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正文

  2月19日与方维夏召集一师学友会职员会议,商讨本学期会务进行办法。

  3月起草《第一师范附设夜学招学广告》。参加主持续办工人夜学。

  4月14日出席在长沙岳麓山下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召开的新民学会筹备成立会,讨论通过他参与起草的新民学会简章,并被推选为学会干事。确定了:“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学会宗旨。

  春,杨昌济受聘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杨开慧随父母迁居北京。

  题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月间,罗章龙要东渡日本求学,化名纵宇一郎。临行前,毛泽东和几位同学到长沙北门外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饯行。

  饯行中,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诗相赠: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粒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诗中可见毛泽东当时深受明朝王阳明及王船山哲学之影响。]

  4月15日,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主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之宗旨。

  4月17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夏初,同蔡和森赴洞庭湖、滨湖地区进行“游学”式的社会调查。

  5月10日,与方维夏召集一师学友会职员开会,总结学友会一年来的工作,办理会务移交手续,并对学友会此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毕业。

  [一师毕业后,毛泽东曾与蔡和森、张昆弟等到岳麓山,野餐露宿,进行社会改造问题的探讨,计议在此办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

  毛泽东接杨昌济从北京的来信后,得知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情况,即同何叔衡等召集新民学会会员开会,决定组织湖南留法运动,并由蔡和森赴京筹备。]自第一师范毕业后,与朋友寄住岳麓山湖南大学筹务处。

  《自传》:

  “我是1913年入师范学校的,于1918年毕业。”

  7月,收到蔡和森的几次来信,积极准备前往北京。

  8月15日,与罗学瓒、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人离开长沙,19日抵达北京。

  李敏回忆:

  “1918年8月15日,爸爸和25个青年,开始了他们的北京之行。路上遇洪水阻隔时,他即组织大家轮流到北方近农村,了解农民的情况。

  到北京后,爸爸没有经济来源,经杨昌济先生介绍,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条子,交给了图书馆,他于是得到了图书馆助理员的位置。在这儿他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

  北京是新文化的中心,北大则是新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新旧思想、新旧文化交锋的战场,爸爸在这儿受益匪浅,他一边贪婪地读书,一边了解、吸收新的文化思潮。

  李大钊非常器重爸爸,爸爸表现出了非凡的常识与才干,深得李大钊的赞扬。

  在他的引导下,爸爸开始了解了十月革命,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

  [1918年夏,毛泽东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次去北京,开初住在豆腐池9号杨昌济家里。杨先生和师母见到毛泽东,十分快慰;豆蔻年华的杨开慧也很高兴。杨开慧喜书法,懂诗词,不事粉黛,志存高远,毛泽东非常爱慕。有一天,毛泽东向杨开慧要诗。杨开慧说我喜欢诗,但作不好,临时应酬更写不出来。去年在长沙时,我送周南女中李一纯两册精装的诗韵,她买了两盒菊花回赠,我曾作过一首诗答谢。诗词是:

  高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

  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

  月夜幽思永,楼台入暮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毛泽东用心听着,小声重复着,听完后,笑着说:“霞,这诗赠给我不是很合适吗?”开慧脸色腓红,细一回味,确像一首爱情诗,忙申辩:“你不要曲解人家的诗,我对你说了,是给李一纯的”。毛泽东说:我最喜欢最后两句:“明年秋色好,是否至吾家?”25岁的毛泽东流露了自己的心意。

  为便利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毛泽东搬到地安门内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同蔡和林、罗学瓒等8人住在一起:“‘隆然高炕,大被同眠’,过着清苦的生活”。到京之初,毛泽东、蔡和森的主要精力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组织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蠡县布里村、长辛店,开设留法预备班。然后,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在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登记来馆的读者姓名。他在这里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同他们讨论各种新思潮。也在这里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傅斯年、罗家伦等,还和张国焘、段锡朋、康白情打过交道。毛泽东曾回忆,这个时候,“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找寻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来看我的一个名叫朱谦之的学生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

  8月19日,应扬昌济、蔡和森邀,第一次到北京。寄住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七号。

  组织预备班,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

  由杨昌济介绍任北大图书馆图书助理员,月薪八元大洋。在这里,广读新书。对同学说:“革命起于图书馆。”

  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毛泽东后来回忆:“由于我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俊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寄住杨家,与杨开慧相萌爱意。

  毛泽东到北京工作期间,一直和杨昌济先生一家保持亲密的关系,他常去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的杨家拜访。此时,杨开慧已是17岁的少女,身处异地,得遇同乡知己,自然情怀暗生。毛泽东要赴上海时,两人彼此心照不宣,相约分别后互通信息。这年4月,毛泽东转道上海回到湖南,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称呼已是一个“润”字;毛泽东回信,称呼亦是一个“霞”字。

  在京期间,与蔡和森一起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请李石曾等介绍情况,制定计划,筹措经费。

  9月28日,北京政府定夏正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

  10月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为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里,读到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获得广泛接触各种新思潮的机会。

  11月初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和留法预备班了解情况,向工人们宣传革命道理。

  12月22日,李大钊陈独秀主编之《每周评论》在北京创刊。1919年8月被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