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正文

  1928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在平江起义后,历尽艰险,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井冈山红军的给养本来困难,现在人多了,困难更大了。

  国民党反动派了解到这两支红军在井冈山会合,非常害怕,立即调集二十一个团的兵力,共两万多人,进攻井冈山。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的柏露,召开前委、特委、军委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讨论对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露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留下红五军和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红四军下山到外线去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根据地。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从小行洲出发,向赣南方向前进。

  要离开和告别生活一年多的井冈山,贺子珍心里真还有点难受,有些依依难舍。

  在这里,她得到了成长,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而且得到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爱情。

  毛泽东很快觉察到她的这种留恋心情,一面帮她整理文件、行装,一面满怀深情地说:

  “自珍,我和你一样,永远忘不了在井冈山的这段生活。我相信,井冈山上的红旗是不会倒的。井冈山的旗帜,不但表现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说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它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贺子珍和毛泽东怀着对井冈山无限眷恋的心情, 踏上了向赣南进军的征途。

  这是一次异常艰苦的行军。

  有人认为南方的冬天是温暖的。可毛泽东知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有时更难过。北方下了一场雪,落地结成冰坨子,等来年春天才化开,它是干冷的。而南方却不同,下过一场雪后,很快就融化了,是湿冷湿冷的。人们知道,在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

  红军队伍一下山,天空中就下起鹅毛大雪。赣南的一带是山区,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雪花夹着雨水,落到身上,很快融化了,浑身上下全是湿漉漉的。

  雪花夹着雨水,落到地面上,结成一层冰凌,战士们从上面走过,冰凌发出碎裂的响声。队伍过得多了,道路变得非常泥泞,又滑又冷。许多战士穿着单薄的衣衫,有的连鞋子都没有,赤着脚,行进在冰冷的烂泥路上。在有的山谷里,积雪把他们的脚踝都埋住了,许多同志的脚被冻裂,渗出的血水把白雪染红了。

  吃的更加困难。他们下山前,为了给留守的红五军多准备些粮食,把收集到的粮食大部分留下了。他们在出发前,前委发动全军又一次挑粮上山,下山的同志只带很少一点干粮。

  干粮很快就吃完了。原来,前委以为,部队下山后很快能补充到给养,没有料到赣南山区比较偏僻,居住的人也不多,有时队伍走了两三天,都找不到一个村子。而且,这一带的群众,对红军不了解,队伍还没进村,老百姓早就逃到山上了。他们买不到粮食,找不到向导,了解不到情况,宿营、侦察都很困难。

  有时候,一天都搞不到东西吃,只得饿看肚子行军。

  更为严重的是,敌人已经觉察到一部分红军下山的动向,他们除了调集重兵进攻井冈山外,又派出军队尾随红四军而来,迫使红军不得不在极其困难、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作战。

  当时,贺子珍已经怀孕了。领导上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拨给她一匹棕色的马,军队用马,一般都不喜欢白色的,因为目标明显,不易隐蔽。贺子珍虽然有马,但她骑马的时间不多。

  部队下山不久,就同敌人遭遇了。为了避开敌人,他们就让开大路,专走小路,昼伏夜行。崎岖的山路非常狭窄,有时一个人走都困难,马更是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了。在这种时候,贺子珍就自己牵着马往前走。

  连绵不断的雨雪使她浑身湿透,冷得发抖。找不到地方买粮,队伍断了炊,又使她饥肠辘辘。在这饥寒交迫的时刻,贺子珍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

  她知道,红四军正面临困难的时刻,带领大家进行这场战斗的毛泽东,担子已经很重,不能再增加他任何一点精神负担。红四军有时一天急行军八十里,她都坚持下来,没有掉队。

  1月23日,红四军主力攻下大余县。大余是江西省南部同广东省交界的地方,是个比较富裕的县。这里街道整齐,铺子很多。前委决定在这里筹粮、筹款。

  队伍进入大余县后,贺子珍同政工干部一起,来到大街上,从街的一头开始,一家铺子、一家铺子地派款。那时候,来不及详细调查每个商户资金、资产情况,他们只能根据哪家铺子店面大,货物多,就多派,哪家铺子小,就少派。

  贺子珍和同志们一面筹粮筹款,一面向群众宣传红军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教育他们安居乐业,支援红军。

  筹粮筹款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不料,第二天傍晚,大余城外突然响起了枪声。国民党金汉鼎部和李文彬部了解到红军主力攻占了大余,就直奔大余而来,包围了红军。

  红四军下山的队伍,只有两个团: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还有两个营:特务营和独立营。由于红四军进驻大余刚有一天的时间,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红军的耳目不太灵通;加上事前没有估计到敌人会这么快发起突然袭击,军队一下子无法集中起来。虽然,红四军开进大余后,军队曾布置二十八团担任新城、赣州方向的警戒,但是,二十八团团长林彪思想麻痹了,没有认真警戒,直到敌人来到跟前,才仓促应战。当枪声传到军部时,他们发现,敌人已经完成了对大余的包围,统一进行战斗部署已经来不及安排了。

  这时,贺子珍正在毛泽东的身边。毛泽东听到枪声是从二十八团驻地响起的,估计这里首先同敌人接上了火。他立即把军部的工作交给朱德,决定亲自赶到二十八团去。他说:“我想实地看看战斗的情况,摸一摸敌人究竟来了多少。”

  贺子珍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不愿意离开他身边,就说:“我同你一起去。”

  毛泽东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陈毅也同他们一起离开军部。来到二十八团的团部,他们没有停留,径直向前沿阵地走去。

  这是毛泽东1936年在陕北同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的合影。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架、宋裕和、林彪;后排左一赵尔陆、左五孙开楚、左六毛泽东、左八谢今古。

  在枪林弹雨中,毛泽东发现,二十八团并没有组织认真的抵抗,已经在节节后退了。他立即让警卫员把二十八团的团长林彪找了来,说:

  “你一定要组织力量顶住敌人,要主动向敌人出击,否则军队要转移都很困难。”

  林彪当着毛泽东的面答应了。可是他回到阵地,看到二十八团的队伍一个劲地向后撤,害怕了,连组织抵抗的命令都没有下,带着队伍向后跑起来。毛泽东正想返回军部,忽然看到一支部队从身边一冲而过,往后飞奔。贺子珍眼尖,一眼看到林彪在队伍里,立即说:

  “林彪带头逃跑!”

  站在毛泽东身边的陈毅,也看到了这个情形,赶忙大声地招呼:

  “林彪,你怎么自己往后跑了?毛委员还在这里呢,你还不赶快组织抵抗?”

  林彪没有理睬陈毅,装作没听见,头也不回,一直跑到他认为安全的地带才停下来。

  失去指挥的二十八团,队伍顿时大乱,不断向后撤退。毛泽东和陈毅都有暴露在敌人的面前,被敌人追击的危险。

  贺子珍紧张极了,拔出手枪,一步也不离毛泽东的左右,生怕他发生意外。她看到毛泽东紧闭着嘴唇,表情沉着、刚毅,像钢铸铁打的一般。

  在这危急的时刻,红四军大多数官兵并没有畏惧,三十一团在缺乏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人自为战,奋力抗击敌人。独立营和特务营的同志们也是这样,虽然是寡不敌众,仍然尽最大的努力,杀伤敌人。独立营的营长张威,就是为了掩护军部的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

  毛泽东的身边只剩下一些警卫战士了。他果断地把这些同志组织起来,试图突围。第一次失败了。他重新选择突破口,又组织第二次突围。毛泽东的好战友陈毅,始终跟随在他的身边,保护着他向外突围。

  激战从傍晚进行到深夜,又到了第二天的傍晚,他们才撤出了战斗。在军部指挥战斗的朱德也安全脱险了。

  陆续突围出来的战士,在距大余四十里的杨眉集合起来。

  整顿队伍时毛泽东发现,二十八团的党代表何挺颖负了重伤。他立即指示林彪,要把他抬着走。可是后来发现,林彪并没有这样做,他只顾自己逃命,竟把何挺颖抛弃在路旁,何挺颖牺牲了。

  当时为了尽快甩掉敌人,毛泽东和朱德决定,连夜出发。他们不顾激战后的疲劳,立即上路。他们摸黑走了二三十里山路,来到一个山沟沟,队伍就在这个山沟里宿营。

  在混战中,贺子珍那匹小棕马丢失了。她同大家一样,步行来到宿营地。直到这时,她那极度紧张的神经才松弛下来,只觉得两腿发软,全身无力,连动都不想动一动了。

  那天晚上,为了不暴露目标,红军没有点火做饭。他们已经一天多水米未沾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得已的,谁都没有做声。没有人喊饿。贺子珍和几个女同志一起,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饿着肚子,等待天明。

  毛泽东同军部的同志还不能休息。他们要了解突围出来多少人,伤亡多少,失散多少。另外,初战失利,队伍思想混乱,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怎样应付眼前的敌人,扭转被动的局面,都急待着拿出办法。

  因此,队伍宿营后,毛泽东异常忙碌,无暇顾及贺子珍。一直等到事情都安排妥当,天已经蒙蒙亮了,他才抽出空来看看贺子珍。他见到她平安无事,点点头,没说上几句话,又急急忙忙回军部了。

  在迷蒙的晨曦中,队伍以急行军的速度出发了。一口气跑了九十里,傍晚他们来到广东省南雄县的一个地方。为了不打搅老百姓,队伍没有进村,就在野外宿营。

  贺子珍饱饱地吃了一顿饭,同几个女同志找了点稻草铺在地上,正要躺下,侦察兵来报告说,敌人追来了,她和几个女同志赶紧收拾,又随队伍出发。为了不让敌人了解到红四军的行踪,队伍出发时,不吹号,不做声。他们连夜过了一条河,来到信丰县,以后又转到安远。

  在这种连续的强行军中,贺子珍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有一个心思,这就是跟上队伍,往前走。有时候,她实在困得厉害,眼皮都睁不开了,一面走一面打盹,可是脑子里还有一根神经没有休息,一再给她发出信号:往前走,不要掉队!

  为了打开局面,军部要求全体干部和战士,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每次宿营,政工干部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做群众工作,筹粮筹款。在行军路上,贺子珍无论怎样疲劳,只要队伍一停下,她顾不上歇一口气,赶快到附近的村庄做宣传。刚开始,信丰、安远一带的群众因受到军阀的欺侮,对红四军不了解,见红军开过来,青壮年都逃到山上去了,有的全家都跑光了,只剩下跑不动的老人。

  贺子珍一进村,就一家一家地敲门,向没有离开的老人宣传红军的政策,通过他们动员村里的群众回家来。她还帮助群众挑柴担水,打扫院子。

  有的村子全村人都跑完了,她就向附近的山头喊话,对躲在山上的群众做工作。

  当乡亲们打消了顾虑,重返家园时,贺子珍组织群众,斗争地主豪绅,争取自身的解放。她还按照前委的指示,帮助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武装,建立革命政权。

  红四军一路上辛勤播下的革命种子,很快在赣南、广东一带扎根、开花、结果。这些地方的土地革命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了。

  2月初,红四军来到寻乌县的圳下村。

  圳下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中间是一块有几百亩地的狭长田垅。村里的群众就住在田垅中和山脚下。红军晚上10点左右到达这里便宿营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的领导就驻在田垅中间的文昌祠和围子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贺子珍一醒来,就远远地听到吹号的声音。她感到很奇怪:我们的队伍还没有到集合出发的时候,哪儿来的号声呢?

  她带着疑团吃了早饭,正在军部待命出发,忽然听到左路枪声大作。她下意识地说了声:“有紧急情况!”马上跑出房子。

  毛泽东也跟着快步走了出来。他边走边说:

  “什么情况,怎么没接到报告?”

  差不多就在这同时,他们听到左路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二十八团的战士拥挤着,吵嚷着,争先恐后地向军部驻地的方向跑来。

  军部在这时才接到报告,敌军刘士毅的部队正包围圳下,并且同二十八团接上火了。

  原来敌军刘士毅率领两个旅四个团追击红军,昨天晚上就在离红军五里路的地方宿营,他们趁着晨曦,紧急集合,突袭红军,无怪乎贺子珍连他们集合的吹号声都听到了。

  接着,又有报告说:二十八团的团长林彪,同敌人刚遭遇上,就吓得丢下二十八团的战士,带着团部的人向后逃跑。

  二十八团的战士失去领导,正不知所从,狡猾的敌人又趁机猛攻左路。有的战士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失去指挥,寡不敌众,不得不节节后退。后面的战士不知前面发生什么事,掉头往后跑起来。整团人向着村中间小河的对岸溃退,河上的小桥很快被堵塞。有的人看看桥上过不去,就涉水蹬过河来。一时间,桥上河面上都是人,一片混乱。

  在这关系全军安危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他果断地派人向红三十一团下达了作战命令,要求军队立即阻击敌人。他又让朱德组织其他两个营全力投入战斗。然后,他迎着过了河继续往后跑的二十八团战士,不顾一切地向桥边走去。他抽出手枪,朝天放了一枪,竭尽全力高声喊道:

  “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

  “哪个再跑,我就开枪了!”

  这时,河上、岸上人声鼎沸。四周密集的枪声和人们的叫喊声,盖过了毛泽东的声音。然而,二十八团战士的溃退并没有被制止住。

  贺子珍正站在军部的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意识到情况非常严重,队伍的溃退如不马上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她觉得,自己应该全力支持毛泽东,同他一起制止住眼前的溃逃。

  战士们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从她的旁边涌过去。她完全知道,要逆着这股人流走到桥边,走到毛泽东的身边,是很困难的,也是很危险的。她那瘦小的身躯被挤倒在地,可能就会被踩伤。可是,如果走不到毛泽东的身边,就无法支持他的行动。她咬了咬牙,下了决心,就是被踩成肉酱,也要到桥边去。

  她把个人的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了。她刚迈出军部的门口立即被人流推了回来。她奋不顾身地重新投到人流里,逆着潮流,在人缝中一点一点地前进,终于来到毛泽东站着的桥边。

  毛泽东仍然在高声呼喊:

  “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

  贺子珍站在毛泽东的身边,学着他的样子,右手举起枪,朝天放了一枪,合着毛泽东的声音。放开嗓子喊:

  “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

  两个人的声音汇合到一起,它的效果大大加强了。正在奔跑的战士们终于注意到,站立在桥边高声呼唤他们的是什么人,是全军的指挥毛委员!还有他的夫人贺子珍!他们看到,毛委员在向他们发出战斗的号令!

  他们很快醒悟过来。正在抢着过桥的战士停住脚步,正在蹚水过河的战士立定在水里,已经过了河正拥挤在军部门前的战士也站住了,许多人掉过头来,举着枪,跟着高声喊起来:

  “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

  溃退被完全制止了,战士们转过身,同追上来的敌人展开了厮杀。

  但是,敌人已完成对红四军的包围,并发起全线攻击,他们仗着武器好、弹药足,从四面八方用猛烈的火力摧毁红四军的防线,紧缩包围圈。

  红四军的兵力被迫密集在狭小的田垅中,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力。一部分敌人已经深入到红四军的腹地上来,战斗已经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了。

  这是一场异常壮烈的战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军战士们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拼死抵抗敌人。

  右路三十一团的防线被冲破后,团长伍中豪带领战士高喊着:“保卫毛委员!保卫军部!”他们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冲锋,不惜一切代价地夺回原来的阵地.

  红四军军长朱德,带领独立营的战士顽强抗击敌人。他亲自开动那挺从敌人那里缴来的机关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企图打开一条道路,掩护军部突围。

  红四军的前委秘书陈毅,高喊着:“同志们,保卫毛委员!跟敌人拼呀!”带领着军部的同志,同已经来到身边的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贺子珍紧握着手枪,同特务营的同志一道,紧紧跟随在毛泽东的身边,保卫他的安全。

  红四军的队伍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分割成几块。他们不得不各自寻找突围的缺口。

  毛泽东带领着特务营的同志,一面沉着地迎击敌人,一面突围。

  他们终于从敌人两个团的接合部冲了出去。

  冲出包围圈,他们发现前面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河;河的对岸没有敌人,于是马上渡河上山,脱离了危险。

  这时,朱德带领的独立营和机关的部分同志,从另一个方向也突出重围。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过河,就遇到了敌人。

  原来他们走到敌人的埋伏圈里了。朱德发现中了敌人的埋伏,拼死抵抗,左突右冲,试图跳出敌人的埋伏圈,但是没有成功。

  大部分同志英勇牺牲了。剩下的同志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山坳里。敌人估计在这些红军中,会有红军的领导人。……

  朱德长着一副普通农民的相貌,穿的又是普通士兵的衣着,经过这场鏖战,硝烟、尘土弄得满身满脸。不认识他的人,要想根据他的身份、地位,或者根据想像中的军长模样,企图把他从士兵中识别出来,是办不到的。

  一个敌军头目,领着几个端着枪的士兵来到山坳里的红军中,逐个地进行辨认。他们走到朱德的跟前,问:“你是朱德吧?”

  “我不是,我是伙伕头。”朱德操着四川口音,坦然地回答。

  “你说朱德在哪里?”

  “在那边。”朱德随便往一个方向一指。

  敌人从朱德身边走过去了,继续寻找朱德。而真正的朱德却找到了机会,同部分战士一起,从敌人的监视下跑了出来。他们马上渡河,甩掉敌人,同山上的毛泽东会合了。

  然而他的妻子伍若兰,却没能逃脱敌人的魔爪,被俘了。

  在这次战斗中,伍若兰一直同朱德在一起,并同他一起突围。在中了敌人的埋伏,同敌人进行拼杀时,红军的队伍乱了,他们也被冲散了。

  敌人找不到朱德,对红军队伍中的这个妇女却不肯轻易放过,严加查问,他们终于了解到她就是朱德的爱人,就把她关起来,押到赣州。他们逼迫她供出红军的情况,还要她劝降朱德。这些,都被伍若兰坚决拒绝了。

  敌人恼羞成怒,把她枪杀了,并把她的头割下来,挂在赣州的城门上示众。

  朱德脱险后,找不到伍若兰,估计她一定落入敌人手中,非常难过。他说: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要是我们没有分开就好了”

  毛泽东和贺子珍也很难过。他们劝慰朱德说:“你不要太难过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时,他们的确无法可想。因为这次战斗,红军损失很大,已无力回救了。

  圳下突围后,队伍陆续会聚起来。陈毅也脱险了。为了避开敌人,休整队伍,红四军前委带领全军,完全避开大路,爬高山,钻密林,来到寻乌县内的罗福山,在这里作短暂的休息。

  接连两仗失利,使红四军处境十分艰难。军部的领导人都在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在前委会上,毛泽东提出,现在敌人对我前堵后追,军队还可能被打散。他建议,把红军队伍按原来的编制,改编为三个纵队,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各个纵队可以独立作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不过,干部战士都不愿意分开,这项建议当时没有执行。

  在队伍进行休整期间。前委召开军事会议,批评了林彪。这次会议,贺子珍也参加了。林彪在这次会上对自己的失职作了检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都发言批评了他。

  不久,红四军的队伍经福建武平和江西会昌,来到瑞金城南的山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