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安士全书》目录


正文

  [发明]奸人早作夜思,不遗余力者,恶之实。而其消沮闭藏,惟恐人知者,恶之名。恶而不隐,势必转相传播,无地自容。先哲有云:"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大哉!仁人君子之论也。彼轻薄庸流,往往喜闻人过,惯以传述之词,据为确实之论,甚至粉饰增添,丧人名节。其有不显遭人祸,阴受天诛者,几希矣。

  恶之在细行者,固当隐。恶之在大节者,尤当隐。恶之在男子者,固宜隐。恶之在妇女者,尤宜隐。恶之在自身者,固不容不隐。恶之在祖先者,尤不容不隐。总是恶名愈大,则吾隐之之功愈大。其无志隐恶者,皆其无福隐恶者也。

  孔子论益者之乐,必曰:"乐道人之善。"道之云者,即扬之谓也。善言善行,人之所难。苟有一德,人即传播,则善者益进于善,此即"与人为善"之意也。是故善在圣贤,可以鼓励风俗。善在乡党,可以式化顽愚。其机全在揄扬赞叹,不没人善之心而已。

  "善"字,所该甚广,当兼言行大小、远近闻见而言。"扬"字,所该亦广,兼笔舌劝化、自作教他而言。

  下附征事(三则)

  宿世口业(《发觉净心经》)

  佛在祇洹说法,有六十初发心菩萨,共到佛所,五体投地,悲泪如雨,各问宿世业缘。佛言:汝于拘留孙佛时(贤劫千佛中第一尊佛),出家学道,道心减灭。其时有信心檀越,供养二法师,极其钦敬。汝于是时,生嫉妒心,在彼檀越所,说法师过,令彼渐生轻慢,断其善根。以是因缘,堕于四种地狱中,若干万岁。后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愚痴无智,常为人之所鄙贱。汝等将来命终后,于五百岁正法灭时,尚当生于恶国恶人之处,为下贱之人,被他诽谤,迷失本心。过是五百岁,然后灭尽一切业障,得生于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时彼如来,方授汝菩提之记。

  [按]毁谤三宝,拨无因果,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等,同为第一等重罪。以其断人善根,障人慧眼也。世俗见人斋供僧尼,未有不发阻挠之言。盖有二故:一则资性刻薄,以讥评讪笑为才干故;一则昧于三世,不知三宝为大福田故。

  口业余报(《杂宝藏经》)

  罽(jì)宾国有一罗汉,名为离越,山中坐禅,有人失牛,寻踪而至。时值离越煮草染衣,其衣自然变作牛皮,染汁自然变作牛血,所煮草自然变作牛肉,所持钵盂变作牛头。牛主遂送官禁狱,在狱十二年,恒为狱监饲马除粪。业缘将尽,离越弟子遥见其师在罽宾狱中,即来告王。王令狱中有僧,听出。离越闻之,须发自落,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王大惭谢。离越自言:"我于往昔,亦曾失牛,诬谤罗汉,一日一夜。故堕三途,受苦无量。余殃未尽,今得罗汉,犹被诬谤。"

  [按]罗汉已断后有,犹不免有余报者,以其尚有怨对在也。然须知罗汉所受业果,与世人所受业果,固是悬绝。譬之诸天共器,食判精粗。三兽同河,渡分深浅。未可以一概论也。

  绮语华报(沈永思说)

  宜兴潘书升,讳宗洛,康熙甲子年秋,梦至关帝殿。适在散卷,唱首名人到,随即踢下。第二名,乃即己也。唱第三、第五名,俱不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乃"为楫"二字,独不见其姓。俄而赤面者,提其首所戴盔,加于潘首。觉而讶之,及榜发,潘果得元。因遍访名"为楫"者,既而知为娄县之傅鹿野,特往拜之。而傅素有文誉,主司果拟第一,首二场文,评阅甚佳,因失第三场卷,遂至摈弃。盖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好扬人短,故得斯报。揭晓后,主司甚爱其文,特请会面。自后傅怏怏抱恨,不逾时,而以鼓胀暴亡。〖华报,与正报密切相关而在其之前所受的业报,其程度一般比正报要轻。〗

  [按]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彼偏能以谈笑出之。在我之口头愈快,则在彼之抱恨愈深。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穷彻骨,潦倒不堪,甚至反不如负贩小民,得以稍安其衣食。岂必尽属生前之故乎?苟能立心仁厚,常以隐恶扬善为怀,则口四恶业,不期寡而自寡矣。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