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正文

  毛泽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的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湖南是他的故乡,因此,他的思想又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现代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史前时代(文字发明以前)就已在东亚大陆形成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原始文化景观。从炎黄至秦汉,逐渐进入文明时代,并确立了以中原华夏为轴心和儒道互补、吐纳百家的中华文化格局。故经史典籍,历来将黄河水系的中下游视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策源地。

  《尚书·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湖南属荆州南境。春秋战国属楚。荆楚虽则疆域辽阔,兵力强盛,但中原王朝仍视之为荆蛮楚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其中有长沙郡与黔中郡。及唐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自是始立湖南之名。

  在古代,湖南人物鲜见经传,独有屈原放逐、贾谊贬谪至此而留下奇瑰的辞赋,因之杜甫有“湖南请绝地,万古一长嗟”之咏叹。提起湖南,就不禁令人为屈贾而伤心落泪。这种凄凉的景况直到近代海通以后,才洒然一变。以前,是中原文化逐渐向南推移,湖南属于被开发的地带。海通以后,则是南方得风气之先,其影响逐渐向北方渗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在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太平军起事以后,湘军的崛起,对满汉势力的消长和湘楚人才的涌现是一个重要契机。

  湘军的崛起,其直接作用是扑灭了太平军,暂时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为清朝的覆灭准备了掘墓人。掘墓人可分两线,其一是统领湘军、淮军与北洋军的汉族官僚,他们既是镇压太平军的主将,又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形势的发展使他们的后继者——北洋军阀得陇望蜀,从分享权力逐渐演变为觊觎最高统治权。其二是甲午海战以后,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奋起救亡的新人。特别是在湖南,湘军诸将创立的基业,转化为下一代“修学储能”的有利条件。他们一旦羽毛丰满,便会乘时御风,与祖辈分道扬镳,成为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先锋,维新运动的首倡者是南海康有为,而激进派代表谭嗣同、唐才常则是湖南到阳人。辛亥革命的首领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而继起者则有湖南的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五四运动的主帅是陈独秀,而湖南的毛泽东与蔡和森则是后起之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鸦片战争打开海禁至今已逾一个半世纪,湖南人才蔚起,至毛泽东而称极盛。毛氏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代帝王已被滚滚洪流席卷而去,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合当应运而兴。毛泽东创大业,开新统,就时代条件而言,他的革命思想萌发于五四时期,面对着封建礼制秩序解体与帝国主义战争灾难的双重危机,他与同时代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选择了俄式革命道路,但他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又敢于顶住俄式教条主义的压力,独立地开闯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赢得了1949年的全国胜利。就其主观条件而言,他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经史,深得“实事求是”之要旨,又富于独立根性,既醉心于谭嗣同的“心力说”,亦钟情于屈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其得力于湖湘文化之熏陶者,盖亦特为深厚,本书拟就此举要加以说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