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中医是慢郎中”,你怎么看?

好邻居 2022-07-20 13:57:26

“为什么吃很长时间的中药都治不好病?是中医水平的问题?还是中药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人都会对中医治病疗效的快慢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中医专家给大家全面分析一下,看看影响中医疗效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一、从患者的角度来谈

1.疾病的性质

一般来说,“实证易治,虚证难治”此处的难易并非指的是病情的轻重,而是见效的快慢,治愈时间的长短。

(1)实证:通常指的是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的病理状态,也就是体内垃圾堆得太多了。“邪气盛则实”,说明实证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治法为“实则泻之”,即祛邪,就是把体内的垃圾清出,所以单纯的实证治疗起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起效快。

典型病例:肠梗阻患者腹胀腹痛

一肠梗阻患者,曾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因腹胀腹痛,住院两次都不能缓解,大便五日未解,不思饮食,精神烦躁,脉数,舌红苔黄燥。病情较急,疼痛难忍,此乃阳明实热,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所致。遂施以针灸治疗,针后痛解。患者回复,回家后大便立解,后用3剂承气汤调理,愈。这就是临床中实证易治的典型例子。

(2)虚证:“精气夺则虚”,精气即正气,说明虚证是以正气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治法为“虚则补之”,即补虚。治疗起来相对困难,治疗时间较长,且不容易痊愈。

虽然虚证治疗起来慢,但是找对治疗方法,治愈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方面,切忌纯用补药。虚证往往因为脏腑功能衰退,如果滥用补药,脏腑运化无力,反而会使体内产生壅滞。例如有的患者辨为虚证,但一吃补药就上火。虚证应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调理。另一方面,就是“用进废退”,仅靠外在的补药去补虚,而不靠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去调整,长此以往,脏腑功能不但不会增强,反倒会越来越差。当不再补虚时,脏腑功能仍虚弱,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身体状况自然会直线下降,所以一定要提高人体自身的脏腑功能。

治疗虚证需要先调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功能,使气血源源不断地滋润五脏六腑,增强脏腑功能,虚证自然就慢慢好了。(下图)

图 病例微信反馈:辨证、用药、医嘱得当,一剂见效

典型病例:低钾患者越补越虚

某患者曾多年从事竞技体育,经医院检查为心肌缺血。现检查心电图正常,低血钾,其他指标正常。患者自述服补虚中药多年,效果欠佳,一断药则又会出现胸闷不适等症状。现主症:食少,不思饮食,多食则胸闷不适,静卧方能缓解,动则出凉汗,甚则欲昏倒。这就是临床中虚证难治的典型例子。

故此,中医治病快慢与疾病性质有关,“实证易治,虚证难治”而在临证中往往又是虚实间杂,所以在治疗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又会相互转变兼夹较为复杂,大家一定不要一张方子吃到底,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故在治疗过程当中,重点在于养。“养”即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每个患者除了治,重要的是要从生活起居、环境、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养。

在临床中,“七分养”往往很难做到位,这是因患者依从性差的缘故。在“七分养”的阶段,医生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忌食辛辣、油腻、寒凉之物,可有的患者依从性差,该抽烟抽烟,该喝酒喝酒,甚至一边吃药一边喝酒,这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故此,中医治疗疾病效果的快慢也与“三分治、七分养”有关。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遵医嘱,才能达到“十分”健康。

二、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谈

中医治病快慢与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水平有关。而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就体现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是否准确

中医诊疗疾病是四诊合参,缺一不可,单靠其中一项都会影响辨证的准确性,从而造成治疗的偏颇。

2.用药是否得当

中医处方的原则是君臣佐使,合理配伍。用药当辨证准确,药味要精炼,有主有次,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疗效。若用药不得当,配伍不合理,例如药味过多,随意堆砌,导致药力分散,主治不明确,则效果不佳,因而延长了治愈时间。

3.剂量是否到位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治所为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选择相应治疗方法,不光处方用药要得当,剂量也要合适,有所增减。如重病当用猛药,即“重剂起沉疴”。重病如同一座冰山,用药剂量轻,则如同用火柴棍去烧冰山,当然是烧不化的,必须用大火,用药剂量要大。

典型病例:脑梗心衰患者6剂药病情好转

某脑梗患者心衰,高血压极高危,肺炎,经服6剂药后反馈:全身水肿消失,右腿稍微肿,小便可,夜尿减少,精神头足,大便稀。处方用的就是大剂量的温阳利水药,使全身水肿消除。由此可见,剂量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重病急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4.煎煮、服药方法是否得当

不同药物的煎煮方法、服药方式都要向患者交代清楚。例如生麻黄需先煎去沫,若煎煮不到位,服药后会出现心慌、失眠等不良症状。

5.医嘱是否详细

医生除了“三分治”外,还要将“七分养”的方法交代到位。如果交代不到位,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治疗疾病要过辨证关、用药关、剂量关、煎煮服药关,以及医嘱关。故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水平,做到辨好证,开好药,治好病。

三、从其他方面来谈

1.医疗条件

中医治病快慢还与现在的医疗条件有关。基层医疗人员及医疗设施相对不完善,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诊治。

本书“中医健康观”一节中的肺癌脑转移病例,就是因医疗条件差,患者没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出现异常症状再查可能就晚了,病情也许,已经严重,甚至到了晚期无治的状态,这就是医疗条件对健康的影响,故此,建议大家每年都进行一次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药材质量

古代中药材都是野生的,是在特殊地域、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药物,品质好,作用强,即中医所说的“道地药材”。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野生药材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种植药物就随之出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物短缺,但却无法完全复制野生药材的生长环境,造成其与野生药材的品质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治病快慢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以提高中医疗效,做到“十分”健康。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也能治急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最新评论(0)
更多
匿名者
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