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宋元学案》目录


正文

双峰学案(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修定) 双峰学案表 饶鲁陈大猷(子)澔 (黄勉斋、李宏吴中朱以实(子)公迁洪初 斋、黄尚质、柴 南溪、强恕门王逢 人。) 传。) 李仕鲁 吴存刘耳 (梧冈同调。) 罗天酉 赵良淳 万镇 汤伯阳 鲁士能 程若庸金若洙 范奕 吴锡畴 程巨夫揭傒斯 赵孟俯 林梦正徐一夔 (曼硕讲友。)周棐 (始丰讲友。) 吴澄(别为《草庐学案》。) 许应庚 (附弟应庭。) 王佖(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饶应中熊凯熊良辅(见下《泉峰门人》。) 龚焕熊良辅 汪华(从子)应升(从孙)克宽 (从孙)时中 汪相 吴迂汪克宽(见下《东山再传》。) 郑合 戴 蔡汝揆 罗椅 史泳 李实 徐道隆(子)戴孙 (景程同调。) (私淑)袁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吴存(见下《梧冈同调》。) 方暹(别见《勉斋学案》。) (双峰讲友。) 双峰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双峰亦勉斋之一支也,累传而得草庐。说者谓双峰晚年多不同于朱子,以此诋之。予谓是未足以少双峰也,独惜其书之不传。述《双峰学案》。(梓材案:是卷《学案》多仍梨洲原本之旧,谢山修补未完。) ◆黄柴门人(朱、刘再传。) 文元饶双峰先生鲁 饶鲁,字伯舆,一字仲元,余干人。髻龄有志于学,稍长,从黄勉斋干、李宏斋燔学。勉斋问:「《论语》首论时习,习是如何用功﹖」先生曰:「当兼二义,绎之以思虑,熟之以践履。」勉斋大器之。尝以《易》赴棘试,不遇,遂归,专意圣贤之学,以致知力行为本。中书舍人赵汝腾、御史董槐、左司谏汤中、提刑蔡杭等皆相为引荐,召,不起。时理学大明,师儒攸属,四方聘讲无虚日,作朋来馆以居学者。又作石洞书院,前有两峰,因号双峰。门人私谥曰文元。所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太极三图》、《庸学十二图》、《西铭图》、《近思录注》。 百家谨案:黄勉斋干得朱子之正统,其门人一传于金华何北山基,以递传于王鲁斋柏、金仁山履祥、许白云谦,又于江右传饶双峰鲁,其后遂有吴草庐澄,上接朱子之经学,可谓盛矣。 祖望谨案:草庐尝曰:「朱子《中庸章句》、《或问》,择之精,语之详矣。惟精也,精之又精,邻于巧;惟详也,详之又详,流于多。其浑然者,巧则裂;其粲然者,多则惑。澄少读《中庸》,不无一二与朱子异、。后观饶伯舆父所见亦然,恨生晚,不获就正之。」则双峰盖亦不尽同于朱子者。 双峰语录 「下学上达,意在言表」。程子此语,盖为读书者言。读书是下学之一事,盖凡下学者,皆可以上达,但恐下学得不是,则不能上达耳。且如读书,则圣人所以作经之意,是上面一层事,其言语,则只是下面一层事,所以谓之「意在言表」。若读书而能求其意,则由辞以通理,而可上达。若但溺心于章句训诂之间,不能玩其意之所以然,则是徒事于言语文辞而已,决不能通其理也。程子曰:「玩其辞,不得其意者有矣。」又曰:「前儒矢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此皆下学得不是,而无由上达者也。 问:「夫子所谓下学,兼知行否﹖」曰:「夫子此章只说知,惟程子引此以释『忠恕违道不远』曰:『斯下学上达之意。』却是兼知行说。」 问:「《或问》云:『上达而与天为一。』是知行都到,能如此否﹖」曰:「与天为一,亦以知言。方其未上达时,与天隔几重在。及其既已上达,则吾心即天,天即吾心。但圣人之上达,与学者之上达,有迟速之不同,圣人才学便达,学者则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久后方贯通。」 问:「入门涵养之道,须用敬否﹖」曰:「固是如此。但工夫熟时,亦不用说敬,只是纔静便存。而今初学却须把敬来作一件事,常常持守,久之而熟,则忘其为敬矣。」 问:「明道教人且静坐,是如何﹖」曰:「此亦为初学而言,盖他从纷扰中来,此心不定,如野马然,如何便做得工夫﹖故教他静坐。待此心宁后,却做工夫。然亦非教他终只静坐也,故下且字。」 因言《调息箴》亦不可无,如释氏之念佛号,道家之数息,皆是要收此心,使之专一在此。若此心不存,则数珠之数,数息之数,皆差了。调息亦然。人心不定者,其鼻息之嘘气常长,吸气常短,故须有以调之。息数停匀,则心亦渐定,调息又胜数息。 须是静,方看得道理出。庐山诸人如蔡元思、胡伯量辈,皆不肯于此着功,见某有时静坐,诸公皆见攻以为学禅,虽宏斋亦不能不以为虑也。 看道理须是涵养,若此心不得其正,如何看得出﹖《调息箴》亦不可无,盖心固气之帅,然亦当持其志,无暴其气也。 (梓材谨案:《双峰语录》诸条与附录,俱从程氏《读书分年日程》录出。谢山于是卷札记《双峰讲义》,是又欲补而未得者。) 附录 明甫见勉斋说「性者,万物之一原」,明甫曰:「在庐山时,饶师鲁曾如此说来。」勉斋曰:「是他这事物静了看得如此。」 (梓材谨案:据此,则先生亦名师鲁矣。) ◆双峰讲友 处士方连云先生暹(别见《勉斋学案》。) ◆双峰门人(朱、刘三传。) 州判陈东斋先生大猷 陈大猷,字文献,号东斋,都昌人。师双峰饶氏。历仕至从政郎,改黄州军判官。着《尚书集传会通》。子澔。 隐君吴准轩先生中 吴中,字中行,号准轩,乐平人。早慕伊洛之学,闻双峰饶鲁得考亭朱子正绪,往从之游,尽得其绪论,体认精详。隐居不仕,名藉藉当时。部使者税驾其门,因质曰:「《论语》言心凡几等﹖」即应声曰:「简在帝心,天地之心也。从心所欲不踰矩,圣人之心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亚圣大贤之心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众人之心也。」使者愕然叹服,惜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 县令罗柘冈先生天酉 罗天酉,字恭甫,新昌人。师事双峰。成开庆进士,以格非心、去非人对策,丁大全摈外。历官知怀集县,不期年而治成。父卒服除,赋诗有云:「三釜为亲今莫及,万锺于我复何加。」遂不起。所著有《柘冈集》。(修。) 知州赵先生良淳 赵良淳,字景程,余干人,忠定公汝愚曾孙。少学于其乡饶双峰,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以荫,三迁至淮西运辖。改知分宁剧邑,俗尚哗讦,先生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尊礼之,其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秩满。知安吉州时,元兵垂至,知州李庚先遁,百事隳废,先生至,凡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饥岁盗起,劝富人出粟赈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人民,亦所不惜。」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且以义谕盗,卒为良民。及兵围城,率众城守。元将范文虎遣使招降,先生焚书斩其使。卒为吴国定所卖,先降。先生自缢死,其妻雍氏同缢于郡治之集芳轩。 参军万先生镇 汤先生伯阳(合传。) 万镇,字子静,平江人。师方明甫、饶双峰,而双峰尤爱之,尝称:「天下读书,汤伯阳第一,子静次之。」(梓材案:汤伯阳,《一统志》作伯易,鄱阳人,亦双峰弟子。天下读书云云,双峰谓鲁时举语。)贾似道帅荆,辟先生为公安竹□书院山长,不赴。登淳佑庚戌第,授澧州司户参军。着有《左传十辩》。仿晦翁社仓,率乡人以为规矩。鲁士能尝曰:「子静言语恳恳,极古今事情,非老生常谈也。」) 录事鲁宝潭先生士能 鲁士能,字时举,平江人。淳佑间进士。从饶双峰学。自号宝潭。为监利令,辟充沅州录事兼饷事。时吕帅政贪酷,沅有叔讼侄分金者,委先生勘,帅意有所望,而先生得诬状,据事申之。吕大怒,遣卒核所掌军饷,饷积三十余年,至是启之,耗五十石,责先生偿,白于朝廷,追毁出身文字,羁流沅州。六年,吕死,事得白。先生受诬与得直并无喜忧色。既归,讲学道岩。 山长程徽庵先生若庸 程若庸,字逢原,休宁人,从双峰及沈毅斋贵■得朱子之学。淳佑间,聘湖州安定书院山长。冯去疾创临汝书院于抚州,复聘为山长。咸淳间,登进士,授武夷书院山长,累主师席,其从游者最盛,称徽庵先生。所著有《性理字训讲义》、《太极洪范图说》。陈定宇极称其《字训》。(云濠案:黄氏补本续云:「吴草庐澄,其门人也。」) 斛峰书院讲义 龟山先生杨文靖公曰:「古之学者,以圣人为师,其学有不至,故其德有差焉。人见圣人之难为也,故凡学者以圣人为可至,则必以为狂而窃笑之。夫圣人固未易至,若舍圣人而学,是将何所取则乎﹖以圣人为师,犹学射而立的然,的立于彼,然后射者可视之而求中。其不中,则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以何为准﹖」又尝语罗公仲素云:「今之学者,只为不知为学之方,又不知学成要何用。此事大体,须是曾着力来,方知不易。夫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学圣贤所得之道。若只要博古通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悫,不为非义之士而已,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不可。且如东汉之衰,处士逸人,与夫名节之士,有闻当世者多矣,观其作处,责以古圣贤之道,则略无毫发髣相似。何也﹖以彼于道,初无所闻故也。今时学者,平居则曰,吾当为古人之所为,才有一事到手,便措置不得。盖其所学,以博古通今为文章,或志于忠信愿悫,不为非义而已,而不知须是闻道,故应如此。由是观之,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 言道易,知道之体用难。言道之体用易,知道之全体妙用难。道者何﹖阴阳五行万物万事之理,初非有出于阴阳五行万物万事之外者。以形器为道,而不知其有冲漠无朕之体者,非也。以空虚为道,而不知其有阖辟无穷之用者,非也。知其体之无朕,而不知其弥纶六合,无毫厘之空缺;知其用之无穷,而不知其贯通千古,无顷刻之间断,则其体之全,用之妙,亦有知之而未尽焉者矣。或闻而知之,或见而知之,其知之而尽焉者乎﹖生而知之,不思而得,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者,圣人也;学而知之,思焉而无不得,利而行之,勉焉而无不中者,贤人也,皆知之而尽焉者也。学者之学无他,亦学乎圣贤所知之道而已。学乎圣贤所知之道无他,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已矣。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大学》「明明德」之工夫也。主敬以立其本,则又《小学》之工夫,而《大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焉者也。程、朱子以来,谁不知由《小学》而进于《大学》﹖然少而习焉,壮而勉焉,老虽或知之,往往未能尽焉。何也﹖文靖之言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而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读书之法也。不以此为法,而徒于章句训诂文墨议论之是尚,则其于主敬也,不过曰,有整齐严肃,而无怠惰纵肆,斯可矣;其于穷理也,不过曰,有诵读记问,而无疏脱遗忘,斯可矣;其于反躬也,不过曰,有忠信愿悫,而无私伪邪慝,斯可矣。呜呼!是岂知圣贤之学,斯道之全体妙用,有不但如是而已者乎﹖圣贤之学,斯道之全体妙用,其何以言之﹖道为太极,造化之枢纽,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心为太极品汇之根柢,一物各统体一太极也。万化之流行,由于元亨利贞之四德者,天地之全体妙用也。有人心之全体,而后天地之全体始于是而立焉。人心之全体少有或亏,则天地之全体不能以自立矣!有人心之妙用,而后天地之妙用始于是而行焉。人心之妙用少有或戾,则天地之妙用不能以自行矣!此参天地、赞化育所以不可一日而无圣贤之道。学圣贤之道者,不以一身一家、一时一世之心为心,而以弥纶六合、贯通千古之心为心;不以一身一家、一时一世之道为道,而以弥纶六合、贯通千古之道为道,则此心为此道之统宗会元,浑乎大德之敦化,此道为此心之泛应曲当,脉乎小德之川流。其于主敬也,必将如对日星,如临渊谷,静而无静,动而无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弥纶六合、贯通千古之心在其中矣。其于穷理也,必将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究事物之准则,推造化之本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而弥纶六合、贯通千古之道在其中矣。其于反躬也,必将以无欲为一,以无息为诚,以日新为德,以富有为业,以一民一物不被其泽为己任,以天下后世不传此道为己忧,而此心此道之全体妙用皆在其中矣。张子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子思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曾子所谓「置之而塞天地,溥之而横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是皆吾分之所当为,而吾力之所能为者。文靖所谓「以圣人为师,犹学射而立的」者,此也;所谓「学圣贤之所为」,必欲闻圣贤所得之道者,此也,自非体之以身,从容默会而有深功,验之以心,超然自得而有余味者,能之乎﹖程子曰:「莫说道,将第一等逊与别人,且做第二等,才如此说,便是自弃,虽与不能居仁由义者差等不同,其自小一也。」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是志也,坐春立雪之时,身体心验之旧矣。「道南」之教,宁不以是为先务乎﹖由龟山、豫章而延平,逮吾朱子,大成集焉,推其说以教天下后世,至明且备。若庸尝取其后集所答刘季章书,画为四等之图,其一等曰圣贤之学,其二等曰仁义名节之学,其三等曰辞章之学,其四等曰科举之学。有剽窃架漏而不入等者,有志于第二等而未能笃实者,有志于第一等而不能无过不及之偏者,有在二三四等中不安于小成而能勇进于一等者。大抵三四等识趣不高,夺其旧习,虽有甚难,而其不变,亦自不足为世轻重。惟第二等,资质稍高,一生谨畏,循规守矩,向仁慕义,不为不力,惜其不知向上更有圣贤之学,切于身心而为事业之根本者焉。今之收拾人才,推广圣贤学问血脉,正须着力救拔此一等人,而不可与其下二等概而视之也。若夫圣贤之学无他,始由此以为士,终即此以为圣人;始由此以修身,终即此以平天下。即知此道是天地间自然之理,又知此学是吾人本分之事,既能真知而笃信之,则其趣向自然正当,其志气自然勇决,其工夫次第必能向上寻觅,不待他人劝率,而自不能已矣。不幸而或不遇于世,亦必有以自乐,而无所怨悔焉。呜呼!所以为闻道之士也,此所谓圣贤之学也。文靖曰:「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若庸亦曰:「创书院而不讲明此道,与无书院等尔。立轩大夫宁不谓然﹖」或问:「弥纶六合、贯通千古者道也,圣贤之体是道,而欲其弥纶六合、贯通千古,其可泛然言之,而无一定之义乎﹖」曰:「以此心言,莫若一诚字,诚者,五常百行之根柢也。以此理言,莫若一中字,中者,应事接物之准则也。对而言,则此心此理不可偏废;单而言,则心不外乎此理,理不外乎此心,诚可以兼中,中亦可以兼诚。尧、舜、禹、汤言中,诚固在其中;《中庸》、《通书》言诚,中亦不在其外。朱子谓理只是一个理,举着全无欠缺,且如说着诚则都在诚上,说着仁则都在仁上,说着忠恕则都在忠恕上,只是这个,道理血脉,自然贯通,其此之谓欤!」 (梓材谨案:先生有《增广性理字训》若干条,当为补入。) 附录 朱枫林书《性理字训》后曰:「晦庵门人程正思《字训》三十条,勿斋增广之为六门百八十三条,今增善字补以蒙斋之训凡百八十四条,德业尽性心正四条,训有未妥,僭易数字,余皆元文。程敬叔《读书日程》:『八岁未入小学,教之读此甚善。』但此书四字成言,其语既简约,而题目多涉命性,其理又幽深,若非根据出处本义,而旁取世俗事物以开喻之,未见其有益也。试以开卷太极之训言之。孔子赞《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训太极之字,当原乎此。其曰:『至理浑然,冲漠无朕者,理行乎事理之中,如身体之脉理,如枝干之纹理,彻上彻下,无不至到。』所谓至理也,脉理纹理,皆不一也,而皆必有统会之处。今以八卦观之,《干》、《兑》二卦,同生于太阳之象也;《离》、《震》二卦,同生于少阴之象也。《巽》、《坎》二卦,同生于少阳之象也;《艮》、《坤》二卦,同生于太阴之象也。又以四象观之,太阳少阴,同生于阳仪也;少阳太阴,同生于阴仪也。八卦四象,各有统会。既如此矣,则两仪岂无统会哉!故孔子指其统会者而名之曰太极。极者,屋之脊栋,中正高上,众材之所冓合者也。太者,大大之谓也。太极者,大大高上统会之称而已。《易》书之仪之象之卦,两而四,四而八,以至于无穷,由本而末,由原而流,皆所谓至理也。太极者,至理之浑然者也。浑然云者,如水之浑浊然,人之视之,不见其中之所有,盖理之统会,其胚胎融聚者,固如此也。泉之未发曰冲,沙地旷远曰漠。朕者,目未开而有其罅隙也。曰冲曰漠曰无朕,皆以形容其浑然者也。其曰『造化枢纽,品汇根柢』者,气一嘘而万物盈,所谓造也;气一吸而万物虚,所谓化也。气之造物化物,犹户之一阖一辟也,究而言之,则阖辟在乎枢,枢必在乎容,枢之纽,《易》之仪象卦者,造化也,所谓太极者,其枢纽。物之异类曰品,物之同类曰汇。万物并生于两间,而有同类异类者,如花叶之在枝干,或同或异也,究而言之,则枝干本于根,根必附乎命,根之柢,《易》之仪象卦者,品汇也,所谓太极者,其根柢也。玩诸《易》,以释太极之本义,本义既得,则后世儒者所称述,可一见而决。若异端之所言者,固不足论也。凡读圣贤之书,皆当如此考究,令字字有着落,非特此书也,故举此一条以见例云。」 进士许先生应庚(附弟应庭。) 许应庚,字春伯,平江人。游李宏斋及双峰之门。与弟应庭,并有时名,俱登绍定二年进士。先生尤以操行着。张万全守岳州,以学行宜列乡贡。 运使王敬岩先生佖(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饶先生应中 饶应中。 (梓材谨案:熊遥溪从先生以得双峰之传,则先生双峰之高弟也。) 隐君汪东山先生华 汪华,字荣夫,号东山,祁门人。与族兄相同事双峰。早岁又从学鄱阳赵介如,江古心高弟也。与中书右丞燕公楠为同门友。至元初,公楠佥江浙行省事,道祁门,访先生,与论旧故,将荐诸朝,先生固辞而止。从孙克宽,知名于世。(云濠案:黄氏本云:「仲孙克宽,实能嗣其传。」仲孙当是从孙之■。) 汪先生相 汪相,字魏夫。与弟荣夫皆学于双峰,两人问难叩击,悉得其蕴奥。祁邑理学之盛,自二人发之。 逸民吴可堂先生迂 吴迂,字仲迂,浮梁人。从双峰学。尝应科举不上,遂弃之。辟兵横塘,讲道不废。皇庆间,浮梁牧郭郁延之为师,以训学者,时称可堂先生。汪克宽,其门人也。(云濠案:黄氏本云:同邑郑合生、戴皆师事之。)所著有《四书语录》、《五经发明》、《孔子世家》、《先儒法言粹言》、《复位纲目》,使者表其所居曰「逸民」。年九十卒。 蔡愚泉先生汝揆 蔡汝揆,字君审,新昌人,用之七世孙也。师饶双峰,得道学之传。门人称为愚泉先生。所著有《希贤录》、《贯道集》、《友议》诸种(修。) 县令罗先生椅 罗椅,字子远,号谷,庐陵人也。双峰弟子。宝佑进士,以秉义郎为江陵教授,改潭州,宰赣之信丰,迁提辖榷货。(补。) 史水东先生泳 李先生实(合传。) 史泳,字自亨,余干人。尝述双峰之言曰:「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不足者亦能补,故人当与天地配,不当与万物伦。」同门李实尝曰:「自亨问答,出入微妙。」学者尊之为水东先生。 (梓材谨案:李先生实与胡弋溪门人临川李实同名。弋溪已在元之中叶,其门人不得与水东同门,盖别一人也。) ◆景程同调 提刑徐先生道隆(附子载孙。) 徐道隆,字伯谦,武义人。以任入官,为浙西提刑。元兵至临平亭山,令间道入援,时水陆皆有屯军,道绝不通,议由太湖经武康、临安县境勤王。即日乘舟出临湖门,泊宋村。郡守赵良淳既缢死,德佑二年正月朔旦,追兵及先生,江陵亲从军三百人殊死战,矢尽枪槊折,一军尽没。先生见执舰内,间守者少怠,赴水死,长子载孙亦赴水死。余兵有脱归者言于朝,命赠官赐谥,厚恤其家,立庙安吉。越三日,宋亡。(参史传。) ◆双峰私淑 山长袁先生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教授吴先生存(见下《梧冈同调》。) ◆东斋家学(朱、刘四传。) 经师陈云庄先生澔 陈澔,字可大,号云庄,又号北山,东斋先生大猷子。于宋季不求闻达,博学好古,有《礼记集说》行于世。学者称为云庄先生。(云濠案:《江西人物志》作:「学者称为经师先生。」)年八十有二卒。元奎章学士虞集题其墓曰「经师陈先生墓。」 (云濠谨案:梨洲原本先生传末云:「明成化七年,礼部题请从祀学宫,未报。弘治十七年,巡抚御史张本、提学副使邵宝题准别祠祀之。」) ◆准轩门人 朱梧冈先生以实 朱以实,号梧冈,乐平人也。师事吴准轩,以绍朱子。子公迁。 ◆梧冈同调 教授吴先生存(附《门人刘耳》。) 吴存,字仲退,鄱阳人。私淑双峰之学,部使者争劝以仕,不答。延佑元年,设科总管,史烜曰:「是不可无吴先生。」强起之,选授本路学正,不及代,归。又调宁国教授,未久引年。七年,聘主本省乡试,寻卒。先生尝语门人刘耳曰:「学非乐,不足言学。乐在心,心诚则乐,不然不乐,故一言一动,不可不诚。」所著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补。) 祖望谨案:先生当与朱梧冈父子同辈。饶之《志乘》妄言先生为王逢原之徒,谬矣。 ◆徽庵门人 县令金东园先生若洙 金若洙,字子方,休宁人。受业于程徽庵。宝佑间,乡举官黔江县令。宋亡不仕,归筑东园,隐读其间。所著有《东园集》、《四咏吟编》、《性理字训集文》。 范先生奕 吴兰先生锡畴(合传。) 范奕、吴锡畴,皆新安人,程若庸高弟子。 (梓谨案:吴先生字符伦,休宁人,竹洲先生儆之从孙,隐君垕之子也。《徽州府志》载其研精理学,所居艺兰以自况。着有《兰集》。) 文宪程雪楼先生巨夫 程巨夫,名文海,以字行,新建之吴城人。叔父飞卿,通判建昌,以城内附。先生入为质子,授管军千户。召见,应对详明,改直翰林,授应奉翰林文字,进修撰、集贤直学士、秘书少监、翰林集贤学士。至元二十四年,以侍御史求贤于江南,有宋遗老网罗殆尽,仍拜集贤学士,行御史台事。二十九年,召对。明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移江南、湖北道。大德八年,召拜翰林学士。至大三年,廉访山南、江北。明年,召对,留为翰林学士承旨。以病乞骸骨。居五年而卒,年七十。赠大司徒,追封楚国公,谥文宪。初先生读书临汝书院,受学于族叔徽庵与吴草庐,同门友人称为雪楼先生,因其所居曰「雪楼」也。 文正吴草庐先生澄(别为《草庐学案》。) ◆应中门人 熊遥溪先生凯 熊凯,字舜夫,南昌人。从饶应中得双峰之传。以明经开塾四十余年,时称遥溪先生。门人同邑熊良辅最知名。(参《南昌府志》。) 龚泉峰先生焕 龚焕,字幼文,(云濠案:一作右文。)进贤人。通五经,师饶应中,以明体返躬为务。时科举未行,文章犹尚华靡,先生独与学者议曰:「苟以科举必遵朱氏之学,其程序皆预为拟定。」先生殁而科目兴,一如其言。居泉峰下,人称为泉峰先生。(同上。) ◆东山家学 汪先生应升 汪应升。 (梓材谨案:先生为环谷之父,东山先生从子也。俟考其事实。) ◆可堂门人 乡举汪环谷先生克宽(见下《东山再传》。) 郑先生合生 郑合生,字子谦,浮梁人。 征君戴先生 戴,字仲才,浮梁人。学于吴仲迂。元季,避兵深山讲道。明初,复位赋税法,浮梁颇重,先生上书言之,得减。及累荐,卒不起。所著有《东山集》。 ◆梧冈家学(朱、刘五传。) 教授朱明所先生公迁 朱公迁,字克升,梧冈子。有家学,历婺、处二州教授。辟兵转徙徽、栝、歙、信之间,已而以病归里。先生有笃行,里人乘乱喜戕人者,闻其来,为之止杀,先生曰:「是可化也。」力疾访之,其人感悟,然病遂以是笃,五日而卒。先生尝题其室曰「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所著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诗经疏义》。其高弟曰洪初。 (云濠谨案:黄氏补本作:「其高弟曰洪初、李士鲁。」又案:士鲁,过氏《分省人物考》作仕鲁。) ◆雪楼门人 文安揭曼硕先生傒斯 揭傒斯,字曼硕,富州人。早有文名。大德间,出游湘、汉,程巨夫为湖南宪长,特器重之,妻以从妹,与庐挚列荐于朝。三入翰林,仕至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卒官,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先生状巨夫,谓:「获出门下,受知最深。」(修。) 文敏赵松雪先生孟俯 赵孟俯,字子昂,湖州人。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追封魏国公。程巨夫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先生,以之入见,故终身以师事之。(修。) (梓材谨案:朱氏《经义考》引《姓谱》言:「敖继公寓居湖州,邃通经术,赵孟俯师事之。」是文敏本敖氏门人。) ◆曼硕讲友 教授林古泉先生梦正 林梦正,字古泉,黄岩人。生时,宋已内附。稍长,无所干进,去为浮屠氏。先生性聪敏,凡六经百氏,无不记览成诵,其为文词,下笔辄千百言。后归于儒,客吴、楚间,以授徒为业,久之,去游京师,清河元公、蜀郡虞公、豫章揭公,先生皆与之游,而知先生者,无如揭公。贺丞相当国,擢先生教授溧阳,其州之人,夙知先生,争遣弟子来学。蕲、黄寇起且至,先生避居。守臣应敌死,州人迎先生摄州事,亦遇害。(参《徐始丰稿》。) ◆遥溪门人 乡贡熊梅边先生良辅(见下《泉峰门人》。) ◆泉峰门人 乡贡熊梅边先生良辅 熊良辅,字任重,别号梅边,南昌人。举仁宗延佑乡贡。早师同邑遥溪熊凯学《易》,复得《易传》于凯友进贤龚焕。试礼部不第,归,训徒乡塾,研究《易》旨。先是,朱子《本义》一遵吕成公所订古文为主,以六十四卦彖爻之辞为《上、下经》,而孔子所释《彖》、《象》、《文言》及《上、下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先生所著,仍旧本《上、下经》二卷,谓之「集成」,《十翼》十卷,谓之「附录」,统名曰《周易本义集成附录》。其所采摭,自唐迄元,凡八十四家中与《本义》合者录之,即不合而有得于经旨者亦备录以相发明,末则折衷己意,盖本朱子之书而不泥焉者。英宗至治二年,锓诸梓。所著又有《风雅遗音》、《小学入门》等书。(从黄氏补本录人。) 周易本义集成自序 六经皆圣人垂训后世之书,而《易》经四圣人之手乃成。其为书也,大而天地性命之理无不包,微而事物纤悉之情无不尽,精入于无形,粗及于有象,人生日用,一动静语默之间,无非《易》道之流行,顾由而不知者多耳。伏羲始画卦,无文字可传,大概以阳吉阴凶为义。文王、周公系之以辞,象占其本旨也。夫子赞《易》,一以义理为主,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于是乎大备,盖象占固义理之所寓,而以义理为主,象占亦在其中矣。善学者于此,先求《易》之本旨,然后广而充之,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旨,将不待卜筮而后见,此又自然之妙也。自后儒析经傅会之余,学者支离漫衍,欲以明《易》,而反以晦《易》。至宋程子作《易传》,而义理之学大明,然程子亦自谓其解《易》只说得七分。朱子一以卜筮为说,然后作《易》之本旨益着。朱子尝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是则程子之《传》,孔子之《易》也;朱子之《本义》,文王、周公之《易》也。推本而论,孔子之《易》即文王、周公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即伏羲之《易》,即天地自然之《易》也,虽其旨意微有不同,而其理则未尝有二,要在善观之耳。良辅曩执经于遥溪熊先生,已知好《易》。大德壬寅,泉峰龚先生授徒泉山之麓,良辅分教《小学》,因得肆意于《易》,取诸说而涵泳之,乃以己意采辑成编,以朱子《本义》为主,如《语录》,如程《传》,以及诸家之说与《本义》意合者,亦有与《本义》不合而似得其旨者,备录以相发,名曰《集疏》。其后,间有鄙见一二附焉。重念理义无穷,学无止法,期有所得,以卒初志,于是缮写成编,凡一十二卷,藏之以俟知者。 ◆东山再传 乡举汪环谷先生克宽 汪克宽,字德辅,一字仲裕,自歙还居祁门。举泰定三年浙江乡试。归以经学教授宣、歙间。(云濠案:过氏《分省人物考》云:「既谒吴仲迂先生而归,遂有志圣贤之学。后以经学教授宣、歙间,数与师山郑公讲理论学,意气相得。」)学者称环谷先生。着《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经礼补逸》二书行世,有《周易传义音考》、《诗传音义会通》藏于家。(补。) 经礼补逸后论 《周礼》一书,果为周公所为乎﹖汉武尝谓《周礼》为渎乱不经之书,何休又云六国阴谋之书,欧阳文忠公谓《周礼》可疑者二,苏颖滨谓《周礼》不可信者三,是皆论以为非周公之遗制也。然则,《周礼》果非周公所作乎﹖朱子盖尝以周家法度广大精密言之,尝以周公建太平之基本称之,又尝以周公从广大心中流出称之;张横渠谓周公治周,莫详于《周礼》;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又谓郑玄览群经,知《周礼》者,乃周公致太平之,是则又明为周公所作也。考《西汉志》于《周礼》未见;东汉《儒林传》乃谓《周官经》六篇,本孔安国所献;隋《经籍志》乃云,汉时有李氏得《周官》,上于河间献王,独缺《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以《考工记》补成六篇奏之。孝武时盖有其书,特未与《五经》例置博士尔。西汉刘歆始置博士,遂盛行于世,后世因有《周礼》作于刘歆之说。是则《周礼》作于周公,而非他人之作,明矣。然《冬官》何为而缺也﹖经罹秦焰,散佚之余,与汉儒编录附丽之误,而始谓之缺也。何以知其然﹖愚因考补散逸得之。夫五官所掌,曰治、曰教、曰礼、曰政、曰刑,而《冬官》则掌邦士,或坐而论道谓之王公,或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精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材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此《冬官》之大较也。见《考工记》所载者,其属二十有九,皆工之事,而士与商、农之职俱缺焉。考之《春官》之中,如世妇、内宗、外宗,皆宫中之职,本属《天官》,而乃入之《春官》;《夏官》之中,如司士、诸子,皆掌士之职,本属《冬官》,而乃入之《夏官》;《地官》之中,如司市、质人、廛人、贾师、司虣、司稽、胥师、肆长、泉府,此皆主于商,士均、草人、稻人、场人、司稼等职,此皆主于农,皆本属《冬官》,因其职与大司徒掌士地人民者相类,乃以入之《地官》,若是者,谓非编录附丽之误不可也。况《小宰》记六官六属各六十,考之《天官》自太宰以下六十二,《地官》大司徒以下七十九,《春官》大宗伯以下七十一,《夏官》大司马以下六十九,《秋官》大司寇以下六十五,何则《冬官》独缺,而为数不及﹖五官皆盈,而余数过之﹖无是理也。他如《仪礼》有啬夫之官,《国语》有司商之官,皆不载诸《周礼》,此亦《冬官》之脱简也。要之,见载于《考工记》者,固为《冬官》之属,然司空掌邦士,居四民,时地利,职不止此,当自大司空、小司空而下,摭《夏官》之中掌士者,《地官》之中掌商、农者,与夫啬夫、司商之数,并今《考工记》所载之工,总属《冬官》,则不惟合于《周官》司空之所职与小宰六官六属之目,而且周公制作之盛,粲然溢着于编,使人得以观其会通,而为太平典礼之全书也。克宽因并录卷末,以俟博古君子正焉。 通鉴纲目凡例考异自序 《纲目凡例》,与《纲目》之书,皆子朱子手笔,褒善贬恶,明着义例,悉用《春秋》书法,一字不苟。然学者钞录,书肆传刊,久而漏误者多,尹氏《发明》乃或曲为之说。噫!朱子论《春秋》变例,谓门人曰:「此恶可信﹖圣人作《春秋》,正欲示万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几又用此说以赏人,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弄法舞文之吏之所为也,曾谓大中至正之道乃如此乎﹖」窃详此言,则《纲目》之与《凡例》,时或异同,皆钞录传刊之失也。况尹氏所纪《纲目》,如秦王迁太后误作秦人,隋主坚弒介公阐误作杀,慕容泓败死作贬死,征士陶潜作处士之类,讹舛尤甚。克宽自幼受读,尝有所疑,而未敢决其必然。今僭躐谨摭刊本《纲目》与子朱子《凡例》相戾者,敬录如左,以俟有识者考焉。 隐君汪查山先生时中 汪时中,字天麟,祁门人。博学善吟,不乐仕进。元季,隐查山,筑书堂,与兄环谷克宽讲学,学者称查山先生。所著有《三分稿》藏于家。(参《姓谱》。) ◆明所门人(朱、刘六传。) 县令洪野谷先生初 洪初,字义初,乐平人,明所朱氏高弟也。明所纂《诗义》,先生左右之。学者称为野谷先生。明洪武初,以荐知洧川县。 李先生仕鲁 李仕鲁,字宗孔,濮州人。闻朱公迁得晦翁之传,千里负笈从之,尽传其所学而归。(参《分省人物考》。) ◆古泉门人 教授徐始丰先生一夔 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洪武初,任杭州府儒学教授,通题博古,以诗文擅名于一时。召入史馆,纂修《元史》。自后言教授之贤者,必推先生云。(参《姓谱》。)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札记》云:「徐一夔,不知何师。今查始丰■。盖师林古泉。」) ◆始丰讲友 山长周先生棐 周棐,字致尧,四明人。由鄮山书院山长移宣公书院,与徐始丰善。(补。) (云濠谨案:先生与始丰俱为白苎里诗人。见禾录。) ◆野谷门人(朱、刘七传。) 征君王松坞先生逢 王逢,字原夫,乐平人。幼颖异不凡,天性孝友。比长,默契义理之学,师事野谷洪氏,道脉所自,先生以心会焉,乃厌科举业,研精道理性命之懿,淹贯经史。宣德初,荐授富阳训导,不就,退归乡塾,日与门人何英等相讨论,道益明,学益成。复以明经辟,及门强起。召见,极论礼乐二字,日哺不彻。明日,复赐,坚辞不就职。归即杜门环堵,足迹不入城市,毅然以斯道为己任。着有《言行志自》。书其庐曰「松坞」,学者称为松坞先生。 ◆松坞门人(朱、刘八传。) 何英,字积中,鄱阳人。性警敏,不事词章。学于王松坞之门,造诣益深。累荐不起。建玉溪书院,以纳天下来学。所著有《四书释要》、《诗经增释》、《易经发明》诸书。初,松坞尝赠诗曰:「梅谷里先春意。」先生因遂自署曰「梅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