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毛泽东的艰辛开拓》目录


正文

  毛泽东提出和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多少年来,它对教育干部学习理论、增强皙学修养、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纪念建党70周年之际,重新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探讨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一初步的历史考察。

  ①此文系1991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六届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

  一、“思想方法论”概念和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

  毛泽东的伟大理论功绩之一,是使思想方法论成为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问。但是,“思想方法论”这个概念并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或使用的。

  就目前涉猎到的国内文献看,就马克思主义学者说,瞿秋白使用“思想方法论”概念较早。1923年。他由苏联回国后即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工作。1924年6月,他在上海夏令讲学会作《社会科学概论》的报告,在论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时谈到了思想方法论。他说:“哲学的发展每每是当代阶级关系的反映,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哲学的分化已经只剩得认识论、逻辑学、互辩律——综合各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其实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说没有了。不过这种综合的总科学——总宇宙观及社会观,必然存在

  ①的,还要日益精密的发展进步。”在这里,尽管有的表述还不很准确,但“思想方法论”概念的内涵是明确的,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同义语。

  艾思奇也是较早使用“思想方法论”概念的学者之一。1936年11月,他出版的《思想方法论》小册子,可能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第一本关于思想方法论的专著。它与作者的《大众哲学》可视为姊妹篇。如果说《大众哲学》主要是以日常生活来举例说明较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那么《思想方法论》则多是从方法论角度来浅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明白正确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并且能够实际运用”,因而“要对这种方法论给与一种解释”。为此,作者“从本体

  ②论、认识论、论理学等各方面讨论了思想方法论的问题”。他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些基本观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思想方法论就是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克服错误的思想方法的理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历史发展到当今,必须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代替它;思想的方法论与行动的方法论是同构的,正确的思想方法一定能够转化为正确的行动的方法,并要用实践来检验;唯物辩证法是最正确最高级的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的思想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要求“背诵经典”,而要求“把原则在具体事实中去活用”,“在客观事

  ③实中去发现活的真理”。不难看出,尽管艾思奇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展开具体化为思想方法论的若干原则,但他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当作思想方法论来认识所进行的理论命题的转换,及其阐释问题的视角,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在延安时读了《思想方法论》

  ①这本书,并作了少量批注。艾思奇的上述观点对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深入研究思想方法问题,并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不能不发生一定影响。

  如果说毛泽东倡导的思想方法论在形式上不能割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思想方法论研究的历史联系,那么,作为其内容的核心思想,除了直接根源于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外,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倡导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一脉相承。

  ①《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第589页。②《思想方法论》(1937年版)第145页、17页、137页。③《思想方法论》(1937年版)第33—34页。①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451—452页。

  毛泽东倡导思想方法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是针对从中国共产党内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中产生的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提出思想方法这个问题的。毛泽东不是单纯地从理论视角来讲思想方法问题,而是紧紧地围绕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基本原则来加以阐释。这是一个如何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斗争状况的实际问题。这是毛泽东提出和倡导的思想方法论的本质内涵,也是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讲的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区别。它既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深刻性,也展示了这个思想方法论的伟大革命意义。

  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亦并非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②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里讲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不仅指辩证法,也包括唯物论;不仅指辩证唯物论,也包括历史唯物论。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处于低潮阶段,如何用理论去指导革命实践的任务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没能展开阐述其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列宁走上历史舞台面临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对的高潮时期,在资本主义不太发展的俄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提上了历史日程。这需要从俄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出革命任务,制定革命策略。对此,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内部出现的意见分歧,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和俄国孟什维克派采取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他们在政治上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进行诡辩。在这种形势下,列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他说:如果准认为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英美工人运动的意见简单地直接地应用到俄国来,“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不是为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还指出,如果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这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①论基础——辩证法”。

  斯大林虽然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是犯有严重错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一步强调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第一次提出,要善于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字句和实质,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和方法,不要做马克思主义字句的俘虏,而应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基本方法来应用,掌握它的实质。他还概括出了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思想,提出根据新的经验来改善和②丰富旧公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产阶级立场问题,是它的阶级性、党性原则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在对事变做任何估①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从他们的思想发展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①《列宁选集》第1卷第704页,第2卷第398页。②参见《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272—273页、22O页、222页,《斯大林选集》上册第571页。①《列宁全集》第1卷第379页。

  轨迹来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他们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思想。这个思想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朋确地把立场、观点、方法三者并联在一起加以倡导,而且进一步提出思想方法论,提供了理论思想基础。

  二、“认识问题的方法论”的提出和最初的思想方法论著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算很早,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最初也不是很多。早年的毛泽东既受过中国传统哲学的熏陶,也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教育。但是,贯穿在毛泽东求知过程中的一根红线,是追求真理,寻找获得正确认识的方法。由于有这样的指导思想或学习思路,他能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新思潮、五花八门的主义,进行推求比较,迅即抛弃一切非真非善、不能拯救中国的学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探求正确认识方法的思路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毛泽东是在1920年底至1921年初才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如同过去求知那样,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对它不是采取学理主义、教条主义态度,而是不仅把它看成一种理论知识,更重要地是把它当成一种方法。他回顾说:1920年读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以后,“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

  ①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这段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归结为“阶级斗争”四个字,诚然有些不很准确,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但是,就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就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是分析阶级社会的主要方法而言,毛泽东的这个认识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根本,这个回忆说明,毛泽东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毫无书生气,一开始就能悟出“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是他优于和高于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的一个突出品格。所谓“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就是他后来倡导的“思想方法论”的萌芽。

  毛泽东抓住“阶级斗争”这个“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之后,就去发动和领导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使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使他一方面对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另方面又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他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写的一系列论著,不仅对于中闰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对于军事工作和地方工作的指导,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为创立关于中国革命战略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进行了一些哲学问题的思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功能,逐渐地形成了一些关于思想方法论的思想。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关于思想方法论的文献主要有四篇:

  一是1929年6月14日致林彪的信。当时正值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前夕,红四军党内军内的思想比较混乱,高级干部对一些重大方针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毛泽东身体不好,请求离开前委并希望经过中央送到莫斯科去留学和休息一段时间。林彪当时是支持毛泽东的观点的,曾写信表示挽留。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回了一封长信,介绍了红四军党内一年来争论的情况,阐述了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不仅认为四军党内的争论是政治路线的分歧,而且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他说: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泛起,是“历史上

  ①《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1—22页。

  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如果要讲毛泽东何时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话,这可能是最早使用。毛泽东还从哲学认识论上对形式主义之类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四军的一个重要争论是军委与前委要否分权、党代表与前委书记要否分开。毛泽东是反对“分权”和“分开”的,认为“分权”和“分开”论是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不从需要上实际上去估量,单从形式上去估量,这是形式论,发展下去,势必不问一切事的效果,而只看它的形式,危险将不可胜言。这里,毛泽东的哲学道理讲得虽不甚充分,但表明了他注重求实、反对形式主义的思想作风。

  二是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诸多错误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这个决议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也初步地展现了他的某些思想方法。他着重阐述了两点:

  (1)反对主观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这里讲的主观主义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古田会议决议原稿也是用的“唯心主义”提法,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才改为“主观主义”),在当时的红军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毛泽东说:“唯心观点,在红军党员中是非常浓厚的,其结果对政治分析,对工作指导,对党的组织,都有非常大的障碍。因为政治上的唯心的分析和工作上的唯心的指导,其必然伴随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

  ①主义。”毛泽东还指出克服唯心观点的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应当指出的是,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不单纯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定性上要求的,也是总结了他以往实践活动的经验。在大革命时期,他对农民运动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调查。他对大革命运动所持的正确方针就是受了这种调查的深刻影响。他在八七会议上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批评,他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在此之前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在井冈山开展斗争,以及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他都坚持调查研究。古田会议上,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对大革命以来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

  (2)注重群众路线。毛泽东多次讲过,群众路线的思想来自列宁。“不

  ①过他们没有这个话,总是讲依靠群众”。我们党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是从20年代后期开始的。(1928年11月李立三同江浙地区负责人的谈话和1929年9月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九月来信”都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提法。)古田会议决议强调“一切工作,在党的领导和决议之下,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正是贯彻“九月来信”的精神。虽然这时主要是在工作方法的意义上使用“群众路线”的,但也蕴含有思想方法的意义。

  三是1930年1月5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也是毛泽东致林彪的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批评林彪对时局前途的悲观思想,帮助林彪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毛泽东不仅从诸多方面说明了中国国情,还具体分析了林彪对时局悲观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毛泽东阐述了四个问题:(1)正确认识主观力量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他认为,林彪对时局悲观是小看了革命的主观力量,夸大了反革命的力量。而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弱,但立足于中国脆弱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统治阶级的政权、武装也是弱的,这是中国红军和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原因。(2)正确认识形式(现象)与实质的关

  ①1948年东北书店印行的《毛泽东选集》第553页。①1958年5月17日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系。毛泽东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指出:若从形式上看,革命力量大力削弱;若从实质上看,它不仅具备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具备发展的必然性。我们看事物决然的是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形式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含了革命意义的分析方法”。有悲观思想的同志则是没有掌握透过形式抓住实质的思想方法。(3)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诸多矛盾关系。毛泽东认为,对于中国革命高潮如何认识,“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向前发展才能决定”,并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十多种矛盾关系。这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卓越运用。(4)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毛泽东在批评了对革命的悲观情绪之后,还批评了急躁情绪,指出:对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不要作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中国革命“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高瞻远瞩的思想方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因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单纯是党史文献,也是毛泽东的最早的思想方法论论著之一。

  四是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最早讲思想方法论的主要代表作。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反对对待马列主义理论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具体来说,它的思想方法论意义在于:第一,毛泽东既批评了“以为上了书本的就是对的”的“唯书”观念,也批评了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执行领导机关指示的“唯上”态度,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政策、执行决议,因而在实质上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样振聋发聩的著名口号,阐明了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了调查研究对于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和保证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从而在理论上确立了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思想方法的地位。第三,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的作用,提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

  ①生。”这样,群众路线就具有了重要的思想方法意义。第四,毛泽东批评的“本本主义”,也包括对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的盲目迷信和神圣化倾向,针对这些倾向,他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第一次阐明了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方法。《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初具雏形。

  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来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7页。

  三、《实践论》、《矛盾论》和毛译东思想方法论系统的建立

  毛泽东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最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刻苦,其哲学思想走向成熟,是在延安时期。经过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反思和总结,经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他实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第二次飞跃。在五四运动前后,由唯心主义者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是他的第一次思想飞跃。在延安时期,以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论著为标志,则是他由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哲学家的飞跃。这次飞跃,是他长期投身中国革命斗争,根植于人民大众,并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和智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其哲学思想的飞跃,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系统。

  《实践论》、《矛盾论》(简称“两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两论”不单纯是哲学原理性著作,同时也是思想方法论著作。“两论”的思想方法论意义在于:

  第一,奠定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系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很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为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就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什么单独的方法论。因此,他写作“两论”,既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是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第二,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基本原则的哲学根据。“两论”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粹抽象的哲学理论著作或学院式的哲学教科书,而是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通过阐述哲学理论教育干部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因而它阐述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系列哲学观点本身,或是思想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或是为思想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展示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革命功能。“两论”前的哲学读物,包括艾思奇著《思想方法论》等书,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来讲哲学理论或思想方法论不够,仅做到了哲学的通俗化而没完全做到哲学的现实化。“两论”由于是对中国社会实际的哲学分析和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突出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两个特点,因而也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革命功能。

  第四,开创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中国特色。毛泽东写作“两论”,非常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时,努力赋予它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样,“两论”不仅为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形式问题树立了典范,也使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两论”之后,毛泽东继续联系中国革命实际研究哲学问题,他的思想方法论思想也在继续发展。延安整风时期,是毛泽东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时期。他进一步深入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干部,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若干原则,初步地形成了他的“思想方法论”系统。

  延安整风的思想发动阶段从1938年10月的六届六中全会就开始了。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号召全党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用马列主义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并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命题,他强调指出,学习马列主义,“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显然,这个说法是继承了马、恩、列、斯的思想。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整风动员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它的立场与方法的思想,强调必须坚决地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并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端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和方法指明了方向,1942年2月,毛泽东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原名《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演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阐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运用的关系,严厉地批评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主观主义者。他在解释什么是理论家时,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能够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

  ②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分别使用过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提法,联系起来并用,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传统表述。这不仅使长期不完整的提法完整化,而且概括出了思想方法论的精要。这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

  毛泽东逐渐地形成“立场、观点、方法”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建构思想方法论系统的过程。在整风运动开展以前,毛泽东没有使用“思想方法论”的概念。整风运动开展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全党的思想领导,在1941年8月末成立了“思想方法”学习小组,毛泽东亲任组长。9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党的历史上的路线问题,毛泽东提出“组织思想方法论的研究组”,“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9月下旬,中央又决定各地成立高级学习组,在研究理论方面,“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这以后,“思想方法论”的提法被广泛运用。

  为了教育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思想方法论”,1941年10月30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思想方法问题的专题报告。他通俗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把一些基本的哲学观点具体化为思想方法。他阐释的主要观点有:

  (一)一切要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已阐述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看,这就解决了人的认识是从什么出发的问题。在这篇报告中,他解释说:理论、观念、概念、原则,都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理论正确不正确,要拿到实践中去看,实践是证明真理的标准。这叫做唯物论。但有些人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主观幻想出来的“理论”出发,或者从马恩列斯的本本里找些道理,把外国的东西生硬地搬过来当现成的用,不加以研究消化,不管行得通行不通,造出许多乱子来。他指出:只从书本出发,从主观的幻想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不顾现实,这就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必须坚决反对。

  (二)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毛泽东说,从客观的物质条件出发,要看现实的各个方面,不能只看一面,把局部当成全体,犯片面看问题的错误。对现实的一切都要加以分析,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他认为,对立和统一,分析与综合,这叫做方法论。找出矛盾的对立,叫做分析。将一部分一部分

  ①1948年东北书店印行的《毛泽东选集》第927页。②1948年东北书店印行的《毛泽东选集》第942页。

  的分析再加以综合,这就是对立的统一。真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把客观实践分析清楚了,就能获得真理。这样,毛泽东通过对分析与综合的解释,把认识论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三)为了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做调查研究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继《反对本本主义》和《<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了阶级调查问题。他回顾自己掌握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历说:小时候长住农村,看见人就只知道是人,不知道有阶级。后来读了《共产党宣言》,加入了共产党,回去再观察就变了样子,才知道农村有地主与农民、城市有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地主有大地主、小地主。资产阶级有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农民还要分析,对工人也要具体分析。他批评不重视调查研究的状况说: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那样的神气,却连人家地方有多大小,究竟强弱如何都不知道,这是一种危险。这种不调查、不分析、不研究,不知道敌人和自己,闭着眼睛捉麻雀,不但要亡党亡国,而且要亡头。据此,他指出,分析各社会阶级的特性、特征、特点,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区别点,这就是阶级分析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四)不要做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去分析新的事件、解决新的问题。毛泽东强调指出:理论是要学的,但要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如果仅仅只有马克思主义就够了,列宁为什么还要写《帝国主义论》呢?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真理与方法,到处都用得着。我们要根据实际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不是不问实际情况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公式。他还说:读马克思主义的书是很容易的,但只会读不会用,就是把它背个烂熟,那连一文钱都不值。读马克思主义的书,为的是要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与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学而无用就叫做“无的放矢”,我们要做“有的放矢”,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放中国的“的”,这样,毛泽东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目的和在中国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

  在思想方法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虽然没有对所有的思想方法一一展开阐述,但是已经建构起了思想方法论系统的初步框架。随着整风学习的深入,毛泽东继续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的层面上阐发他的思想方法论,使初步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论系统逐渐地得到充实、深化和完善。

  关于矛盾分析的方法。毛泽东继续指出:马列主义的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的方法。如果不分析,就无法综合,综合是分析的结果,分析是综合的手

  ①段。有些主观主义的同志,就不懂得分析的方法。因此,他告诫全党同志,

  ②对于任何问题都应取分析态度,“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关于群众路线的方法。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他把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相统一,认为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不仅使长期只被认为是普通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具有了认识论意义,而且使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融于一体了。这样,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既具有实践论的基础,又具有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从而成为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系统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群众路线的认识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①1943年10月14日在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报告。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235页。

  关于独立自主的方法。通过整风研究党的历史,毛泽东强调了独立自主政治原则的思想方法意义。他说:“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就不能解决中③国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就不会有结果”。他要求强化独立自主意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开展全方位的研究,为制定中国革命胜利的方针、政策作准备。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是把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的。在1942年2月底的一个关于干部教育的决定中,毛泽东将学习范围分为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项,规定学习“思想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为学习材料”。虽然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地归结为研究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学问,但把思想方法论视为思想科学不能说没有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提议并负责编审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一书,成为整风学习的重要读物。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广大干部通过整风学习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有了空前提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216页。

  四、建国后毛译东思想方法论的发展

  建国以后,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发展朝着两个不同层次的纵深方向进行:一是向着哲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强化和扩展了思想方法论的基础;一是向着实践的运用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具体的领导工作方法。这样,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既更富哲理性,又更具实用性。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极为艰巨复杂的宏大工程,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这既有实践与理论的背离,也有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反映在思想方法论上不能不以曲折的形式向前发展。

  建国后,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积极成果有:

  (一)通过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个讲话(简称“两个讲话”),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论。这两个讲话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巨著,也是思想方法论原则卓越运用的煌煌大作。

  首先,“两个讲话”,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路的典范。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怎么搞?中国共产党人最初几年在一些领域、许多方面仿照了苏联的一些办法。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毛泽东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必须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对我国的农业、工业和整个经济工作进行了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从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教训,先是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接着又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理论。“两个讲话”堪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阶段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晶。

  “两个讲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作了全面分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矛盾论”。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矛盾,在这以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经过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失误的总结和对我国社会实际的分析,指出: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

  ①会没有矛盾的思想是错误的。这是对社会主义进行认识的思想方法总论。根据这样的方法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初步地建立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系统,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等等。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两个讲话”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是对群众路线思想方法的卓越运用。毛泽东首先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从认识论上说,这个方针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来共同进行的思想,因而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

  ①1956年9月27日同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的谈话。

  内部矛盾,在政治上也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从思想方法论上说,则是在贯彻群众路线。毛泽东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①事实上,“两个讲话”贯穿了“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

  ②点出发”,“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的思想,生动地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论。

  “两个讲话”强调走中国自己的路,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独立自主思想方法的具体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既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又是群众路线的思想,也是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的必然结论。这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的三位一体的思想。“两个讲话”的独立自主思想表现为:在经济建设方针上提出了区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在经济体制方面提出了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统一模式的一些初步设想;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为中国所特有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他说,“两个讲话”不仅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将思想方法具体化为工作方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领导方法。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比较早地就重视工作方法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先后提出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健全集体领导、书记要当好“班长”以及“弹钢琴”、讲究领导艺术等工作方法。建国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干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毛泽东从1958年春天开始不断地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除了有正确的路线之外,还必须有好的工作方法。他先是在1958年1月主持制定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年之后,1959年4月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又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提出了“工作方法十六条”。他强调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有:一切经过试验,通过典型示范,推动面上工作;抓两头带中间,开展评比,激励先进;走马看花,下马看花,开展调查研究,接近群众;开现场会,就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多谋善断,听取不同意见,谋于广大群众,抓住时机,善下决心,当机立断;留有余地,考虑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有备无患;波浪式前进,在工作上有进有退,有上有下,有快有慢,有张有弛;等等。

  在八届七中全会的讲话中,毛泽东还对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关系作了理论的阐述。他说:所谓方法,无非就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从理论上讲,方法论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和环节,包括认识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思想方法作为一般的认识方法而言,主要是指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要求站在正确的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9—460页。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87页。

  立场上,用正确的观点,系统周密地占有材料,从中引出理论、方案、政策和办法。世界观在向方法论转变时,首先直接转变为思想方法,然后转变为其他具体方法,因而,思想方法,可以说是世界观转变为具体方法的中介。工作方法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方法,对领导者来说就是领导方法。它侧重于要求将理论、计划、政策讨诸实施,贯彻落实。这是一个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两者相比,思想方法对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起着决定作用。工作方法是思想方法在实践中的外化,工作方法的实质仍然是思想方法问题。毛泽东关于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关系的思想,为思想方法论的深化和细化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在思想方法理论上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思想。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是毛泽东对思想方法理论作哲学思考比较活跃的时期。他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对于经典著作要尊重,但

  ①不要迷信。他说:一有迷信,就把我们脑子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要敢想、敢说、敢做,要大胆创造。当然,由于那时对政治经济形势的评估夫实,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偏离,毛泽东所想的、说的、做的不一定都对,也出现了把科学当迷信破除、把真理当谬误批判的错误,特别是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那时发生失误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思想方法不对头),对于那时的理论与实践要做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大跃进”错了,就一切都错了。就毛泽东的上述思想而言,从一般理论意义上说,他强调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还是可取的。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他能在哲学王国里自由翱翔,提出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实现某些思想方法理论问题的升华。

  首先,毛泽东阐发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论原则。例如,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认识客观规律,逐步地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1960年6月的《十年总结》中,他承认,在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些不对头,有一些形而上学,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和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必须从实践出发,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出现飞跃,到达自由王国。为了获得这个“自由”,他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这是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他继续倡导群众路线,提出“向群众寻求真理”。在1964年9月致刘少奇的信中,他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了新的表述,指出:简单他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毛泽东把群众路线的认识论与真理论联系起来了,进一步强化了群众路线认识论的意义。

  其次,毛泽东还对哲学本身从总体上作了一些反思,进一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还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他就指出:方法问题,第一是唯物论,第二是辩证法。在1960年3月的天津会议上,他还指出:哲学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架子,不懂得这个架子,办事就要差一些,想问题就要差一些。以后他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就是认识论。1963年5月,他在

  ①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483

  杭州会议上说:唯物论、唯心论、世界观、辩证法,都是讲的认识论。1964年8月,他在北戴河的一次哲学谈话中还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他要求全党应该不厌其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同年12月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与刘少奇有段对话,进一步阐明了认识论与思想方法论的关系。刘少奇说:真正的马列主义理论,毛主席特别强调马列主义的认识论,这就是我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毛泽东说:历来讲认识论这一套,不把它运用到具体工作;你离开了具体工作,那些哲学干什么呀?那就没有用了■。当然,这里讲的认识论是指广义的认识论,即包括总的世界观、方法论,实际上指整个哲学。此外,认识论还有狭义的研究对象,即关于人的认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论。毛泽东讲的“哲学就是认识论”,显然是指前者。毛泽东的这个论断与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且更加强调了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毛泽东提出这个论断为他的哲学就是一种方法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升华,也使他强调哲学的思想方法论功能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论根据。

  几十年来,毛泽东一直倡导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并建构起了自己的思想方法论系统,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从理论上看,强调思想方法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更加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从社会实践的效用看,强调思想方法论更能使广大干部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使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具有异常无比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在马列主义的本本里找不到如何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现成答案;另一方面,我们党又有理论准备很不充分,干部的文化素质偏低的弱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居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井培养出了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人才,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度过了重重困难和挫折而向前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有什么奥秘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掌握和发扬了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陈云在1987年7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不仅概括了我们党在毛泽东的教导下长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路,揭示了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义,而且充分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倡寻的思想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倡导的思想方法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原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7期,收入本书时做了少量增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