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选秀倒奶”事件的浪费行为被网友热议,一时之间,关于此事的声讨之音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就在世界的另一端,《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于5月5日发布,报告显示:在2020年,由于地区冲突、新冠疫情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至少有1.55亿人已经陷入了粮食紧缺危机中,与上一年同比增加了2000万人,且危机还在持续加剧。
两相对比,颇为嘲讽。
同一时间,地球的两端却是冰火两重天,似乎在上演一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代版悲剧。
然而,面临持续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真的可以一直全身而退吗?
虽然目前我国可以凭借储备粮机制与谷物的基本自给而暂时性地明哲保身,但粮食的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中,粮食浪费问题也十分严重。
加之土地撂荒以及耕地“非粮化”等典型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不同地域的农村还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如地扪侗寨,土地撂荒的蔓延、建房用地与耕地红线的一触即发、村民观念的转变,同样为当地的粮食安全增添了一份隐忧。
居安思危,这些都需要一一攻克,才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加固防线。
1
土地撂荒逐年蔓延,建房用地逼近红线
在前面的多篇调研手记中,我们都提到了地扪侗寨如很多村庄一样,中青年人到外省去打工,留家里老人驻村守地看娃,空心化严重。
相较而言,老人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弱,往往无法承担家中所有耕田的农作,故此他们只会选择一些近田来耕种,耕种所得能够满足一年口粮与送礼所需即可。
其它远田或交给别人来种,如果找不到人来耕种,就只得撂荒。
目前来看,该村的土地撂荒随着村民职业分化的丰富与多元,呈现出了逐渐蔓延之势。
空有田地,却无人来耕,土地闲置问题愈发的严重。
固然,随着科研手段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多产水稻型号被开发出来,但是没有人耕种的话,一切都将变成徒劳。
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成为了解题的关键。
一方面,地扪人撂荒的土地逐年增加,而另一方面,他们却面临着建房用地紧张的问题。
地扪侗寨是一个人口近2700人的大村子,人口早已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人口的繁衍生息,使得每一个家庭在裂变分家时,都面临着建房用地紧张的问题。
地扪的一个普通家庭,当儿子结婚后,往往会进行分家,而分家就代表着需要新建一栋房子,村里的宅基地却早已被用光了。
近几年来,村民们新修建的房子,占领了原本房前屋后的池塘、自留地以及地势较高的自留地,可以说是见缝插针。
目之所及,总有新房出现,居住区域的密度也在肉眼可见地变大,并不断向外扩展,正在逐渐逼近耕地红线。
2
“种不如买”,中青年人耕地观念的转变
在耕地问题方面,由于投入与回报的不成正比,以及村民职业的多元化,中青年人逐渐不再愿意种地。
他们认为:每年七个月的劳作,收入最多也不过万元左右,如果遇到天灾,很有可能入不敷出,所以每年辛苦耕种还不如寻找别的生计获取收入后再来购买稻米,如此一来还划算些。
如此“种不如买”的想法并不是个例,而是大部分中青年人的观念。
有些在村中做个体经营的商户,即便可以兼顾耕种,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是选择了完全放弃耕田,全身心投入到经营中。
寅寨的一位妇女就是如此,由于要照顾家中老小,她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学校对面开了一个饮食摊位,卖一些粉面、油炸类的食物,供给小学生的需求。
她表示自己家已经两年没种地了,现在都是买米吃,送礼也是多送一点礼金,不再额外挑稻谷,这样把时间都投入到小食摊的经营上面,一年能有3万左右的收入,要比耕田合适得多。
以她为代表的村里中青年人具有类似观念的,比比皆是。
3
重划耕地,完善土地流转,加强农民的职业化
从大局观的角度来看,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18亿亩耕地红线必然要被坚守。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如何划分,还要因地制宜,需灵活调整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耕地面积红线,减缓如地扪这样的非主产区耕地撂荒与建房用地紧张的矛盾冲突。
在新型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耕地红线的区域划分需要更大的全局观,同时要与当地乡村的发展方向与计划相结合。
另一方面,针对土地撂荒问题,需进一步加快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机制,为土地的有效利用与双向流通创造条件。
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在保护耕地红线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给予农民对承包地的经营抵押权,并赋予农村经营主体对承包地更宽广的使用途径与更明确的流转方式及底线原则。
以此来促动农村经营主体的活力,激活乡村土地的双向流通,使职业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加强农民的职业化,从而通过经营农业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说到底,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必然与其收入挂钩,与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农民在未来应该变成一种“职业”。
土生万物,地载万代。
无论身处何时,土地都会关乎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
全球粮食危机或许暂时不会牵涉到中国,但是我国近期以来连续出台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都是在为了预防危机而立法撰文,提醒着国民不应掉以轻心。
长远来看,我们依旧存在着很多威胁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未雨绸缪,并非多此一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