不要超过三寸,古制,为天子服斩衰,斩衰首绖之围九寸;斩衰腰绖之围是首绖的五分之四,是次粗的。文帝欲一切从简,所以规定绖带之围无过三寸。这与五服中最轻的缌麻服大体相同。“无过三寸”,容易误解为绖的长度或宽度。〔12〕“布车及兵器”,出丧时陈设车骑和兵器,以壮丧仪。〔13〕“大红”,又作“大功”,丧服名,为五服之一。其服用熟麻布制成,细于齐衰,粗于小功。旧制服期九月,文帝改为十五日。〔14〕“小红”,又作“小功”,丧服名,为五服之一。其服用熟麻布制成,较大红为细。旧制服期五月,文帝改为十四日。〔15〕“纤”,丧服名,细布制成,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原称缌麻,用细麻布制成。旧制服期三月,文帝改为七日。文帝要求在他既葬之后,大红至小红,再至纤,所服渐轻。“纤七日”之后,即释服即吉。汉文帝改创的丧服制度,影响深远,为尔后的两汉帝王所奉行。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下》载天子丧制云:“故事:百官五日一会临,故吏二千石、刺史、在京都郡国上计掾史皆五日一会。天下吏民发丧临三日。先葬二日,皆旦晡临。既葬,释服,无禁嫁娶祠祀。佐史以下,布衣冠帻,绖带无过三寸,临庭中。武吏布帻大冠。大司农出见谷钱,给六丈布直。以葬,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16〕“佗”,与“他”字同。〔17〕“夫人以下至少使”,皇帝后宫夫人以下,尚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少使”,主管后宫役使者,位视四百石,爵比公乘。〔18〕“属国”,官名,即典属国,始设于秦,西汉沿置,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成帝时并入大鸿胪。“悍”,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捍”。有人认为即《惠景间侯者年表》记载的松兹康侯徐悼,“悼”字乃“悍”字之讹。“将屯将军”,掌管各方屯卫的军队,以备非常。〔19〕“复土将军”,因葬事临时设置的将军。主管穿圹出土,下棺填土。〔20〕“见卒”,现役士卒。“见”,与“现”字通。〔21〕“郭”,字亦作“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乙巳,〔1〕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

  &【注释】〔1〕“乙巳”,六月七日。

  &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1〕袭号曰皇帝。

  &【注释】〔1〕“丁未”,六月九日。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1〕“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2〕制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3〕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4〕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5〕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刑,〔6〕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7〕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8〕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9〕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10〕丞相臣嘉等言:〔11〕“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注释】〔1〕“制诏”,皇帝的命令。本书《秦始皇本纪》载秦制说,皇帝之命为“制”,令为“诏”。“御史”,汉御史大夫主要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御史、符玺御史等。汉代文献中所说的御史,多指御史大夫,或侍御史,有时也指御史大夫的其他属官。此处“御史”是指御史大夫,下文云“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是让御史大夫与丞相等官一起商议。汉制,皇帝的制书和诏书,多由御史大夫承转,而后下达丞相。这里也是景帝直接“制诏御史”。〔2〕“祖”,开国创业的人称“祖”,如刘邦称高祖。“宗”,继开国皇帝之后治理天下有功的人称“宗”,如文帝称太宗。〔3〕“酎”,音zh^u,经过两次或更多次酿过的醇酒。这种酒酒质醇厚,所以用来荐享宗庙。〔4〕“《武德》、《文始》、《五行》”,皆为舞蹈名。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武德舞》,汉高祖四年制作,舞蹈象征着天下百姓欢庆高祖行武除乱。舞者执干戚(即盾与斧)。《文始舞》,相传是虞舜时期的《招舞》,高祖六年改名叫《文始》,表示朝代变异,舞蹈也不相袭。舞者执羽籥(即雉羽与管乐器)。《五行舞》,即周代的《武舞》,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名叫《五行舞》。舞者执干戚,穿五行色衣服。〔5〕“关”,关口。“梁”,津梁。“通关梁”,据《汉书·文帝纪》记载,文帝十二年,下令出入关口不必使用符信,可以自由通行。〔6〕“除肉刑”,上面已经提到“去肉刑”,这里不应复出。《汉书·景帝纪》作“除宫刑”,当据改。〔7〕“侔”,音m$u,齐等,相等。〔8〕“《昭德》”,舞蹈名,景帝吸取《武德舞》制作而成。汉代诸帝庙舞,可参阅《汉书·礼乐志》。〔9〕“竹帛”,用于书写的竹简和白绢。〔10〕“中二千石”,是汉代官秩的一个等级。秩中二千石者,一年俸禄为二千一百六十石,秩二千石者,一年俸禄为一千四百四十石,中二千石高于二千石这一官秩所得的岁俸。官秩为中二千石的有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大农令、少府、中尉等。〔11〕“嘉”,即申徒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1〕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2〕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注释】〔1〕“世”,三十年为一世。此所引孔子语见《论语·子路篇》。〔2〕“廪廪”,渐近的意思。“乡”,与“向”字通。“正服”,正朔和服色。“封禅”,古代帝王为宣扬功绩而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始倡于战国时齐、鲁儒生。在五岳中泰山最高,所以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此为“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基祭地,称为“禅”。改正朔、定服色、封泰山、禅梁父,都是帝王盛世的重要标志。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