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正文

  灶丁九百一十二丁

  门头门丁三百丁

  行差人丁一十二万七千五百五十七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三万四千三百

    五十一两六钱六分二厘七毫九丝九忽五微

    二纎七沙九尘

  额外归并屯卫人丁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四丁共征

   银一千九百一十三两九分九厘一毫四丝八忽

   五微二纎五沙五尘六埃

  永平府人丁一十二万八千九十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三千五百二十三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六百九十七丁外

  实在人丁一十二万三千八百七十丁内分

  供丁三千五百八丁

  新更人丁一千一十四丁

  门丁一丁

  行差人丁一十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七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二万六千七百

    八十三两二钱四分二厘五丝

  保定府人丁四十三万一千八百七十一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五千一百六十二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八千一百七十二丁外

  实在人丁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九十九丁内分

  供丁一万四千三百五十五丁

  吏承人丁八十四丁

  行差人丁四十万四千六十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四万二千七百

    八十九两五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八忽七微

    四纎六尘八埃

  河间府人丁二十三万八千九百九十一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四千六百二十九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人丁二十三万四千三百六十二丁内分

  供丁九千一百九丁

  吏承人丁一百四十九丁

  行差人丁二十二万五千一百四丁

   以上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三万九千一十六两

    七钱五分二厘

  天津府人丁三万三千三百一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八百六十六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人丁三万二千四百三十五丁内分

  供丁六十四丁

  吏承人丁一十三丁

  灶丁七百四十七丁

  行差人丁三万一千六百一十一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八千二百七十

    八两三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

  正定府人丁四十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二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二千三百九十二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行差人丁四十二万九百二十丁

  各县并各卫归并人丁一万五千七十五丁

  正定卫神武卫归并门银一钱五分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并门银共征银四万六

    千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七分九厘七毫九丝五

    忽六纎

  顺徳府人丁一十九万七千四百八十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二千二百三十四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四千五百三十八丁外

  实在行差人丁一十九万七百八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一万五千七百

    二十二两一钱七分一厘九毫一丝八忽四微

    三纎二沙六尘六埃六渺

  额外沈阳卫并郡牧所归并广宗县及唐山县清出

   自首屯丁一千八百六十六丁共征银二百两八

   钱三分三厘

  广平府人丁三十六万四千三百四十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五千五百九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四千六百一十六丁外

  实在人丁三十五万四千二百一十五丁内分

  供丁五千六百三十一丁

  行差人丁三十四万八千五百八十四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三万七千八百

    二十二两二钱九分四厘

  屯丁一万九百一十三丁共征银二千三百八十两

   六钱一分一厘九毫九丝一忽八微

  大名府人丁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四十六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五千三百三十二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三千九百八十六丁外

  实在人丁四十一万七千六百二十八丁内分

  供丁一万八百七十四丁

  吏承人丁一百九十五丁

  行差人丁四十万六千五百五十九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四万七千一百

    八十八两四钱一分二厘二毫六丝五忽二微

    八纎二尘八埃四渺九漠

  宣化府人丁六万三千八百九十八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四千五百一十三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人丁五万九千三百八十五丁内分

  供丁一百六十六丁

  新更人丁一百一丁

  行差人丁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八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二万二百二十

    八两六分四厘四毫四丝六忽二微二沙六尘

    六埃四渺内除新归并蔚州应征银八千九百

    两八钱一分七厘五毫不摊入地粮外尚应征

    银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七两二钱四分六厘九

    毫四丝六忽二微二沙六尘六埃四渺

  易州人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一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五百七十五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人丁五万八百七十六丁内分

  供丁一千一十三丁

  屯丁五丁

  行差人丁四万九千八百五十八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七千九百六两

    二钱七分七厘内除广昌县应征银二千七百

    九十三两一钱九分七厘不摊入地粮外尚应

    征银五千一百一十三两八分

  冀州人丁三十一万四千六百九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九百九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行差人丁三十一万二千七百丁

  本州岛并各县归并各卫人丁九百五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三万一千四百

    六十两六钱三分四丝四忽八微四纎

  赵州人丁一十五万三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二百四十五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行差人丁一十五万二千三百四十七丁

  本州岛并各县归并各卫人丁九百六十二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一万五千四百

    八两五钱六分二厘一毫七忽六微二纎

  深州人丁一十九万七千一百四十五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四百一十九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行差人丁一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十六丁

  本州岛并各县归并各卫门丁二千八百九十二丁

  武强安平二县征门银二两四钱五分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并门银共征银二万九

    十七两三钱九分七毫八忽五微二纎

  定州人丁一十三万一百四十八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八百七十七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外

  实在行差人丁一十二万八千二百七十一丁

  本州岛各卫归并人丁六千三百三丁

   以上人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一万三千五百

    八十二两五分九厘四毫一丝七忽四纎

  顺治十一年覆准直省编审户口以顺治十二年为

  始 十三年上林苑监署丁银因连岁灾荒照直?

  例蠲免

  康熙五十二年钦奉

恩诏嗣后编审増益人丁止将实数奏闻其征收办粮但

 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元年

恩免覇州文安大城涿州房山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

  延庆武清宝坻玉田丰润等十五州县抬夫丁银二

  千四百四十八两八钱七分一厘零 又奉

旨直隶丁银于雍正二年均摊地粮之内征收每地银一

  两均摊丁银二钱七厘零

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二

    田赋

   昔禹则三壤成赋中邦冀州之赋独居上上周官职

   方幽州榖宜三种并州榖宜五种今

  京畿之地正古冀州之域而分之则为幽并者也禹贡

   称厥田惟中中而铚秸米粟独详于甸服汉唐以后

   则漕转以给京师而畿内之粟米无征焉葢地众民

   聚廪禄稍饩储峙宜殷而四方之来食者众也

 圣代龙兴建都立极五百里内拨地以给八旗旗地有给

   有退民地有圏有补代征转解丝分缕析户部及直

   ?布政司勾稽参伍簿籍文移倍繁于他省然自

列祖以来喣妪覆育生息日繁田功益治今

 皇上御极

 恩被寰宇而

  京畿尤渥巡察劝农之使交驰于道蠲租截漕建仓积

  贮以寛民力以裕民生且

特简亲王大臣经理疆索治川防辟水田用周官稻人之

  法以稼下地又

念承平日久旗人多以官给之田私质于土人其力不能

  赎者官为之偿且于旗地画井授田设官敎耕巍巍

  乎度越汉唐而比隆于虞夏殷周郊遂井牧之盛矣

  故备列田赋并详

 功令以志

圣谟之深逺焉

  三代

  冀州厥土白壤厥田惟中中厥赋上上错 尚书 禹贡 

  汉

  青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而幽州内附近郡土旷人

  稀厥田宜稼悉不垦发宜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寛

  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 汉崔实 政论 

  前燕

 慕容皝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有牛无

 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记室封裕谏之

  文献 通考 

 后魏

 太和八年户増帛三疋粟二石九斗増调外帛满二

 疋所调各随其土所出其司冀等州贡绵绢及丝幽

 平等州皆以麻布充税 魏书食 货志 

 北齐

 天保八年议徙冀定瀛州无田之人于幽州范阳寛

 以处之谓之乐迁 隋书食 货志 

 隋

 开皇十二年诏河北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

 调全免 隋书食 货志 

 自幽镇两镇用兵置南北供用院而行营军十五万

 不能抗两镇万余之众馈运不能给帛粟未至诸军

 或强夺于道葢自建中定两税而物轻钱重民以为

 患至是四十年当时为绢二疋半者为八疋大抵加

 三倍 唐书食 货志 

 唐

 开元时河北不通运州租皆以绢代 文献 通考 

 后唐

 长兴四年五月户部奏棣濮澶邢洺磁魏等州节候

 常早大小麦[麦广]麦豌豆五月十五日起征八月初一

 日纳足正税疋帛钱鞋地头曲蚕盐及诸色折科

 六月五日起征八月二十日纳足幽定镇沧校晚大

 小麦[麦广]麦豌豆六月一日起征八月十五日纳足正

 税疋帛钱鞋地头曲蚕盐及诸色折科六月十日

 起征至八月二十五日纳足 文献 通考 

 宋

 秘书丞孙琳尝往洺州肥乡县与大理寺丞郭谘以

 千歩方田法括定名田其后田京知沧州均无棣田

 岁増赋榖帛之类无隶总千一百五十二旣而或言

 沧州民以为不便诏如旧 文献 通考 

 大中祥符六年吕夷简请免税河北农器 同 上 

 熙宁十年河北路田二十六万九千五百六十顷八

 亩官田九千五百六顷四十八亩见催额九百一十

 五万二千贯石疋两量斤束端内夏税一百三十九

 万三千九百八十三贯石疋两量斤秋税七百七十

 五万八千一百七贯疋石斤束 同 上 

 元丰五年都水使者范文渊奏自大名抵干宁跨十

 五州河徙地凡七十顷乞募人耕植从之先是中书

 言黄河北流今已淤断恩冀下流退皆土田顷亩必

 多深虑权豪横占及旧地主未归乞诏河北转运使

 候朝专差朝臣同司职官同立标识方许受状定租

 给授 同上  

 政和三年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

 不下百数及其均税不过十等第一等虽出十分之

 税地土肥沃尚以为轻第十等只均一分多是瘠卤

 犹以为重若不入等止以柴蒿之直自钱一百而至

 五百比次十等全不受税旣收入等但可耕之地便

 有一分之税其间下色之地与柴蒿之地不相逺乃

 一例毎亩均税一分乞土色十分之地再分上中下

 三等折畞均数如第十等地毎十畞合折第一等一

 亩受税不改元则上下轻重皆均诏诸路行其法 宋 史 

  食货 志 

 辽

 道宗太康十五年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又诏

 山前后未纳税户并于密云燕乐两县占田置业入

 税 续文献 通考 

 金

 大定二十一年上谓宰臣曰山东大名等路明安穆

 昆户之民骄纵奢侈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

 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绮纨酒食游宴贫者

 争慕效之欲望家给人足难矣近已禁买奴婢约其

 吉凶之礼当委官阅实户数计口授地必令自耕地

 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佃于人仍禁其农时饮酒 金 史 

 辽人佞佛多以良民田赐诸佛寺分其税一半输之

 寺谓之二税户章宗明昌元年六月北京等各路所

 免二税户凡一千七百余户万三千九百余口 同上  

 元

 太祖时中都田野久荒而兵后无牛可耕乃于卢沟

 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得数千头分给近县民

 大悦 续文献 通考 

 世祖至元二年张弘范奏免大名租税 十八年唐

 仁祖奏罢正定保定两路钱榖逋负 同上  

 成宗元贞三年罢大名路所献黄河故道田输租 同 上 

 仁宗皇庆六年免大都上都今岁租税 同上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兵兴免正定冀宁今年田租

 之半 腹里岁入粮数二百二十七万一千四百四

 十九石 同上  

 明

 洪武初田赋总数

 北平田土计五十八万二千四百九十九顷五十一

  畞夏税麦三十五万三千二百八十石绢三万二

  千九百六十二疋秋粮米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四

  十石 续文献 通考 

 弘治十五年总数

 顺天府官田八百三十五顷五十畞零民田六万七

  千八百八十四顷五十七亩零夏税小麦一万九

  千六百三石四斗三升零人丁丝绵折绢二千一

  百七十五疋一丈六尺零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

  六十四疋一丈七尺零秋粮粳稻粟米四万七千

  一百三十四石二斗三升零地亩绵花绒九千四

  百二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零

 永平府官田一百顷六十八畞零民田一万四千七

  百四十三顷八十八畞零夏税大小麦九千九百

  九十六石一斗九升零人丁丝折绢二千五十疋

  一丈零农桑丝折绢二百四十三疋一丈二尺零

  秋粮米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三石一斗一升零地

  畞绵花绒三百四十五斤一十三两二钱

 保定府官田四百八顷六十二亩零民田三万五千

  一百二十顷八十八亩零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七

  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零人丁丝折绢二千七百

  九十六疋七尺零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

  疋九尺零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三分

  秋粮米四万二千九百八十石三斗零地亩绵花

  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枣株课米

  一十六石二斗九升

 河间府官田一百二十九顷三十六亩零民田二万

  四千九十一顷三十五亩零夏税小麦一万九千

  八百一石一斗八升零人丁丝并没官地亩折绢

  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零农桑丝折绢八百八

  十九疋七尺零秋粮米四万六千二百八十石六

  斗二升零地亩绵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

  三两五钱枣株课米三十七石五斗五升

 正定府官田五百一十顷三亩零民田三万八千四

  百七十顷六十一亩零夏税小麦三万四千七百

  三十三石四斗九升零人丁丝折绢八千五百四

  十八疋六尺零农桑丝折绢七千疋一丈七尺零

  秋粮粳粟八万二千三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升零

  地亩绵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四钱八分

  零

 顺德府官田七十九顷二十一亩零民田一万三千

  七百四十三顷三十四亩零夏税小麦一万二千

  五百三十七石八升零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

  十八疋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零

  秋粮米三万四百六十一石七升零地亩绵花绒

  五千五斤四两枣株课米一十二石九斗八升零

 广平府官田一百一十六顷八十九亩零民田二万

  一百二十一顷二十五亩零夏税小麦一万七千

  八百四十二石四斗五升零人丁丝折绢二千八

  百八十五疋二丈二尺零农桑丝折绢六百五十

  四疋二丈零秋粮米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石六

  斗五升零地亩绵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

  一十五两八钱一分

 大名府官田五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顷六十二亩零

  民田二百五十四顷零夏税小麦四万四千九十

  六石三斗五升零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

  疋一丈四尺零农桑丝折绢八百十疋二丈七尺

  零钞九贯二百七十五文秋粮米一十万三千八

  十石七斗二升零地亩绵花绒二万五千一百二

  十五斤六两六钱四分枣株课米二千一百十一

  石五斗二升

 隆庆州民田一千五十九顷四十二亩零夏税小麦

  一千七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零秋粮米三千九

  百三十七石四升零

 保安州民田三百四顷五十七亩零夏税小麦四百

  八石二斗九升零秋粮米一千五十三石二斗六

  升零 已上详续 文献通考 

 万厯六年实丈田数

 顺天府九万九千五百八十二顷九十九亩零

 永平府一万八千三百三十九顷四十六亩零

 保定府九万七千九十五顷五十亩零

 河间府八万二千八百七十二顷一十九亩零

 正定府一十万二千六百七十五顷六亩零

 顺德府一万四千二百四顷四亩零

 广平府二万二百三十八顷三十八亩零

 大名府五万六千一百九十六顷六十亩零

 延庆州一千五十九顷四十二亩零

 保安州三百四顷七十二亩零 已上详续 文献通考 

 太祖立国之初检核天下官民田土征收税粮具有

 定额乃令山东河南地方额外荒土征收任力开垦

 永不起科至宣宗又令北直隶地方比照太祖山东

 河南事例民间新开荒田不问多寡永不起科至正

 统六年则令北直隶开垦荒田从轻起科实于祖法

 畧有背戾至景帝寻亦追复洪武旧例再不许额外丈

 量起科至今所当遵行所以然者葢缘北方地土平

 夷广衍中间大半泻卤瘠薄之地葭苇沮洳之场且

 地形率多洼下一遇数日之雨即成淹没不必霖雨

 之久辄有害稼之苦列圣葢有见于此故有永不起

 科之例又有不许额外丈量之禁是以北方人民虽

 有水潦灾伤犹得随处耕垦以幇取粮差不致坐窘

 衣食夫何近年以来权幸亲昵之臣不知民间疾苦

 不知祖宗制度妄听奸民投献辄自违例奏请将畿

 甸州县人民奉例开垦永业指为无粮地土一槪夺

 为己有由是公私荘田踰乡跨邑小民恒产岁朘月

 削至于本等原额征粮养马产盐八站之地一例混

 夺权势横行何所控诉产业旣失税粮犹存徭役苦

 于并充粮草困于重出饥寒愁苦日益无聊展转流

 亡靡所底止 明给事中 夏言疏 

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三

  田赋

本朝

 顺治十八年田赋总数

 顺天府田土计四万七千四百九十三顷五十亩七

  分九厘九毫零田赋银一十万六千三百四十九

  两九钱四分九厘九毫籽粒四十三石七斗四升

  五合豆五千八十三石五斗二合 会典  

 永平府田土计一万三千八百七十七顷五十九亩

  六分九厘八毫田赋银四万八千二百七十三两

  三钱七分九厘八毫米一万二千二百一十石五

  斗五升四合豆二千二百五十五石四斗二升四

  合 同上  

 保定府田土计四万八千七十二顷八亩八毫零田

  赋银二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四两三钱八分三厘

  四毫 同上  

 河间府田土计七万六千五百九顷九十四亩五分

  七厘一毫零田赋银一十八万七百七十一两五

  钱六分九厘七毫零 同上  

 正定府田土计一十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顷四十

  四亩一分八厘田赋银五十四万四千二百九两

  八钱四分三厘九毫零 同上  

 顺德府田土计四万五千三百四十四顷一十二亩

  七分九厘一毫零田赋银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三

  十二两九分九厘五毫零 同上  

 广平府田土计五万七千一百八十二顷二十八亩

  四分九厘九毫田赋银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九十

  九两六钱七分三厘一毫 同上  

 大名府田土计五万六千五百七顷四十亩四分四

  厘六毫零田赋银三十五万七千九十六两二钱

  四分五厘八毫零 同上  

 延庆州田土计九百九十二顷六十八亩七分九厘

  三毫零田赋银一千三百五十两六钱五分四厘

  四毫零粮三千七百三十五石三升六合九勺零

   同上  

 保安州田土计一千五百二十三顷三十七亩六分

  五厘五毫零田赋银一千三百三十两五钱八分

  七厘五毫零粮三千四十三石四斗一升六合三

  勺零 同上  

 康熙二十四年田赋总数

 顺天府田土计六万二百七十二顷五亩九分六厘

  三毫零田赋银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三十一两六

  钱三分一厘六毫粟米二百一十七石九斗一升

  八合一勺零籽粒四十九石三斗四升五合豆二

  千九百九十八石三斗二升三合三勺草三百三

  十束 会典  

 涿鹿等卫屯田四百八十八顷四十八亩七分五厘

  零屯赋银六百四十五两二钱五分六厘七毫屯

  粮粟米一百九十一石二斗一升六合零豆一百

  九十一石三斗一升六合七勺 同上  

 学田八十二顷八十一亩九分二厘八毫租银四百

  三十四两六钱三厘三毫租榖一千八石三斗八

  升一合杂粮六石三斗租钱四万二百四十文 同 上 

 永平府田土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六顷五十亩四

  厘七毫零田赋银五万一百五十两八钱三分一

  厘六毫零粟米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五石四斗八

  升五合六勺零豆二千三百八十四石四斗六升

  三合九勺零草八万六千三百六十六束零 同上  

 永平等卫所屯田一千六百六十一顷三十五亩二

  分四厘零屯赋银一千五百四十四两九钱二分

  八厘六毫零屯粮粟米一千四百九十四石二斗

  五升零豆一千五百五十九石一斗八升六合零

  草七千四百六十束零 同上  

 学田一十八顷五十五亩六分二厘租银七十九两

  八分一厘租榖八十二石三斗五升五合卫所学

  田四百六顷四十九亩九分七厘租米四百九十

  九石二斗一升六合 同上  

 保定府田土计五万一千八百六十八顷二十亩六

  分二厘零田赋银二十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八两

  七钱一分五厘 同上  

 保定左卫屯田一百二十二顷四十三亩一分一厘

  零屯赋银五百四十七两一钱四分七厘零屯粮

  米五石二斗二升四合五勺 同上  

 学田三十四顷四亩九分八厘八毫租银一百二十

  八两五钱八分四厘五毫租榖二十三石九升黒

  豆二石 同上  

 河间府田土计八万七千六百顷六十一亩四分八

  厘二毫零田赋银二十一万八千一百三两九钱

  一厘六毫零粟米四百三十五石九斗三升三合

  豆二十一石七斗一升四合 同上  

 河间等卫屯田一万一百三十五顷五分八厘八毫

  零屯赋银一万八百八十七两三钱二分二厘四

  毫零屯粮米三千九百七十六石八斗六合豆三

  百七十一石七斗八升四合 同上  

 学田四十七顷四亩五分八厘一毫零租银一百三

  十两六钱八分三厘四毫租榖一百六十一石九

  斗六升四合六勺 同上  

 正定府田土计一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九顷五十

  九亩五分六厘零田赋银五十五万三千四百三

  三十九两二钱七分零 同上  

 正定卫屯田二千七百六十六顷一十五亩九分四

  厘零屯赋银六千五百八十二两一钱八分零 同 上 

 学田三百二十三顷九十四亩九分四毫租银六百

  两三钱八分六厘四毫零租榖六百一十六石六

  斗八升九合三勺零 同上  

 顺德府田土计五万二千二百七十顷七十五亩三

  分五厘田赋银一十六万五千三百四十一两五

  钱九分二厘五毫 同上  

 学田四十顷一亩五分二厘三毫零租银一百五十

  两五钱二分七厘五毫零 同上  

 广平府田土计六万三千九十顷四十四亩三分零

  田赋银二十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三两九钱三分

  零 同上  

 学田一百二十顷九十八畞六分八厘二毫零租银

  三百五十三两二钱四分六厘九毫租榖一百一

  十九石二斗二升五合七勺 同上  

 大名府田土计七万九千六百九十四顷三十畞六

  分三厘八毫零田赋银四十二万二千二十二两

  三钱八分零粟米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小麦

  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同上  

 学田一百六十二顷七十五亩六分九厘租银七百

  四十五两七钱二厘米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同上  

 延庆州田土计七百四十三顷六十一亩四分五厘

  八毫零田赋银八百六十二两一钱四分五厘 同 上 

 保安州田土计二千七百四十七顷三十八亩七分

  一厘三毫零田赋银一千七百九十七两七钱五

  分四毫零

 宣府等卫城堡屯田五万六十九百一十五顷八十

  四亩六分一厘四毫零屯赋银一万九千七百六

  两五钱七分四厘零屯粮七万八千二百五十六

  石一斗一升九合五勺零 同上  

 延庆州学田一顷一十九亩租榖二十一石四斗八

  升四合 同上  

 各城路卫堡学田一十六顷七十五亩七分五厘租

  银六十一两六钱一分五厘租米二十八石七斗

  三升四合榖二十六石六斗三升豆五石 同上  

 保安州学田二十二顷五十一亩三分租银五十六

  两八厘三毫零 同上  

 雍正二年田赋总数

 顺天府田土计六万八千四百五十顷二十二亩田

  赋银一十八万一千六百七十九两二分零米三

  百八十石一斗四升零籽粒五十八石四斗一升

  零豆三千四百七十石七斗七升零草三百七束

   会典  

 各府州田土计五十五万七千四百九十二顷九十

  四亩零田赋银一百九十万六千九百三十三两

  五钱三分四厘三毫零米粮一十万五千四百四

  十二石二斗六升零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豆七

  千七百八十六石五斗九升零草八万五千六百

  八十一束 同上  

 各卫所屯田计七万四千四百九十九顷二十八亩

  一分二厘零屯赋银四万三千三百六十六两八

  钱二分八厘九毫零屯粮八万四千七百三十四

  石一斗三升九合四勺零 同上  

 顺天府学田八十二顷八十一亩九分二厘八毫租

  银四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厘三毫租榖一十八石

  三斗八升一合杂粮六石三斗租钱四万二百四

  十文 同上  

 各府州学田一千一百八十八顷九十二亩三分二

  厘二毫租银二千三百一十五两七钱七分二厘

  租榖一千二十四石八斗八合六勺租米五百一

  十七石七合七勺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勺豆

  七石 同上  

 雍正十二年田赋总数

 直隶十府五州实在共地六十四万三千七百六十

  九顷八十五亩七分四厘四毫七丝三忽四微五

  纎六沙三尘七埃三渺一漠二湖一虚三澄八清

  畦地二千七百七十一个渔船二十九只又新増

  山西广昌县地一千八百八十一顷三十五亩七

  分七厘四毫三丝各则征银米豆草束并正加一

  不等共征银二百万八千三百七十二两六钱三

  分二厘三毫四丝六微四纎六沙六尘九埃一渺

  七漠五虚一澄九清一浄八逡五巡内旗退并当

  年成熟地租及渔船税银例不摊征丁匠其余地

  粮等银共均摊丁匠银四十万四千八百五十四

  两九钱六厘八毫一丝三纎三尘九埃四渺六漠

  七湖二虚五澄二清三净三逡九巡又归并蔚州

  丁银八千九百两八钱一分七厘五毫

 通共征银二百四十二万二千一百二十八两三钱

  五分六厘六毫五丝六微七纎七沙八埃六渺三

  漠七湖七虚七澄一清五净二逡四巡

 米榖杂粮一十万九千三百二十九石三斗五升七

  合七勺三抄七撮九圭一粟九颗七粒四黍九稷

  二糠五粃

 籽粒髙粮五十八石四斗一升五合

 小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黒豆八千一百三十三石七斗一升九合九勺二抄

  七撮一圭八粟一颗二粒七黍九稷五糠八粃一

  粞

 马草九万五千六百七束六分七厘九毫二丝九忽

  五微七纎二尘五埃五漠

 额外

  房租银六百一十三两六钱三分七厘

  籽粒豆干银七十五两二钱四分

  屯粮银九十六两六钱二分七毫八丝二忽四微

   三纎

  房租钱五十六千四百八十七文

  学租钱易银七两九钱四分二厘四毫

  渔课房价银二十八两一钱二分八厘三毫一丝

   四忽七微二纎

  余租银一十两一钱九分四毫八丝

  木植河利银一千三百五十两

  课程银六两

  黒土课米折银二百一十七两八钱六分四厘七

   毫五丝

  树租银四两六钱七分六厘

  明 献 景 二陵本色榛栗三十六石

  榛栗折银四十八两

  核桃变价银三十七两八钱二厘

  ?麻银八两七钱三分

  药材银二十七两八钱三分八厘三毫一丝二忽

   五微

  滦榜纸张银六两五分八厘二毫二丝三忽五微

   九纎七沙二埃二渺七漠

  宾匠等银一百二十八两九钱

  匠价银三十八两七钱

  雕填漆匠银一十八两八钱

  磁坛银六十七两五钱

  石磨银二十三两九钱二分

 学田共一千四百二十二顷八十五亩一分八厘五

  毫租银二千七百三十九两八钱四分九厘六毫

  八丝七忽三微六纎租榖一千八石五斗六升一

  合三勺米七百九十石九斗三升四合三勺杂粮

  六斗三升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黑豆七石

 顺天府实在行粮并旗退输租地五万九千八百七

  十九顷九分七厘五毫三丝一忽一微九沙四尘

  八渺七漠七湖一虚三澄八清毎亩各征银不等

  除旗地租银三千五百六十二两七钱五分一厘

  四毫四丝二忽一微五纎八沙五尘一埃七渺九

  漠三湖一虚四澄又顺义县余租银二两七钱八

  分四厘八毫八丝二微九纎四沙八尘六埃二渺

  二漠又承德州地粮银六千二百八十四两六钱

  九分三厘六毫六丝一忽五微五纎不征丁匠又

  遵化州庄头杨国琔地租银一十八两五钱九分

  八厘五毫径解户部外其余民粮地内该征正加

  银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五十一两六钱九分一厘

  七毫六忽五微八纎五尘八埃九渺九漠五湖九

  虚七澄四清八逡五巡该征丁匠银二万六千九

  百三两七钱六分八厘五毫七丝四忽一微四纎

  二尘八埃六渺九漠三澄九清三净七逡二巡

 共征银一十六万六千七百二十四两二钱八分八

  厘七毫六丝四忽七微二纎四沙二尘五埃六渺

  九漠九湖一虚五澄三清四净五逡七巡

 粟米三百五十二石八斗二升五合三勺九抄八撮

  七圭九粟五颗六粒

 黑豆三千五百一十八石九斗二合三勺六抄二撮

  七粟七颗四粒八黍一糠三粃

 籽粒髙粮五十八石四斗一升五合

 额外

  房租银一百五十二两八分二厘

  房租钱五十六千四百八十七文

  榛栗三十六石

  榛栗折银四十八两

  核桃变价银三十七两八钱二厘

 学田八十四顷七十九亩八分二厘八毫租银四百

  三十四两六钱三厘三毫钱四万二百四十文租

  榖一十八石一斗八升一合杂粮六斗三升

 永平府实在行粮地三万四千五百五顷九十五亩

  七厘九毫二丝九忽四微四纎四沙六尘二埃九

  渺三漠二湖毎畞各征银米豆草不等内除旗退

  地租银八百六十一两二钱二分八厘三毫五丝

  三忽六微四纎一沙一尘一埃七渺六漠六湖八

  虚例不摊征丁匠外其余民粮地内该征正加银

  六万九千三百四十九两六钱一分四厘二毫二

  丝五忽九微八纎一沙五尘一埃四渺二漠八湖

  五虚七澄共摊丁匠银一万四千三百五十七两

  四钱三分七厘七丝八忽四微三纎五沙七尘二

  埃五渺七漠七湖五虚四澄九清三净三逡六巡

 共征银八万四千五百六十八两二钱七分九厘六

  毫五丝八忽五纎八沙三尘五埃七渺七漠二湖

  九虚一澄九清三净三逡六巡

 米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一石一斗二升六合七勺九

  抄九撮二粟三粒四黍七稷三糠五粃

 黑豆四千二石八斗二升二合六勺八抄六撮八圭

  五粟四粒四黍五稷

 马草九万五千六百七束六分七厘九毫二丝九忽

  五微七纎二尘五埃五漠

 额外

  房租银七十一两二钱九分

  渔课房价银二十八两一钱二分八厘三毫一丝

   四忽七微二纎

  余租银一十两一钱九分四毫八丝

  籽粒豆干银七十五两二钱四分

  滦榜纸张银六两五分八厘二毫二丝三忽五微

   九纎七沙二埃二渺七漠

 学田六百一十一顷一畞五分九厘四毫租银七十

  九两八分一厘六毫租榖八十二石三斗五升五

  合米七百八石八斗七升二合

 保定府实在行粮并旗退输租共地四万四千九百

  四十四顷九十二畞二分三厘三毫九丝七忽八

  微七纎七沙八尘内旗地租银一千七百一十九

  两四钱三分二厘一毫四丝一忽三微二纎五尘

  三埃八渺八漠七湖实在民粮地共征正银一十

  八万八千三百六十四两四钱三分一厘九毫二

  忽八微八纎七沙三尘四埃八渺三漠五湖六虚

  一澄六清四浄共征均摊丁匠银三万八千九百

  九十六两四钱八分九厘二毫八微五纎三沙一

  尘六渺七漠九湖三虚一澄六净六逡

 共征银二十二万九千八十两三钱五分三厘二毫

  四丝五忽六纎九尘九埃四渺一湖九虚二澄七

  清六逡

 榖十石四斗四升九合折米五石二斗二升四合五

  勺

 租榖二十三石六斗三升八合八勺

 黒豆一百五十九石五斗七升六合六勺七抄八撮

  八圭九粟一粞

 额外

  房租银一十一两二钱六分

 学田二十七顷四畞九分八厘八毫租银一百七两

  五钱八分四厘五毫八丝七忽三微六纎租榖二

  十三石九升黑豆二石

 河间府实在行粮共地六万八千三百八十九顷六

  亩七分五厘五毫五丝三忽七微九纎每亩征银

  不等共征银一十六万六千六十二两六钱八分

  八毫六忽一微一纎三沙九尘三渺八漠二湖八

  虚八澄三清二净内除旗退输租银三百九十二

  两五厘七毫三丝一忽三微八纎三沙一埃九渺

  八漠三湖九澄例不摊征丁匠外共均摊丁匠银

  三万四千三百一十一两四钱五分一厘一毫一

  丝二忽六微三纎四沙五尘七渺九漠七湖五虚

  二澄四清一净一逡

 共征银二十万三百七十四两一钱三分一厘九毫

  一丝八忽七微四纎八沙四尘一埃一渺八漠四

  虚七清三净一逡

 粟米一千五十六石二斗七升四合五抄三圭三粟

  九颗八粒

 额外

  房租银三百七十九两五厘

  树租银四两六钱七分六厘

 学田二十五顷三十四畞二分二毫租银四十八两

  一分八厘三毫租榖一百六十一石九斗六升五

  合

 天津府实在行粮地四万一百三十三顷六十七畞

  七分八毫三丝五忽二微七纎四沙二尘二埃九

  渺七漠七湖每亩征银不等共征银八万三千九

  百九十九两七钱四分九厘一丝八忽六微四沙

  六尘六埃七渺五漠九湖四虚二澄七清三净内

  旗退地输租银一千两二钱九分三毫四丝一忽

  五微一纎六沙五埃四渺一漠七湖七澄四清八

  净例不摊征丁匠外共均摊丁匠银一万七千一

  百八十三两六钱八分八厘四毫一丝九忽八微

  一沙三尘九渺九漠六湖六虚六澄三清六净六

  逡二巡

 共征银一十万一千一百八十三两四钱三分七厘

  四毫三丝八忽四微五沙九尘七埃七渺五漠六

  湖九澄九净六逡二巡

 米折榖二千七百五十七石六斗一升三合九抄二

  撮八圭六粟八颗三黍三稷八糠

 粟米二千四百二十三石六斗二升八合五勺四抄

  四撮八圭一粟八颗一粒八黍三稷一糠

 豆四百五十二石四斗一升八合一勺九抄九撮三

  圭六粟三颗三粒五黍三稷四糠五粃

 额外

  黑土课米折银二百一十七两八钱六分四厘七

   毫五丝

 学田二十一顷七十畞四分二厘九毫租银八十二

  两六钱六分五厘二毫

 正定府实在行粮地共地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顷

  一十一畞四分六厘三丝七忽一纎九沙七尘共

  征并摊征苗价共银二十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七

  两二钱四分四厘七毫七丝三忽六微九沙九埃

  二渺九漠一湖二虚三澄七清八净又摊征丁匠

  共银四万四千八百七十六两五钱四分八厘三

  毫二丝五忽八微四纎七沙三尘六埃九漠七湖

  三虚九澄三清六净

 共征银二十六万一千六百六十三两七钱九分三

  厘九丝九忽四微五纎六沙四尘五埃三渺八漠

  八湖六虚三澄一清四净

 额外

  河利银六百两

  木植税银四百两

  药材银一十九两四钱八分六厘八毫一丝八忽

   七微五纎

 学田八十顷八十九畞三分五厘七毫租银二百六

  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一毫租榖一百七十四石

  六斗二升四合四勺

 顺德府实在行粮地共五万一千四百三顷三十六

  亩一分五厘九毫四丝一忽九微三纎七沙五尘

  又渔船二十九只各则征银不等内除渔税银九

  十二两八钱例不摊征丁匠外共征地粮银一十

  六万五千三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一厘一毫三丝

  六忽八微四纎一沙一尘八埃五渺五漠七湖八

  虚四澄共摊丁匠银三万四千二百三十二两七

  分九厘四毫八忽九微六纎六沙一尘四埃五渺

  九漠四湖六虚五澄二清五净

 共征银一十九万九千六百七十五两八钱二分五

  毫四丝五忽八微七沙三尘三埃一渺五漠二湖

  四虚九澄二清五净

 学田四十顷七十五畞零租银一百四十六两二钱

  七厘五毫零

 广平府实在行粮地七万一千三百五十三顷九十

  四畞七分四厘九毫一丝四忽九纎共征地粮银

  二十六万七千七百九十三两九钱八毫六丝六

  忽三微二纎五沙二尘八埃六渺二漠四湖六虚

  九澄一清五净均摊丁匠丁庄共银五万一千五

  百五十八两一钱九分六厘一毫四丝九微六纎

  三尘六埃三渺八漠九湖七虚七澄五清三净又

  五营地畞征米二百四十七石五斗三升九合三

  勺一抄九撮三圭三粟五颗八黍五稷

 共征银三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两九钱七厘七

  忽二微八纎五沙六尘五埃一漠四湖四虚六澄

  六清八净米二百四十七石五斗三升九合三勺

  一抄九撮三圭三粟五颗八黍五稷内

 磁州应起解河南管河道库银五百九十七两四钱

  二分一厘四毫

 清河县起解东昌府河库银七十一两八分四厘五

  毫八丝一忽一微

 芝麻一十八石六升九合四勺价银一十八两六分

  九厘四毫脚价铺垫银九两九钱三分八厘一毫

  七丝

 额外

  本府河利银二百五十两

  屯粮银九十六两六钱二分七毫八丝二忽四微

   三纎

  课程银六两

  匠价银三十八两七钱

  雕填漆匠银一十八两八钱

  ?麻银八两七钱三分

  磁坛银六十七两五钱

  石磨银二十三两九钱二分

 学田一百一十五顷六十九亩三分六毫租银三百

  六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九毫租谷六十三石五

  斗七升四合

 大名府实在征粮地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顷五十

  亩一分六厘三毫四忽四微五纎每亩征银不等

  共征正加银二十七万四千三百三十八两九钱

  六分四厘八毫七丝九忽二微二纎四尘六埃四

  ?四漠八湖二澄六清三浄又均摊丁匠共银五

  万六千七百六十两五钱八分四毫一丝七忽七

  微三沙四埃四渺九湖一虚五澄四清三浄

 共征银三十三万一千九十九两五钱四分五厘二

  毫九丝六忽九微二纎三沙五尘八渺五漠七湖

  一虚八澄六浄

 粟米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小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学田一百一十三顷二十三畞三分九厘租银六百

  五十二两九钱四分六厘三毫粗米四十二石一

  斗二升七合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宣化府实在行粮地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八顷八十

  五亩六厘二毫三丝六忽七微二纎一沙内除当

  年成熟稻粮并首报浮粮等地租银五百三十一

  两八钱五分四厘四丝八忽二微四纎九沙六尘

  四埃六渺七漠五湖二虚九清五净例不摊丁

  匠外其余民地该征正加银四万八千二百三十

  一两三分五厘一毫五丝八忽三微六纎五沙六

  尘三埃四渺一漠一湖七虚九澄五净均摊丁匠

  银四千五百三十两二钱四分七厘四毫八丝二

  忽一微九纎一尘七埃四渺四漠五湖七虚七澄

  二清一净新归蔚州征丁银八千九百两八钱一

  分七厘五毫

 共征银六万二千一百九十三两九钱五分四厘一

  毫八丝八忽八微五沙四尘五埃五渺三漠二湖

  七虚七澄二清一净

 军租米榖等粮八万五千八百三十三石一升四合

  六勺六抄七撮九粟九颗五粒

 额外

  宾匠等银八十三两九钱五分

 学田四十一顷一十五亩九毫租银一百三十五两

  一钱六分五厘三毫租榖四十八石一斗一升四

  合米三十九石九斗三升五合三勺黒豆五石

 易州实在行粮并旗退输租山坡公务余地以及屯

  团共地五千七百三十五顷四十八畞七厘五毫

  三丝六忽六微内旗地租银七十八两三钱八分

  五厘八毫五丝八忽九微九纎五沙二尘不征丁

  匠外实在民粮地共征正银二万九百二十二两

  六钱五分八厘六毫九忽七微一纎六沙四尘一

  埃七渺六漠五湖九虚三澄共征均徭丁匠银五

  千七百七十三两六钱五分八厘五毫一丝四忽

  四纎六沙七尘七埃一漠五湖三虚七澄九清一

  净七逡

 共征银二万六千七百七十四两七钱二厘九毫八

  丝二忽七微五纎八沙三尘八埃七渺八漠一湖

  三虚九清一净七逡

 屯租米豆二千六百九石八斗五升二合三勺八抄

  二撮八圭四粟三颗二粒

 租榖大石四石八斗

 额外

  宾匠等银四十四两九钱五分

 学田九顷一十四畞八分租银三十九两三钱一分

  五厘九毫

 冀州实在行粮共地三万九千八百五十三顷二十

  八畞三厘九毫三丝共征银一十二万七千四百

  二十四两三钱六分九厘三毫八丝三忽九微六

  纎九沙四尘二埃一渺三漠八湖六虚五澄又共

  摊丁匠银二万六千三百八十两一钱一分五厘

  六毫二丝八忽二微二纎三沙二尘五埃四渺七

  漠一湖四虚六澄三清九净

 共征银一十五万三千八百四两四钱八分五厘一

  丝二忽一微九纎二沙六尘七埃六渺一漠一虚

  一澄三清九净

 学田九十三顷三十畞四分五厘九毫租银二百五

  十五两一钱五分六厘三毫租榖一百一十二石

  六斗六升一合

 赵州实在行粮共地二万七千八百二十顷四十五

  亩三分四厘三毫一丝八忽八微共征银九万一

  千四百一两一钱一分八厘九毫二丝四微一纎

  七沙五尘三埃四漠九湖六虚三澄九清又共摊

  丁匠银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二两三钱八分四厘

  五毫一丝五忽八微一纎一沙一尘八埃六渺一

  漠二湖一虚五澄六清七净二逡九巡

 共征银一十一万三百二十三两五钱三厘四毫三

  丝六忽二微二纎八沙七尘一埃六渺六漠一湖

  七虚九澄五清七净二逡九巡

 额外

  学租银七两九钱四分二厘四毫

  药材银五两五钱六分七厘六毫六丝二忽五微

 学田三十二顷八十六亩一分一厘六毫租银二十

  五两七钱六分九厘一毫钱六千六百二十一文

  租榖二百四十五石七升五合

 深州实在行粮共地二万四千六百九十五顷六十

  二畞七分八厘五毫九丝共征银七万八千二十

  四两三钱二分七厘六毫五丝二忽四微五纎七

  沙八尘七埃二漠四湖八虚三清三净又共摊丁

  匠银一万六千一百五十三两一钱二分八厘三

  毫八丝五微六纎一沙九尘八渺五漠六湖六虚

  一澄三清八净

 共征银九万四千一百七十七两四钱五分六厘三

  丝三忽一纎九沙七尘七埃八渺八漠一湖四虚

  一澄七清一净

 米二十六石四斗九升三合一勺八抄一撮八圭

 学田一百二十二顷八畞三分八厘七毫租银九十

  一两六钱九分五毫租榖三十三石五斗八升

 定州实在行粮地八千三百六十顷九十六畞九分

  二厘八毫四丝六忽三微四纎二沙一尘五渺二

  漠六湖共征银六万七千二百一十七两三钱七分

  四厘四毫一丝三忽三微四纎五沙八尘八埃一

  渺一漠三湖二虚九澄三净又摊丁匠银一万三

  千九百一十五两一钱四分三厘六毫九忽八微

  五纎五沙二尘四埃八渺三漠三湖八虚三清八

  净

 共征银八万一千一百三十二两五钱一分八厘二

  丝三忽二微一沙一尘二埃九渺四漠七湖九澄

  四清一净

 额外

  药材银二两七钱八分三厘八毫三丝一忽二微

  五纎

  学田三顷八十二畞三分二厘租银一十七两五钱

   九分七厘八毫租榖四十五石三斗四升一合九

   勺

  顺治元年免

 京城迁徙之家赋役三年房舍被毁者免赋役一年

 大兵经由地方田禾被践者免本年租税之半 又宣

  镇冦乱加以氷雹应征额赋被灾轻者免半其重

  者全免 三年任邱县咸水浸地赋税无出照数蠲

  豁 十一年

诏免顺治六七两年直省未完地丁本折钱粮 十三年

诏免顺治八九两年直省未完地丁本折钱粮 又免磁

  州蝗灾地畞额赋有差

  康熙三年

诏免直省顺治十五年以前民欠各项银米药材紬绢布

  疋等项钱粮 四年

诏免直省顺治十六十七十八等年各项民欠钱粮

   十年奉

旨巡幸经歴通州以东至山海闗地丁钱粮蠲免一年又

  钦奉

恩诏蠲免直省康熙四五六年旧欠地丁等项钱粮

   徭赋并直属地震免通州三河平谷三州县本年分

   之二拨补地畞钱粮香河武清永清寳坻免十二十

   年金吾等卫所照坐落州县例分别蠲免

 钦奉

恩诏豁免康熙十七年以前民欠钱粮 二十四年免直

  ?被灾地方康熙二十四年下半年二十五年上半年

  钱粮 二十五年免顺永保河四府康熙二十六年

  地丁各项钱粮及二十五年未完民欠钱粮 又免

  正顺广大四府康熙二十六年地丁各项钱粮 二

  十六年免宣化一镇本年额赋 又免直隶霸州文

  安保定武清寳坻玉田丰润等七州县水灾地亩钱

  粮十分之三其已征银两准留抵二十七年钱粮

   又免宁晋县水淹地畞钱粮 又钦奉

 恩诏免康熙十三年以后加増各项杂税银两 二十八

   年免直隶被灾州县卫所本年地丁各项钱粮及康

   熙二十九年上半年钱粮 二十九年免武清等州

   县被水成灾田地额赋有差 三十年永清等五十

   三州县卫营城堡本年额赋照夏灾分数蠲免 又

   免直隶霸州等二十四州县本年分秋灾额赋

   三十二年免顺天河间保定永平四府康熙三十三

   年地丁银米并歴年旧欠钱粮 又免新城等三十

   九州岛县卫所被灾地畞额赋有差 三十三年免密

   云县应征豆二千石 又免安州等十一州县被灾

   地畞康熙三十四年地丁钱粮 三十四年免顺天

   保定河间永平四府水灾地亩康熙三十五年地丁

   钱粮 又免宣化府属秋禾被灾本年未完钱粮及

  康熙三十五年各项地丁钱粮 又免香河寳坻二县

   宛平等处被灾地畞本年未完钱粮 又免梁城所

 蓟州丰润髙阳玉田东安等县被灾地畞本年未完

 钱粮 又免固安县被灾地亩钱粮 三十五年免

 宣化府康熙三十六年地丁银米 又免香河寳坻

 等处地丁钱粮 三十六年免霸州等十七州县卫

 被灾地畞钱粮 三十七年免遵化州秋旱被灾地

 亩钱粮十分之二 又免蓟州丰润县被灾地畞钱

 粮十分之一 又免通州等州县受补宣属被灾地

 亩钱粮 三十八年免蓟州未完康熙三十三十一

 三十二等年退地租银 又通州等六县剥船地亩

 凡遇灾伤蠲免之年俱照民地一例蠲免 又免霸

 州玉田等州县被灾地亩额赋有差 三十九年免

 顺天等府属被水地亩本年地丁钱粮 又免文安

 等县被灾地亩钱粮 又免保定河间二县本年水

 灾地畞额赋有差 四十年免广平府被水田租

 又免霸州文安大城三州县节年旧欠及本年应征

 地丁钱粮 四十二年免南皮等县及天津卫被灾

  地亩额赋有差 又免蓟州丰润等州县被灾地畞

  额赋有差 四十三年免南乐县上年秋被水灾地

  畞额赋有差 四十五年免顺天河间两府四十四

  年额赋 又免直?自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

  未完民欠银八万二千七百两零粮五千九百石零有

  见完纳在官者即准抵本年正赋 又免武清等州

  县本年秋灾地畞额赋有差 四十六年免东安等

  州县被灾地畞额赋有差 四十八年免霸州等处

  被灾地亩额赋有差 四十九年免直?五十年应

  征地丁粮米并歴年旧欠钱粮 又免霸州等州县

  水灾地亩额赋有差 五十一年免井陉等县被灾

  地亩额赋有差 五十二年钦奉

恩诏免京城及各省康熙五十三年房地租税并歴年民

  欠未完银两 五十四年免顺天永平保定河间宣

  化五府属地丁银米豆榖草束 五十五年免直属

  地丁银米草束 又免新城等七县被灾地亩钱粮

   五十六年免直?带征地丁屯卫钱粮 又免顺

  天永平两府属州县卫所康熙五十六年地丁银米

  豆草并歴年旧欠未完钱粮 五十九年免延庆等

  五州县应征米豆榖石杂粮

  雍正元年钦奉

上谕蠲免宛平大兴昌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通州三河

  蓟州遵化等十一州县地丁银四万九千五百一十

  三两九钱八分五厘零 又免大兴县房租钱五十

  六千四百八十七文 又琉璃亮瓦两厂官地嗣后

  止征地租免其按间计檩逐月输纳

  二年户部遵奉

恩诏议免各省钱粮奉

旨康熙五十年以前旧欠银米等项察明豁免 又免霸

  州大城东安武清寳坻玉田梁城所等七州县所被

  水地畞钱粮一万八千八百六十三两三钱一厘零

   三年免霸州保定文安大城涿州房山良乡固安

  永清东安香河宛平平谷武清寳坻蓟州玉田丰润

  梁城所乐亭清苑定兴新城唐县博野庆都容城蠡

  县雄县祁州束鹿安州髙阳新安左所河间献县肃

  宁任邱交河青县景州故城沧州南皮盐山庆云呉

  桥东光静海天津州津军厅获鹿冀州武邑衡水隆

  平宁晋深州安平武强晋州无极藳城定州曲阳新

  乐平乡巨鹿唐山任县邯郸成安鸡泽开州南乐等

  州县厅所被水被雹地畞钱粮一十二万五千六百

  六十四两五钱二分二厘六毫零 五年免霸州保

  定文安大城永清东安香河武清寳坻蓟州梁城所

  丰润玉田博野蠡县雄县祁州安州髙阳新安肃宁

  任邱天津青县静海晋州邯郸魏县等州县被水地

  亩钱粮一万六千五百九十六两四钱一分六厘零

   六年免玉田县被水地亩钱粮五百八十八两三

  钱六分一厘四毫零 七年

恩免直隶起运地粮四十一万七千八百九十四两

恩免蔚州起运地粮六千七十五两五钱八分一厘六毫

  零 又免武清寳坻蓟州玉田津军厅天津静海等

  州县厅被水地亩钱粮八千八百一十五两三分四

  厘四毫零 八年

恩免直隶起运地粮四十万两 又免大城武清束鹿献

  县交河景州故城呉桥天津青县静海沧州南皮东

  光冀州武邑衡水隆平宁晋武强沙河南和平乡任

  县永年邯郸成安肥乡曲周鸡泽清河开州南乐清

  丰东明长垣魏县蔚州西宁蔚县等州县被水被旱

  地畞钱粮五万九千六百二十一两二钱五分八厘

  六毫零 九年

恩免直隶起运地粮四十万两 又免易州恭建

万年吉地补还圏用民地本年钱粮三百五十五两一钱

  一分三厘零 又免满城完县灵寿邢台沙河南和

  任县赤城等八县被旱被雹地亩钱粮三千一百六

  十七两九钱五分零 十年免蠡县束鹿高阳冀州

 武邑衡水武强等七州县被水被旱地畞钱粮七千

 五百二十两五钱六分零 十一年免文安大城东

 安香河顺义平谷通州三河武清寳坻蓟州[[宁河]]丰

 润玉田博野庆都容城祁州安州新安河间献县任

 邱景州故城呉桥东光宁津冀州衡水隆平宁晋饶

 阳邢台沙河南和平乡任县广宗巨鹿唐山永年邯

 郸鸡泽清河魏县天津青县静海南皮沧州盐山庆

 云津军厅承德州等五十五州县卫被水地畞钱粮

 九万八千五百九十六两七钱九分六厘零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四

   仓厫

  周公之法仓人掌粟入之藏以待邦用有余则藏之

  以待岁祲而颁之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王畿

  之内乡里门闗郊里野鄙县都无地不有委积遗人

  巡而比之以待时颁故百用皆便而旱潦无虞圣人

  虑事之详爱民之深如此我

皇上御极以来勤恤民隐稽核天下常平仓榖俾无虚冒

  无红腐以待赈赐而畿内规画尤详旣于京师营立

  万安储济裕丰丰益四仓又于天津设武清县北仓

  而通州各仓厫底围墙不惜数十万帑金剏造修

  整又于雍正五年查核旧仓厫座损坏者九百二十

  九座

特谕支发正项钱粮修理仓场弊蠧厘剔一清每岁冬寒

  设粥厂于京城各门以给单寒老弱建立官厂岁时

  发太仓之榖减价以利贫民虽丰登之岁亦然恩普

  德洋葢视成周之法而加备矣孟子曰圣人旣竭心

  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徧天下其斯之谓与

  凡我同僚及庻司百职睹仓厫之籍皆宜仰体

圣主子惠元元之意而尽心于抚字矣

 顺天府

   旧太仓

   禄米仓

   南新仓

   海运仓 以上四仓 属左翼 

   兴平仓

   太平仓

   富新仓

   北新仓 以上四仓 属右翼 

   清河本裕仓 康熙四十 五年设 

   万安仓 雍正元 年设 

  裕丰仓 雍正七 年设 

  储济仓 雍正七 年设 

  丰益仓 雍正八年设 以上京仓 

   粮储抵通分贮京通二处户部侍郎或尚书总

   督之元时有京畿都漕运使司所管仓有万斯

   南仓万斯北仓千斯仓相因仓丰润仓通济仓

   广贮仓永平仓永济仓维亿仓盈衍仓大积仓

   丰实仓广衍仓顺济仓今之仓即其地也

 良乡县

  预备仓在县东南凡五间

  丰济仓久废

  常平仓久废

 固安县

  仓房四座大堂东前后二座各五间仪门外二座

   各五间俱邑令郑善述修建

  义仓在堂西三闲

 永清县

  预备仓

  恒有仓

 东安县

  预备仓在县治北街厫共一十间

 香河县

  预备仓在县治后共九间

  常平仓在县治后厫六间

  义仓在察院对门厫六间

  俸给仓在监南今圮

 通州

  丰备仓

  通积仓

  太仓

   按旧志以上三仓金于通州置

  有年仓

  富有仓

  广储仓

  庆丰仓

  延丰仓

  盈生仓

  及秭仓

  乃积仓

  富储仓

  及衍仓

  富衍仓

  乐岁仓

  足食仓

   按旧志以上十三仓元于通州置

  大运西仓在旧城西门外新城中俗呼太仓明永

   乐七年建

本朝因之设监督

  大运中仓在旧城南门内迤西明永乐时建

  大运南仓在新城南门内迤西明天顺时建后归

   并中仓又名边仓

本朝设中南仓监督

  大运东仓在新城南门内迤东明永乐年建隆庆

   三年归并中仓久废

 三河县

  预备仓

 武清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康熙年知县章曽印重建

  正仓三间今圮

  东仓三间今圮

  西仓三间今圮

  南仓三间今圮

 寳坻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南隅

  社仓在县西门内

 昌平州

  预备仓旧有四原在旧县四乡今废

  奠靖所仓在巩华城北门内明万厯元年建东西

   南北厫各数十间今废

  居庸仓在州城东门内东西南北厫各数十间今

   废

  渤海所仓

  镇边城仓

  黄花镇仓属渤海所

  横岭城仓

  长峪城仓

  白洋口仓以上俱属镇边城

  延庆卫仓

  石匣峪仓属居庸路以上俱明建今废

 顺义县

  常平仓旧在北街西小巷今废

  旧署后二堂仓三间

  新署大门右建仓五间

  保顺仓

 密云县

  龙庆仓旧城县南明洪武十一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直隶巡抚于成龙题建照旧制三

   间三十三年増建十五间五十四年増五间

  石匣仓在石匣城明弘治十六年建今废

  古北口仓在古北口城明洪武十二年建

本朝康熙十五年同知郑富民重修

  广积仓在大水峪

  广有仓在曺家寨

  广盈仓在石塘岭

  广丰仓在白马闗

  广储仓在墙子岭以上五仓明嘉靖间杨博题建

   今废

  猪圏头仓在镇罗营今废

  预备仓在旧城今废

 怀柔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东厫房二十间

 涿州

  常盈仓在州治西南厫六十九间今圮

  预备仓在智度寺东二郎庙后厫四十五间今圮

  有备仓在州治前厫六间

  陆樊仓在州西三百五十里

 房山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

 霸州

  预备仓在仪门西今圮

  常丰仓在仪门东

 文安县

   预备仓厫三间

   堂东仓厫三间

   西南仓厫二六间康熙三十年知县张朝琮建今

    改为广陵书院

  大城县

   预备仓在观音寺右北厫六间又北新厫四间明

    万厯元年知县李知春修久废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张象重建北厫三间南厫三间

  保定县

   预备仓一所在仪门外东南厫三间东厫三间

  蓟州

   供应

陵工仓在州治内

   预备仓在州治东北左右厫房十间又前厫房二

    间今改为张大明王庙

   户部大仓在州治北厫房四十间明崇祯年毁

 本朝康熙三十四年建厫十二共六十间内蓟州十五

    间在西五间西北十间遵化州三十间在东五

    间东南二十五间丰润县十五间俱在西南

  平谷县

   预备仓在仪门外东南北各三间

   积留仓在县治西北今废

  遵化州

   供应

陵工仓在州治内

   预备仓在州堂东厫七二十一间今改为厫二各

    三间

   义仓厫三八间在州署后今废

   永盈仓厫四三十四间在城隍庙前今废

   喜雨仓在抚院赏功厅东明万厯丁巳巡抚刘曰

    梧建厫二十五间今废

   平安城仓在郡西南六十里今废

  罗文峪仓厫四二十间今废

  汉儿庄仓厫三十五间今废

  洪山口仓厫四二十间今废

  喜峰口仓厫三十二间今废

永平府

  永丰仓在府治东里许察院后

  海运仓在府城察院后

  社仓二所一在府治东北一在城隍庙西今废

  义仓

  山海仓在营西南

  石门仓在营西北

  黄土岭仓在营东北

  义院口仓

  台头仓在营西北

  界岭仓在营南

  燕河仓在营内道西

 卢龙县

  永丰仓在督学院署前

  官仓在望髙楼下

 迁安县

  预备仓在县内

  义仓在县治大门外东今废

  儒学仓在学内今废

  七家岭仓今废

  刘家营仓在营东

  建昌营仓在营东北

  五重安仓在营西北

  太平寨仓在营山上

  青山口仓在营东南

  汉儿庄仓在营西南

  三屯营仓在营西北角

  喜峰口仓在营东南

  滦阳营仓

  洪山口仓在营西南

 抚宁县

  县仓在县治西北明成化三年建今废

  预备仓在县治西厫十一间

  义仓在县治东南明万厯元年知县张彛训建今

   废

  学仓在县内久废

 昌黎县

  预备仓在治南

  南仓厫二十三间知县杨于升増建十间共三十

   三间

  北仓旧十四间杨于升増建三间共十七间

 滦州

  济留仓在州治内今废

  儒学仓在儒学西

   社仓在州治南

  乐亭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厫共三十八间

   社仓在朝天街东南明万厯癸巳年建

  玉田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知县张伟建

   际留仓在县治内知县张伟建

   赈济仓在县治内

   义仓九处明万厯三十五年知县杨如皋建每处

    各厫三间

   丰润县

    供应

陵工仓

   丰盈仓

  山海卫

   预备仓在治西北今废

  义仓在西北隅

  学仓在学门左今废

  南海仓明巡抚杨嗣昌建今废

保定府

  广盈仓并左右中四仓明成化年知府章律奏革

   二仓止存左右二仓左仓在府治西北右仓在

   府治西南改广盈仓为清苑县预备仓中仓为

   本府草场

  预备仓在右仓北

 清苑县

  广盈左仓在县治西北后废为钱局又改名公署

  广盈右仓在县治西

  预备仓久废雍正七年知县徐德泰将鼓楼迤北

   官房详明改建

 满城县

  预备仓东西厫各十二间今存八间康熙年邑令

   张焕増建仓房六间

 安肃县

  官仓在县治内东

  预备仓在县治内西

 定兴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

 新城县

  官仓在县治南

  预备仓在县治西南

 唐县

  预备仓在县治寅宾馆东卽今常平仓

  社仓十所明万厯二十九年知县杨一桂建

 博野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厫二十间

  义仓四所洪武二十四年建

 庆都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

  东仓在县东六宿社

  西仓在县西黑保社

 容城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西北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

   四间

 完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

  社仓在县治西

 蠡县

  预备仓在旧行太仆寺东

  社仓四所今废

  常平仓明崇祯十四年八月建

 雄县

  养亷仓在县治内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

  社仓在预备仓北明万厯十四年知县康功建

  养贤仓在儒学内今废

  驿仓

 祁州

  预备仓在州治东

  州仓在州治内东西相向

  舆济仓 社仓

 束鹿县

  马厂子粒仓六间在司房南

  儒学仓在本学废

  预备仓在县治南明成化年迁县治东

 安州

  州仓在州学仓在本学后

  预备仓在州治南

 髙阳县

  丰积仓在县治东南

  育贤仓在明伦堂东南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

 新安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

  社仓四所今废学仓在儒学后

河间府

  巨盈仓在府治西南

  预备仓在巨盈仓后

 河间县

  预备仓在县治大门东

 献县

  永丰仓在县治东南

 阜城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

 肃宁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

 任邱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

  养亷仓在县治东今废

  长丰仓在长丰镇今废

  鄚市仓在鄚市镇今废

 交河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今废

 宁津县

  预备仓在县东门内明嘉靖元年知县熊爵即太

   仆寺旧址改建

  社仓在县西门外原冯公祠知县尹杰改建

 景州

  广积仓在州治东北

  预备仓在广积仓南

 呉桥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南

 东光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共二十四间今俱废

  社仓八处在各乡今俱废

 故城县

  预备仓在县治北原十七间雍正元年截留漕米

   知县蔡维义于署东捐葢厫九间

天津府

  大运仓厫六三十间

  大盈仓在府治东厫九四十五间

  广备仓在府治西厫七三十五间以上今废

  公字厫六间

  聚粟厫五间

  裹糇厫五间

  日字厫五间

本朝康熙年建

 天津县

   北仓在县治北雍正二年

发帑建造厫十六座每座十五间共二百四十间

  青县

   预备仓在县东明成化二年知县刘素移建城内

    建仓厫六十余间

  静海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

  沧州

   预备仓明天顺七年知州贾公忠建于州治西门

    街南万厯中知州张与行改建州治东偏

  南皮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

   社仓在各乡

  盐山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明万厯四十年知县刘子諴

    移于府馆建厫

 庆云县

  预备仓在仪门东

  广储仓在仪门西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五

  仓厫

正定府

  丰盈仓在府治东南一里共仓厫九十间

  预备仓在府治东

 正定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

 获鹿县

  官仓在县治东仓房五十六间

  预备仓在兵备道东南仓房四十间

  学仓在儒学内

  镇寜驿仓在本驿内

  社仓十七处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赵惟勤建

 井陉县

  预备仓在县治大门内西久废康熙二十一年知

   县周文煊改建常平仓雍正三年知县锺文英

   増修共九厫

  常平仓在城内共三厫

  社仓共八处

 栾城县

  县仓在县门内明崇祯十六年知县柯士芳建

  常平仓在文庙前知县王建新厫二十一间

  预备仓在县治前路西今废

 行唐县

  预备仓在县门外东旧有东厫六间南厫三间康

   熙十一年知县何琛重修

  社仓在四乡久废知县何琛输贮于公所

 灵寿县

  预备仓在县治街南明成化七年知县冀贵重修

   十七年知县尚濓重修嘉靖五年知县李廷璋

   重修万厯四年知县张照重修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程可进重修有碑记

 平山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西

  常平仓在县治内

  存留仓在县治内东康熙九年十年重修

  儒学仓在明伦堂后

 元氏县

  预备仓在县治大门内东

 赞皇县

  预备仓在县内

 新乐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旧在城外西南明成化八年

   知县张静改建共三十三间

  常平仓在预备仓内

  社仓在旧行太仆寺前旧本西乐邑草场明嘉靖

   四十一年知县汪镒建凡十六间万厯二十六

   年知县赵璇重修増厫六间

  学仓三间在明伦堂东

 晋州

  预备仓在州治南康熈二十八年知州屈受善重

   修官厅厫共十六座今存厅三间东厫三间西

   厫六间三十七年知州陈祖法重修官厅及东

   西厫旧存南北六间作羁候仓

  存留仓在州治北

 无极县

  预备仓在县治北十八间又治东六间即察院旧

   址修建

 藁城县

  常平仓在县治内东西北房共九间

顺徳府

 邢台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西隅

  社仓十处久废

 沙河县

  预备仓在县治前知县张瑾建

  社仓在县治西知县萧泮建今废

  乡社仓三处今废

 南和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明弘治四年知县门寜建厫

   房三间知县刘璋翟济逺重修

 平乡县

  预备仓在土地祠东南

  社仓在各村

 广宗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厫房五聨共四十间

  社仓三处共四十六间

  常平仓在预备仓西共六间

 巨鹿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仓厫五聨共三十五间

  社仓在城并各乡

 唐山县

  预备仓在城隍庙西明万厯二十八年知县郑宗

   周建厫房五十间四壁并地皆石戊子泜水漂

   没无存今止重修数间

  社仓在县治南

 内邱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计七十余间知县杜世爵建

  社仓在县治南

 任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共三十五间

  官仓在县治内今废

  学仓在儒学内今废

  社仓在各乡

广平府

  永丰仓在府治东北

  新仓在府治东北今废给事中张润身有记

 永年县

  预备仓在县东北与府永丰仓对知县朱世纬重

   修

 曲周县

  预备仓在县西门内余在安儿寨河南疃侯村香

   城固四堡

  贮命仓在旧太仆寺东知县乔明旃建今废碑存

  耕余仓在县治前知县王象恒建今废

 肥乡县

  预备仓在文殊寺西

  义仓在预备仓东旧志云一在毛演堡一在辛安

   镇知县李公栻建今废

 鸡泽县

  预备仓在县治后厫四座正厫十一间南厫五间

   东厫十五间西厫六间

  义仓二处一在浮图店县西十八里一在小寨堡

   县南十八里

 广平县

  预备仓在县西南隅

  义仓在儒学西

 邯郸县

  预备仓在县署东北

  荒仓在城隍庙今废

  义仓在沙河镇知县赵时古建康熙十一年知县

   张慎发重修

 成安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北厫房十三间东西厫房各

   九间明正统五年知县刘亨建嘉靖元年知县

   桂蕚重修九年县丞陈盖増葺东西厫房各六

   间万厯十年知县柏正又増葺南厫东西各五

   间三十二年知县刘永脉重修将南厫西五间

   移北与东厫相并仍为义仓社仓天齐庙等处

   共三十一所

 威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厫房二十二间

 清河县

  预备仓在仪门内东

 磁州

  预备仓在州治东北厫房八十五间明嘉靖四十

   三年知州栗永爵建三十余间今废

  永盈仓在州治北观音堂铺明正徳十二年知州

   张珂建厫房五十余间今废

  义仓在彭城镇今废

  社仓在髙臾镇今废

  常平仓即旧巡道署后改东察院今改常平仓旧

   有厫房三座十六间康熙三十二年知州康善

   述修葺三十三年于本仓基内増建厫房四座

   共二十间

大名府

 元城县

  预备仓

  义仓

 大名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仓厫共五十五间

  义仓五处

 南乐县

  预备仓在城西北隅

  义仓八处后废康熙十一年知县方元启捐建四

   处

 魏县

  预备仓在城东门内明正统五年知县俞玉建

  社仓在各村堡后社归并县仓各社仓俱废

  清丰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

   义仓三所

  东明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厫二十间

   社仓九处一在城预备仓东余在各堡集镇

   常平仓二处

   军需仓

  开州

   预备仓在州治东夹道外共五十间明天启中废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州孙棨重建常平仓东西厫各十

    间今存正厫五间知州张镠修葺东厫十一间

    西厫八间雍正八年奉

勅建厫二十二间

   存留仓在州治仪门西明嘉靖中改为马廐

   堡仓七处明万厯十九年知州张三聘増设四仓

   天启四年归并预备仓而诸堡仓皆废

 长垣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厫一百九间

  官仓在南门内厫九十五间

  常平仓二所一在预备仓东一在丁栾集

  堡仓四处

宣化府

  宣政仓在钟楼东明永乐二年建今为县仓

  深井堡仓在府城南

 宣化县

  宣徳仓在城东北隅明洪武二十六年建今废

  宣化仓在城西北隅明宣徳二年建今废

  备荒仓在各卫所俱明弘治十年建

  鸡鸣驿仓在县东南

 赤城县

  广备仓十间明宣徳五年建

  独石城广积仓三间在县东北明正统元年建

  独石口新仓康熙二十年建

  马营堡广盈仓在县西北八间明宣徳五年建

  云川堡仓在县北

  镇寜堡仓六间在县西北明弘治十年建

  镇安堡仓二间在县东北明成化八年建

  龙门所仓八间在县东明宣徳七年建

  滴水崖仓八间在县东明弘治八年建

 万全县

  膳房堡军储仓在县北

  张家口堡军储仓在县东

  新河口堡军储仓在县西北

  洗马林堡军储仓在县西北

 龙门县

  广盈仓在县西北隅明宣徳五年建

  备荒仓明成化间建今圮

  金家荘堡仓明成化年间建今圮

  龙门闗堡仓明宣徳年间建今圮

  三岔口堡仓今圮

  鵰鹗堡仓宣徳五年建

  备荒仓明成化十年建今圮

  长安岭仓在城西北隅景泰三年建

  赵川堡保安仓明宣徳三年建今圮

  大白阳堡仓明宣徳五年建今圮

  小白阳堡仓明宣徳五年建今圮

  葛峪堡仓明成化元年建

  常峪口堡仓明宣徳年间建今圮

  青边口堡仓明宣徳年间建今圮

  羊房堡仓明成化元年建今圮

 懐柔县

  广阜仓在城内东南隅明永乐年建

  预备仓即备荒仓懐延二卫治各一仓明弘治初

   建

  思济仓在城西北隅今寺右三园地明嘉靖甲辰

   郎中褚寳建今废

  常平仓在南闗东北明万厯四十三年兵备胡思

   伸建有碑记今废

  新兴仓在保安城内东北隅明景泰五年建

  土木堡仓在县西

  榆林仓在县东南

 蔚州

  预备仓在州治仪门外明正徳十五年建

本朝顺治十九年知州李英另设义仓厫四座

  本卫仓在城内鼓楼西厫二十二座

 蔚县

  桃花堡军储仓在县东北明嘉靖四十四年建

 西寜县

  洪州仓厫十二座

本朝康熙年通判边安重修四十二年知县何芬捐修

   永丰厫五间四十五年増修西正厫三间

  常平仓在城东北隅三间

 懐安县

  广备仓在城西北明永乐年建

  西阳河堡军储仓在县西北

  柴沟堡军储仓在县北

 延庆州

  西社仓三间

  预备仓原厫十二座共四十一间久圮后重修天

   字地字二座共厫六间

  军储仓原厫十五座久圮知州宋 捐修天字盈

   字新字三厫十八间

  永寜仓在州东永寜城

  四海冶仓在州东

  周四沟堡仓

  岔道仓在州南

 保安州

  永丰仓在州东北隅明景泰五年建久圮

本朝康熙三十年知州吴永申建厫六间四十二年知

   州杨汝楫建十三间四十六年知州蒋兆龙建

   六间四十九年知州梁永祚建二十间

  预备仓在州治东明永乐十三年建万厯十一年

   知州刘必绍重修今改建仓二十六间

  公字仓

  裹糇仓

易州

  户部南仓在分司两旁

  新城仓在紫荆闗新城西先在旧城明景泰元年

   建嘉靖二十四年改建

  预备仓在州署东北明正统四年判官陈真建成

   化十四年李宪修二十年罗纪戴敏増建万厯

   十七年陈濓修

 涞水县

  广储仓在县治北

  预备仓四所

 广昌县

  预备仓今改为常平仓在县治北

  本所仓在城内西北

  乡社仓八所

冀州

  预备仓在州治西

  官仓在州治东

 南宫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明隆庆三年知县胡嘉谟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知县胡应铨重修

 新河县

  预备仓在县治内西共十间

  常平仓在县治内西共五间

  官仓在县治内东

  俸粮仓在县治内南

 枣强县

  预备仓四处今废

 武邑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

  存留仓在县治西北

 衡水县

  预备仓在县治右厫房八间

赵州

  预备仓在州治东南一里旧有二一在西门内名

   曰西仓明弘治十一年知州张清因西仓地湿

   改建于东名东仓今圮

 柏乡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明嘉靖十一年知县王前建

  预备南仓在文庙前

  新建仓在县治东明嘉靖三十七年马写创建

 隆平县

  预备仓基在县治前明正徳间知县刘相移于县

   西中厅三间厫四聨崇祯五年知县阎燫剏修

   北厫五间东厫五间西厫五间

 髙邑县

  预备仓在县署北

  社仓四所

  义仓一所共五间在县治西知县刘瑜建

 临城县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

  县仓在县治内

 寜晋县

  预备仓在县治西

深州

  预备仓在州治内迤东

 武强县

  预备仓在县治南

 饶阳县

  预备仓有三一在县治南二在县治北

  义仓五处明万厯二十二年知县王之纪建

 安平县

  官仓在县治西北厫二间东西厫各三间今圮

  预备仓在县治东南东厫三间西厫三间

  学仓在明伦堂东北隅久废

  社仓三处今废

定州

  预备仓在州治南厫共八十二间

  永丰仓在州治迤西

 曲阳县

  预备仓在县署西偏社仓在四乡

  深泽县

   官仓在县治内东明洪武中知县姚思诚建隆庆

    中知县米之范重修

   预备仓四所

    按仓庾建革不一有经制未设者有圮废未修

    者故或一县数仓或有县无仓雍正三年

勅令天下县各建仓以防红腐以广积储于是府州县卫

    悉建仓厫尚未讫工未得胪列又

命举行义仓社仓之法劝民积贮以厚民生县城之外乡

    各有仓名目既多不能备载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六

  盐政

 盐者民生所頼而自汉以后尤闗国计沧瀛幽青四

 州设官置灶至后魏始见于史自宋以前盐法与诸

 道同宋太祖以山后十六州入于辽推恩河朔特许

 通商至明法始详备直?盐运使旧治河间府[长芦]

 故县洪武初称北平河间盐运使后乃改称[长芦]今

 徙治天津而[长芦]之名不改盖[长芦]在旧沧州西北

 四十里据二十四盐场之中讥察指挥呼吸可徧故

 古名不可易也明初额设六万三千一百五十三引

 引三百觔弘治间改小引増为一十八万八百七引

 引一百八十觔凡常股存积折色诸欵皆在焉其后

 仅存空名而余盐割没倍増其数至于戚畹中贵咸

 得胁监临制有司以要中盐而[长芦]盐政之弊极矣

 我

世祖章皇帝建极之元年

特勅[长芦]盐运使商灶两敝毋蹈前明陋习贪黩阘冗纵官

   属吏胥侵渔扰害

圣祖仁皇帝二十六年

特诏凡军兴暂加一切盐课次第豁免并免灶地钱粮我

 皇上御极首苏商困[长芦]之法引増盐觔不増引目从前

   官吏巧立名目滥増税课澄汰无遗豪商营私剥众

   利己之弊一时并絶商益阜引益流而民之食徳愈

   溥矣用稽厯年[长芦]盐法备着于篇庶

  朝廷徳意得有所考云

    沿革

   北魏

   [长芦]盐法自魏以前无考魏初尝弛禁其后盐官罢

   立不常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傍海煮盐置盐

   官辖沧州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灶一百五十二

   幽州灶一百八十青州灶四百三十六又于邯郸置

 灶四计岁终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八斛四升军

 国所资得以周赡

 唐

 初以使命官置副使开元中以拾遗刘彤言诏将作

 大匠姜师度与诸道按察使简天下盐课令幽州大

 同横野军诸盐屯皆?于度支每屯有丁有兵歳得

 盐二千八百斛下者一千五百斛

 肃宗干元元年盐铁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

 灶近利之地为盐院逰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廉

 察盗鬻者论以法

 天寳初河北一路盐利俱为藩镇所据至穆宗时田

 弘正举魏博归朝廷乃命河北罢盐榷嗣户部侍郎

 张平叔以榷盐法弊请官自卖盐可以富国诏公卿

 议中书韦处厚兵部侍郎韩愈条议以为不可乃止

 后唐

 荘宗同光三年勅魏府每年所征随丝盐钱逐年俵

 卖荘宗又命赵徳钧镇[芦台]军因[芦台]卤地置盐场

 又舟行运盐东去京国一百八十里相其地髙阜平

 阔因置榷盐院谓之新仓以贮其盐流衍于民间因

 其盐曰榷盐复开渠运漕盐货贸于瀛莫间上下资

 其利遂致饶衍赡于一方

 后周

 世宗令榷河北盐犯輙处死其后北伐父老遮道泣

 诉愿以均之两税钱而弛其禁盖行之河北免盐之

 榷而征其税所谓两税盐钱也及其甚也盐不给而

 征钱如故税已纳而禁榷再行民不堪焉

 宋

 太祖建隆四年令河朔邢洺磁镇冀赵等六州许通

 盐商止令收税

 开寳三年悉罢榷官收其筭止过税钱一文住卖二

 文盖缘河北土皆斥卤民间税地五榖不丰惟刮盐

 煎之以纳二税至今六州之境咸颂宋祖之泽不衰

 仁宗时言者请禁榷以收遗利谏官余靖谏寝之其

 后王拱辰为三司使复议榷张方平言曰河北有两

 税盐钱今复榷之是再榷也仁宗悟立以手诏罢之

 熙寜八年章惇为三司使以河北无榷禁乃祖宗一

 时误恩请遣使与两路转运司度利害行之苏轼上

 书宰相文彦博言其害遂止之绍圣中惇为相仍行

 禁榷元丰三年京东转运使李察请置河北买盐场

 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尽灶户所煮

 盐官自榷卖禁私为市

 辽金

 自后晋髙祖石敬塘以辽主有援立之恩举燕蓟十

 六州归之辽遂改为燕京因置新仓镇广榷盐以补

 用度金灭辽以地属京圻生齿既繁炊锅益众尝设

 提举司于寳坻秩视五品以重其选所辖诸场越支

 课居其半特除勾管一员以莅之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参知政事梁肃言寳坻旁县

 多缺食可减盐价増粟价而以粟易盐命宰臣议皆

 谓盐非可多食之物若减价易粟恐多而不售以致

 亏课不可

 元

 元初未立盐政任土之贡一付京官时土豪张进辈

 被府檄鸠遗民数十户集越支场之宋家营复事煎

 造聚落未成京使旁午令大偿巨价债缗鞭笞急廹

 田野为之骚然未几以盐司隶征收课税所众稍息

 肩自鬻课之令行提领诸路者皆自诡増镕山爨海

 搜罗殆尽其征输入官者须厚贿乃获归且以所费

 取偿于其属大抵用直十钱之物估以当数十钱之

 属而工本又稽时不给给则克减自是灶民皆困

 至元二年诏以大中大夫礼部侍郎倪徳政为中都

 路转运使提领税司事答木丁同知使事寳坻盐使

 崔岩臣副之徳政敦厚亷平凡场户入盐即给仍纯

 支寳钞不折诸物其尤贫窭者预贷工资以赒之

 明

 洪武初年[长芦]歳办大引盐每引四百觔共计六万

 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觔零已而改办小引盐每

 引二百觔共计一十八万零八百零七引一百八十

 八觔零永乐间定都北京以[长芦]宻迩应进贡白盐

 每年于正课内进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六十九觔二

 两二千六百七十三引零

 分商之纲领者五曰浙直之纲曰宣大之纲曰泽潞

 之纲曰平阳之纲曰蒲州之纲分商之名目者四曰

 在边报中之商曰在场买盐之商曰在司守支之商

 曰行盐地方卖盐之商

 中盐之边镇三曰宣府镇每年中七万五千五百二

 十五引八十六觔曰大同镇每年中三万七千三百

 七十六引五十觔曰蓟州镇每年中六万七千九百

 六引一百五十觔以上共大引九万四百四引四十

 觔十四两每一大引折二小引共折一十八万八百

 八引八十九觔十二两八钱

 派场规则为三上则十场南海丰深州海润北严

 镇丰财[芦台]越支富国惠民归化是也中则七场

 南利民利国富民阜民北兴国厚财石碑是也下则

 三场南阜财海盈北济民是也

 永乐十三年始差御史给事中各一员押支天下盐

 课寻以渤海盐薮私犯挠法特差御史一员巡视河

 间私盐

 宣徳四年命御史于谦率锦衣卫官捕[长芦]一带马

 船夹带私盐者于谦不避权贵悉置之法河道为之

 一清正统元年命刑部侍郎何文渊户部侍郎王佐

 副都御史朱与言总督两淮[长芦]两浙盐课

 正统三年差侍郎差御史一年两巡[长芦]私盐后定

 议岁差御史巡视[长芦]盐法而河渠由济寜迤北抵

 张家湾[长芦]御史兼理之

 诏灶户逃移者盐课勘实停征

 正统五年诏逺年客商中盐未支者每引给资本钞

 二十锭议准[长芦]盐课量场分逺近着为则四等召

 商中卖髙下互为搭配其逺年不敷者又立法俾于

 纳剰余盐自相粜籴

 定常股存积分数以天下盐八分为常股听商支二

 分为存积备客兵不时之需凡引常股价轻存积价

 重常股须挨次行支存积则不分次第引到即支长

 芦分派常股盐一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五引一百

 八十觔三两三钱存积盐五万四千二百四十二引

 一百五觔一十二两八钱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盐连包索二

 百五十觔所带余盐亦准二百十觔令输价银三钱

 八分是年裁革运司副使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所带余盐即

 令输价此[长芦]纳课之始也

 正统十一年命[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正统十四年秋罢两淮[长芦]巡盐御史命抚按官兼

 理成化十四年诏正统十四年前客商中盐未支者

 按引给资钞[长芦]盐每引给二十锭其景泰元年以

 后及今告代支者放商行盐亦照此例

 成化十六年诏永乐宣徳正统间客商所中盐未支

 者各造册送部于原籍有司给资本钞每引三十锭

 景泰元年以来未支引盐愿闗资本者听

 弘治五年令两淮两浙[长芦]等盐运司盐引俱于运

 司招商开中纳银彚解户部以备边储从户部尚书

 叶淇请也

 弘治十七年都御史王允中上言先该漕运衙门题

 明回空运军每名夹带私盐五十觔以上者照例盘

 诘其瓶礶装买不足五十觔者放行固属怜念运军

 然此端一开其弊无穷今后食盐旋买旋用不许指

 以瓶礶装买因而兴贩有壊盐法

 正徳二年御史张智题准盐法在清本源私盐之弊

 私煎为之始今后灶丁聚团煎者不得离场私煮仍

 将该地方立保伍连坐之法责令彼此觉察通同者

 事发俱问罪枷三月

 正徳五年有中官织造南京奏给[长芦]盐八千引鬻

 于两淮户部尚书周经言盐筴本以济边且各有分

 地若许之越境则私贩必多官盐反滞乃命止[长芦]

 盐弗给

 正徳十六年南京浙江织造太监王瓒崔果奏讨长

 芦运司盐引一万二千道至南京变卖办织造物料

 户部司官李梦阳王宗文等言于尚书韩文祇与六

 千引上问内阁曰户部何以不全与刘健曰内官装

 载官盐中间夹带数多沿途害人且壅滞商课从之

 嘉靖八年御史傅烱奏近来[长芦]山东商盐有经年

 在场而支放不絶者以大包所致耳查得律内每盐

 一引带耗二百五觔近来寛恤商人每引连包索以

 二百五十觔为正数此外余盐逐觔纳价仍问以夹

 带罪名其法未为不宻但商人贪利筑盐一包或至

 五百觔者竟有至六七百觔者奸灶惟知多卖商人

 惟知夹带遂使积年引目经久不完自后支盐出场

 如有过四百觔者除问罪外将夹带余盐尽数入官

 嘉靖十二年御史邓直卿奏为各场灶滩所以刮土

 淋卤草场所以刈草煎盐皆系官地不得开垦变卖

 近年界限不明以致豪强越界侵耕煎办无地课额

 多累查照弘治元年题准事例委差运司会同府佐

 正官清查还官筑立界堤分拨灶民管业如有侵占

 典卖照依侵占盗卖官田例坐罪

 嘉靖十四年给事中管懐理题请每引止准盐四百

 三十觔内二百零五觔为正盐包索其余盐二百二

 十五觔南所纳银三钱北所纳银三钱三分后十七

 年御史陈让题准仍加包索二十觔共四百五十觔

 嘉靖二十九年御史赵镗疏[长芦]山东二运司各场

 灶户一切差役费用已繁灶丁虽属于运司名籍实

 在于州县有司恒重民而贱灶畧无存恤以致妄加

 科派潜逃遗办应请申谕有司事在州县即与从公

 分理事在运司即与解人勘报如遇编审之年查实

 优免亦不许灶丁两相影射躱避身役

 嘉靖三十年御史陈善治题准每引除四百五十觔

 外再加余盐一百五十觔包索一十五觔通共六百

 一十五觔

 嘉靖三十七年给事中赵锵题准正盐一引二百五

 十觔外加六十觔酬其赴边劳苦连包索二十觔共

 三百三十觔许带余盐二百六十五觔为一包共五

 百九十五觔

 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李文续题准増包索十觔南所

 纳银三钱九分七厘五毫北所纳银四钱三分七厘

 二毫五丝此外多带二十觔以上纳银一钱再多则

 问罪有差

 嘉靖以前自罢巡盐后间遣大臣清理盐法给事中

 郭鋆极论不便遂罢遣迨严嵩専政复遣乡人副都

 御史鄢茂卿名为清理实总利权天下于是骚然矣

 嘉靖四十五年李文续上言[长芦]行盐地方畿内八

 府河南二府今盐之行者惟顺天保定大名卫辉彰

 徳五府而其它州县皆壅滞不通盖由永平离场甚

 近多属私贩往来正定顺徳广平等处地多鹻卤以

 致各村居民刮土煎烧私锅不下四百余面纳官之

 银约三百余两巨鹿一县私锅计一百余面税银约

 百有余两他若冀州安平饶阳衡水隆平广宗曲周

 等处俱习以为常乞委亷干官员逐一清查如果鹻

 味厚锅面多比照南北二所事例附入五场编课仍

 查利国利民等场中有疲惫不堪者移此附彼并属

 该司一体配搭支掣其地土原额粮米既征盐税相

 应豁除若鹻味薄而锅面少则务严行禁之

 隆庆元年御史刘条上言[长芦]引目壅滞皆由私贩

 过多以进鲜为名者自东安永清一带而来啖马为

 名者由青县寳坻一带而来皆权贵为之也沿河粮

 船北行则夹带抵通南归则贩卖抵临清皆势要窝

 顿贩之也合行查治

 隆庆三年奏准盐场二十四并为二十南司九场北

 司十一场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上言[长芦]歳贡白盐其煎办

 劳费视黒盐不啻数倍乃歳征钞贯不知于义何居

 乞自五年为始将该司课折三百余两悉与豁免报

 可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题准疏通官盐当复计里拨

 引之制酌量人户多寡分为春秋二闗照依官制州

 县次序凡纳过余盐商人召集掣籖挨名均拨周而

 复始不许随其告指及搀越増减以启规避在商人

 领水程照依拨去地方尽数赍运当官验发不许他

 处盗卖及盐引相离以滋影射之弊仍责令巡盐官

 因时春秋酌地逺近为估价多寡使彼此各得其平

 每季将缴过引目填簿并发过水程验单责差吏兵

 赍比如有纵容奸贩阻挠官盐及行引不如数缴引

 不依期者比照钱粮事例就事紏劾以为玩肆之戒

 隆庆五年户部覆巡盐御史卢明章条陈盐法六事

 一清理实籍无令灶产民产互相影射一禁戢私贩

 以通官课一饬治分司申明春秋两廵之法一严督

 巡盐地方验单缴销不得阻滞一蠲免[长芦]利国等

 二十四场白盐脚价一御马监歳用啖马凉盐止许

 现买商盐不得交通私贩挠壊盐法报可

 万厯十七年开封府二十三州县改食[长芦]盐共派

 [长芦]大引三万九千四十二引増课三万二百三十

 九两六钱零

 万厯二十年御史黄卷题请正盐之法掣出盐觔多

 者纳银一钱部増六分凡过六百觔上下者引盐则

 全没铳毁

 万厯二十一年御史彭好古条议没盐卖价亏本仍

 请复旧四十觔纳银一钱又议昌平等七处盐税令

 运司收解俱从之

 御史姚思仁因解额亏欠奏准増割没盐觔又请于

 直沽河口设置船索拦江委官验放诏从之

 万厯二十八年太监张华欲筦盐柄创为挨单之议

 两台会疏力斥其奸事遂寝而挨单之税征榷如故

 后亦裁

 万厯三十二年部议芦盐开在蓟永每引价各加三

 钱大同价止二钱宣府一半运商纳价三钱一半土

 商纳价二钱一引二价似启争端请将未经加价之

 盐照运商事例各加一钱其大同偏轻亦加一钱总

 期归于画一

 万厯三十四年部议于见行岁额内每引带盐十觔

 征银四分以充寜夏兵饷共征银九千五百九十四

 两未几商人称带盐赔累每引带盐十觔止征银二

 分自是每引共盐六百五十觔遂循之不变

 万厯三十六年御史李应魁题[长芦]南北两所水陆

 异运每引十万北所七分南所三分运司分派相沿

 已久苐北所水运甚便又日晒产肥于商较利故虽

 七分引尚不足而盐有余南所陆运最难又锅煎产

 瘠不利于商故虽三分引犹有余而盐不足以致南

 所积引亏课病商为甚故南北分隶旧虽定制地势

 逺近商民之便不便因之如严镇一场地广人众滩

 锅独多虽隶北所而去北反有二百四十里之遥且

 运从陆道脚价倍于盐价本场商引多就近买于南

 场运所听掣遂至本场煎晒盐觔苦于无售积囤私

 室转售贩夫势所必至场民逃亡额课日亏私贩日

 炽有自来矣查得本场赴南所止九十里脚价减半

 运载为便而南所又止有海润富民海丰三场出盐

 往往盐少引多所以停搁应将本场改隶南分司庶

 商民两便报可

 万厯三十八年巡抚吴亮奏准宣府引价仍旧二钱

 万厯四十年盐臣马孟贞题准并改蓟永引价亦仍

 照旧二钱

 天启六年大工告匮増[长芦]每引银四分共一万二

 千一百九十四两

本朝

 顺治元年七月天津总督骆养性请疏通盐课部覆

 盐包觔数太重则秤掣为艰钱粮欵目繁多则朦混

 易起今将明朝包索余盐割没辽饷各项名目尽行

 削去每引止定二百二十五觔臣部铸造引板印刷

 引目运司责令各商赴部完纳如按旧例原包觔两

 折算每引该纳银二钱六分五厘七毫五丝今各项

 赋税已免三分之一商民一例亦应免其六分五厘

 随给盐引赴场支盐运卖运司照数秤掣不必别委

 以启钻营至于截角铳毁销缴一如旧制再查[长芦]

 盐额除一切新征停免外原额共计二十三万九千

 八百五十引今盐觔既减当一引分作三引每年应

 以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引为额其秤掣旧例原

 系春秋二次目今商人星散尚俟招徕暂准随到随

 掣一月一行俟商贾云集频掣则盐积难行自应按

 季秤掣

 顺治元年十二月题准顺天府属包课州县今已改

 课各商既已均认但各州县行引事属创始前[长芦]

 运司派蓟州量行二千引寳坻三千六百引香河平

 谷各一千六百六十引遵化丰润三河各二千四百

 引玉田二千引除蓟州等七州县应照该司派数督

 商纳课注名入纲领引行盐至于寳坻一县应行引

 目每岁认包税银二千三百两应令该商比照自变量

 纳银给引不许仍前包纳以累小民其宻云县新増

 四千一百引俱应照数考成将引内各商姓名造入

 纲册责令照依派定地方数目按引行盐

 顺治二年题准停止边商纳粟令运司招商纳银依

 额解部

 顺治五年准御史金志逺题[长芦]运盐南所由陆北

 所由水其来已久近因土氛未靖道路多梗车牛缺

 乏改南所亦由水运议定每船一只运司给票一张

 填商名盐数并船户姓名行至天津赴北司照票查

 验放闗行至青县鲍家嘴公河口本司必委员验实

 放行每五日将放过盐数挨顺造册查对行至[长芦]

 照票进坨秤掣完日给发引程发卖

 顺治七年部查永平府属州县原系包课今定为领

 引行盐该运司确查户口数目以定引额每丁派盐

 一十五觔卢龙等五州县岁该行六千四百七十二

 引乐亭犹在其外四五六年以来逋欠实多商人求

 减每丁定以十觔为率按数上引纳课

 顺治十年准礼科给事中陈协题各处行盐地方令

 商人立店自卖责成运司及州县印官严禁私贩疏

 通官引不得散派户口累民

 顺治十三年御史牟云龙清查包索照例按引増价

 二分五厘应増课银一万九千八十五两零七分五

 厘自十三年为始添入课额征解另铸铜板遵行又

 查出北场石碑灶地虗额包课[芦台]场欺隐越支场

 影占共灶地一千七百四十五顷九十五畆六分九

 厘五毫南场利民严镇海丰三场原额未行粮地一

 千五百八十七顷四十二畆一分二厘二毫究拟其

 罪外造册征解

 顺治十七年准河南道御史髙而明题革去永平蓟

 遵等州县京土各商更换纲商自十八年为始照依

 原额并新増引目认地行盐

 顺治十八年准御史张冲翼题引目发司以后欠课

 愈难追比除本年春季引目领过外自夏季仍催各

 商赴部纳课按银给引

 康熙三年部覆御史贾弘祚仍将芦引自康熈四年

 为始先发运司转给各商以便与淮浙山东河东等

 处画一遵行

 康熙六年准盐臣孙锡龄题口北道属深井堡东城

 堡西城堡三处原系煎锅地方近已革锅改食芦盐

 定额一千二百引自应责商照数纳领办运至于保

 安卫向销[长芦]纲引三百道今既锅禁税豁除原行

 三百道改销外当另立宣引四处计増宣引一千五

 百道其引价似应与包课改引之蓟永正河一例每

 引例纳课银三钱一分三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

 纎统计该纳课银四百七十两四钱六分八厘七丝

 康熈七年准御史孟戈尔代题[长芦]巡盐御史衙门

 向在京城闗里到任后巡厯山东河南等处回京有

 事则进衙门料理而仍居于私家其间恐生弊端天

 津系行盐之所且有衙门御史自应驻札天津料理

 盐务至于在京盐院衙门交与工部

 康熈八年准孟戈尔代题盐犯赎罪银两専归御史

 题报不必督抚衙门彚题领解盐课银两亦免督抚

 衙门挂号

 康熙九年准李棠罗璧等题州县额设私盐银两原

 因行盐地方恐有私贩巡役贿放每年科以额获私

 盐若干为前御史赎支造册奏销心红纸张各役工

 食商人奨赏并赈济贫生孤民修理船只衙署抵解

 更名食盐变价等用虽有悬设之额未敷所支之数

 嗣后止许见获私盐银两报解州县如有定额私征

 者该御史指名题参从重议处

 康熈十四年十一月户部题准量増盐课以济军需

 各省盐课每引増银五分事平之日停止仍照旧额

 征收[长芦]盐课应加増三万八千六百六十四两六

 钱零嗣于康熈二十五年河东盐臣李时谦题称各

 省额引加课银两原题定事平停止今大兵全撤长

 芦每引应除加课五分共减去课额银四万四千八

 百七十五两二钱五分零

 康熈十六年八月户科给事中余国柱条奏清查割

 没部议额引七十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引每引加

  盐二十五觔加征银七分共増银四万九千五百九

  十二两零又先报割没银四千三百三十八两有竒

  实共増银五万四千一百三十两四钱四分

  本年十一月御史刘国安会同户部郎中石柱等题

  纲引地方及包课地方计丁加引八万六千九百六

  十二道每年加増课银四万三千六百四十七两二

  钱七分八厘六毫二丝三忽一微内増设天津卫引

  四千道课银一千八百九十四两五钱八分一厘五

  毫二丝

  康熙十七年六月准户科给事中余国柱条奏连闰

  扣筭按课议増闰月[长芦]盐差任内加六万四千四

  百四十一引请自今年起每岁加増闰月课银 康

  熈十九年纲引并蓟永采宣仪封连新増引目共加

  闰月引七万一千六百八十八引 康熙二十年遵

  奉

恩诏闰月引目停止

 康熙十八年准盐臣刘安国题沧州一带南十场距

 北十场道里辽逺不特青州分司势难兼顾即各商

 灶户亦往来未便且东连海濵西临漕河私贩出没

 商盐装运必须専员查验以杜夹带应复设沧州分

 司就近董理以専责成

 康熈二十四年四月准河南巡抚王日藻会同河东

 巡盐御史李时谦题河南懐庆府河内济源修武武

 陟孟县温县六属原食河东之盐路途遥逺兼池多

 积水无盐可买官民交困应改食芦盐令[长芦]巡盐

 御史招募良商报部行盐办课原河东懐庆六属额

 引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一引每引纳课银四钱六分

 八厘六丝一忽五微共课银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五

 两七钱五分八厘九毫三丝六忽五微

 康熈二十六年九月准河南廵抚章钦文题陈州项

 城县并舞阳县等处旧食解盐均于明朝改食淮盐

 各属距淮窵逺费多价贵额引难销请照懐庆例改

 食芦盐将六属额引九千一百道改増[长芦]又准长

 芦巡盐御史布尔海题陈州等州县改食芦盐原为

 便民但淮例每引纳银一两四分零芦例每引纳银

 四钱六分零按课计引共该额引二万四百一十九

 道

 康熈二十九年准直隶巡抚于成龙会同巡盐御史

 江蘩题东西城深井三处听民仍设锅煎盐包纳引

 课

 康熙三十年准直隶巡抚郭世隆会同巡盐御史顾

 镡题懐来等六处改食彛盐包纳引课

 康熈三十二年准直隶巡抚郭世隆题延懐保等九

 处包课地方改设州县归并包课银两永寕卫归并

 延庆州该包课银九百七十九两四钱八分二厘深

 井堡改宣化县该包课银四十二两三钱六分四厘

 五毫三丝八忽懐来卫改懐来县保安卫矾山堡亦

 归并懐来县该包课银五百八十四两一钱八分五

 厘二毫一丝四忽西城堡改西寜县东城堡亦归并

 西寜县该包课银四百六十六两九厘九毫一丝八

 忽保安州照旧该包课银五百二十二两三钱九分

 四毫共该包课银二千五百九十四两四钱三分二

 厘七丝

 康熈四十年准盐臣刘灏题大宛两县额引十万五

 千九百余道旧例一引一盐因康熙十六年积盐至

 二十余万不能销疏盐臣吕朝润题准纳三引之课

 行两引之盐销完照旧运行康熙二十九年又因外

 府州县引积盐壅盐臣江蘩题准照两淮河东例随

 时代销于大宛两县乡会之年将外州县众商积盐

 告运疏销康熈三十三年代销一次三十九年又行

 一次因各处现积之盐即系大宛商人所办疏销不

 去故于乡会之年详明代销若通州并非代销之处

 应停止

 雍正元年八月准盐臣莽鹄立题云南盐政向有官

 本收盐之例臣查天津北场盐运由水路船行便易

 沧州南场盐运从陆路脚价费多是以众商舍南就

 北羣趋便宜计南场一岁得盐十万余包引商数家

 仅销盐一万有竒其余露堆海滩灶户任意私卖棍

 徒兴贩遂致引壅课绌今欲抜本清源请援官本收

 盐之例于南场本年额课内留银五万两遴委能员

 専司收买场盐不许在滩露堆尽运官坨筑包堆[土马]

 苫盖收管陆续发商告运再南运商人中本少者量

 为接济及时销卖官本随课兼征官收官解周而复

 始

 雍正二年八月盐臣莽鹄立奏称康熈六十一年之

 引原系逓年所积今众商先尽运完积引二十万道

 又领运雍正元年额引八十万有零止剰十余万道

 元年之课竭力措办已经全完元年之引虽有未完

 然较之去岁已为多运十余万道若不为展限遽加

 题参恐该州县畏惧考成勒令缴引办课商人仍有

  包赔之累请再展限二年将未完之引每年带运一

  半于雍正三四两年内全完积引部议不准奉

旨允行

   [长芦]御史所辖四至

  盐院所治之地以[长芦]名其实非止[长芦]也直隶山

  东二省与河南之五府四州一县江南之二州四县

  皆归统辖其以[长芦]名者[长芦]本汉参扈县地废于

  隋大业间唐以属沧州宋省入清池县明永乐破沧

  州徙其民于[长芦]置都转运盐使司遣御史岁一廵

  视之

 国初亦仍其旧后准盐臣孟戈尔代题移官署驻天津

  其衔则仍冒之以[长芦]而兼辖山东又以河南开彰

  懐卫四府舞阳一县虽近河东而盐从陆运民食维

  艰遂亦附食[长芦]盐河南归徳一府江南徐宿二州

  并丰沛萧砀四县食山东盐因亦隶于[长芦]天津者

  古北海国也东循大海迤北直抵山海闗西倚长城

 运山西界踰黄河距两淮之西北境绵亘数千里

  运使所辖四至

 明洪武二年初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后省其

 文曰[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其所司南北十六场凡芦

 盐所行之处共一百七十五州县营卫皆统辖之

  北分司所辖四至

 青州分司所辖者兴国富国丰财济民[芦台]越支石

 碑归化明隆庆三年以三岔沽场并入丰财场康熈

 十八年又以厚财场并入兴国场惠民场并入归化

 场东距山海闗迤南沿海直抵沧州境转西及北过

 静海武清寳坻环绕

神京绵亘八百余里

  南分司所辖四至

 沧州分司所辖者利民阜民利国海丰富民深州海

 盈阜财严镇明隆庆三年以润国场并入阜民场益

 民场并入阜财场海阜场并入海丰场康熙十八年

 又以海润场并入阜财场海盈场并入海丰场东沿

 沧海西抵深州南入山东乐陵海丰北接天津静海

 周围六百余里

  疆域 十六场 界址 

 兴国场

  场初在静海盐水沽今移髙家荘距运司分司七

  十里西南接富国场界南入沧州境接严镇场界

  东北増并阜财场地临海河上流接丰财场界延

  广几五百里户籍在山东济南府乐陵县及直?

  顺天府寳坻武清河间府天津静海沧州青县盐

  山南皮等处初本场及厚财场各有坨一今废本

  场堡三每堡三镬厚财场堡三每堡一镬今堡共

  六镬共十二滩荡如旧

 富国场

  场初在静海县盐水沽今移住天津东至上古林

  接兴国场界西南过大头港至子牙镇入静海县

  界北濵漕运入海道延亘一百六十里户籍在山

  东济南府乐陵县及直隶顺天府武清寳坻河间

  府沧州南皮庆云静海寜津青县天津等处旧有

  坨一今废镬共十六滩荡已久迷失无迹可考

 丰财场

  场在沧州葛沽距运司分司七十里东北沿海南

  连沧州境接严镇场迤西连兴国富国转北直抵

  军梁城入寳坻县境接[芦台]场延广四百余里户

  籍在静海青县沧州盐山天津武清寳坻香河及

  山东乐陵九州岛县地方本场及所并三岔沽场各

  有坨一今废堡三滩荡沿海

 济民场

  场在滦州柏各荘距运司分司三百一十里南界

  大海东极潮河即刘家河也接石碑场界转北至

  笨城入滦州境西跨运河连越支场界延亘一百

  三十五里户籍在滦州丰润玉田乐亭迁安遵化

  闗东热河等处坨三今废堡三锅荡在焉

 [芦台]场

  场在寳坻县[芦台]镇距运司分司一百四十里南

  界大海北连寳坻县东至斗沽接越支场界西跨

  夹河之侧广一百二十里户籍在寳坻县坨一今

  废镬有五滩荡俱存

 越支场

  场在丰润县宋家营古蓟州地方青州分司旧署

  在此距运司分司二百八十里南濵海别渚名建

  河即今运河下流东接济民场界踰沙河西北至

  斗沽接[芦台]场界广袤二百四十里户籍在丰润

  滦州遵化玉田等处坨五今废堡四滩荡沿海

 石碑场

  场在乐亭县石碑镇距运司分司三百六十余里

  南临大海北跨南河入永平府境东连石阁接归

  化场界西抵刘家河接济民场界延广一百七十

  里户籍在乐亭昌黎两县坨三今废堡五滩荡在

  场之南

 归化场

  场在抚寜县盐务镇距运司分司七百余里南临

  海中秦王岛北接抚寜院境至龙王庙东抵山海

  闗界西増惠民场域入昌黎县境接石碑场界延

  亘四百余里户籍在抚寜昌黎两县本场及所并

  惠民场各有坨三今废堡亦如坨数今尚存滩倚

  山之麓荡久荒芜

 利民场

  场向在皂坡荘今迁至毕孟镇俱系沧州地方距

  运司二百四十里分司六十里东连阜民场西接

  沧沽南至旧县北抵大浪白周围二百里户籍在

  山东乐陵直隶沧州南皮盐山庆云青县交河河

  间东光等处旧有盐坨今废镬存十五滩移东南

  荡地荒芜

 阜民场

  场在盐山县常葛镇距运司二百七十里分司七

  十里东至利国之仁邨西连利民之枣园南接赵

  村北抵栁叶荘周围一百余里户籍在山东济南

  府乐陵直隶庆云寜津交河盐山等处盐坨三镬

  十四滩荡荒废

 利国场

  场在盐山县韩村距运司二百四十里分司九十

  里东连海丰场界西接王门荘旧至九女坟止南

  抵望树旗北至宼邨周围二百余里户籍在沧州

  盐山兴济天津等处盐坨一镬十四滩居东北荡

  地荒芜

 海丰场

  场在盐山县羊儿荘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二十里东界大海连深州海盈旧场西北过孟

  洼至武帝台接利国场东界户籍在山东乐陵海

  丰直隶沧州盐山青县庆云兴济等处盐坨一镬

  十二南北各六滩荡仅有本场旧数海盈所归者

  已废

 富民场

  场在盐山县崔家口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六十里东连润国场故基西临古黄河岸迤南

  入庆云境北抵阜财场延袤一百四十里户籍在

  山东乐陵海丰直隶沧州盐山庆云东光等处盐

  坨二今废镬十因润国场归并复増两镬盐滩相

  距七十里草滩半被东民侵占

 深州海盈场

  场在盐山县苏[土其]镇旧因皂户多居衡水县遂西

  徙至衡水县城内系正定府深州所辖距运司四

  百八十里分司二百四十里东连武邑西接新集

  北距陈二荘南抵南天周围三百余里户籍在衡

  水沧州盐山南皮青县冀州等处坨废镬存其六

  滩居东北荡则荒芜

 阜财场

  场在盐山县髙家湾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三十里东至清水沟南连富民场西近盐山故

  城转北过小山接海丰场界周围七十余里户籍

  在山东海丰乐陵阳信直隶沧州盐山庆云南皮

  寜津等处坨二因盐运海丰场废镬十五本场有

  七为西场镬海润所归者八为东场镬滩荡居场

  东北

 严镇场

  旧制[长芦]二十四场青州沧州二司各辖十二明

  隆庆三年于南场裁并其三北场裁并其一所司

  不均遂将北场严镇裁属南场在沧州同居镇距

  运司一百二十里分司九十里东近大海西唐官

  屯南抵利国场界北连兴国富国两场周围一百

  二十里户籍在玉田武清寳坻丰润沧州南皮盐

  山寜津交河青县静海东光十二州县坨二镬共

  二十有四滩居东北距场七十余里

  灶籍 戸口 人丁 

 兴国场

  原额户共八十三户今实在八十三户

  原额丁六百二十九丁今实在六百一十九丁

 厚财场归并兴国场

  原额户共三十户今实在三十户

  原额丁三百一十六丁今实在三百一十六丁

 富国场

  原额户共二百一十二户今实在二百一十二户

  原额丁八百九十九丁今实在八百九十九丁

 丰财场

  原额户共一百四十五户今实在一百四十八户

  原额丁九百四十七丁今实在九百四十七丁

 [芦台]场

  原额户共一百一十二户今实在一百一十八户

  原额丁三百九十三丁今实在三百九十三丁

 济民场

  原额户三十八户今实在三十八户

  原额丁六百四十五丁今实在六百四十五丁

 石碑场

  原额户共八十六户今实在八十户

  原额丁一千六百五十丁今实在一千六百五十

  丁

 越支场

  原额户三百九十三户今实在三百九十三户

  原额丁一千一百三十丁今实在一千一百三十

  丁

 归化场

  原额户一百五十四户今实在一百五十四戸

  原额丁五百五十二丁今实在五百五十二丁

 惠民场归并归化场

  原额户共四十二户今实在四十二户

  原额丁四百一十三丁今实在四百一十三丁

 利民场

  原额户一百六十九户今实在一百五十二户

  原额丁四百八十六丁今实在四百八十六丁

 阜民场

  原额戸一百六十二户今实在一百五十一戸

  原额丁五百九十五丁今实在五百九十五丁

 利国场

  原额户共一百零一户今实在八十三户

  原额丁五百六十八丁今实在五百六十八丁

 阜财场

  原额户共九十九户今实在七十三戸

  原额丁三百三十四丁今实在三百三十四丁

 海润场归并阜财场

  原额户共八十六户今实在七十一戸

  原额丁六百一十三丁今实在六百一十三丁

 深州海盈场

  原额户一百九十四户今实在一百九十三户

  原额丁七百零五丁今实在七百零五丁

 海丰场

  原额户八十五户今实在八十三戸

  原额丁三百零六丁今实在三百零六丁

 海盈场归并海丰场

  原额户共六十九户今实在六十七户

  原额丁七百七十八丁今实在七百七十八丁

 严镇场

  原额户二百零六戸今实在一百九十户

  原额丁五百一十二丁今实在五百一十二丁

 我

朝初定经制悉准前明而南北十六场灶地旧多圏拨

 递有増减自顺治十八年命巡盐御史亲厯场分清

 丈灶地归还灶户不许豪右隠占康熙元年复以山

 东省民地内错杂灶地有在本省者有在直隶南皮

 盐山县者厯年不清令巡鹾御史及地方官清丈各

 正疆界阅今五十余年灶地复多迷失滩荡不无荒

 熟锅面不无废兴其额数未能确载惟据雍正三年

 由单所载原额纂入

  灶地 各场 地亩 

 兴国场

  原额灶地三百三十一顷三十畆二分九厘五毫

  九丝新増灶地三十一畆原额滩六副原额草场

  地一十七顷九十亩四分四厘三毫锅无又并厚

  财场原额灶地一百五十九顷二十二畆六分四

  厘一毫四丝新増灶地四十六畆原额滩八副原

  额草场地一十一顷三十七畆锅无

 富国场

  原额灶地六百四十三顷一十二畆三分三厘三

  毫三丝三忽新増灶地六顷二十畆原额滩七副

  原额草场地三十八顷七十三畆锅无

 丰财场

  原额灶地二百九十七顷三十二畆一分二厘四

  毫九丝四忽新増灶地二十六畆原额滩一百六

  十六副原额草场地五十二顷二十七畆原额锅

  共九面

 [芦台]场

  原额灶地五百三十七顷六十四畆五分八厘五

  毫新増灶地二顷四十畆原额滩二百二十二副

  半原额锅三十一面草荡地无

 越支场

  原额灶地一千三百六十顷新増灶地九顷九十

  四畆五分原额滩七十二副半草荡地一百四十

  顷七十四畆七分五厘原额锅三十四面

 济民场

  原额灶地二百六十六顷八十畆草荡地一十九

  顷八十四畆原额锅一百七十面滩无

 石碑场

  原额草荡地六十三顷五十四畆三分原额锅七

  十二面灶地荡地俱无

 归化场

  原额灶地二千九百六十四畆六分五厘八毫六

  丝七忽原额草荡地六十七畆原额锅一百一十

  九面滩无又并惠民场原额草荡地四十四顷五

  十四畆二分三厘五毫八丝原额锅一百零七面

  灶地无滩地无

 利民场

  原额灶地一千三百零六顷一十七畆四分新増

  灶地八顷一十一畆五分七厘原额滩二十副锅

  无

 阜民场

  原额灶地七百三十八顷一十五畆九分二厘新

  増灶地一顷零七畆五分滩无锅面昔有今无

 利国场

  原额灶地五百二十三顷三十五畆四分九厘六

  毫新増灶地二顷三十一畆五分原额滩四副锅

  无

 海丰场

  原额灶地三百三十三顷四十一畆四分新増灶

  地一顷零五畆二分原额滩九十六副半锅无又

  并海盈场原额灶地三百六十五顷五十二畆二

  分九厘四毫原额滩四十七副锅无

 富民场

  原额灶地五百九十五顷四十三畆一分新増灶

  地七十三畆三分八厘五毫原额滩七十八副锅

  无

 深州海盈场

  原额灶地五百三十四顷六十八畆三分新増灶

  地三十畆原额滩七副锅面无

 阜财场

  原额灶地五百二十八顷四十七畆三分六厘七

  毫新増灶地一顷八十九畆八分原额滩一副草

  荡地二十九顷七十三畆锅无又并海润场原额

  灶地四百九十一顷五畆一分九厘新増灶地九

  十畆七分九厘一毫原额滩八十五副草荡地三

  顷二十七畆二分锅无

 严镇场

  原额灶地县地四百六十六顷零三畆六分三厘

  八毫州地七百三十九顷二十畆零三厘六毫新

  増灶地州地三顷五十六畆三分二厘原额滩二

  百零九副官锅昔有今无

 雍正三年覆准[长芦]灶场滩地及両省民灶交错之

  处俱行细加丈量除各州县鱼鳞册所载民田外将

  灶地悉行清出凡有从前典卖与民者俱准其回赎

  无力者暂令现在管业之人耕种纳粮所丈出地畆

  不得混侵地尺寸造具鱼鳞图册并查明灶户名姓

  开载图籍申详该盐政及该督抚存案该盐政造册

  送部查核如有豪衿土棍不服勘丈或不肯收价退

  地分司申报该盐政及各省督抚严提审究按律治

  罪四年

上谕[长芦]灶地久未清查以致民灶争控不已闻当年灶

 地转售与民其年分久逺有百余年者业主售主多半

 变更即有子孙当时价值多寡亦俱遗失或有逃亡等

 户更无从质问以致同姓影响之人彼此争赎纷纷告

 讦实滋烦扰若必俟原业灶户有力之日回赎倘原业

 之人始终无力则此项地畆久久竟成民地亦非清查

 灶地之良法朕意以为不若将灶户卖与民人之地交

 易年近确有实据者令灶户备价取赎其余年久迷失

之地所有争告无凭词状该衙门俱存注销凡民人所

有灶地嗣后止许卖与灶户永逺为业如有仍转行典

卖与民者照盗卖官地律治罪永以为例

 雍正三年覆准[长芦]灶丁自康熙十八年以后未经

 编审以本年为始将各场灶丁逐户查现在丁数昔

 年丁多而今少者开除昔年丁少而今多者顶补

  按兴国等十六场原额灶地一万二千三百七十

  八顷三十七畆零原草荡地四百二十二顷六十

  一畆零又严镇场州地七百三十九顷二十畆零

  三厘六毫又厯年新増灶地三十九顷一十三畆

  五分四厘八毫今以隐占现在清查尚未定确数

  行盐地方总额

 [长芦]所属行盐地方共一百九十二州县营卫

  行盐地方引额

顺天府

 大兴县

  原额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万七千

  六百五十七引

 宛平县

  原额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万七千

  六百五十六引外又各地方分销京盐余引三万

  五千三百一十三引

 良乡县

  额引三千七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七十引

 固安县

  额引四千七百八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二十引

 永清县

  额引八千引

 东安县

  额引一千四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三十二引

 香河县

  额引八百六十四引新増七百六十引

 通州

  额引一万二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五百八十

  二引

 三河县

  额引一千四百廿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武清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千一百二十引

 寳坻县

  额引三千七十一引新増二千七百六十引

 寜河县

  额引附入寳坻县疏销

 昌平州

  额引七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三百三十六引

 顺义县

  额引三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一千引

 宻云县

  额引四千二百六十八引

 懐柔县

  额引一千一百三十引分认京引四百一十四引

 涿州

  额引八千七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房山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霸州

  额引三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一引

 文安县

  额引一千一百引新増一百三十九引分认京引

  五十七引

 大城县

  额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新増三百六十六引

 保定县

  额引一百七十引分认京引八引

  蓟州

   额引一千四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平谷县

   额引四百四十引新増三百八十引

  遵化州

   额引一千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七百三十七引

  延庆卫

   额引八百引分认京引三十七引雍正三年七月

   内部札延庆卫奉

旨裁汰将引分与延庆州销四百一十八道昌平州销四

   百一十九道雍正四年四月复奉部咨仍设延庆

   卫其额引照旧疏销

  旧州营

   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采育营

   额引三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漷县营

  额引五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十五引

永平府

 卢龙县

  额引八百七十七引新増八百七十六引分认京

  引八十一引

 迁安县

  额引八百四十六引新増三百八十九引分认京

  引五十七引

 抚寜县

  额引一千六十八引新増一千八百三十九引分

  认京引一百三十四引

 昌黎县

  额引一千二百三十三引新増一千七引分认京

  引一百三引

 滦州

  额引一千二百四十引新増一千二百四十引分

  认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乐亭县

  额引一千四百二十三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九

  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玉田县

  额引一千一百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三十引

 丰润县

  额引一千三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一百九十引

保定府

 清苑县

  额引一万五千引

 满城县

  额引四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安肃县

  额引六千四百引

 定兴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新城县

  原设额引五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二引

 唐县

  原设额引五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二百五十七引

 博野县

  原设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庆都县

  额引二千引分认京引九十二引

 容城县

  原设额引三千五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引

 完县

  原设额引五千五百引又分认京引二百五十三

  引

 蠡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雄县

  额引五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三十引

 祁州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束鹿县

  额引五千引新増六千五十五引分认京引五百

  七引

 安州

  原设额引共一千一百引又分认京引五十一引

 髙阳县

  原设额引共二千四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一十

  引

 新安县

  原设额引共二千二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一引

河间府

 河间县

  额引三千引新増二千四百四十五引分认京引

  二百五十引

 献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引分认京引

  一百六引

 阜城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六十八引分认京引七十

  二引

 肃寜县

  额引二千引分认京引九十二引

 任邱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新増九百五十三引分认京引

  一百五十四引

 交河县

  额引四百五十引新増一千九十一引

 寜津县

  额引一千八百引分认京引八十三引

 景州

  额引一千九百引新増四百四十六引分认京引

  一百八引

 吴桥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一十七引分认

  京引一百十六引

 东光县

  额引一千引新増九百三十八引分认京引八十

  九引

 故城县

  额引七百三十六引新増五十六引

天津府

 天津县

  新増七百引附静海县代销

 青县

  额引六百三十八引新増二十六引

 静海县

  额引九百引

 沧州

  额引三百六十五引新増四十六引

 南皮县

  额引三百引新増三百六十四引

 盐山县

  额引三百引

 庆云县

  额引三百引

正定府

 正定县

  额引九千一百九十七引分认京引四百二十三

  引

 获鹿县

  额引六千七百引新増三百七十七引分认京引

  三百二十五引

 井陉县

  额引七千引分认京引三百二十二引

 阜平县

  额引五百引新増十五引分认京引二十三引

 栾城县

  额引四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九引

 行唐县

  额引三千八百引新増二百二十八引分认京引

  一百八十五引

 灵寿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引

 平山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元氏县

  额引五千九百引新増四百一十四引分认京引

  二百九十引

 赞皇县

  原设额引一千七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五十三引

 新乐县

  原设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晋州

  原设额引四千四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五引

 无极县

  额引二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五百四十六引分认

  京引一百七十二引

 藁城县

  原设额引五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四十八引

顺徳府

 邢台县

  额引一万一千引分认京引五百六引

 沙河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新増六百一十四引

 南河县

  原设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平乡县

  原设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广宗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巨鹿县

  额引四千四百引新増五百七十一引分认京引

  二百二十八引

 唐山县

  额引一千引新増二百四十六引分认京引五百

  九十四引

 内邱县

  额引三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三百引

 任县

  额引二千二百引新増四十七引分认京引一百

  三引

广平府

 永年县

  额引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七引分认京引二百一

  十三引

 曲周县

  额引九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引

 肥乡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十引分认京

  引一百六十九引

 鸡泽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九十引分认京

  引一百一十九引

 广平县

  额引二千七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二十四引

 邯郸县

  额引四千三百二十五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九

  引

 成安县

  额引三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引

 威县

  额引六千二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八十五引

 清河县

  额引七百二十引分认京引三十三引

 磁州

  额引六千一百一十引分认京引二百八十一引

大名府

 元城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大名县

  额引五千一百九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三十九引

 南乐县

  额引三千二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七引

 魏县

  额引六千六百引

 清丰县

  额引二千七百引新増三千五百六十二引分认

  京引二百八十八引

 东明县

  额引三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开州

  额引三千一百引新増二千七百四十二引分认

  京引二百六十九引

 长垣县

  额引八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三百九十六引

宣化府属五州县包课引五千七百道

 宣化县

  原额一百引系宣化府深州堡改仍设煎锅令民

  包课

 懐来县

  原额六百八十引系懐来卫改又归并保安卫三

  百引矾山堡三百引共额引一千二百八十引改

  食彛盐令民包课

 西寜县

  原额六百引系宣化府南路西城堡改又归并东

  城堡五百引仍设煎锅令民包课

 延庆州

  额引一千六百引又改食彛盐令民包课

 保安州

  额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改食彛盐令民包课

易州

  额引一万一百五十引分认京引四百六十七引

 涞水县

  额引三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广昌县

  额引未设

冀州

  额引二千一百引新増二千四百三十七引分认

  京引二百九引

 南宫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引

 新河县

  额引新増二千二百四十一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枣强县

  额引三千六百二十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武邑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五引分认

  京引一百四十六引

 衡水县

  额引三千九百八十九引新増一百五十八引分

  认京引一百九引

赵州

  额引四千八百引又分认京引二百二十引

 柏乡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引

 隆平县

  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髙邑县

  额引二千一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九十九引

 临城县

  额引二千二百四十九引分认京引一百零三引

 寜晋县

  额引九千二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二十三引

深州

  额引三千引新増三千二百九十 原阙  

  二百八十九引

 武强县

  额引六百引新増九百六十一引分认京引七十

  二引

 饶阳县

  额引二千八十五引新増二千八百一十二引分

  认京引二百二十五引

 安平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八百八十二引分认

  京引一百五十六引

定州

  额引一万二千四百引又分认京引五百七十引

 曲阳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深泽县

  额引四千六百三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三

  引

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七

  盐政

   课额

 额征纲引课银三十四万七千二百五两三钱八分

 一毫计引七十四万四千四百五引每引应征银四

 钱六分六厘四毫二丝

 额征大宛两县分销余引课银一万六千四百七十

 两六钱八分九厘四毫六丝计引三万五千三百一

 十三道每引应征银四钱六分六厘四毫二丝

 额征蓟引课银八千九百七十二两八钱九厘一毫

 四丝八忽四微计引二万一千一百八十道每引应

 征银四钱二分三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纎

 额征永引课银五千八百一十五两三钱八分一毫

 三丝一忽二微六纎计引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引

 每引应征银四钱二分三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

 纤

 额征正引课银一万二千三百六两八钱九分八厘

 二毫八丝九忽计引二万九千五十引每引应征银

 四钱二分三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纎

 额征采育引课银八百四十七两二钱九分七毫六

 丝计引二千道每引应征银四钱二分三厘六毫四

 丝五忽三微八纎

 额征河引课银一千八百二十六两七钱五分八厘

 八毫七丝八忽五微六纎计引四千三百一十二引

 每引应征银四钱二分三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

 纎

 额征仪封引课银六千一百五十一两六钱一分三

 厘三毫八丝计引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九引每引应

 征银四钱六分六厘四毫二丝

 额征怀庆引课银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两七钱五

 分八厘九毫三丝六忽五微计引三万七千二百五

 十一引每引应征银四钱六分八厘六丝一忽五微

 额征陈州引课银九千五百二十三两八钱二分九

 厘九毫八丝计引二万四百一十九道每引应征银

 四钱六分六厘四毫二丝

 额征天津引课银二百九十六两五钱五分一厘七

 毫六丝六忽计引七百道每引应征银四钱二分三

 厘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纎

 宣化府属包课银二千五百九十四两四钱三分二

 厘七丝计引五千七百道

 延庆州包课银九百七十九两四钱八分二厘计引

 二千一百道

 保安州包课银五百二十二两三钱九分四毫计引

 一千一百二十道 以上三宗每引 照纲引算课 

 宣化县包课银四十二两三钱六分四厘五毫三丝

 八忽计引一百道 每引照 正引算 

 怀来县包课银五百八十四两一钱八分五厘二毫

 一丝四忽计引一千二百八十道 内九百八十引照 纲引算其余照正 

  引 算 

 西宁县包课银四百六十六两九厘九毫一丝八忽

 计引一千一百道 每引照 河引算 

  以上各项岁征课银共四十二万九千四百四十

  七两三钱九分二厘八毫九丝九忽七微二纎共

  计引九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六引

   引目

 顺治元年计正引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道应征

 课银一十九万一千二百二十两四钱一分二厘五

 毫

 又按盐法考顺永正河四府并采育营地连边海私

 贩盛行以致课派地亩人丁后召募土商包纳课银

 给引认地行盐顺天府属之蓟州遵化丰润玉田寳

 坻平谷香河三河八州县岁改行引八千七百六十

 三引永平府属之滦州卢龙迁安抚宁乐亭昌黎六

 州县岁改行引五千八十七引正定府属之冀州深

 州南宫武强饶阳安平衡水武邑八州县岁改行引

 一万五千九百引河间府属之沧州献县静海青县

 盐山庆云六州县岁行引三千七百零三引采育营

 岁行二千引共计三万五千四百五十三道岁征课

 银一万一千一百十九两六钱六分九厘六毫五丝

 七忽一微四纎每引征银三钱一分三厘六毫四丝

 五忽三微八纎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河南道御史髙而明题増永平

 六州县蓟遵八州县共引三千六百道

 康熈元年七月御史髙而明题准照两淮附销积引

 例纳三引之课行二引之盐每三引铳毁一引存司

 缴部内包课改引三万五千四百五十三引仍照旧

 例一引一盐其正引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引至

 康熙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限满仍行一引一盐

 康熙五年三月御史李粹然题开封府属仪封杞县

  通许太康兰阳五县向食河东之盐请改归[长芦]每

  年増课银一千六百四十余两计引一万三千一百

  八十九道

  康熈九年御史呉赛余缙题明悬引四万三千七十

  九引又康熙十二年御史哲备题明悬引四万六千

  三百三十九引二项共八万九千四百一十八引康

  熙十七年御史迈色题准各商分认营销于十八年

  起将此项入各州县额引每年奏销册内考成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直隶廵抚于成龙疏称[长芦]

  新増引八万六千九百六十二引内三万三千二百

  六十三道课银一万五千三百七两二分八厘七毫

  七丝八忽三微八纎详请题豁部议不准奉

旨豁免计免赵州滑县宁津滦城枣强晋州藁城元城东

  明南乐清河内黄祁州肃宁十四州县纲引二万八

  千四百一十二道减课银一万三千二百五十一两

  九钱二分五厘四丝南宫盐山庆云三县正河引四

  千八百五十一道减课银二千五十五两一钱三厘

  七毫七丝八忽三微八纎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直隶廵抚于成龙会同御史江

  蘩疏称十七年天津新设盐引四千道内酌留七百

  道应征课银二百九十六两三钱五分一厘七毫六

  丝六忽外三千三百道课银一千三百九十八两二

  钱九分七厘五毫五丝题请豁除奉

旨豁免

  康熙四十二年直隶廵抚李光地疏请停止大宛二

  县代销之例增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三道以符旧

  额一十万五千九百三十七引之数岁征两县余引

  课银一万六千四百七十两六钱八分九厘四毫六

  忽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御史桑格会同直隶廵抚赵弘

  爕议増蓟遵等八州县引课银四千二百三十六两

  零计引一万道又七月戸部行令将永属火盐改斗

 为秤准用筐篮委员监收余盐报部因永平府盐商

 王谦吉多收耗盐照数合引每年加五百七十二引

 课银二百四十二两零自四十七年为始入额征收

   贡盐额例

 天下产盐之省八两淮两浙山东河东福建广东四

 川云南而贡盐独责之[长芦]者以[长芦]属京师内地

 就近取给故明制于每年正课一十八万余引内进

 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六十九觔零二两计二千六百

 七十三引零灶丁之煎办白盐其劳倍于青盐必十

 余丁始能煎办一包在南北场则有往来运载看守

 伺候交纳等费其总催解京交纳又有沿途起运车

 船大小使用[长芦]土地瘠薄各灶差役浩繁故灶丁

 所出解京脚价曽经题准尽数蠲免又议佥审丁粮

 近上之家充当各场白盐上戸于本司所辖场分每

 丁派白银六分共银二千四十两每年三月内依限

 征完解司贮库呈详廵盐御史委首领官一员场官

 二员动支前银南场一千三百二十引每引银六钱

 五分该银八百五十八两北场一千三百五十三引

 每引银五钱五分该银七百四十四两一钱五分给

 与首领官责令利民富国等场见年总催南赴海丰

 严镇等场北赴[芦台]越支等场买盐筑包运赴小直

 沽批验所坨内听掣一应芦席绳索雇船搬运包筑

 看守人工俱取足前银数内其运盐脚价并赴京上

 纳费用即于司贮库银内动支银一千七百七十四

 两六分给总催等役同委官解京上纳外给总解官

 路费银四十两分解官各给银十两一应常例尽行

 裁革余银三百九十三两八钱五分每总催解盐一

 引补给银一钱以赔补不敷之数再有多余存作都

 察院食盐动支其各灶该办额盐仍派与引商闗支

 即后到之商亦一体支课无致拖欠此前明贡盐旧

 制也我

朝定鼎顺治元年八月户部请定

御用盐斤数目行文[长芦]运使每年解纳盐斤供用库

 青白盐二十四万一千六百六十六斤内官监青白

 盐一十三万四千五百斤光禄寺青盐一十二万斤

 内盐砖二百七十七块每块重十五斤白盐三万二

 千斤卤水二千四百斤神乐观食盐六千五百二斤

 务于九月中旬解纳以供

御用顺治七年题准光禄寺盐交本寺收贮顺治十五

 年题准供用库盐归并宣徽院收贮康熈元年题准

 各监库盐仍交戸部收贮三年题准光禄寺盐仍交

 戸部收贮二十八年议准[长芦]运司煎办贡盐九十

 余万觔内务府光禄寺每年取用三十余万觔自二

 十八年为始止令煎办四十万觔其余五十余万觔

 停其煎办每包折价银七钱五分报部三十三年覆

 准将[长芦]三十三年三十四年额解盐觔停止俟用

 完再照例移解五十一年议准[长芦]运司解送备用

 青白盐十万觔砖盐一万觔于五十一年起至五十

 五年止停止解送折价解部俟五年后每年止解青

 白盐六万觔砖盐四千觔交光禄寺仍将每年应折

 价银报部查核

   食盐额例

 明初在京府部院寺科监等衙门俱有食盐至万歴

 八年尽数裁革惟戸部堂上及十三司官吏都察院

 堂道官吏并盐院书吏尚有岁支食盐多寡不等俱

 以六百觔浄盐为一包候部院札到本司差官下场

 支领于库贮私盐银内动支夫马脚价等费给与差

 委解官装运至京各衙门交纳我

朝顺治元年八月题定

御用盐觔行司纳解部院等衙门食盐仍照前数每年

 办解戸部官吏食盐四万九千一十六觔都察院堂

 道官吏食盐一十五万六千九百四十觔盐院官吏

 食盐三千二百五十觔交纳戸部查收贮库给散各

 旗顺治四年题定给发宗室及官员兵匠人役盐觔

 额数顺治十一年题准诸王各旗官员按俸银每两

 给盐一斤

 供用库原额白盐二十四万一千六百六十六觔每

 百觔加耗盐三十觔该耗盐七万二千四百九十九

 觔十二两八钱

 内官监原额白盐六万二千觔青盐七万二千五百

 觔每百觔加耗盐三十觔该耗盐四万三百五十觔

 光禄寺原额青白盐一十五万二千觔 内扣盐砖 一万觔 实

 青白盐十四万二千觔每百觔加耗盐三十觔共该

 耗盐四万二千六百觔

 神乐观食盐六千五百二觔每百觔加耗盐三十觔

 该耗盐一千九百五十觔九两六钱

 戸部官吏食盐四万九千九百一十六觔每百觔加

 耗盐十觔该耗盐四千九百九十一觔九两六钱

 都察院堂道官吏食盐一十五万六千九百四十觔

 每百觔加耗盐十觔该耗盐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四

 觔

 盐院官吏食盐三千二百五十觔每百觔加耗盐十

 觔该耗盐三百二十五觔

 闰月加食耗盐一万九千二百九十七觔十一两二

 钱

 雍正五年议准天津驻札水师营官兵所食盐觔商

 人将就近滩场生盐百包运至该处交与该同知呈

 明都统按名分给以济官兵食盐每包定价银五钱

 其盐价银两官兵初到令该同知于俸饷内照数扣

 交盐法道库至明岁官兵驻札已定令该御史照依

 天津附近军民食盐之例行文该都统将官兵水手

 人等查明戸口若干应用盐觔若干造具清册饬令

 分司听其自备盐价买食如有不肖兵丁混杂滩场

 偷窃以及串通商人夹带行私等弊该御史即行查

 拏治罪

   白盐折价

 顺治十八年八月起至康熙元年八月止一年之内

内庭各处用盐仅十万觔今现在贮库盐觔尚足取用

 令[长芦]运司额解内官监供用库正耗等盐照依时

 价并脚价自康熙元年为始改折三年以充兵饷至

 三年之后该运司听候部文取用本色照数解纳转

 送内务府以供

内庭之用其余下剰盐觔仍行改折每年将改折银两

 照时价并脚价先行报部酌定数目以便载入年额

 考成如起解稽延照盐课未完例叅处

 康熙八年以后[长芦]岁办贡盐照例奉文煎办余盐

 折价解部其煎办盐觔除奉文取解本色外所有存

 剰余盐收贮津坨来年额办盐觔或征本色或征折

 色咨部酌定

 岁办贡盐正耗原额共九十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五

 觔每年照例煎办解赴津坨候部文取解如有余剰

 存坨盐觔久贮不免消耗照依时价并脚价每包重

 二百二十五觔改折价银七钱五分发商变卖今除

 光禄寺内务府盐二十六万觔外共该征解折价银

 二千三百七十七两二钱八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

 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三埃三?三漠三糊载入年额

 考成一体奏销

 閠月白盐折价银六十四两三钱二分五厘六毫六

 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六渺六漠六糊

   盐砖折价

 盐法考载前明盐砖二百七十六块每块重十五觔

 至

本朝顺治五年因不足用行令运司添造盐砖三百九

 十一块连前共六百六十七块共计一万觔自顺治

 二年起至十六年止每年照额征解本色顺治十七

 年分光禄寺题请每块盐砖折价银二钱八分共折

 价银一百八十六两七钱六分

   卤水折价

 [长芦]贡盐则例光禄寺定额盐卤二千四百觔俱行

 折价明制已然

本朝因之每年盐卤二千四百觔每百觔折价银一钱

 六分共折银三两八钱四分运司捐解奏销

   贡盐节省

 康熙四十年六月戸部准据光禄寺呈称额解盐十

 八万四千六百觔一年所用不至十万觔嗣后每年

 只解送十万觔以备应用减省盐八万四千六百觔

 每年折价倘有宾客多来盐觔不敷应用酌量移取

   盐觔变价

 康熙四十一年六月戸部题准四十年分盐觔煎办

 三十万觔备用余盐六十余万觔已经折价解部除

 解过盐二十二万五千七十觔零尚余盐七万四千

 九百二十觔零应变价送部其康熙四十一年分盐

 觔仍令煎办三十万觔备用余盐照例变价至每年

 额解盐砖光禄寺库存无几不敷应用仍解本色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题准光禄寺每年[长芦]盐运司

 解送备用青白盐十万觔砖盐一万觔一年各处只

 用青白盐五万二千余觔盐砖三千余觔歴年除用

 下存青白盐三十二万四千十六觔零盐砖四万四

 千十五觔零因省存剰盐觔将[长芦]盐运司每年所

 解盐觔暂停五年此停解五年青白盐五十万觔盐

 砖五万觔折价交部俟五年后每年解送十万斤青

 白盐内减去四万觔止解六万觔盐砖一万觔内减

 去六千觔止解四千觔备用此减去四万觔青白盐

 六千觔盐砖亦应折价交部

 康熙六十一年七月戸部议准[长芦]廵盐御史孙塔

 自康熙五十二年起至康熙六十年止尚有存剰盐

 八十余万觔尚未变价解部应将康熙六十一年分

 应办盐觔毋庸煎办俟有咨取即将歴年存剰盐觔

 解送其康熙六十一年应煎办盐觔照例折价解部

 雍正二年三月戸部议覆[长芦]廵盐御史莽鹄立雍

 正元年分煎办内务府盐二十万觔内除雍正元年

 三月至十一月奉文取解内务府交送和硕怡亲

 王多罗果郡王多罗理郡王借商铺盐四项共计一

 十一万七千五十觔续即差官起解补还商铺外其

 余存剰盐八万二千九百五十觔计筑三百六十八

 包一百五十八觔应否照例变价查[长芦]运司每年

 额解本寺青白盐六万觔盐砖四千觔贮库备用今

 雍正三年分额解盐觔应作速解送

 雍正三年二月戸部议准[长芦]廵盐御史莽鹄立雍

 正二年煎办本色盐二十万觔内除雍正二年八月

 十月两次取解内务府借商铺盐觔共计九万四千

 五十觔续即批解补还商铺余剰盐十万五千九百

 五十觔计筑盐四百七十包二百觔饬商照例领运

 变价其雍正三年分内务府盐觔遵照旧例煎办

   边布银两

 盐之有边名也昉于宋雍熙间其法募商输刍粟塞

 下而官给之盐明代循之成化以后稍更矣使商人

 于边代间输刍粟与金各半报中给引是曰边盐成

 化六年御史林诚以深州海盈及益民阜财富民富

 国海丰海阜海润越支济民石碑恵民归化十三场

 陆路窵逺商人不支盐课遂致盐觔堆积年久消折

 请自本年为始每盐二大引合为四小引共重八百

 觔折阔白布一疋长三丈二尺议价银三钱征解通

 州通济库交纳以备折俸支用是曰布盐此边布所

 由名也至嘉靖九年御史傅炯题请青州分司所属

 济民石碑恵民归化四场离小直沽批验所窵逺商

 人支掣实难请将本色尽行折价每引折银一钱嘉

 靖二十九年御史赵镗援例议将深州海盈场除盐

 山县近场一十三戸照旧办纳本色其余居住正定

 府衡水县等戸照例折色每引纳银一钱折色贮库

 本色入坨俱听仓勘到日支给计每丁纳盐四引二

 十觔此又边布折价之所由来也我

朝因之每年实征边布银六千三百三十七两九钱八

 分八厘三毫一丝七忽三微一纎四沙一埃三渺三

 漠入册奏销照额征解新増边布银十五两二钱五

 分二厘四丝二忽四微六纎三沙一尘七埃七渺五

 漠六糊

   京山

 京山者乃前明京山顺庆柘城汝宁嘉定新昌太和

 景宁建德太康阳夏徳平荣阳庆云十四藩府每年

 各给盐若干引每引折银一两三钱三分三厘派于

 [长芦]运司按年征给我

朝定[长芦]盐法课额廵盐御史王秉干以此项原系旧

 例正名京山每年应征银七百五十四两六钱九分

 八厘派各场地丁

   滩价锅价

 [长芦]之盐有由煎而成者其旧有四场曰阜民曰石

 碑曰济民曰归化是也今则阜民场荒矣有由晒而

 成者其旧有九场曰兴国曰利民曰富国曰富民曰

 海丰曰深州海盈曰阜财曰利国曰严镇是也今则

 富国富民深州海盈亦荒矣若丰财越支[芦台]三场

 其旧半煎而半晒今则[芦台]如故而丰财晒越支煎

 矣煎者何灶丁秋日采草于所分场中至十一月间

 凿海氷蔵之春暖以后淋其卤于锅煎之周十二时

 为一伏火凡干六锅每锅约得盐百觔诘旦出坑灰

 晒于亭场俟盐花浸入灰内仍实灰于坑以取卤其

 试卤也投石莲卤中沉而下者为淡卤浮而横侧者

 盐淡半焉煎之则耗薪必浮而立于卤面者乃为盐

 卤以此入锅可顷刻成盐将成时又须投皂角数片

 盐始凝至于积灰则以年久者为良卤水浸润其成

 盐尤多久旱则潮气下降土燥而盐不生花久雨则

 客水浸滛亭场沾湿晒之反致销蚀故以灰取卤必

 雨旸时若而盐乃丰也晒者何灶丁于近海之区预

 掘土沟以待海潮浸入复于沟旁坚筑晒池九层或

 七层自髙而低俟潮退后两人绳系栁兜挽沟中盐

 水倾入最髙一层池中注满晒之然后放入第二池

 又灌髙池使满逐层放至末池投石莲试之咸矣于

 是趂晴曝一日以木扒把起堆贮池旁隙地如髙墉

 然泥封覆其上待商至而批发之凡盐由晒成者其

 形颗名曰盬盐由煎成者其形散名曰末盐末味髙

 而盬次之晒必资于滩故滩有价煎必资于锅故锅

 有价半煎半晒则滩锅兼征焉若今之不煎不晒而

 听其荒者务别业以包课课则仍其旧名明时征法

 每滩一亩科盐三引每引折价三分五厘补给逃亾

 额数及给与各灶偿其排浚等费余银解司报部

本朝则照旧额征价而听各场灶戸自为批发其批发

 也南北之场不同南场以四百二十觔重为一包其

 价随时低昻每包约略一钱以外北场以二百四十

 觔重为一包其价至八九分而止南场之运盐也由

 陆而至沧州北场之运盐也由水而至天津未运入

 坨之先曰生盐既运入坨之后曰熟盐熟盐改包另

 筑以三百觔为度转运各商行盐地方运司每年额

 征滩价银六百两解部至于锅价则自顺治十二年

 廵盐御史题请清查各场锅面分别逺近以上下其

 科则每年额征锅价银四十五两七钱八分解部

   各场钱粮额征

 兴国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一十六两二钱三分

  额征新増边布银八分一厘五毫二丝二忽

  额征京山银一十七两一钱五厘

  额征滩价银六两九钱六分六厘

  额征白盐八千九百五觔

  额征白盐折价银七十四两五钱六分六厘三毫

  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二埃八渺七漠六

  糊遇闰加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七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四十五两二钱三分二厘遇閠加银

  一两七钱一分六厘二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厚财场归并兴国场

  额征边布银一百六两五钱三分二厘二毫三丝

  一忽一微七纎

  额征新増边布银一钱五分六厘八毫二微

  额征京山银二十三两三钱三分九厘

  额征滩价银六两四钱八分

  额征白盐四千九十九觔八两八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三十四两三钱三分五厘一毫

  六丝三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四渺六漠七

  糊遇閠加银一两六钱五分

  额征盐砖折价银六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三十八两七钱九分遇閠加银一两

  四钱一分五厘九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额征裁并青衣工食银十四两四钱

 富国场

  额征边布银三百七十四两六钱四分

  额征新増边布银二两三钱八分八厘七毫七丝

  九微一纎八沙四尘

  额征京山银四十一两六钱九分

  额征滩价银二两一钱八分六厘

  额征白盐一万七千一百四觔一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四十三两二钱三分六厘

  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二埃四渺五

  漠六糊遇閠加银四两一钱二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八十九两四钱九分九厘一毫遇闰

  加银五两九钱四分四厘三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丰财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四十五两五钱一厘

  额征新増边布银七分一厘四毫四丝八忽

  额征京山银五十五两九分四厘

  额征滩价银一百四两三钱九分二厘六毫六丝

  额征锅价银二两八钱

  额征白盐九千六百七十三觔四两八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八十一两五厘六毫六丝六忽

  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一渺七漠二糊遇闰加

  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六十七两三钱四分七厘遇闰加银

  二两八钱二分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芦台]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八十七两四钱四分八厘五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一两六分九厘六毫八丝一忽

  二微

  额征京山银六十一两一钱二分四厘

  额征滩价银二百一两三钱九分三厘三丝

  额征锅价银二两一钱七分

  额征白盐九千二百二十四觔十二两八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七十七两二钱五分六毫六丝

  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一渺九漠五糊遇

  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六十七两九钱一分七厘遇闰加银

  二两五钱八分六厘七毫九丝二忽七微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济民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二十九两四钱一分三厘三毫

  额征京山银四十二两九钱一分

  额征锅价银一十一两五钱五分

  额征白盐七千七百五十一觔四两

  额征白盐折价银六十四两九钱一分二厘四毫

  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九埃六渺三糊遇

  闰加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九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四十四两九钱七分五厘遇闰加银

  一两八钱六分七厘七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越支场

  额征边布银三百五十三两六钱二分六厘三毫

  五丝

  额征京山银一百七十三两六钱七分

  额征滩价银三十五两三钱五分八厘六毫六丝

  额征锅价银六两八钱六分

  额征白盐三万二千七百三十九觔十三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二百七十四两一钱六分七厘

  一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七尘八埃三渺三

  糊遇閠加银六两六钱四分

  额征盐砖折价银五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一百八十三两六钱四分七厘遇闰

  加银八两四钱三分八厘四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丰润县

  额征边布银一百一十九两四分

  额征新増边布银八钱七分四毫七丝九忽九微

  九纎九沙三尘五埃六渺五漠

 石碑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九十一两三钱三分八毫五丝

  额征京山银七十六两三钱四厘

  额征锅价银六两五钱八分

  额征白盐一万一千五百三十一觔

  额征白盐折价银九十六两五钱六分三厘三毫

  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二埃七渺四漠一

  糊遇闰加银二两五钱八分五厘六毫六丝六忽

  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六渺六漠七糊

  额征盐砖折价银五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九十三两三钱二分七厘八毫遇闰

  加银四两六分七厘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归化场

  额征边布银八十四两五钱七分九厘七毫

  额征京山银二十两七钱一分

  额征锅价银八两三钱三分

  额征白盐二千六百九十觔五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二十二两五钱三分二厘一毫

  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五渺二漠九

  糊遇闰加银一两六钱五分

  额征盐砖折价银九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四十九两六钱一分二厘遇闰加银

  一两七钱七分二厘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恵民场归并归化场

  额征边布银八十五两九钱三分八厘三毫

  额征京山银二十七两六钱六分

  额征锅价银七两四钱九分

  额征白盐四千一百觔三两二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三十四两三钱三分二厘六毫

  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四?五漠七

  糊遇闰加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七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四十八两六钱二分八厘遇闰加银

  二两四分六厘六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额征裁并青衣工食银十四两四钱

 利民场

  额征边布银八百一十八两七钱九分三厘九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五两八分七厘四毫三丝七忽

  三微六纎四沙八尘八埃三渺五漠

  额征京山银一十九两九钱一分一厘

  额征滩价银四十两六钱五分一厘六毫九丝五

  忽

  额征白盐一万九千七百三十六觔九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六十五两二钱七分七厘

  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八埃九渺八

  漠九糊遇闰加银三两四钱五分八厘三毫三丝

  三忽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三埃三渺三漠三糊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一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九十二两三钱八分一厘六毫七忽

  遇闰加银三两八钱五厘五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阜民场

  额征边布银四百一十六两八钱二分二厘九毫

  九丝六忽九微七纎五沙七尘一埃三渺

  额征新増边布银六钱七厘二丝九忽九微一纎

  四沙二尘五埃

  额征京山银一十七两九钱九分二厘

  额征白盐一万三千七百七十二觔十三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一十五两三钱四分四毫

  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九埃二渺九漠四

  糊遇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七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九十二两九钱五分五厘三毫遇闰

  加银三两七钱八分九厘三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利国场

  额征边布银三百二两六钱八分九毫八丝九忽

  一微六纎八沙三尘三漠

  额征新増边布银一两三钱五分五毫一丝八忽

  一微六纎六沙八尘五埃二渺五漠

  额征京山银一十一两六钱七分

  额征滩价银五两三钱一厘

  额征白盐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四觔三两二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二十三两三钱八分五厘

  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九埃二渺四

  漠五糊遇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一十一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八十七两一钱六分六厘三毫二丝

  三忽遇闰加银三两二钱七分七厘五毫

  额征裁减书办工食银六两

 海丰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三十六两九钱六分七厘四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五钱二分一厘七毫九丝二忽

  额征京山银一十三两七钱九分三厘

  额征滩价银三十五两六分二厘六毫五忽

  额征白盐八千七百七十六觔四两八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七十三两四钱九分五厘六毫

  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二渺一漠七

  糊遇闰加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七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八十一两四钱七分六厘遇闰加银

  三两五钱一分六厘五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海盈场归并海丰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一十九两六钱二厘四毫九丝

  一忽四微

  额征京山银一十五两八钱七分

  额征滩价银一十一两五钱二分六厘三毫

  额征白盐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五觔五两六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九十七两九分八厘八毫三丝

  三忽三微三纎三沙三尘二埃七渺三漠八糊遇

  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九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七十八两四钱二分七厘遇闰加银

  三两四分四厘四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额征裁并青衣工食银十四两四钱

 富民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九十一两四钱六分五厘一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三钱八毫七丝八忽五微

  额征京山银一十六两一钱七分

  额征滩价银一十九两八钱四毫五丝

  额征白盐二万九百四十八觔三两二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七十五两四钱二分二厘

  六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五埃五渺九

  漠三糊遇闰加银四两一钱二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一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一百一十一两二钱三分一厘遇闰

  加银四两五钱一分一厘八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深州海盈场

  额征边布银三百一十一两五钱九分三厘三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七分九厘一毫四丝七忽一微

  九纎五沙五尘七埃八渺

  额征京山银四十四两六钱七分四厘

  额征滩价银四两六钱三分五厘

  额征白盐九千五百四十五觔四两

  额征白盐折价银七十九两九钱三分二厘四毫

  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九埃五渺一漠一

  糊遇闰加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六十二两四钱二分九厘遇闰加银

  二两三钱七分五厘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阜财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六十二两三钱七分五厘七毫

  额征新増边布银七钱一分七厘一毫八丝四忽

  四微一纎六沙一尘七埃七渺六糊

  额征京山银一十两九钱七分四厘

  额征滩价银五钱四分

  额征白盐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一觔十四两四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一两九钱二分六厘九毫

  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九埃三渺七漠七

  糊遇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八十九两三钱七分五厘八毫遇闰

  加银三两六钱六分三厘三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海润场归并阜财场

  额征边布银二百七十二两七钱三分九厘一毫

  额征新增边布银三钱五分三厘三丝八忽九微

  八纎七沙六尘八埃

  额征京山银一十一两九钱八厘

  额征滩价银四十五两六钱九分三厘

  额征白盐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三觔十二两

  额征白盐折价银一百二十两七钱四厘一毫六

  丝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五埃九渺二漠八糊

  遇闰加银三两三钱

  额征盐砖折价银九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七十六两二钱四分遇闰加银三两

  二钱六分六厘九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额征裁并青衣工食银十四两四钱

 严鎭场

  额征边布银八百一十两六钱六分七厘一毫八

  忽六微

  额征新増边布银一两五钱九分六厘三毫一丝

  三忽六微

  额征京山银五十二两一钱三分

  额征滩价银八十两一分三厘六毫

  额征白盐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觔三两二钱

  额征白盐折价银二百二十一两七钱九分五厘

  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纎九沙九尘八埃六渺四

  漠二糊遇闰加银四两六钱一分六厘六毫六丝

  六忽六微六纎六沙六尘六埃六渺六漠六糊

  额征盐砖折价银十一两六钱三分八厘

  额征俸粮银一百六十六两一钱一分五厘四毫

  遇闰加银七两五钱九分一厘六毫

  额征裁汰书办工食银六两

   部运

 旧例部运银四百八十四两一钱四分南北各场额

 编有盐砖银一百八十六两七钱六分如不奉文提

 取盐砖则将此银解部如奉文提取盐砖即将此银

 发[芦台]场焼造委官领解所有运送水旱脚价等费

 南北各场共解银四百八十四两一钱四分给发解

 官收领名曰部运康熙三十年八月运司李法祖念

 灶戸苦累倡先捐银八十两青州分司捐银六十两

 沧州分司捐银十两经知各捐银五两共银一百六

 十两给发解官以为运脚将部运名色永逺革除

   帮包

 南北各场每年煎办内务府光禄寺盐解官每盐一

 包给脚价使用等银一两名曰帮包出之场中致吏

 胥朦胧滋弊雍正十一年盐道彭家屏详请本道自

 行捐给永逺通饬不得派累灶户

   黒土课米

 明万歴二十二年戸部题黒土课米各运司所无惟

 [长芦]有之初以刮取黒土淋煎成盐工力极省后海

 潮往来俱为水窟乃舍盐而渔洪武永乐间查出近

 海场分船只供办近在通州武清县者拨入该县径

 自办纳嘉靖二十九年御史题准[长芦]运司利国等

 场先年奉例认纳课米岁征本色赴各原定仓口输

 纳近年征收屡后应将利国等场原征天津等仓课

 米每石折征银五钱司收解部至我

朝则归天津清军同知每年征收银二百一十七两八

 钱六分四厘七毫五丝转解布政司交纳

   关请引目

 明制[长芦]引目每年五月运使委官赴部闗引领回

 验发

本朝顺治元年令寳泉局刊铸铜板刷印盐引每引纳

 纸朱银三厘共银二千七百六十四两六钱三分八

 厘附同正课解交以供刷印各商赴部先纳课而后

 领引御史未出亰之先运司差管引经承赴京候御

 史出具印领到部闗引领回收贮俟各商领运顺治

 十六年御史田六善题请照淮浙例先发引而后纳

 课顺治十七年科臣蒋荫修因逋欠愈多疏请仍旧

 赴部先纳课银后按银给引康熙四年戸部题定长

 芦引目仍照淮浙例先发运司给商纳课永为定例

 十二年定[长芦]每年四季盐引豫支户部库银刷印

 交新差御史带往俟解到纸朱银补库项三十五年

 覆准铸铜板刷印[长芦]十一块

   支买盐觔

 明制中盐于边其鎭有三曰宣府鎭曰大同鎭曰蓟

 州鎭宣府仓厫五十二大同仓厫十八蓟州仓厫十

 一各商赴各边鎭报中盐引拨派仓场纳完米麦豆

 粟草束各该仓场出给仓钞场钞实收将收过粮草

 数目申报该鎭管粮郎中随将各商报到仓钞场钞

 比对勘合皆同听商支运

本朝引不边中各商领引赴批验所截去右边第二角

 封固具申运司运司又截去右边第一角左边第二

 角印葢付商支运运司又出结支单内开某商派支某

 场盐若干限以入场出场月日送院印发给商入场

 支盐行文场官稽查买盐数目出场日期行文批验

 所稽查入坨数目务要依限筑运如过期不缴支单

 并出入违限指名报院将引目销毁入官仍治以罪

 在场支买谓之生盐到坨筑包谓之熟盐听候秤掣

   秤掣盐觔

 旧制商盐堆垜在坨赴司告掣运司发批验所查验

 果与引目相同即具结申司呈验听掣南所有内外

 两坨北所有新旧两坨未掣者在外坨旧坨已掣者

 在内坨新坨南所六引为一堆北所九引为一堆每

 堆为之一十谓之一垜南所秤掣盐觔自外坨

 抬入内坨谓之旱掣北所秤盐觔自旧坨抬入新坨

 谓之水掣其秤掣之法各商引盐少者几次多者几

 十次每掣一包过小筹一根掣二十包过大筹一根

 是为一次委官就籖筒二十根内信手掣一籖系第

 几号则掣第几号包若额外多出盐觔作多出数算

 原每引共二百二十五觔康熙十六年部议将割没

 等名摊入正项每引加盐二十五觔加课七分每引

 共二百五十觔雍正元年九月部议将[长芦]现行盐

 觔每包再加盐五十觔以三百觔为一包加盐而不

 加课[长芦]积欠一百数十余万新旧钱粮乃得按限

 征收报部

   水程验单

 旧制凡行盐地方该运司备查州县里分岁用食盐

 若干开申廵盐衙门照数批行运司塡给水程行令

 各商前往行盐地方发卖卖完之日同引目一并缴

 部存查

本朝定例商人运卖官盐本商先行具呈盐院挂号半

 印给发某字某号水程验单运司开塡自变量商名印

 盖付与商人某伙计某运赴地方发卖盐包到日该

 管官司将商人所执水程引目及验单查对 原阙  

 名与水程印盖 原 阙 同方许发商自行货 原阙  

       尽价足毕日该州县即将引目截去

 一角同水程一并缴司验单缴院查销以定考成如

 有留匿旧引夹带影射及无运司印盖水程并无盐

 院验单或盐觔号名不同或越境货卖等弊即系私

 盐地方官即行申报治罪至所在官司若有抽取引

 牙给票缴引等税淹滞盐货与卖毕不缴退引者俱

 以违法科敛论

   循单环照

 往例京盐系商人各自领引运京照依时价发卖后

 在京议立[长芦]馆挨卖名曰轮勾日久司事不均课

 欠累累康熙五十四年覆准将[长芦]京馆永行禁革

 令合纲保老成之商在广渠门张湾催课登账又委

 员发盐收课设立循单环照循单给发京商凡遇铺

 戸买盐即将某县铺戸某于本年某月某日某商某

 字几号引盐若干包塡注明白给与该铺戸收执前

 赴张湾委官处投换环照护盐由广渠门挂号进京

 循单交委员收缴运司环照给发委员凡有铺戸执

 循单领盐者该员验收仍照单开商铺姓名盐包号

 数塡明环照内换给铺戸护盐进京该员照单查发

 速催起运不许停留亦不得借端掯延该铺戸若无

 环照或绕道进城并盐包号数不符者即属私贩沿

 途廵役人等查拏解赴运司按律治罪其环照着铺

 戸即呈该县限月终彚缴运司

   阅坨放闗

 旧例四季秤掣后因夏水涨而冬水涸改为春秋二

 闗春闗不过三月秋闗不过八月故廵盐差期例于

 九月二十三日更替旧院差满封关直待新院莅任

 批验所备具各商在坨引盐清册申送运司转呈盐

 院示期阅坨亲行秤掣如有多出盐觔当即惩治各

 商于秤掣后将水程先赴天津道及清军厅挂号然

 后赴运司及北分司批验所挂号仍造册呈送盐院

 听候亲临盐关开放船只间或抽包秤掣重轻有无

 私弊近日司盐政者随时验放不拘春秋二闗商尤

 称便

   征收起解

 明制征收钱粮上有限期每限库大使照部颁法马

 同交课商人当堂估兑贮库其起解钱粮分作上下

 半年两次先期运司拟定解员呈请盐院委令解纳

 其经过地方廵捕官督兵护送出境其解费商人于

 交课时即照自变量每年带输银一分五厘先期完足

 贮库以为正兑添兑解官解吏盘费鞘木铁篐凿字

 工价并雇车骡等用计引派征所征即供所解

本朝因之惟征解随时不立限期至于追比逋课乃立

 限期如起解若干运司委官一员备具连环批回详

 请盐院挂号起解报明天津总鎭拨兵护送出境沿

 途州县亦各拨兵递相护送到京赴戸部交纳领回

 批文运司验明呈盐院销号如奉部文提解某省某

 处兵饷若干两限何月何日起解则赴直隶廵抚衙

 门请领勘合报眀盐院具题即遵照部限起解某处

 交纳亦领取批回勘验附卷

   奏销限期

 盐法定例按年销引完课每年奏销限以五月为期

 设有未完有司按分数议处至于岁有丰歉或至盐

 壅课逋又或御史更替不克依限奏销题请展限

   缴销残引

 各商引盐卖完督销之州县将引目拆封截去左边

 第二角封固同水程申缴运司验单申缴盐院运司

 将残引发该吏查明仍贮架阁库俟一年残引催齐

 运司具批差役仍缴戸部掣批附卷存案康熙十四

 年部咨题报销引之日务将节年残引查明年分已

 未缴数目尽行彚同奏销册解部

   通融代销

 康熙二十九年议准[长芦]廵盐御史江蘩直隶廵抚

 于成龙会题各商积引难销情愿告运别属易销之

 处通融代销康熙四十二年直隶廵抚李光地题近

 来积盐销完请停代销雍正元年议准[长芦]廵盐御

 史莽鹄立题[长芦]商人行盐地方苦乐未均仍照代

 销之例通融运卖

   分年带征

 康熙三十五年覆准将三十四年运米朝鲜海船给

 与[长芦]纲商运盐使用其造船帑本五万六千五百

 有零自三十六年为始分作五年带征三十七年覆

 准三十三三十四年运送

盛京米石商人急公将二年水脚尽行捐助又不得行

 盐殊为竭力本年盐课银十九万八百余两分为四

 年于明年为始每年带征一分四十三年题准将众

 商应交四十三年盐课银四十四万两分为五年带

 征五十年题准本年引课二十一万二千六百四十

 八两零亦分作五年带征五十四年覆准将歴年商

 欠五十四万余两分作十年带征又五十九年商欠

 九万五千七百九十余两自六十年起亦分为十年

 带征六十年议准岁旱盐船阻运本年课饷暂行停

 征雍正元年题准自康熙五十四年起至六十一年

 止商欠一百一十七万六千两零又本年应征课银

 四十三万二千余两共一百六十万九千余两将本

 年正课照例完纳其歴年积欠分作十二年带征自

 雍正二年起每年应完银九万八千余两

   京城引窝

 康熙五十八年覆准商欠课银现在征解京城窝引

 商人歴年积欠向有该御史衙门余银每年捐出补

 还其包课余引着落[长芦]众商纲均匀分认营销至

 五十九年间题准宛大两县包课余引三万五千三

 百一十三道令众纲商分认营销六十一年覆准宛

 平八州县引窝价值银两分作九年带完

   收买场盐

 雍正元年题准[长芦]课银留官本五万两委沧州分

 司收买场盐陆续发商告运官本随课兼收按年造

 报所得羡余银令运司详明接济京引穷商

   场灶由单

 康熙十六年题准将[长芦]各场灶戸地丁钱粮十八

 年为始刋刻由单分送戸部戸科查验给散各灶戸

 二十八年议准场灶向无全书刊刻易知由单易于

 稽核不必改造赋役全书

   赃罚

 赃罚之设因各商所掣盐包内有额外多筑者割其

 盐而没于官复计其赃罚之其赃罚分数酌量地方

 大小纳赎多寡为定[长芦]赃罚有二一曰廵盐赃罚

 一曰开归赃罚明万歴九年戸部议覆[长芦]御史曹

 一夔题称本衙门例有赃罚银两解部旧额新加共

 解银三千四百两此廵盐赃罚也万歴十七年河东

 御史秦大夔题称河南开归所属三十七州县原隶

 河东者俱改食芦盐原额解部赃罚银一千七百两

 所属州县已分割强半赃罚亦应照数减半部议将

 河南赃罚银一千七百两内九百两仍归河东其八

 百两行令[长芦]御史照数解部此开归赃罚也其后

 廵盐衙门赃罚歴年増减不一开归赃罚止八百两

本朝顺治十二年廵盐御史王秉干题定廵盐衙门赃

 罚银二千三百两开归赃罚银仍旧八百两共赃罚

 银三千一百两

   坨租

 坨租者堆盐地租也南北场皆有坨地南场坨地在

 沧州西门外西北隅有盐坨一区界址相连而坨分

 内外凡各商在场做筑生盐运赴盐坨谓之外坨各

 商将生盐改筑熟盐配引掣出堆贮盐坨谓之内坨

 南场坨地向系各商自买非官地也故无地租北场

 坨地在天津河口有新旧两坨立石碑为界石碑以

 南至李家楼止谓之旧坨各商从场运到生盐堆贮

 旧坨石碑以北至盐闗口止谓之新坨各商告运秤

 掣熟盐提贮新坨此坨租在顺治年间原系銮仪卫

 庭燎厂所征金灯火把苇地钱粮后庭燎厂裁苇地

 交与商人堆盐于康熙元年改作坨租银四千零二

 两其征收坨租顺治九年令青州分司管理续改归

 天津饷司又改归天津道康熙六年七月戸部议准

 青州分司掣运放闗无时不莅于坨应仍归青州分

 司征收解部

皇盐厂房租

皇盐厂在天津城北前明堆贮贡盐之地原有官厅数

 间因此地与盐关相隔缷运不便凡运到贡盐本司

 自行捐资就近赁卸商坨堆贮此地遂废而屋亦倾

 至顺治十三年有穷民小脚人等搭葢草棚栖身康

 熙八年附近居民相续筑草房一百二十间每年官

 收租银五十八两五钱以为赁坨堆盐之用

   西沽白盐厂房租

 白盐厂官基一段在西沽地方前阔五丈二尺后阔

 六丈长二十七丈原系堆贮

御用白盐之地日久不用为正蓝旗佐领下侵占前后

 盖房三十间又占空地一块康熙二十五年运司杨

 霖查出照天津官地民人盖房纳租之例前面门房

 每间租银九钱后面住房每间租银七钱空地一块

 租银二两共租银二十五两三十二年烧毁门面房

 五间后面房七间应除收租银九两四钱尚有房一

 十八间至今征收租十五两六钱

   私盐赎变

 私盐赎变原系州县廵役现获私贩盐徒招拟定罪

 许其纳赎并盐物变价银两贮库抵解更名食盐变

 价以及支发门皂工食如其不敷运司捐足若有余

  银则另解刑部

    更名食盐变价

  更名食盐原系前明赵藩食盐也因康熙八年御史

  孟戈尔代题本内有赵府二字奉

旨饬行故改为更名食盐字様应变价银一百零六两六

  钱四分八厘八毫

    昌平牙税

  昌平房山良乡顺义怀柔密云延庆七处之盐先年

  俱在通州发卖前明定额每引纳牙税二分一厘六

  毫小余盐银五毫共二分二厘一毫年终彚解后因

  小民不便听商人径装昌平等处自行发卖不纳牙

  税万歴年间戸部题请七处之盐仍归通州发卖行

  之未几诸商苦告不便于是戸部据廵盐御史条议

  七处之盐仍听商运其牙税悉照旧额责令运司征

  收解部济边

 本朝顺治六年起定额昌平等七处牙税应征银三百

 两仍照旧征解永为定例

   怀属赈济盐丁

 河南怀庆府属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原食

 河东之盐其赈济盐丁银数即照额引多寡为定自

 康熙二十四年戸部奏请怀庆六属俱改食芦盐其

 赈济盐丁每引纳银一分二厘四毫三丝九忽四微

 三纎六属共纳课银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两七钱

 五分八厘九毫三丝六忽五微应该纳赈济盐丁银

 四百六十三两三钱八分一厘二毫六忽九微三纎

 俱令[长芦]新招商人照河东引课认行

   陈西输租

 河南陈州西华项城沈邱舞阳商水等六州县原食

 淮盐后因淮运维艰引壅课绌于康熙二十七年改

 食芦盐随经河抚咨称怀庆等属向食河盐于康熙

 二十四年改食芦盐仍照开封之例入店输租今陈

 西等属改食芦盐亦因照开怀二府一例由卫辉输

 租康熙二十九年议准陈西等属向食淮盐原无输

 租之例应由浚县立厂不便强其绕道卫辉以输额

 外之租仍令该商照额输租就近纳于运库以裕国

 赋陈西等属共额引二万四百十九引照卫辉输租

 之例每引该征银八厘共该征银一百六十三两三

 钱五分二厘征收报部

   裁汰俸工规例

 [长芦]运司各官俸粮银两自顺治十四年裁其所裁

 之银每年征解一百九十一两四钱一分二厘至运

 司各衙门书办工食银两自康熙元年裁其所裁之

 银每年征解银二百四十两雍正元年都察院题准

 [长芦]盐差笔帖式并无缮写事件应照闗差例停其

 差遣将伊分内应得银两交与运司解送广储司

   裁汰俸粮心红纸张工食

 康熙七年四月戸部题定盐院运司运同运副运判

 心红纸张银及门皂等役工食银量留足用其余全

  裁康熙十四年戸部奉

旨将运司运判俸银心红纸张银并各役工食银暂行减

  半至康熙十六年戸部刊刻由单内开南北十六场

  额征俸粮心红纸张裁汰工食等银一千九百五十

  九两五钱七分二厘遇闰外加俸银六十九两七分

  九厘六毫九丝二忽七微照额彚征解部

    吏班银

  吏班银两原系候缺吏典所出后本司吏典俱系遵

  例召募并无候缺者顺治十二年廵盐御史王秉干

  题定吏班银三十六两每年遵俸征收解部

    铜觔脚价

  康熙十八年九卿会议各省盐差闗差一体买铜长

  芦派二十五万觔动支课银一万两采买十九年御

  史罗秉伦条奏停止四十一年部议准照十八年旧

  例动支课银办买每铜一觔开销银一钱外脚价照

  各闗例出银五分[长芦]派铜二十五万觔廵盐御史

 按引均派[长芦]派认三分之二山东派认三分之一

 [长芦]派铜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觔应捐脚价银

 八千三百三十三两三钱盐院运司青沧两分司同

 捐四十三年部议増派各省盐差[长芦]派铜十五万

 觔廵盐御史亦照前按引均派[长芦]派铜十万觔应

 捐脚价银五千两盐院运司青沧两分司公捐四十

 五年部议索柱等买铜银两准于江苏安徽布政司

 库支领采买其各盐差应捐脚价银两俱入正项钱

 粮额内奏销五十二年部议分派各省盐差[长芦]派

 铜十七万觔廵盐御史亦照前按引均派[长芦]派铜

 十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三觔应捐脚价银五千六百

 六十六两六钱五分以上前后共捐脚价银一万八

 千九百九十九两九钱五分盐院捐银九千一十一

 两一钱八分运司捐银三千八百六十五两八钱一

 分青州分司捐银五千四百二两六钱二分沧州分

 司捐银七百二十两三钱四分

    解送河工银两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总河于成龙大学士伊桑阿等

  奉

上谕两淮[长芦]两广河东福建各盐运使每年应得者尽

 足用度存留余银着解送河工若伊不将余银交出滥

 派商人从重治罪本年[长芦]运使靳襄解余银一万两

    捐除重耗

  [长芦]等处各盐场大使从前分要简缺以给养亷有

  三百两二百两不等其银无别项可充俱取足于火

  耗在场官胥以火耗既抵养亷借词舞弊任意加増

  每两有重至二钱三钱者雍正十一年盐道彭家屏

  亲歴各场访查确实念民灶俱

 朝廷赤子征收火耗灶戸岂得独重因为画一每两止

  许加耗银一钱五分违禁私増按律叅治重耗既除

  灶戸获苏而场员之养亷无给不得不别为区画除

  各场员养亷银有在商人领引运盐交课时支收可

  足三百二百两之额无庸别议外其[芦台]海丰严鎭

  三要缺兴国富国越支济民石碑归化等六简缺共

  该养亷银二千一百两并无别项补充惟本道养亷

  原银一万两分司养亷原银五千两在各商完课及

  引盐过闗时交纳行之已久家屏与分司运同委曲

  酌量于此一万五千两内每年共除银二千一百两

  以足九场员养亷之数重耗永革详请盐院鄂礼

 题逹于本年三月十四日奉

旨是钦此

    计典考成

  定例直省盐课每年廵盐御史及兼理盐法廵抚开

  列属官职名分数具奏其州县原额并完欠细数运

  司及管盐法司道彚造清册送部查核

  康熙七年题准廵盐御史所辖官员如有贪酷不时

  纠叅外其举劾一年一次 [长芦]所辖方面官三十

  七员应荐一员有司官三百四十四员应荐五员如

 但有荐举而无叅劾者将所荐之官不准如荐举过

 额及滥举贪酷官员并不干盐政而举者或有钱粮

 盗案未结而荐举者照例分别降调康熙十五年题

 准[长芦]运同运判首领属官止从本衙门运使注考

 径送抚按

 雍正元年吏部题定嗣后大计之期除卓异八法仍

 照旧例举行其不入举劾各官知县知州运同运判

 系经征钱粮之员注其管收除在实数若干委无亏

 空居官注其操守才具若何年力政事若何该管上

 司遵照新颁考语册式出具并无亏空印结报部

  御史运使分司及各州县考成兴贩私盐各官失

  察均有定例不备载

   盐禁

 定例凡场灶照额煎盐大使亲验按月开报运司如

 有隐匿以通同治罪其商人不许混派杂役行盐水

 程塡明卖销地方完日同引缴查不得告改或盐引

 焚溺取具地方印结察实补买

 顺治十七年题准盐场设立公垣场官专司唘闭凡

 灶戸煎盐俱令堆贮垣中与商交易如藏私室及垣

 外者即以私盐论商人领引赴场亦在垣中买筑场

 官验明放行倘有私贩夹带等弊该场官役一并重

 处

 顺治十八年题准廵盐御史亲歴场分清丈灶地归

 还灶戸不许豪右隠占

 又题准夷盐不许侵入[长芦]行盐之地如有违越照

 私盐叅处

 康熙五年题准天津大沽盐船出口廵盐御史印给

 号票填明人数地方防汛官查验放行如无印票及

 人数不符并夹带违禁货物者拿获治罪地方文武

 官疎纵者照所定出境例处分康熙十五年题准各

 官该管界内有私煎贩买者系衙役革职系军民人

 等降三级调用如旗下人私盐贩卖本主自行拿获

  者免议

  康熙六年閠四月戸部覆准装盐船只别无小河可

  通必从天津大沽出口由海边行走仍照顺治十三

  年定例令船戸领廵盐御史印票赴海防大沽营将

  验明出入船到东省令海丰县挂号并会东省河口

  汛防官兵廵检司查验放行如无印票及夹带私货

  等弊严查拿解治以重罪该管文武各官不能查获

  者俱照顺治十八年所定出境之例处分

  康熙五十一年戸部覆准[长芦]廵盐御史穆哈连疏

  称每岁回空粮船买载私盐自徳州直抵江南任意

  售卖请

勅漕运督臣遴选能员协同徳州卫弁専司盘查私盐如

  有夹带事发将地方官即行题叅送部照新例严处

  雍正元年八月廵盐御史莽鹄立等遵

旨会议小民兴贩私盐其始不过希图小利或十余人或

  二三十人结伴兴贩原无强横迨至日久利之所在

 即有地方光棍出为帮头或称将头将人盐引入村

 荘按戸口大小洒派约时收价肆行无忌人愈众而

 盐愈多地方文武各官虽严行廵缉莫可如何今欲

 絶私盐必先令地方官密访本地为首之人缉拿务

 获按法重处余皆开释既无领袖则所贩私盐不过

 零星分卖其势已孤斯缉获自易部覆允行

  私煎搀和私贩拒捕等俱有定例不备载

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

 成周之制天子之六军皆取于六乡其余甸稍县都

 之师大都以备守卫其有征伐虽各以师从而大司

 马所帅六乡之赋为多征以甘誓之召六卿管子之

 参国五鄙则是乃三代之通制也唐之府兵通天下

 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闗中者二百六十有

 一所以强干弱枝建威销萌故论者咸谓三代而后

 兵制惟兹为善幽燕突骑自古为天下雄自宋以前

 常为北州重镇辽金之兴并以为根本设兵益众元

 明一统皆建都于兹所置畿内之兵据险要守列城

 者与各路等凡有征伐皆调各路之兵而都下之兵

 不过以备宿卫久而军政弛纵冗滥滋多本末并弱

 终以不振我

朝定鼎聚重兵于京师而总理畿内军务则有提督四

 镇各置总兵官天津则有水师都统郡及州县将校

 以次分守而凡征讨不庭皆大出禁旅以控驭诸军

 是以天戈所挥应时扫荡威棱逺抗精神折冲实与

 成周司马九伐之法盛唐闗内府兵之制先后同揆

 故具列

本朝军政而别録自汉以降畧可考者附志于后云

京营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一员

 左翼步军总尉协理三营一员

 右翼步军总尉协理三营一员

   按旧制九门步军系兵部职方司汉主事専管

   康熙十三年改设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一员两

   翼总尉各一员旧设三营各叅将一员游击一

   员把总五员原属督捕管辖康熙三十年改归

   九门提督统辖于各营员额又増设守备千把

   等员

京城内九门

 正阳门城门尉二员 满洲官 以下同 

  城门校二员 满洲官 以下同 

  千总二员 緑旗官以下同内外十七门原设 指挥千百户顺治四年改为千总 

   八旗甲兵共二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安定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黄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徳胜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尉二员

  千总二员

   正黄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东直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白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西直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红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朝阳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白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阜成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红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崇文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蓝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宣武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蓝旗甲兵三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京城外七门

 东便门城门尉一员 汉军官 以下同 

  城门校二员 汉军官 以下同 

  千总二员 緑旗官 以下同 

   镶黄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西便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黄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广渠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白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广宁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红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左安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镶白旗镶蓝旗甲兵共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右安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镶红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永定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蓝旗甲兵十名緑旗门军四十名

南苑门

 总管一员

  防御八员

 巡捕三员

 中营

  叅将一员

  游击一员

  东南二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西南一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外正东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东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正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海子墙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分防大通桥把总一员

 南营

  叅将一员

  游击一员

  东南一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西南二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外南一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南二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南三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分防大通桥二闸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畅春园 原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康熙 五十一年増设额外守备一员 

  守备二员 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浄明园

  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圆明园 雍正元 年设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北营

  叅将一员

  游击一员

  内北东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内北西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外东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西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西一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分防大通桥把总一员

   按三营经制兵共三千三百名内马兵一千二

   百名步兵二千一百名俸饷银两草豆或支本

   色或召买折干俱由户部支领康熙四十三年

   议准三营兵丁应支米石令仓场侍郎照八旗

   兵丁给米之例在京支给

 四路捕盗 康熙二十七年设雍正十一年各増外 委把总一员十二年改步战兵二十名 

 东路 驻札 通州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

   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南路 驻札 黄村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

   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西路 驻札芦 沟桥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

   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北路 驻札 沙河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

     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分守

陵寝各设总管一员副总管二员每旗拖沙喇哈番世职二

     员八旗防御十六员笔帖式二员

   丰润县

孝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又总管随身甲一名每岁应

     支银二千八百九十二两

孝东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八百八十

     两

   遵化州

昭西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八百八十

     两

景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又总管随身甲一名顶马三

   名每岁应支银二千九百二十八两

  多罗郡王下甲兵二百二十五名每岁应支银八

   千四百六十两米四千九百五十石

  辅国公下甲兵五十三名岁支米一千一百六十

   六石

 蓟州

妃园寝每旗拖沙喇哈番世职一员八旗防御八员雍

   正二年増设笔帖式一员甲兵四十名每岁应

   支银一千四百四十两

 驻防 顺治二年分遣八旗官 兵驻防厯年更置増设 

 采育里

  正蓝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良乡县

  正红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固安县

  镶红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东安县

  镶蓝旗防守尉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三河县

  正白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 康熙三十 四年设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三千六百两米二千

   三百石

 寳坻县

  镶白旗防守尉一员 康熈十 二年设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昌平州

  正黄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顺义县

  镶黄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霸州

  正黄正红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各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古北口

  正黄镶白正红正蓝四旗防御四员 原设二员康 熙二十三年 

    増设 二员 

  笔帖式一员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九十六两

   米二千三百六十五石五斗

 独石口

  镶黄正白镶红三旗防尉三员 原设二员康熈二 十三年増二员五 

    十年以一员 移驻千家店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四十八两

   米石在宣属屯粮内支给

 千家店

  防御一员 康熙五 十年设 

   甲兵四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两米石在宣

   属屯粮内支给

 冷口

  正黄正蓝二旗防御二员 康熈九年设一员二 十三年増设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

   米一千一百石

 罗文峪

  正白镶蓝二旗防御二员 康熈九年设一员二 十三年増设一员 

   甲兵四十名每岁应支银九百八十四两米八

   百八十石

 喜峰口

  正黄镶红二旗防御四员 原设二员康熙三 十二年増设二员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九十六两

   米二千二百石外寛城驿旧设甲兵二名雍正

   九年拔补把总岁支俸干银一百二十二两四

   钱

 永平府

  镶白镶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 康熙三十 四年设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三千六百两米二千

   三百石

 玉田县

  镶黄正白二旗防守尉一员 康熙十 二年设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滦州

  镶白正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各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山海关至威逺堡等边八门每门

  守御一员

   拨什库一名兵十名

 保定府

  正红镶红二旗城守尉一员

  防御四员

  骁骑校四员

   甲兵四百一名每岁应支银一万三千七百四

   十五两四钱米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二石二斗

 雄县

  镶红镶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笔帖式一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