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有媒体报道,受政府资助的沙特顶级智库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正在研究OPEC解散可能对石油市场的影响。
此消息一出,“沙特有可能退出欧佩克”的传闻立刻甚嚣其上。
作为欧佩克的实际领导者,以及该组织中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的产量占比约三分之一),沙特一旦退出,对欧佩克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就在12月3日,随着卡塔尔决定于2019年1月1日正式退出欧佩克,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欧佩克,这个存在了近60年的“庞然大物”,其命运是否会迎来终结,亦成为了无数人为之关注的焦点话题。
说实话,对于欧佩克的未来,我个人并不看好,原因如下:
首先,曾经的平衡已被打破,欧佩克的生存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恶劣。
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1950年-1973年期间,由于西方的人为干预,油价被压的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面对这种情形,众多饱受剥削和欺压的非西方产油国,自然不愿坐以待毙。
于是,1960年9月,在沙特等国的牵头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正式成立。
如果说最开始的欧佩克,仅仅是一个商业组织,那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随着欧佩克把石油当作武器,重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欧佩克随之变成了一个对国际格局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且兼具经济和政治属性的超级组织。
不过如此一来,问题也就来了。
1973年,因欧佩克禁运所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众多西方工业国所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世界几大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惨不忍睹”,其中,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毫无疑问,当时的欧佩克,已然成为了西方的最大威胁之一。而面对威胁,西方的那些“老流氓们”,从来就没手软过。
虽然欧佩克可以把石油当作武器,但不论是自身的政治能量,还是军事能量,显然都不足以跟当时的西方相抗衡。
换言之,如果西方真要存心搞垮欧佩克,根本没有难度。
我相信,当时的欧佩克对这点亦心知肚明,但其同样清楚,西方肯定会选择妥协和让步,所以才会有恃无恐。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为了保证自己的货币霸权,开始让石油成为美元的锚定物。如此一来,欧佩克的配合就变得不可或缺。
而在冷战局面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对欧佩克进行打压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否则一旦逼迫太甚,欧佩克倒向苏联并非没有可能。
所以对欧佩克来说,当时的国际格局带来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即只要欧佩克不倒向苏联,并愿意为美元霸权服务,那么美国就会对欧佩克的一些“过分之举”予以容忍,而有了美国这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撑腰,欧佩克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但随着苏联解体,这种微妙的平衡随之结束。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伊拉克战争。
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前,中东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反美浪潮,就连一直追随美国的沙特,亦罕见的站出来严正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可结果呢?
美国依旧我行我素,对伊拉克照打不误。而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欧佩克,却是如同隐身了一般,根本没有作为。
事实上,明眼人都清楚,不是欧佩克不想出招,而是根本不敢。因为没有了苏联的掣肘,美国就是世界的头号霸主,谁挡他的路,谁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欧佩克也不例外。
如果说冷战的结束,让欧佩克失去了跟美国讨价还价的底气,那么美国解禁石油出口,就是为欧佩克敲响了末路的丧钟。
原因很简单。美国作为一个“石油出口新玩家”,他的入场,必然大幅挤压其他产油国的市场份额。而为了保住自身的市场份额,其他产油国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薄利多销,用价格优势来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二条路:放弃美元结算,允许买家用本国货币结算。
而上述这两条路对欧佩克来说,恰恰是根本走不通的绝路,因为它只要敢走这两条路,美国必然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发难。
所以我们看到了。2017年,当国际油价因美国石油大量出口,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而萎靡不振时,在沙特的倡议和带领下,欧佩克最终出台了减产协议,以稳定油价。
而减产协议的实施,虽然稳定了石油价格,但欧佩克成员国亦因减产而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能一举超越俄罗斯和欧佩克,让自身的石油出口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欧佩克的减产协议居功至伟。
但对欧佩克里面的那些中小产油国来说,这个结果可就要命了。
没有了市场份额,他们以后吃啥喝啥?沙特家大业大,损失一点市场份额不算什么,可其他成员国受不了啊!
看到这,大家想必已能明白卡塔尔为何要退出了吧?
说白了,随着油价再次暴跌,沙特又要搞“减产协议”了,而这一次的减产,人家美国依旧不会参加。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沙特这次操作,就是在通过牺牲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出口市场份额,向美国定向输送利益。卡塔尔的判断是:天然气将进一步替换传统化石能源。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自己的原油产量不值一提,但卡塔尔却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
谁再跟着沙特干,谁就是大傻子!
有些网友要问了:“俄罗斯不是也嚷嚷着要减产吗,难道俄罗斯也是傻子不成?”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俄罗斯虽然也减产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从前的库存量非常大,所以并不影响其对出口市场的抢占,具体情形可参考俄罗斯2017年的石油出口数据。(实际上,俄罗斯2017年的石油出口增长了1%)
俄罗斯能靠着“文字游戏”耍流氓,欧佩克里面的那些中小产油国行吗?
因为跟沙特的关系早就掰了,卡塔尔退出欧佩克自然没什么顾忌。至于其他欧佩克成员,尤其是那些依旧愿意接受沙特领导的中东产油国,虽然目前还看不出什么,但未来又有谁说的准呢?
常言说得好,“因利而聚之,亦必因利而散之”。当欧佩克不仅无法维护各成员国利益,反而不断损害各成员国利益时,这个组织怎么可能不走向终结?
其次,欧佩克对沙特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鸡肋。
作为欧佩克的实际领导者,欧佩克过去给沙特带来的,除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更有着实实在在的政治权柄。
毫不夸张的说,沙特能在中东屹立不倒,并且活的异常滋润,欧佩克功不可没。
但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欧佩克虽然给沙特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样给他带来了诸多敌人和麻烦。
所以对沙特来说,他还会不会继续戴这顶“王冠”,关键就在于这顶“王冠”日益增加的“重量”会不会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先来看经济层面。
2017年,虽然沙特通过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让油价保持了稳定,但在俄罗斯和美国不买账,尤其美国大力增产页岩油的情况下,油价的涨幅十分有限。
受此影响,沙特经济2017年的表现非常糟糕,经济增长率仅为0.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因此做出预测,如果油价持续低迷而沙特又拒绝经济转型,未来5年内沙特可能破产。
由此可见,欧佩克对沙特经济的积极意义,已然大不如从前。
再来看政治层面。
在政治层面,欧佩克对沙特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沙特可以凭借对该组织的主导,令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工业国对他“投鼠忌器”,进而为自身谋求福祉。
但正像我前面所讲,从苏联解体的那一刻起,沙特的最大护身符,便已不再是欧佩克,而是对美国的服从和配合。
至于欧佩克,则悄然变成了美国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而沙特,就是那个顶在前面的傀儡,各种“黑锅”亦只会由沙特来背。
举个简单例子。
为了配合美国的“伊朗石油出口清零计划”,原本于2017年实行“减产计划”的欧佩克,却是在沙特的主导下突然来了个180度大拐弯,于2018年7月开始增产石油。
理论上,这么做没有问题,但这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伊朗的石油出口真被削弱了,那些原本购买伊朗石油的买家确实需要其他渠道来填补需求。
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那么贸然增产石油的结果只会是——供大于求,油价暴跌!
从近期的原油价格暴跌情形来看,沙特的“一意孤行”,已然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这一次,不仅把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狠狠坑了一把,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危机,真是由此拉开大幕,那么我相信,欧佩克一定会成为那只“替罪羊”。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今年5月下旬,美国重新将《反对“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No Oil Producing and Exporting Cartels Act-NOPEC)提上了议程。如果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那么将从美国的法律层面结束对欧佩克组织的“主权豁免”保护。
很显然,这个法案就是美国为欧佩克量身定做的“个人服务”。如果欧佩克不愿听从美国的“善意”劝谏而把事情办砸了,那么这个法案就是对欧佩克最好的“奖赏”。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塔尔此时退群,等于提前把自己摘了出来,这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欧佩克的内部矛盾,亦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带领这样一个满是内忧外患的组织前行,沙特的难处可想而知。
有些网友或许要问:“按照你的分析,欧佩克岂不是要玩完了?”
如果沙特此次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的要退群,那么欧佩克确实会完蛋。
但这可能吗?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欧佩克虽然对沙特越来越鸡肋,但想要退群没那么容易,因为他不过是傀儡而已,根本不能为自己做主,只要美国这位幕后大Boss不点头,沙特就只能继续硬着头皮领导欧佩克。
此前的“退群传言”,恐怕更多是为了跟美国讨价还价,比如“卡舒吉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由于美国还需要欧佩克站出来配合他的一系列行动,比如针对伊朗,所以短时间内,沙特不会退群,欧佩克亦不会迎来终结。
但可以预见,在被边缘化越来越明显,以及自身处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如果欧佩克还是现在这个发展状态,那么未来的欧佩克注定会轰然倒下。而只要全世界还对石油有着强大的需求,那么在欧佩克的尸骸上,一个更加公平,更加优秀的新组织,必将应运而生!
期货配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