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路财主:现在的出生人口数量,决定我们20年后的收入?

南波兔 2021-05-12 21:37:39
  先放一张言简意赅的图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纳尼?

  我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20年前新生人口数量的变化,居然有着近乎一致的变化趋势!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巧合,但其实并不。

  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情况。
  日本经济自1967年开始腾飞,而在此之前的20年,正好是日本在二战之后第一波婴儿潮爆发的时间, 1947-1973年是日本的高出生率时代,这造就了1967-1993年的日本经济腾飞和人均收入快速提高。

  1973年之后,高人口出生率不再,1993年之后,日本经济高增长也随之消失。

  为什么会是这样?

  答案,我们放在本文最后再回答。

  文章"2020-2022年,中国人口规模的拐点"中,我总结了中国的人口趋势,认为从2028年开始,由于出生人口显著小于死亡人口(年度人口缩减高达700万),中国将很快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其实,如果说到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日本绝对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按照联合国标准,早在1971年,日本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当时65岁及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已经超过7%,此后日本就在老龄化的道路上一路飞奔。到1997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已经超过15%。

  2019年底,日本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达到了惊人的28%,这意味着,日本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

  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从1973年开始,日本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却在逐渐萎缩,从高点时的一年200万新生儿一路稳定下跌,到2019年已经跌至不足90万人。与此同时,因为老龄化的原因,日本每年死亡人口逐渐上升并连续突破100万/110万/120万/130万。

  2011年开始,日本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这意味着深度老龄化时代来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总人口将会越来越少。
  从宏观经济角度,对比中国和日本的老龄化,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所谓的“老龄化”,是指一个社会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按照这一标准,日本在1971年、中国在2001年,均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下图灰线交界处)。
  到了1982年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按照这个标准,无论中国或者日本的现在,均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除65周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之外,一个社会15-64周岁人口,被看作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总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创造财富”的阶段,只要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满足,15-64周岁的人口占比迅速抬高的阶段,通常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也是国民生活水准提高最快的阶段。

  14周岁及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是尚未长成劳动年龄的群体,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的未来,其人口占比越高,那么该国的经济就愈有希望。

  下面的图表,分别就是中国和日本三个年龄段人口的占比情况。
  对比2019年底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

  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日本远远高于中国(中国11.5% VS 日本28%),这意味着当前阶段而言,日本的老龄化形势比中国更为严峻;

  2)15-64岁的劳动人口占比,中国远远高于日本(中国71% VS 日本59%),这意味着中国正享有最高的人口红利,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理应远远高于日本;

  3)14岁及以下儿童占比,中国目前仍然高于日本(中国18% VS 日本13%),这意味着至少就短期的未来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会受到人口红利支持,持续超过日本。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就最近几年的人口趋势看,日本14岁及以下儿童占比开始稳定,日本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虽然还在增加,但增速已经变缓,整个人口结构趋于稳定;

  对比之下,中国的14岁及以下儿童占比近几年变化不大,但65岁以上老人占比开始快速增加,人口结构趋向于更加不稳定。

  值得说明的是,从2003年起,得益于1980年代以来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15-64岁人口的占比开始超过70%,2007年-2014年的占比更是超过73%,这种巨大的人口红利,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崛起的背后原因。

  作为对标的日本,其15-64岁人口占比在1989-1995年达到顶点(69.5%左右),而日本经济规模在世界GDP总量中的占比正好是在1993-1995年达到顶点,人口红利耗尽,整个国家的命运也随之衰落。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日元汇率升值,因为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破裂,进而导致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其规模在世界上的下降——其实,不管是汇率升值,或者是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都可以看作是劳动人口占比达到峰值的结果:

  劳动人口这么多,经济发展这么强劲,货币汇率当然会升值;

  收入水平越来越高,生活一直在快速变好,房价一直在涨,股价一直在涨,人们当然对未来的预期更好,这自然而然就催生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现在,该来回答本文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每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会准确影响20年后经济和人们的收入水平?

  所谓的“经济”,从微观层面来理解,无非就是“交易规模的总和”,这个交易包括商品交易、服务交易以及金融资产交易三种,为了显得“政治正确”,通常人们不把“金融资产交易”列入经济发展的范畴,这样一来,就可以简单理解:

  经济=(商品+服务)的交易;

  经济发展=(商品+服务)的交易变多。

  只要某种社会制度不去故意限制普通人的交易,经济发展基本与三样东西有关:

  人口(足够多的人,特别是劳动人口,才会生产更多商品和服务,也带来更多交易);

  资本(生产、交易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需要钱来完成,资本供给要合理);

  生产率(技术或管理改进,或可以生产更多商品和服务,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根据丹尼森大学的研究,即便在美国这种金融资本和技术进步深度影响整个社会的国家里,从1928年-2011年,经济增长最主要而稳定的驱动力,仍然来自劳动人口的增加,其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1%以上。

  相比之下,资本积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多数时候都不到1个百分点,而劳动生产率贡献变化则非常之大,在1948年-1973年,其贡献高达1.6%。但从1973-1982年,因为滞胀所导致的生产组织混乱,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是负值。

  如果一种社会制度尊重市场经济,尊重人们的正常交易需求,生产率基本稳定,资本供给也正常,那么,一个社会的劳动人口越多,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就越多,需要交易的商品和服务也越多,这个社会的经济交易就越活跃,经济发展就越迅速。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段,相差10-20年,而且各自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但其人均经济规模的变动趋势,却都在冥冥之中与各自20年前的出生人口有着类似的关系……

  因为,20年之后,那些新出生的婴儿,长大成为成年人,他们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也交易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来就是经济总量和人均量都快速增加。

  当年栽下什么样的树,今天就结什么样的果。

  说明: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及日本统计局。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最新评论(0)
更多
匿名者
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