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乌鸦校尉:美国已疯!华尔街开始玩“金融盲盒”了

南波兔 2021-05-12 21:35:55
  最近,成都马路边的快递箱里,一群嗷嗷乱叫的小猫小狗,把争议重重的“盲盒经济”,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地花鸟市场以“盲盒”的名义,将活体宠物大批塞进快递箱,发往全国。买家只需要下单付个几块几十块,就会收到一个“宠物盲盒”,据称有几率获得某种名贵的猫、狗或其他宠物,到手是什么全靠运气,不退不换。

  卖方还会理直气壮地公开喊话:玩不起别下单!

  为什么这么狂呢?“盲盒”概念火啊。

  某平台卖得最好的商家,一个月发出5037件活体宠物,还供不应求。

  实际上,活体邮寄本来就是风险极大的事情,如此大量的宠物被一股脑塞进纸箱的后果是大量死亡。有的无良商家更干脆,直接把染瘟患病甚至濒死的宠物打包成“盲盒”,一样赚得盆满钵满,三观尽碎,毫无道理。

  最初的“盲盒”,是纸盒包装的人偶玩具,由于包装没有说明,只有打开才知道是什么,给购买者一种对惊喜的期待,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机票盲盒、外卖盲盒、奶茶盲盒,简直是万物皆可盲盒。

  但随着价格炒作的开始,盲盒就变味了。一款几十元的盲盒,一旦抽中稀有款,价格陡然“暴涨”几十倍,动辄两三千,跟博彩一样。一些人会有板有眼地分析选盲盒技巧,有人干脆狂砸70万,暴力凑齐全套娃娃。

  随着几十万玩家的涌入,盲盒经济不但把相关公司推上IPO,市值突破千亿,还破圈形成了“盲盒经济”。

  最不讲道理的是,盲盒设定,越稀有隐藏角色,抽中率越低,所撬动的市场规模,反而越大。

  因为赌性越大。

  盲盒的博彩机制,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才有了“宠物盲盒”这种极端恶劣的现象。

  难怪无良卖家们一个个底气十足。

  所以说,“盲盒经济”虽然是年轻人追捧新事物,但赌博与泡沫的诱惑、刺激,却是古今中外共通的。

  这不,最赚钱、最高大上的华尔街也开始玩“盲盒”了,不是炒炒概念股,而是在高达50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真正来一次史无前例的“金融盲盒狂欢”。

  1

  前NBA传奇中锋奥尼尔、黑人说唱巨星JAY-Z、网球巨星小威廉姆斯;

  在太空生活340天的传奇宇航员斯科特·凯利、马丁路德金的儿子、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保罗·瑞安;

  华尔街投资大佬比尔·阿克曼、马斯克前合伙人彼得·蒂尔、香港首富李嘉诚儿子李泽楷,乐视网贾跃亭……

  若问,这些人凑在一起,有什么共同点,一般人可能摸不着头脑。

  答案是:他们都与一个词有关——SPAC。即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中文直译: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什么特殊目的呢?

  先看一下某家募资2.61亿美元的SPAC公司申请材料:

  资料一开始就挑明了:

  “我们没有选定任何业务相关标的,也没有与任何相关商业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实质性讨论。尽管我们主要聚焦于东南亚和美国的科技行业,但也不会在行业与地理上限制我们收购、评估的目标。”

  总结下,虽然我要募资2.61亿美元,但是我这家公司神马都没有,更没有任何利益相关!我保证绝对是空壳!真的!

  所以SPAC也可以意译为:上市壳公司。

  想我落后的大A股,往往是公司经营不善,活生生把自己折腾成了一具空壳,而今天美国华尔街已经先进到自我提前造空壳了。

  其实,SPACs的诞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不是完全乱来。

  以前,很多不满足IPO条件的非上市企业会去收购不值钱的垃圾上市公司,获得股票交易的资格——俗称:借壳上市。

  2010年,由于屡屡被港交所拒绝上市,周星驰选择先控制一家香港创业板“仙股”(跌到按分计价的垃圾股),然后注入自己的喜剧事业,成功走上资本市场。

  于是,我们这几年就看到了一个背着“对赌协议”、笑点越来越尴尬的周星驰。

  如果有SPAC这条上市路,周星驰就不用这么累,直接跟已经准备好“空壳”的SPAC公司谈就行了,不必和监管躲猫猫,不必被大资本拿枪指着头对赌,而且流程只需要两三个月,比传统方式快多了。

  通过SPAC上市计划分为两步:

  第一步,几个大佬成立SPAC公司,向监管机构申请发股募资,但只能在限定市场上单独交易,募来的钱不干嘛,先放在托管账户中搁着等项目,叫“盲池资金”;

  第二步,在18~24个月内,管理团队找到一家可以收购的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投票,多数同意,收购就完成,合并成新公司,股票也就能正式在主板交易了。发起人持有的股票等锁定期一过,就可以退出套现了。

  对于希望上市的公司而言,不经过繁琐、昂贵的IPO流程,与SPAC这个“壳”一合并即上市,大大降低了门槛,所以很受欢迎。

  但最关键的,是SPAC吸引了另一个群体:

  赌博心态越来越重的美国散户们。

  因为这样他们能以很低的门槛参与到原本只有名人、资本家、大富豪才能玩到的“并购重组”这样高风险的资本运作中。

  传统上,一家被普遍看好的公司上市,散户们只能苦苦等抽签赔股,俗称“打新”,否则只能等公开交易了才能上车,这时有门路的人已经赚了好几个涨停了。

  比如在蚂蚁金服此前的上市风波爆发前,连国家社保基金都要对马云公开喊话,希望能多配一点股,而很多早已浸润资本多年的文体明星只等一夜暴富就好了。普通股民更只能苦哈哈等抽签,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只有0.12670497%。

  有了SPACs,美国散户们就不用再像中国散户一样在边上干等了。

  SPACs作为专门的壳公司,自身先要经过传统IPO审核流程,然后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单独交易。散户们在市场购买了SPACs的股票,也就参与了接下来的收购流程,等到收购完成,就成了被收购公司的原始股东,比苦等“打新抽签”要方便太多。

  更何况SPACs未来收购什么公司、做什么业务、会成为一家什么公司,什么都不知道,玩的就是“开盒”的刺激,赌的就是那种不知道会涨多少的惊喜。

  你要是提前挑明了,就好像盲盒拆了封,谁还要啊??

  相应的,SPACs公司的股票定价也很“盲盒”:

  管你以后收购是餐饮连锁,还是太空探索,还是路边开锁,发行价都是一样的,比如10美元。

  一些SPACs的支持者认为,传统IPO定的发行价不公开透明,猫腻多,根本不准确,不如统一一个很低的价格,其他完全交给市场决定。

  归根到底,还是自由主义者推崇绝对自由市场的逻辑——一切交给市场,没有监管才是最好的监管。

  广大散户们信了,于是SPACs就有了一个直戳本质的外号:

  穷人的私募基金。

  2

  私募基金,指一群有钱人把钱集中在一起,进行高风险投资。

  有钱人钱多,不怕风险,希望高收益,所以一般买一些还没上市的创业公司,推动其上市,等股价高涨就卖掉,收益非常惊人,几十上百倍都不稀奇,成就了很多投资大佬。

  SPACs把投资非上市公司的门槛,降低到了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简直就是高概率的彩票。

  但穷人玩得起吗?

  有钱人玩私募股权投资,有人脉、有背景甚至有专业团队咨询。最起码,人家钱多,不怕赔啊。

  而散户投资SPAC公司时,什么具体业务、往年盈亏都没有,一头雾水,抱着全部身家就往前冲,如何判断出某家SPAC公司股票值不值得购买呢?

  说得好听点,是看发起人和管理团队资格、履历。说白了,靠刷脸,靠忽悠,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于是,各路明星、政界人物、传统巨头,特别是风投大佬们纷纷跳出来,集结资源和人脉,搞出了自己的SPAC,大批吸引散户入场,玩起了“流量变资本”的游戏。

  与非法集资的随意程度有得一拼,除了不需要卷款跑路——因为人家有格局更大的手段。

  要知道,什么人玩SPAC最溜?那些风险投资大佬!

  风投机构Social Capital掌门人——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Chamath Palihapitiya,就号称“SPAC之王”。

  此前,美国上演散户逼空机构的Gamestop事件,查马斯虽然身价12亿美元,掌管20亿美元资金,但仍旧为散户慷慨陈词,厉声呵斥华尔街欺负人民,公开做多散户支持的股票。

  他发起狠来,甚至连让自己发家的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都骂,骂他们危害社会。

  一时间,这位仗义执言的印度裔老哥吸粉无数、一呼百应,甚至传言他要竞选加州州长。

  可选票算什么,让散户用钱投票的SPAC才是他擅长的(想要的)。

  2020年,查马斯共发起六个SPACs,总募资额约37亿美元,已帮助三家科技公司完成借壳上市,分别是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 、在线售房网站Opendoor,和医疗保险科技公司Clover Health。

  维珍银河就是著名的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的新项目,主要业务太空旅行,也炸了几次飞船。

  在马斯克的SpaceX星舰还在那里不断炸飞船的时候,年亏1.4亿美元的维珍银河已经上市了,成为唯一一家公开上市的人类太空商业飞行公司。

  也只有通过SPAC,维珍银河才可能上市。

  此役,查马斯一战成名,出任维珍银河董事长,成了华尔街最靓的仔。

  查马斯认为,这是草根与民主的胜利,上市监管机制被颠覆,华尔街彻底变天了。

  一时间,大量散户包括学生、清洁工都加入了SPACs的浪潮中。

  然而据媒体报道,4月12日至14日,理查德·布兰森在高点出售了价值1.503亿美元的维珍银河股份。而一个月前,查马斯也出售了所持个人股份。甚至早在去年,布兰森就曾出售价值5亿美元的股份。

  截至今日,这家要改变人类未来的“科幻”公司总市值也才46亿美元。

  维珍银河不是个例,因为数据显示,与一般的IPO相比,门槛更低、风险更高的SPAC对散户的收割反而更狠。

  从2020年初,有41家公司通过与SPAC合并而上市,但只有三家基本保持了高位,18家从高位跌了50%以上,最高跌80%,平均跌幅39%。

  既然回报不怎么样,为什么查马斯会如此热衷呢?因为这种模式对于风投大佬们而言,简直就是直接送钱。

  传统上,投资机构先募集资金,然后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等候着业务起来,就包装上市,最后卖出持有股票,功成身退。

  最大的风险是,谁也不知道这家企业前景如何,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找到接盘侠(比如上市),因为成功“退出”才是最终目的。

  中国的风投行业就曾因为上市门槛宽松的创业板难产,就算投资了好公司,也无法退出变现,一度纷纷关门。

  创业风险是很高的,九死一生,就算投资大佬也常常翻车。

  比如,孙正义,一个阿里巴巴就把他变成了日本首富,而当他卖掉阿里股票,又差点赔个底掉,可见风险之大堪比过山车。

  SPAC则把这种赚钱的逻辑倒过来了。

  我先上市圈钱,有了散户接盘侠,只要两年内收购完成就可以溜了,不必担心没有后路。换句话说,传统并购上市流程是“带着公司找接盘侠、找钱”,而SPAC却是“拿着钱、带着接盘侠找公司”。

  找什么公司呢?不一定是有真货的,但一定是可以吹牛批的,反正散户愿赌必须服输。

  当然,为了榨取股价成长空间,好高价卖出,SPAC的管理团队会尽可能压低收购价格,所以真正的好公司自然不爱走SPAC渠道。

  全球旅行民宿独角兽爱彼迎就拒绝了一个大佬的SPAC要约,宁可走高费用的传统IPO模式。

  另一边,SPACs的管理人自然要竭尽全力与初创公司一起画大饼,毕竟只要画多大就能赚多大,只要能说服散户们集体投票,不愁股市没有接盘侠。

  这就是为什么连篮球明星、说唱歌手都能成为SPAC公司的投资顾问,要的就是放弃思考的脑残粉。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直接发出公开警告,劝股民不要仅仅因为追随名人,就轻易投资SPAC。毕竟,SPAC绕过了传统IPO严格的审查,在信息公开、财务情况等很多核心合规指标方面,对散户都很不友好。

  果然,去年SPAC刚刚火热,大型翻车事故就出现了。

  尼古拉汽车公司(Nikola Motors Co.),声称开发氢能源卡车,外号卡车界的特斯拉,连名字都是仿照tesla特斯拉公司,从伟大的科学家特斯拉全名——尼古拉·特斯拉中得来的,蹭热点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2020年6月,尼古拉公司通过SPAC上市,股价一度飙升至66美元。

  三个月后,一份做空报告爆出,说大量私人邮件与录音证明,尼古拉的核心氢燃料电池技术子虚乌有,纯属虚构,随后股票跌至14美元。

  但只要泡沫够大,谁又在乎牛皮吹破、业务翻车呢?

  2020年,一共有248个SPAC公开发行,是2019年的4倍,总募资830亿美元,无论资金还是数量,都占了当年美股IPO总数的半壁江山。

  2021年势头更加凶猛,仅仅第一季度,SPAC数量就直接飚到了275个,比去年一整年都多,募集资金840亿美元以上,超过了同期传统IPO数量的500%。

  百年金融秩序被彻底颠覆,只花了三个月。

  海量资金疯狂涌向SPAC,新兴网红投资人的风光无限。

  一些老牌投资大佬看不惯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股神”巴菲特和老搭档查理·芒格。

  在5月2日举办的线上股东大会上,芒格说,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SPAC,“世界上没有SPACs会更好”,讽刺“如果狗屎能卖出去,投行业就会卖”。他认为SPACs是一种疯狂的投机行为,预测会以一种惨淡的方式收场。

  沃伦?巴菲特则认为,白热化的SPAC就是个“杀手”。

  面对股神的质疑,SPACs的投资者不屑一顾,纷纷批评老家伙的腐朽思想,一口一个什么公允价值,什么金融民主,嘲笑巴菲特眼里只有可口可乐。

  但别忘了,有句老话叫:

  一旦人们开始嘲笑巴菲特,市场不是见底,就是见顶了。

  3

  SPAC的火热,是美国金融市场进入癫狂的证明。

  要知道,SPAC这种在80年代刚诞生就被监管机构严打的“金融黑产”,直到今天,在发展几百年的瑞士金融行业仍旧被禁止由投行向客户推荐,却在华尔街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SPAC就迎来了一次成立高峰,而2020年的成立数量已经是2007年的5倍,2021年仅仅花了一个季度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

  疯了!全都TM疯了!

  加速!一切都在加速!

  今年创刊一百年的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撰稿人本·列文森认为:

  SPACs爆发或许是一种泡沫,是2020年独有的一种泡沫。当投资者无法在债市获得合理的回报,他们就不得不把钱投进SPAC。

  如果说,苹果、微软、特斯拉甚至比特币的暴涨,是因为人们主观上还是追逐优质资产、未来价值,泡沫情有可原。

  可逃避监管、风险巨大、收益还低、群魔乱舞的SPAC,除了“盲盒”式的赌博气氛、金融民主化之类画皮,只有大量资金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窜才能带来今天的狂热。

  正如挨喷的巴菲特,苦口婆心,婉言警告:狂热不会永远持续下去,SPAC会把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凶险。

  其实,就算没有SPAC,美元这辆加速了十年的卡车,早已在一路狂奔中失控,唯一不知道的是悬崖会以什么方式出现。

  因为市场中的每个人都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在中国人堵在五一路上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突然说:政府花钱太多了,未来某个时候要提高利率防止经济过热。

  这是最直白的经济学知识,美国庞大的财政支出和赤字都摆在那里,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政策选择。但“提高利率”一出,美股却突然像听到什么内幕一样,吓了一大跳。

  三大股指跌幅一度超1%,纳指一度跌近3%。科技股集体下跌,苹果股价一度大跌4.35%,收盘跌3.5%,跌去5000亿元人民币。

  耶伦只好紧急表态,自己没有预测美联储将加息,也没有建议美联储加息,不要太紧张。

  耶伦是现任财政部长,而四年前她的身份是美国第一位女性美联储主席,却只干了一任,很没面子。原因是她当时就认为美元已经太宽松了,主张加息,但被需要牛市显政绩的特朗普一顿操作,赶下了台。

  今天,她作为财政部长,不可能不明白美元已经到了极限,可经济基本面依旧没有起色,只能继续印钱救经济、救失业。

  但对于现在的美国资本市场而言,任何实话,都是刺向泡沫的针尖麦芒。

  按照著名的巴菲特指标(即股市总市值与GDP比值)来衡量,美股的泡沫甚至比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时期、1929年“大萧条”前夕的峰值都要高。

  这世界,未来几年会如何?做最坏的打算都不为过。

  庆幸的是,中国一只脚已经下车了。

  央行最新发文显示,初步测算,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0.3%,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4.5%,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72.1%,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

  重点:各部门杠杆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容易啊。

  虽说降杠杆年年说,月月谈,但2020年,内有疫情下保就业与保增长的压力,外有美元超发洪流,全世界绿纸一批批疯狂涌入中国换取工业产品。

  进入2021年,拜登政府的三万亿美元刺激计划还没正式铺开,其国务卿就在阿拉斯加,对中国开口要求人民币跟随美元脚步,像2008年那样,继续吸收泡沫,做美国的接盘侠。

  但中国下车的决心却越发坚定了。

  打贪官、抓金融、降美债、稳汇率、查地下钱庄,画房地产红线,封禁数字货币,收紧资本市场,一连串严厉措施都指向同样目标:

  去泡沫、去杠杆……

  最后,真正要去的是什么,这个答案就交给各位聪明的读者朋友吧。

  其实想想,实在没啥可炒的,买个“盲盒”,惊喜一下,不会伤筋动骨,把玩把玩也挺好。

  隔岸观火,才能岁月静好。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最新评论(0)
更多
匿名者
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