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目录


正文

  毛泽东与李立三,同前面讲过的毛泽东与陈独秀、瞿秋白比较又有不同的特点。他们都出生在民族灾难深重的19世纪末期。他们是湖南的同乡,一个家在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家在醴陵县阳三石。毛泽东虽比李立三年长六岁,由于上学较迟,所以差不多同时间进入湖南省城读书。他们同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求知识、交朋友中于1915年相遇。李立三响应毛泽东的“征友启事”,两人初次相识,但因年龄相差较大,知识深浅也不相同,使得互相交谈不起来。毛泽东后来同斯诺谈话中讲到,“征友启事”只有三个半人响应,所谓“半”个就是当时没有明确表示意见的李立三。

  几年后,他们追求革命真理,选择了不同的途径。李立三于1919年秋赴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立足国内了解国情和学习翻译过来的新书籍。几乎在同时,他们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底李立三回国时,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这时,毛泽东与李立三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毛泽东派李立三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李立三依据毛泽东的主张与部署,具体组织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中的一次成功的创举。这就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极大关注。随后中央即调毛泽东到中央工作,调李立三到武汉工作。在国共合作形成后,毛泽东以主要精力从事农民运动;而李立三则运用安源工运的经验,在上海、武汉地区领导更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党内的地位不断地上升。

  中共六大以后,李立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由于总书记是由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担任,李立三实际上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此时,毛泽东与李立三则成了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李立三贯彻中共六大决议,大大促进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也正确地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解决了红四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问题,为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然而,1930年6月至9月,李立三在主持党中央工作时,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第一线,从实际出发,抵制了“立三路线”,不但没有使红军受损失,反而是大大地发展了红军的力量。随后,他又指挥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粉碎了当时国民党十万军队的第一次“围剿”,为创建中央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是我们党内最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他在与李立三的共同战斗中,既总结了正面的经验,也总结了李立三犯错误的反面经验,并且进一步升华,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以,毛泽东的成功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与李立三革命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分不开。本编就是研究与探讨这个问题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