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网课

如何让孩子改掉“哭闹”坏习惯?一位爸爸的成功经验

南波兔 2019-08-21 15:51:51

公园里,一个小女孩哭闹:“我不要吃坚果,我要吃糖!”虽然孩子的脸上没有眼泪,但孩子带着哭腔的声音让人莫名其妙烦躁。“奶奶!我不要吃坚果,我要吃糖!”小女孩继续用哭腔闹,还带着跺脚、甩手的动作。

“好!好!给你!给你!”孩子的奶奶有些生气地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糖果甩到小女孩手上。小女孩接过糖果,立即眉开眼笑。

为什么你家孩子喜欢带哭腔说话?

从英国进化心理学家Morten Kringelbach等人的研究,我们知道,宝宝的哭声一开始是为了寻求帮助的,因为孩子的哭声处于敏感的声音频率,近乎手指刮玻璃的声音,旁人听起来难受,继而会采取行动。可以说,宝宝的哭声是为了生存。

有一位新手妈妈曾经形象地跟我描述了她家宝宝哭闹时,她的感觉。她说:“我在洗手间上厕所,听到宝宝在婴儿床上急促的‘哇哇’哭声,突然感觉血液冲上脑袋、心跳加速,一阵想呕吐的感觉。排泄也进行不下去了,只想狂奔到宝宝身边,看看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会把“带哭腔说话”当武器的原因

宝宝们天生有哭的技能,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懂得用稚嫩的语言表达或用姿势表情传达想法后,哭声慢慢地成为某些孩子的“杀手锏”。

举个例子,当一个小男孩想玩妈妈的手机,被妈妈拒绝后,小男孩因为沮丧哭了,妈妈听到孩子的哭声便开始心跳加速、紧张不安,她为了消除这种感觉,便下意识地把手机给孩子玩。这时孩子的哭声停止,妈妈也因为没听到孩子的哭声而感觉舒坦了。这种经历多次发生后,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便知道——只要他们哭,妈妈什么都会答应的。所以,哭声慢慢地成为某些孩子达到目的的“杀手锏”。

想起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一只鸽子偶然用嘴巴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到网的对面,这时鸽子获得了食物,慢慢地,鸽子便学会了频繁用嘴巴啄乒乓球获得食物的行为。从旁人看来,这只鸽子就是学会了“打乒乓球”。同样地,当孩子哭闹时,就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未来孩子的哭闹行为会变得频繁。

如何让孩子改掉“以哭达到目的”的坏习惯?

下面是一位爸爸的经典做法,大家可以借鉴:

在玩具店门前,一个小男孩哭闹着要买玩具,闹着闹着,还把手中的面包扔在地上。爸爸静静地看着孩子,孩子看到爸爸没反应,干脆躺地上打滚。爸爸仍旧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闹了一会后,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困惑地看着爸爸,似乎在想:“我哭了这么久,你怎么没像妈妈那样妥协呢?”

这时爸爸对小男孩说:“爸爸不喜欢你以‘哭’和‘闹’的方式跟爸爸沟通,爸爸喜欢你有话好好说,清清楚楚地说。说说看,你想干什么?”

“我想买那个红色的机器人。”

“为什么你要买这个红色的机器人?你已经有了一个绿色的。”

“因为那个绿色的玩具,已经断了一条腿。”

“好,理由正当,爸爸买给你。记住:你以后哭着说话、哭着闹,我不会理睬你,好好说话我才理睬你,但是‘理睬你’不等于‘答应你’,理由正当才能答应。以后,妈妈也会这样做的。”

小男孩点点头。

当孩子多次尝试好好说话也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孩子就会习惯好好说话,而不会再以蛮不讲理示人了。

最忌:爸妈言行不一致

在家庭养育中,最忌讳爸爸或妈妈对孩子的哭闹有时妥协,有时不妥协;也忌讳家庭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哭闹不妥协,爷爷奶奶却一听到孩子哭闹就妥协,教育原则不一致。这些做法有什么危害呢?

对于爸爸或妈妈有时妥协、有时不妥协的做法,不仅容易给孩子带来行为的混乱,孩子也会觉得某些做法并不是原则,孩子可能会想“爸爸或妈妈不妥协,那是因为我哭得不够激烈”,继而也带来了孩子更多的哭闹。

在家庭成员养育原则不统一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天生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他们轻易地学会了“捏软柿子”,什么意思?以上面小男孩买玩具为例,孩子知道在爸爸面前哭闹没用,在姥爷面前却很好使。慢慢地,孩子便学会凡是被爸爸拒绝的事,带到姥爷面前以哭闹就能达到目的。家庭的教育原则没了,孩子还养成了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等方面的坏毛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养育遗憾。

所以,一个家庭的教育原则,最好是全家人统一,一旦确立了,所有人都该遵从。如果有异议的,大人可以避开孩子、商量出一个最佳的教育方案。当教育原则能做到尽量毫无例外地实行,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行为。

星星为什么发亮,那是因为它们要照亮黑暗;孩子为什么哭闹,也是事必有因的,找出原因,你就掌握了养育的智慧……

关键字:哭闹沟通、亲子沟通、幼儿心理、育儿方法、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最新评论(0)
更多
匿名者
顶楼