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毛泽东与彭德怀·不悔的合作》目录


正文

  廖盖隆

  众所周知,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便成为饱受西方资本主义欺凌的国家,众多的仁人志士为此扼腕捶叹,进而奋起救国。为了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不屈地奋斗了100多年,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历程,锻炼出一批领袖人物,毛泽东和彭德怀是其突出代表。

  毛泽东自幼立下宏伟救国之愿,并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有理论而不唯理论,以极大的革命勇气和创新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去。尽管他被人骂为“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历史证明毛泽东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领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与毛泽东相比,彭德怀是从乡村走出,赤脚为穷人打天下的。在此过程中,他找到了共产党,接受了共产主义,并长期与毛泽东合作共事。他对党忠诚,善于作战,是党内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硝烟散尽,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是国内外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可以说,毛泽东和彭德怀这两位湖南老乡,在不同的时间里先后走上革命之路,并因此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即争取中国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变中国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共同的追求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毛泽东曾两次赠诗给彭德怀,表现了对彭德怀的独特信任。而毛泽东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斗争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赢得了彭德怀的敬佩和尊重。但是,他们也有许多不同,如投身革命时的不同背景,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经历,不同的文化水平、认识水平,不同的脾气性格等。正是这些不同,影响他们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并因此产生分歧。他们的分歧,有的属于正常争论,有的则造成双方误会,还有的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不良影响。正确认识和评判他们之间的分歧,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领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为此,本书作者从他们二人间的相同与不同处记述分析二人的关系,颇具新意。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既承认他们间的不同曾给二人的关系带来极大的影响,又承认他们的相同是根本上的一致,是革命者最崇高的标准。因而作者得出正确的结论——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合作是不悔的合作。

  应该承认,彭德怀和毛泽东的关系是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领导层中风波最多的关系之一。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资料所证明。但是,多年以来,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在很多关键时候,彭德怀都给毛泽东以决定性的支持,如1930年至1931年的“富田事变”,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以及同年晚些时候与张国焘的斗争等。在40年代初期党与王明主义的斗争中,彭德怀也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可以说,他们两人的主要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当然,从1928年到1959年,他们之间也有一些紧张的关系。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把这种紧张关系扩大了,说他们的合作应该三七开,彭德怀和他是七分搞不来,只有三分是合作的。

  在他们共处的初期,由于受当时所处环境、文化程度和个性等原因的影响,两个人经常发生意见分歧甚至激烈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在为生存而战斗的方法上有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再说,从资历上看,尽管彭德怀不同于毛泽东,但在井冈山和江西苏区的高层领导中,每个人几乎都是平等的,他们二人彼此也以“老毛”、“老彭”相称。使情况变得复杂的是,党内的严格纪律使彭德怀不得不追随法定的领导人而反对毛泽东的观点——即使彭德怀有感觉毛泽东可能正确的时候,也因为党的纪律而放弃支持毛泽东,因为这时的毛泽东尚未成为全党的最高领导人。30年代李立三路线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彭德怀与毛泽东发生分歧,并直率地说出他的不同意见,在革命时期并不少见。但彭德怀身上存在的刚直粗鲁的性格也确实给他们二人的关系增添了一种刺激。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材料大都是从有勇气和忠诚耿直等褒的角度说彭德怀是个直言不讳的人,但必须承认,正是这一点使彭德怀疏远了领导层中的许多人,而毛泽东也恰恰是个不低头、不认输、脾气倔强的人,这注定他们的关系中不时有种火药味,并由此导致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和争吵。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分歧和争执只是他们合作过程中的几朵浪花,更没有阻隔他们两人间的合作与友谊。彭德怀与毛泽东相交带有浓厚的朋友味道,说话举止随便、粗豪,敢笑敢吵敢骂,而且互相之间以“老毛”、“老彭”相称。在毛泽东面前,彭德怀从不唯唯诺诺,一直保持活的个性。但不畏不等于不敬。彭德怀很崇敬毛泽东,他自己说过:我对毛泽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三步曲,开始把毛泽东视为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大哥,以后认为他是自己的老师,到抗日战争中逐渐坚定地认识到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可以看出来,彭德怀的话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彭德怀确实没想过与毛泽东抗衡,更没想过超于毛泽东之上。

  这种对毛泽东敬而不畏的反差体现在彭德怀身上,是因为他不同于毛泽东而受下层文化的影响,毛泽东则更多地接受了精典文化。所谓下层文化,实质上是自然文化,它的特点就是世俗性与民众性。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往往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具有朴素的民主思想。具体到彭德怀,他自幼尝受被压迫者的苦难,以一种为百姓创世界的心理走上反抗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信奉了马列主义并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领路人毛泽东。渐渐地,他把自己对毛泽东的忠诚等同于对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愿意为此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但是,他还有民主思想,更何况他信仰共产主义,要解放全世界受苦的人们,要为中国工农大众谋福利。他历来主张实事求是,人人平等,反对搞特殊化。如果总结彭德怀的特点的话,力求使自己象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也是其中一点。所以。他大骂在抗战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去看望他的妻子浦安修是搞特殊,扰乱军心;他能走上作战最前线,能吃野菜,能与士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能去田地收割庄稼、挖井、挑水,吃穿住行上尽量缩小与百姓的差别。当然,他也从不特殊看待任何人,包括毛泽东。这就是他在毛泽东面前毫不掩饰自我的心理基础。

  但是,我们不认为彭德怀对民主的了解就完全正确,也不认为他对毛泽东的直言不讳都起好结果。但这足以证明彭德怀对毛泽东的忠心耿耿。他们团结合作,打破蒋介石对红军的五次重兵“围剿”;他们共同走过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们一起指挥打日军、抗美军,迎来了新中国的崛起;他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1996年9月于北京

  谨以本书献给所有为中国人民付出牺牲和作出贡献的人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圣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