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诞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郭兴福教学法”,科学地回答了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转变的过程中,怎样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问题,在全军掀起了一场训练革命,培育出一批“红、活、硬、细、实”教学的“武教头”,开启了“在训练中学习战争”的精彩一幕。毛泽东、叶剑英、罗瑞卿、许世友、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郭兴福教学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天,我军建设正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展时期,弘扬创新“郭兴福教学法”依然彰显时代魅力。在“郭兴福教学法”诞生地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就走出了一位新一代“郭兴福”传人――邓彪。
“一位营长指挥八个兵种,真了不起!”
8月中旬,在南京军区组织的“郭兴福教学法”教学大比武现场,一名少校军官教学演示的《合成坦克营进攻战斗军官编组作业》异常精彩,他的命令铿锵有力、指挥有条不紊、动作干净利索,赢得现场观摩的数百名将校军官的阵阵喝彩。
他就是被誉为新一代“郭兴福”传人的某旅坦克营营长邓彪。入伍17年来,他创下串串战绩:先后被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军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兵”和“郭兴福式优秀教练员”,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连续9年被评为优等指挥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他是坦克技术能手最高等级“大满贯”获得者――
敢于叫响“看我的”,练就过硬本领
“自身素质过硬,带兵才有底气。” 在邓彪心中,“向我看齐”、“跟我上”,这是战争年代的战斗口号,也是郭兴福当年教学的一条经验。他告诉记者,当好新型“武教头”,这条尤其重要。
和邓彪搭档的营教导员王召尧感觉特别强烈,他向记者介绍了邓彪去年考坦克驾驶特级的事。当时,邓彪已经拥有通信和射击两个特级,而一个人拥有三个特级,全集团军部队也找不到,因为特级坦克技术能手中的最高等级,很多人想取得一个都很难。这时,有人劝他:都“奔四”的人了,何必吃这个苦?
练就过硬真本领,教学才有“资格证”。那段时间的苏北天气奇热,钻进坦克,不到半小时便全身湿透。一次训练下来,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但即便这样,别人半天练2圈9公里,身高1米75的他蜷缩在狭小的驾驶舱中,一练就是11圈近50公里。
坦克蓄电池装卸训练是一个高强度的训练课目,也是考特级的内容。一辆坦克中装有4块蓄电池,每块重128斤,每完成一次装卸蓄电池的总重量为1028斤,邓彪每次训练都坚持完成不小于10次的装卸,最多的一次在4个小时内完成了16次装卸,总重量超过8吨。
三个月后,邓彪顺利拿到了驾驶特级“资格证”,成为集团军部队考取坦克三大专业特级第一人。
“苦练是他的特点,苦学更凸显他的特别。”该旅政委胡进介绍,邓彪是战士直接提干的,与科班出身的干部相比,在知识结构的起跑线上并不占优势。正因为如此,他对知识更加渴求,是一个会学善教的明白人。
当战士时,他在全团第一个购买小霸王学习机练习打字,获得了团组织的高科技知识竞赛和军事专业知识竞赛第一名,被评为团科技练兵先进个人;提干以后,他给自己立下铁规,每天挤出1小时学军事理论,每周进行一次知识梳理,每月撰写一篇体会文章,每季度分析一个经典案例,先后系统研读了30余本信息化知识书籍;他参加旅里组织的联合作战知识考核,7次获得满分,是基层干部中的唯一一人;营里列装信息化装备,他第一个学会操作使用,第一个进行教学组训,是全旅闻名的“问不倒”和“一口清”。
邓彪在学习上可谓用心良苦。每年老兵退伍,他都向那些特级能手们索要一个“法宝”――训练心得笔记。如今,他已收集25本,成为学习研究的好教材。
一次,他从录像资料上看到外军采用“兵棋推演”组织军官训练。于是,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萌发:能否把这一方法借鉴到分队军官编组作业上。他多次和有关院校联系,反复上门向专家请教,经过2个多月的潜心学习研究,开发出坦克分队战术电子兵棋辅助决策系统。如今,这一系统有效提高了分队军官编组作业质量,作战效果评判精度提高近30%,评判时间缩短一倍。
他培养出相当于一个装甲团教练员的特级群体――
瞄准特级培育,打造过硬“武教头”方阵
这些年,邓彪始终把打造特级能手方阵和培养优秀教练员群体,作为教学组训的重中之重。他认为,“郭兴福教学法”当年训出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在战争年代向和平时期过渡的特定背景下,推动部队持续兴起训练热潮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步伐,需要更多优秀的基层教练员。
说起邓彪会带徒弟,优秀“四会”教练员李伟最有发言权。
小李是坦克射手,平时在连队教学顶呱呱,但一上“擂台”就怯场。第一次参加旅里优秀“四会”教练员评比,就中途忘词草草收场。
问题在于心理素质不过关。咋办?邓彪想出了一招,让他担任连队值班员,在全连官兵面前进行日常工作讲评,小李慢慢地从张口结舌变得口若悬河,心理素质也强了许多。去年底,小李第二次参加旅里优秀“四会”教练员评比,全票通过。
邓彪告诉记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组训方法也要因人而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定个性化培养路线图,是邓彪因材施教的一个特点。2005年11月,营里组织射击专业摸底考核,他发现刚刚从军区兵种训练基地培训回来的射手学兵丁桂余,快瞄虽然1分钟只命中13次,但命中率却100%。邓彪觉得小丁是个射手的好苗子,他跟训两次后发现,小丁锁定目标快,但击发不果断,于是给小丁提出了“先速度后精度、先匀速后加速”的训练方法。经过半年“特训”,丁桂余的射击成绩大幅提升,在当年旅组织的专业比武考核中,取得射击专业第二名,并在2009年考取了射击特级。
在教学组训实践中,他总结出了“28定律训练法”,即:对重点训练内容、难点课目和接受能力差的战士,投入80%的精力;对一般训练内容、非重点课目和理解能力较强的战士,投入20%的精力,使教学组训力量配置更加科学。他探索出了“2131训练尖子培养模式”,即:在2名二级能手中培养出1名一级能手,在3名一级能手中培养出1名特级能手,使骨干的培养结构更加优化。
组织强强比拼,形成“特级催生特级”良性循环。邓彪给每一个特级能手分配一个带训指标。驾驶特级能手曹道平和朱华文,同年入伍,同年考取特级,在训练中是一对“铁哥们”。受领带教特级能手任务后,他俩暗暗较上了劲。俩人吹牛拉呱少了,带着徒弟上训练场多了,师傅和师傅比着教,徒弟和徒弟比着练,他俩分别带教的徒弟王建威、刘茂东先后考取了驾驶特级。
如今,在邓彪所在营,有个会学善教的优秀教练员群体。全营有21名特级技术能手、34名优秀“四会”教练员,比一个装甲团还要多。“新型武教头人才方阵”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军事训练转变的智囊团。现在,一个新的训练课目提出来,很快就能收集到很多好建议好点子。
他先后破解教学组训6类30多个难题――
紧跟时代创新,勇当训练转变开拓者
"郭兴福教学法"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核心也在于创造。”近年来,邓彪始终瞄着时代变化、装备更新、兵员更替,针对训练中面临的难题,敢于攻艰,不断创新教学组训的方法手段。
《坦克通信模拟训练可视化教学系统》是邓彪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这套可视化教学系统,可随机显示坦克通信模拟训练的15组战术情况。通信兵戴上墨镜和耳麦,通过声影像光电模拟的仿真情景,进入一个逼真的实战训练环境,人人练成“顺风耳”。
为研制这套系统,邓彪向副连长范海涛请教无线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和架设方案,向排长刘重阳请教无线指令程序的编写和应用,向车长马景礼请教论证视频设备的点位放置,前后摸索试验了近半年。
旅长江涛深有感慨:邓彪搞训练抓组训,不仅有想法,更有新办法。一次,旅里组织教学比武竞赛,教学课目随机抽题。邓彪抽到的教学课目:《坦克射手快速精准瞄准发射》。很多官兵说:这是个老课题,难出新意?轮到邓彪上场,他演示的“方向瞄准一侧起、高低由下往上提、双击配合取捷径、先慢后快一次成”的快瞄“新二十八字法”令人耳目一新。
更令人叫绝的是,他在教学中突出了适应战士心理特征开展射击训练的规律,即:根据射手的年龄、性格、血型、训练表现和心理素质等因素,计算出生理活动周期,绘制出“精神曲线图、智力曲线图、性格曲线图和训练进度周期表”等“三图一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2009年夏天,一封向全军装甲兵特级技术能手发出的入群“英雄帖”,在军营网络平台上异常火热。“英雄帖”来自“T?J论剑――谁与争锋”网上特级技术能手交流论坛,主导创立这个论坛的就是邓彪。
一时间,邓彪名气急剧上升。对此,有人不以为然:“一名基层干部,开论坛能整个啥,也就是三五分钟的热度而已。”然而如今两年过去了,论坛依然火爆,先后有2万多人次参与讨论。去年,邓彪把改进坦克夜间射击目标靶的想法晒到了“T?J”论坛上,一时间吸引200余名官兵参与讨论,收到23条有价值建议。
在部队建设转型、使命任务转换、训练模式转变中,邓彪不断提醒自己,基层教练员不能当“守门员”要当“拓荒牛”。针对坦克发动机出现倒爆或狂转,他研制出能及时切断油料供应的安全阀,既简便又实用;坦克战损时,需要快速拔掉履带销,他带领修理排研制出履带液压拔销器,使拔销速度提高了10倍……
当营长以来,邓彪先后革新研制出电子目标显示靶、仿真对抗模型车等12项训练教学成果,其中3项被集团军推广、1项申报军区技术革新奖,先后破解6类30多个教学组训难题。
他所带营(连)年年获得“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着眼实战练兵,打造过硬战斗集体
带着敌情、着眼实战练兵是“郭兴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时代变了,训练模式变了,战争样式变了,但传承“郭兴福教学法”的精髓不能变。近年来,邓彪带着全营参加重大任务比较多,他始终告诫官兵,如今眼前没有敌人,但心中不能没有“敌手”,只有心中想着敌情,才能时刻守好战位。
两军对垒,针锋相对。去年底,一次实兵自主对抗演练,邓彪让交战对手频频倒吸凉气:“这家伙不仅狠,而且狡猾。”部队开拔之前,邓彪就悄悄派出一组坦克兵干起“副业”,深入演习地域采集路况、地貌、气象等数据,依托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将打击目标一一标注在电子地图上,每个官兵都熟记于心。战斗还没打响,邓彪又使出一招,安排官兵化装埋伏在阵地周围的村庄和山头,活捉了“蓝军”的侦察兵。战斗展开后,邓彪指挥所属连队改变传统的前三角、后三角梯形作战模式,以“蜂窝状”的战斗队形向“蓝军”发起猛烈进攻,形成“链式接应”,实施精确打击。
“教练员带着敌情教,兵才会带着敌情练。”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教学组训是一个新课题。这是不久前邓彪带领全营组织的一场战术演练――
就在展开战术队形时,担任蓝军的集团军电子对抗营实施强电磁干扰。邓彪果断下令,采取“隔时变频”、变换指挥方式等手段,指令始终畅通。
然而,坦克通信兵过去教学组训可不是这番景象。那时,演练如果构设复杂电磁环境,就用战士举个“电磁干扰”牌子,或者把部队拉到高压线、地方通信基站下面去。但上了演习场,碰到真“敌人”通信兵就成了“聋子的耳朵”。
“这种掩耳盗聆的做法要不得!”邓彪当即叫停,为纠治“假把式”,练出硬功夫,锤炼过硬战斗集体,他走了两步棋:一是借助上级电子对抗分队开展电磁干扰训练,二是集智攻关开发了坦克通信干扰模拟训练软件,总结出了“隔时变频”等抗电磁干扰的方法,在演习中得到检验。
忧患意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是邓彪把官兵思想练“红”、技术练精、战术练活一个体会。在邓彪所在的营,营设“蓝军连”,连设“蓝军排”,排设“蓝军班”,官兵个个都有对手,部队天天在搞对抗。
去年,全营在旅编程内千里机动到闽南某地参加演习。一开始,很多人认为铁路机动是“火车载着坦克”旅行,没想到开进途中,邓彪组织“红”“蓝”对抗,先后增加了反卫星侦察、敌特破坏、空炮袭击、心理防护等17组战术情况演练,机动一路,演练全程。
凭着这种紧贴实战练兵的强烈意识,几年来,邓彪带领官兵先后12次圆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所带营(连)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最近,邓彪被军区评为“郭兴福式优秀教练员”。载誉归来,这名新一代“郭兴福”传人又盘算起教学组训的新招。从邓彪坚定如炬的目光中,记者强烈感受到,他在追赶信息化的脚步声更紧更急……来源人民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